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建飞 《地质与勘探》2016,52(3):407-416
云南姚安铅银矿床与富碱斑岩、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在矿床深部2108m中段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选取3号、5号穿脉建立岩性-断裂地质剖面,分析岩性-断裂控矿特征,总结铅矿化规律,提出深部找矿预测区。研究认为,条带状、网脉状铅矿脉主要分布于肉红—灰白色正长斑岩内NE向断裂或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处;NE向灰紫色黑云母正长斑岩脉、灰白色正长斑岩脉上盘,铅矿脉变厚、加富,岩脉侵入正长斑岩较侵入砂岩,铅矿化更强。隐爆角砾岩(筒)中方铅矿呈细脉状、散点状及浸染状,沿角砾裂隙及角砾的边缘充填,深部铅矿化加强。早期NNW向背斜与一系列NW向扭—扭张性断裂(F3、F4),限制了矿床就位的空间,总体控制矿床展布;后期NE—SW向主应力作用形成的NE向张性空间(F1及NE向断裂、岩脉)为矿区火成岩喷溢和矿液上升提供了通道,是主要的成矿构造,控制铅矿脉、正长斑岩脉产出。正长斑岩脉与断裂的空间位置一致,产状一致,岩脉上盘矿化强、品位高,构造—岩脉—矿化三者耦合作用,具密切的时空关系与成因联系。铅矿化为岩浆期后热液沿断裂充填作用产物,同时或稍晚于岩脉就位。姚安老街子铅银矿体主要受岩性、构造控制。总结了岩性-断裂控矿特征及铅矿化规律,提出四个深部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2.
西藏那曲县尤卡朗铅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那曲县尤卡朗铅银矿床位于当雄-嘉黎铅银多金属成矿带中部,含矿地层为中-上休罗统拉贡塘组,含矿岩性为滨浅海相复理石建造。矿体受NE向断裂控制,与地层和构造关系密切。成矿机制为深部基性—超基性岩浆热液在运移过程中革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在NE向断裂构造带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3.
云南迪庆春都斑岩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都铜矿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及岩体与圈岩接触带内.文章对春都斑岩铜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硫同位素组成具幔源硫特征,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同时有少量地壳沉积物还原硫的混入;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混合源特征,主要来自于下地壳或上地幔.成矿流体以原始岩浆水为主,同...  相似文献   

4.
云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山核桃坪铅-锌矿为一中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主要受近SN向的层间断裂(F1)及次级断裂构造控制,岩石(性)控矿也十分明显,成矿作用与矽卡岩化密切相关。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以及对矿床围岩蚀变、控矿因素的深入研究,认为该矿床主要矿化作用是深部高温成矿流体贯入并与围岩发生矽卡岩化蚀变,随后发生矿化作用。矿床应属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
江西冷水坑斑岩银矿床的蚀变碳酸盐矿物与银矿化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冷水坑斑岩银矿由斑岩岩体中心向围岩,以铁绿泥石化和菱铁矿化为主的铁质交代作用广泛发育。蚀变碳酸盐亚种为以菱铁矿为主的FeCO3-MnCO3系列,菱铁矿中含Mn高对银矿化有利。含锰菱铁矿化在外带与浅部有增高的趋势,与银铅锌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云南鹤庆炉坪铅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与下三叠统砂泥岩间及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内层间破碎带内。通过对钻孔揭露到的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斑岩具有富碱(Na2O+K2O 4.18%8.96%)和Al2O3(13.44%8.96%)和Al2O3(13.44%17.03%),而贫Fe2O3、MnO、P2O5和TiO2的特点;两斑岩体稀土配分模式一致且均富集LILE,亏损Nb、Ta、P、Ti,显示岛弧型岩浆源区特征。综合研究认为碱性斑岩可能起源于加厚地壳底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7.
8.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远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澜沧老厂银沿铜矿床成矿受裂谷扩张,火山-沉积-后期热液等成矿作用控制,火山机构,地层岩性,有利构造,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与矿密切关系,并控制矿床,矿体的产出,多期同位岩浆活动带来的多期同位成矿作用是本区形成大富矿的特点。提出了矿区找矿新地段。  相似文献   

9.
查干布拉根银-铅-锌矿床Ⅹ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银矿化积数呈明显带状分布,集中了矿体品位与厚度的分布规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矿体形态,特别是矿体的分枝情况.这对研究该区赋矿断裂的特征和勘探工程布置甚至储量计算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滇中老街子铅-银矿床位于楚雄盆地中部,金沙江-哀牢山富碱侵入岩带南段,是与富碱火山-岩浆热液密切相关的典型矿床。近年来,矿床深部(2073m中段)新揭露出铁氧化物,显微镜下呈亮白色、蓝灰色,针状、放射状、板状构造。通过X射线微区衍射及电子探针分析,确认其为镜铁矿,产出方式有两种:①呈密集星点状,平行岩脉具定向排列,充填于灰紫色黑云母正长斑岩脉长石溶蚀孔洞中;②呈斑点状,分布于岩脉东侧肉红色正长斑岩中,沿岩石裂隙矿化增强。岩脉两侧金属矿物组合差异(方铅矿+黄铁矿+铜氧化物→黄铁矿+铜氧化物+镜铁矿)及正长斑岩颜色差异(灰白→肉红色),与岩脉的侵位密切相关,是构造-岩浆(流体)-蚀变耦合作用的结果。与白马苴金(铜)矿床中镜铁矿对比研究,认为老街子矿床深部镜铁矿对金矿化具有找矿指示意义。相对于星点状、斑点状镜铁矿,呈脉状、网脉状及岩脉内镜铁矿的V2O5、Ti O2含量更高,指示老街子矿床2073m以深可能存在更具规模的脉状镜铁矿。镜铁矿出露位置Cu含量显著增高,局部超过工业品位,达2. 05%,并出现Mo异常(最高含量达0. 11%)、Au异常(最高含量达0. 585g/t),呈现出浅部Pb-Ag矿化和深部Cu-Mo-Au矿化的结构特征,指示深部有斑岩型铜、钼、金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姚安干沟金矿是三江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上的一个重要矿床,处于金沙江-哀牢山-红河富碱斑岩带中段,大地构造隶属于扬子板块西缘内部。通过对干沟金矿深部煌斑岩开展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煌斑岩成岩时代为(31.12±0.88)Ma,样品锆石176Hf/177Hf值为0.282 217~0.282 476,对应的εHf(t)值范围变化在-7.70到-18.94之间。通过与区域同期岩体同位素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姚安干沟金矿床深部煌斑岩起源于交代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与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混合岩浆,干沟煌斑岩以及区域上北衙、马厂箐等晚期煌斑岩均是对印度-欧亚大陆后碰撞时期岩石圈地幔发生拆沉的响应,产在应力场环境由压扭挤压向张扭伸展逐渐过渡的动力学背景下,为杂岩体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及脉体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地质与勘探》2016,52(3):417-428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段,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于格咱-中甸微陆块之下,并引发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矿区围岩蚀变及脉体系统的调查和大量的镜下薄片鉴定研究,总结首采区与外围的蚀变分带及脉体特征。结果表明,首采区的围岩蚀变从岩体由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泥化和碳酸盐化多叠加于其它蚀变带之上,不形成独立蚀变带,铜矿化主要发育于钾硅酸盐化带中,以浸染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北部及东部外围的钾硅酸盐化带缺失或微弱,主要发育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碳酸盐化带,铜矿化多发育于绢英岩化带中,以脉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及闪长玢岩。首采区与外围的脉体系统具多期次-多类型特征,在A、B、D三大类型脉中,前二者对成矿的贡献大。矿区蚀变特征总体与"二长岩"模式相符合,并与国内西藏玉龙、驱龙、多龙及多不杂等斑岩型铜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岩体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朗斑岩型铜矿是格咱地区印支期斑岩型铜矿的典型代表,产于义敦构造-岩浆带南端的复式岩体。复式岩体为浅成-超浅成的中酸性斑(玢)岩体,可划分为3个侵入阶段,最早为石英闪长玢岩,中期为石英二长斑岩,晚期为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富集Ba、La、Rb、Sr、K和亲铜元素Cu、Pb,亲铁元素Mo、Ni,亏损Nb、Zr、Hf、Ti。斑(玢)岩与岛弧花岗岩的岩石系列相同,属钙碱性岩系,成因类型一致,属I型花岗岩。普朗斑岩型铜矿床主要产于印支期的中酸性斑(玢)岩体,成矿作用受岩浆岩、侵位地层、热液运移、热液蚀变作用和构造空间的控制,其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之间的耦合,共同形成了斑岩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4.
姜永果 《地质与勘探》2011,47(6):1903-1-11-1113
春都斑岩铜矿床地处著名的印支期中甸-义敦岛弧成矿带南端。矿区出露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复式岩体,成矿岩体为印支晚期的花岗闪长斑岩。围绕成矿岩体,围岩蚀变强烈,蚀变分带明显,由中心向外,依次出现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硅化带→硅化黑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绢云母化及泥化带。区内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蚀变类型决定矿化程度,蚀变...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三维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区72个见矿钻孔中8145个岩芯样品的铜含量分析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利用邻近距离统计分析方法,优化和提取了矿床定位预测所需点位的数据信息(包含三维空间坐标及其对应的铜含量数值)。在此基础上,选用反距离权重内插法,在比例尺1:10000的尺度上,确定了该矿区铜元素在海拔3171~4319m不同高度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利用3D-GIS的规则六面体成像技术和邻近采样点插值法,建立了该铜矿床含矿岩体(铜含量不小于0.2%)和铜矿体(铜含量不小于0.3%)的三维模型,确定含矿岩体和铜矿体的形态为"锥状体"。最后,在综合分析云南普朗铜矿床特征及其保存条件和剥蚀状况以及钻探资料和矿床三维空间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矿床的南西侧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认为矿床的东、北两侧深部是有利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和富家坞等3个矿床组成。在详细的野外脉体填图基础上,文章把德兴铜厂斑岩铜矿的成矿脉体划分为A脉、B脉、D脉和H脉等4种类型。研究发现,A脉的形成与钾化蚀变有关,脉体不规则且不连续,以粒状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少量黄铁矿±少量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B脉的形成与钾质硅酸盐水解有关,脉体较规则且连续,以石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石英颗粒呈典型的梳状或长柱状对称于脉壁生长;D脉的形成与石英-绢云母化蚀变有关,以黄铁矿±石英±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脉壁发育绢云母晕;H脉的形成与碳酸盐化有关,以方解石±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这4种脉体分别记录了成矿流体演化至不同阶段,热液蚀变作用的特点及其与Cu-Mo硫化物沉淀的关系。脉体的宽度-间距定量统计分析表明,脉体宽度(T)服从于幂次分布定律;脉体间距(S)服从于负指数分布或介于对数正态分布与负指数分布之间。脉体宽度分维值D值(0.91~1.35)普遍>1,反映脉体系统的连通性较差,矿化程度较弱。脉体间距变差系数Cν值(0.49~0.92)均<1,说明脉体簇生聚集程度较低,矿化程度较弱;处于脉体聚集中心的脉体,代表着热液流体运移的通道,制约着其他脉体的展布。  相似文献   

17.
施宝生 《地质与勘探》2024,60(4):673-684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位于我国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义敦岛弧南部的中甸岛弧内。为了探讨该矿床钾硅酸盐带矿物特征、形成机制及与矿体的关系,为下一步深部和外围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开展了二长斑岩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长石类矿物主量成分测试。结果显示赋矿二长斑岩中钾长石平均含量为26.2%,斜长石为26.7%,石英和黑云母分别为~16.1% 和~14.4%。在系统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其形成机制,本文将该矿床含矿二长斑岩中的长石划分为三类,即岩浆期结晶的原生长石(原生斜长石Pl1和原生钾长石Kfs1)、次生长石(热液蚀变成因,Pl2和Kfs2)和热液结晶长石(Pl3和Kfs3)。Pl1具有高铝(Al2O3=22.61%~27.27%)和钙(CaO=3.68%~9.29%),低硅(SiO2=56.09%~63.89%)和钠(Na2O=6.31%~9.27%)的特征;Pl3具有高硅(SiO2=67.07%~68.97%)和钠(Na2O=11.02%~11.99%)的特征;Pl2中SiO2、Al2O3、CaO和Na2O含量变化较大,主要分布于Pl1和Pl3之间,呈现出二者混合的特点。Kfs1~Kfs3元素含量变化较小,SiO2、K2O、Na2O和Al2O3 分别为62.75%~64.69%、15.42%~16.89%、0.20%~1.03%和17.93%~19.19%。与原生钾长石相比,次生钾长石中钾含量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说明流体中钾可能相对较为亏损,这可能是普朗矿床钾硅酸盐化带中次生钾长石发育较弱的主要原因。青磐岩化的叠加改造,特别是黄铜矿±绿帘石±绿泥石脉发育显著提高了该矿床的铜品位,增加了铜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