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云南一次强对流冰雹过程的环流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详细分析了云南2001年7月6日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加密观测回波资料和各种物理量场。结果表明,高层辐散流场和低层辐合流场的配置形成大气强烈不稳定,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产生的三个中-β系统直接导致此次滇中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在多普勒雷达回波上具有典型的右后侧V型槽口回波、弱回波区(WER)、弓形回波、阵风锋回波、钩状回波、回波墙穹隆(弱回波区)和悬挂回波等特征,并且强回波区与多普勒雷达速度场上的逆风区、大风区和风辐合区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对2002年4月30日夜间至5月1日大降水天气的环流特征、卫星云图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中的要素场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民和县大降水预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涡切变影响下云南强降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腾飞  鲁亚斌  普贵明 《气象》2003,29(12):29-33
分析2002年6月6次强降水过程的逐时GMS-5红外云图TBB资料和加密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结果表明:这6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都是在川滇低涡切变影响下,由中尺度系统造成的。在卫星云图上都是由MCC活动造成的,MCC云顶亮温都低于-75℃。大于40dBz的飑线、涡旋带状回波和中尺度絮状回波团直接产生这6次大到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次强风切变过程的分析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慕熙昱  徐琪  夏文梅  徐芬 《高原气象》2010,29(5):1289-1296
2006年6月21日09:04南京禄口机场监测到较强风切变。龙王山(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图上显示,此时恰有一直径为50 km的对流云团自西向东经过禄口机场。南京市地面自动气象站的观测也表明,此时在南京地区近地层气流出现急剧变化。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风暴进行立体结构分析,并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得知,这次过程在3 km以下的低层有水平方向的风切变,在1 km高度处有垂直方向的风切变。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产品能够更直接地看到对流云团的发展过程,这有助于预报风切变发生的位置。这次雷暴系统中宏下击暴流引起的高空气流下沉,至地面后向两侧辐散,造成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都有强风切变存在。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强度场、速度场、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等资料,对2009年7月29日呼和浩特市及以西地区的1次中到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不同仰角的PPI图和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的变化来判断未来雷达回波的强度及移动方向,对临近预报有重要作用;观测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值的变化可以预报对流天气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系统历史天气图、云南125个站点逐日气象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 Interim资料,对1991-2018年夏季高原低涡切变造成云南大雨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大雨暴雨平均每年出现12次,出现次数整体呈减少趋势,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1998年出现最多达25次,2010年最少。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最多的是6月,平均为5次,其次是7月。(2)高原低涡切变可以造成云南全省性的大雨以上降水过程,从影响区域来看,主要分布在滇西北、滇西、滇中及以东地区,滇西北的东部是多发区,最多位于丽江东部至昆明,以及哀牢山附近;(3)产生全省性暴雨过程的合成特征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强度较弱,滇缅之间维持弱脊区,高原低涡切变容易从四川西北部边缘南移影响云南,受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出现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部分来自高原,两支水汽在云南汇合,为暴雨的产生提供充足水汽。(4)2014年8月初的全省性大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高原低涡切变与700 hPa切变线共同影响造成;中低层的正螺旋度远大于高层的负螺旋度,说明中...  相似文献   

7.
一次低涡强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大气环流背景及物理量客观诊断和西峰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07年7月24日河套深厚低涡造成的甘肃环县短时强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到:河套低涡在铅直剖面上对应有深厚的正涡度场分布;强暴雨前天气雷达强度回波反射率因子大于等于50 dBz,随高度无明显"跃增",回波强中心在0℃层附近;径向速度回波的水平辐合和大于等于±20 m/s的速度中心对在2~7 km高度上活跃;云顶高度"跃升"变化显著;垂直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45 kg.m-2大值中心面积迅速扩大,对监测预警短时强暴雨天气和实施人影防雹作业,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孟津县一次龙卷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灾后调查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三门峡市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2007年7月发生在洛阳市孟津县的严重风灾,结果表明:这是孟津县首次在非观测区确认的龙卷灾害;该龙卷为非超级单体龙卷,在反射率因子图上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特征,而在风暴径向速度图上呈现为较明显的小尺度涡旋特征;具有显著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特征;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低层明显的垂直风切变及合适的对流有效位能、对流抑制能量是产生龙卷适宜的环境条件;在高低空深厚的槽前西南急流引导下,来自洛阳市西部的弱回波快速东北偏北移到孟津境内强烈快速发展,形成的强回波遇到近地面层的辐合线在弱冷空气的触发下诱发龙卷暴发.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逐6 h 再分析资料、FY-2E 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反演的逐时TBB 资料及长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1 年6 月10 日由低涡切变系统引发的湘中区域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湘中暴雨发生在高空低槽与中低层低涡相配合的环流背景下,暴雨中心具有低层正涡度(辐合)、高层负涡度(辐散)的垂直结构;此次湘中暴雨过程强降水的出现与TBB 最低值并不同步,而是落后于TBB 最低值1~3 h,强降水区主要出现在云团后侧TBB 梯度较大区域内;该暴雨回波为典型的混合性降水回波,逆风区移过的地区对应强降水区,逆风区出现后的半个小时内为强降水时段,逆风区消失后降水明显减弱,中层弱冷空气增加了暴雨区对流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6年7月7日发生在曲靖中部及南部的强对流天气的环流特征及相应的多普勒雷达产品的形状、强度、移向进行分析。得出在有利的大尺度天气环流形势背景下,曲靖处于冷锋切变前,具备有利的温湿条件和极不稳定能量时,极易生产强对流天气,同时当在多普勒雷达上出现典型的超级单体对流、倒“V”型、钩状回波、弓形回波等时,会伴有冰雹、大风天气出现。  相似文献   

1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加密降水资料、雷达资料,采用Shuman-Shapiro滤波方案对2005年8月16日京津冀大暴雨的大尺度流场和中尺度系统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在高低空流场及中低纬系统配置非常有利的天气背景下,是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中,冷空气沿等熵面侵入到中尺度辐合系统中,激发了中尺度低涡的迅速发展,在孟加拉湾和南海源源不断输送的水汽配合下,导致了暴雨的发生;中β尺度对流雨团发生在滤波后1000hPa等压面的低涡中心北侧和850hPa中α尺度辐合线南侧,呈现暖式切变的降雨特征。  相似文献   

12.
05.7.23河北暴雨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侯瑞钦  景华  张迎新  张文君 《气象》2006,32(7):88-9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自动站、加密雨量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05年7月22—24日河北中南部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下产生的;副热带高压及热带系统造成的低层水汽堆积及高层的强辐散为强对流发生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整个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强对流云团活动,地面对应有3个中-β尺度雨团产生,雨团一般出现在中尺度辐合线或中尺度气旋性环流偏向暖湿气流一侧;强雷达回波和正负速度对、逆风区等特征对强降水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孟加拉湾低压造成云南强降水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何华  许美玲  孙绩华 《气象》2000,26(2):29-32
通过对1981~1991年春秋两季孟加接湾低压影响云南强降水的16个个例的TBB资料进行等值线分析及云北度、云降水效率的计算和对中-α尺度对流进行了尺度及结构分析、对云顶温度、温度梯度、地理区域与降水关系的分析,给出了一些孟加拉湾低压影响云南并造成强降水时的云图特征量与降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陕北地区突发性暴雨和系统性暴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榆飞  杜继稳 《气象科技》2005,33(5):413-418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了陕北地区4次突发性暴雨和2次系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①突发性暴雨出现在副热带高压南北摆动,东西移动不太明显的形势下;水汽主要靠暴雨出现以前大气低层输送和聚集;上升运动是由于高层急流中心右后方的强烈辐散形成的,上升运动和突发性暴雨同步加强;低空能量锋生强度大,体现为雨区能量较环境能量突增的过程;不稳定能量聚集明显偏多,能量主要聚集在中高层;中尺度系统比较深厚.②系统性暴雨出现在副热带高压系统性西进北抬或东退南压的形势下;水汽主要靠暴雨过程中的补充;垂直运动是由于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形成的,垂直运动在暴雨出现以前形成;能量锋区比较深厚,锋区相对弱,体现为低能气团代替高能气团的过程;不稳定能量聚集相对较少,能量主要聚集在中低层;中尺度系统较为浅薄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和各种常规资料,对2010年梅雨期皖江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进行分析,探讨短时大暴雨的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充足的水汽条件和较强的上升运动是产生强降水有利的天气背景。雷达资料分析发现形成此次皖江暴雨的源地位于大别山区,强降水是由局地发展的对流回波加强合并产生的,回波的发生和发展加强常常与风场的局地强辐合区(逆风区)相联系,雨带在中低空切变线上合并加强,强降水区域尺度较大,单体回波移向和雨带走向一致,回波移动缓慢或呈准静止状态,累积雨量大,易于形成暴雨。  相似文献   

16.
一次低纬高原特大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宏波  何萍 《气象》2005,31(3):77-80
结合大尺度环流的高通滤波、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诊断,通过地面天气图分析等方法,对2003年6月17日云南中部的楚雄市至南华县一带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热带中尺度气旋东南移并发展造成的;地面强冷空气侵入中尺度低压导致对流发展,是热带中尺度气旋加强的原因;大尺度环流下,孟加拉湾、南海和北部湾形成的两条水汽输送带通过热带低压为强对流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能源保障;地面中尺度低压中心和与之配置的切变线北侧对特大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和物理量场资料,对2004年8月13~14日暴雨-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0414号台风登陆后引发的闽东内陆暴雨是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物理量场分析表明:不稳定度K指数对暴雨预报有预示作用;地形抬升作用和喇叭口地形对台风暴雨分布影响很大;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表明:回波云带的走向与移动方向一致,造成强降水区域集中.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1年6月16日玉林市南部一次中尺度强降水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下产生,通过中尺度系统激发而产生的。高空低槽和低空切变辐合是强降水产生的前提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强烈发展是强降水产生直接原因;分析红外云图的TBB、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和基本速度、地形条件等方面都很好地阐述了本次强降水的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暴雨个例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对2003年7月8~9日发生在湖北中部并且造成泥石流灾害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有利的大尺度系统下产生的中小尺度系统是暴雨产生的最直接的系统;②湖北省泥石流灾害发生在特殊的地理位置,秭归、宜昌、宜都等鄂西山地到江汉平原的过渡带是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③暴雨尤其是泥石流发生地周围的历时短、局地性强的大暴雨是泥石流灾害直接的诱发原因;④中尺度系统的源地与地形有关,在西南气流的背风坡容易形成中尺度系统;⑤多普勒雷达是监测中尺度系统的强有力工具,一个中α尺度云团中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混合回波团或带;⑥中尺度涡旋形成于低空急流左侧强正涡度中心附近。  相似文献   

20.
应用常规、加密气象资料及卫星云图,分析了2004年7月16~17日沙澧河流域特大暴雨成因.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耦合区中西南低涡及MCC特征云团的形成和维持是造成此次特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提出利用逐时的中尺度辐合中心、卫星红外云图云顶亮温及雷达回波降水率做中尺度雨团量级预测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