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卫星像片上,众多线性影像与环状影像显示清晰。研究证明,这些线性影像和环形影像均是地表一些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的映像,而这些线性、环形构造与矿产、水、油气矿藏形成分布、地震活动、工程地质及地壳稳定性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线性构造、环状构造,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DEM的岷山构造带构造地貌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结合构造地貌研究,利用矢量地形数据,构建了岷山构造带数字高程模型(DEM),初步对岷山构造带,特别是岷山断裂带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将DEM与GIS技术结合,辅以遥感图像解译和详细野外地质调查,能够直观地进行坡度、坡向以及地形起伏度和高程的统计分析等研究,在构造地貌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在甘肃北山东部沙枣泉北山地区发现一个旋扭构造,根据山脊、水系的弧形转折和块状均一的影纹分别判泽出旋扭构造的旋回带和砥柱,经地面检查,已得到证实。据旋回面特征,确定了徒扭面性质和旋扭方向,进而据砥柱由火山岩组成和断裂分布特征分析了旋扭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4.
黔西六枝-朗岱地区构造格局及其应力场遥感图像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黔西六枝-朗岱地区,矿产丰富,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本文应用恢复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新方法──“区域构造变形场、应力场遥感图像解析法”,对研究区宏观构造组合及与其有关的横张大节理进行了系统解译。根据“遥感图像解析法”的原理建立了研究区的构造变形场,通过构造变形特征的综合分析,反演了构造应力场。在区域地质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构造控矿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构造的遥感解析方法及在中条山铜矿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构造的遥感解析方法,研究了中条山北段地质构造演化规律,建立了该地区多层次遥感构造的模式,分析了成矿构造的时空特征。并结合典型矿区的控矿构造、应力场特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多元地学数据拟合,预测了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6.
大型斑岩铜矿的遥感信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影像解译的不同规模级别的线性构造、不同类型的环形构造和线-环组合类型以及色彩异常影像是寻找斑岩铜矿,特别是大型斑岩铜矿床最有用的遥感标志。1.砂岩铜矿的规模直接与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线性构造相联系区域性斑岩铜矿带直接受大型区域线性构造带和它们的汇聚格局控制,这种区域线性构造带多为区域压性壳断裂或超壳断裂,在遥感图像上常显示为浅色带,其长度超过100km,被称为主干边缘线性构造带(处于隆起单元向坳陷单元过渡部位,靠近隆起单元一侧).此外,一系列次级线性构造往往与主干边缘线性构造成一定角度相交,共同形成一种贯通性构造,在遥感图像上也常显示为浅色线;并直接控制斑岩铜矿田的分布和矿床的定位,被称为横向线性构造,长度一般1km-100km,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略),均显示张性特征。事实上,与斑岩铜矿有关的蚀变矿化直接受控于更低级别的线性构造(断裂和裂隙),它们常构成统一的环状和放射状断裂、裂隙系统。2.不同组合的多层环形影像是斑岩铜矿的不同呈矿环块构造的映像几乎所有的斑岩铜矿都与环块构造有关,特别是Ⅲ或Ⅳ级环块(直径50km-500km,包括环隆、环陷及褶皱-断裂环块等).它们控制了斑岩铜矿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判断黄土地区隐伏断裂的标志,并将研究区的隐伏断裂划分为基岩断裂、新构造或继承性构造、断裂破碎带或岩脉以及深层构造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同的区域构造格局及三级构造单元划分。然后,根据油气藏的类型、圈闭原理及研究区的构造背景,提出了隔水性构造可以圈闭油藏、为控油构造的结论。最后,以3条隐伏断裂为例,说明了隔水性和漏水性构造的遥感信息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在研究区内圈出了3个油田预测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桂西北地区遥感解译的177个环形构造的统计分析,研究了环形构造的数值特征和环形构造与金矿成矿的关系,计算了环形构造的信息量,用“概率模型”估算了环形构造对寻找金矿的贡献。环形构造和成矿关系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环形构造地区的找矿概率为无环形构造地区的找矿概率的50倍。故认为,在桂西北地区,环形构造是寻找金矿的有利标志。  相似文献   

9.
经过近8年的发展,WebGIS已经积累了很多构造模型,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三种主流WebGIS的构造模型和特点,根据这些构造模型和特点,结合开发项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构造模型,构造出满足业务需求的WebGIS平台,为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提供基本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云南中甸地区ETM影像数据,借助ENVI软件进行了蚀变异常信息提取,采用线、环构造频度图统计方法来定量研究工作区线、环构造与矿化蚀变信息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结果显示,线、环构造交点高频度区和线、环交点高频度区,与蚀变信息分布最多的区域相关性良好。蚀变信息空间分布位置与大型构造位置大致吻合,分布总体趋势依附线、环性构造走势。  相似文献   

11.
本课题以可见光黑白航空像片为主要信息源,对陕西神府煤田新民烧变区进行了1:5万航空遥感地质调查,圈定了该区烧变岩分布范围及煤层自燃边界线。文中着重介绍了遥感调查煤层烧变区的技术方法与工作成果。调查区为煤层自燃死火区。调查首先从烧变岩的基本地质特征入手,划分了烧变岩的宏观类型,确定了烧变岩的主要形成时代,探讨了烧变岩的形成机理;第二,根据掌握资料选取已知区,研究烧变岩及煤层自燃边界线的影像特征,建立初步解译标志;第三,在全区范围内进行煤层自燃边界线的遥感调查,并对解译标志进行补充、修改与完善。在调查中,解译与调绘相结合,遥感与地面调查方法相结合,最终圈定了区内各煤层的自燃边界线,并经钻孔验证,精度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2.
遥感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煤层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煤层气勘探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遥感解译,利用裂缝密度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煤层气高渗区带进行了预测,并对区内煤层气勘探的有利区带进行了初步评价,为煤层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面向“数字矿山”应用系统的需要,在分析煤矿区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特点及其在遥感监测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区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遥感集成监测系统的技术思路和体系结构,强调各种监测技术手段、不同时空尺度、不同数据源和不同主题信息的集成,并针对这一集成系统实现与应用中的多目标遥感信息处理、环境传感器网络应用、遥感监测数据与专题分析模型的集成、数据质量控制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赵银娣  卫虹宇  董霁红  董畅 《遥感学报》2022,26(9):1849-1858
露天煤矿开采易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其进行高效监管有利于矿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随着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露天煤矿区场景自动识别成为可能。本文针对单标签学习算法在场景子区域识别中识别率较低的问题,将多标签学习策略和地理学第一定律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子区域多标签学习的露天煤矿区场景识别方法。为了区分露天煤矿区场景与其周边场景,设置了6类矿区标签和7类非矿区标签,对9768张场景子区域图像进行标注,构建多标签数据集,利用该数据集训练基于多标签学习的Inception-v3模型。场景识别时,首先将一幅覆盖研究区的遥感影像划分为相同大小的子区域并进行多标签分类;然后对含有矿区标签的子区域,利用地理学第一定律对其矿区标签的相关性和完整性进行判定,识别出属于露天煤矿区场景的子区域。胜利西露天煤矿区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结果最接近真值,显著高于单标签学习的识别精度;其子区域多标签分类F1分数达到0.857,与单标签学习中性能最好的ResNet50模型相比,提高了8个百分点。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自动提取子区域内多类标签的有效特征,提高露天煤矿区场景识别的精度,其识别结果可为露天矿区开采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一次性能源,科学监测与评估矿区生态健康,对于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健康的平衡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位于山西省的3处典型煤炭矿区,基于2001—2021年的Landsat遥感数据,利用目视解译方法对露天矿区进行了多年用地类型演变格局分析;并分别对3处典型矿区的绿度、湿度、干度、热度进行了估算,应用知识粒度熵的权重计算方法,综合构建了矿区遥感生态指数(RSEI),完成了矿区生态健康多年遥感诊断。结果表明,两处露天矿区呈现边开采边复垦的生产模式,各有半数的研究年份RESI区域均值达到0.5以上;地下矿区的开采工作基本不造成地上扰动,其2001年以来的生态健康状况较为稳定,RSEI均值在0.7上下浮动;3处矿区2021年的RSEI均值分别为0.53、0.48、0.70。本文改进了传统的遥感生态指数构建方法,为煤炭矿区的长时序生态监测与遥感诊断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肖芊 《国土资源遥感》2000,11(4):19-23,38
根据鸡西合作区煤系及煤岩曾有过的成烃和聚气过程,寻找其遥感影像、地球化学及放射性能谱特征,从而总结出该区煤层气的综合地质特征,进而研究其周边地区聚气成烃的可能性,为扩大寻找煤成气提供可应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北方煤层自燃的特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方法,研建了为组织、实施煤矿灭火服务的煤层自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CFMIS),提出和确定了符合煤炭生产、管理和灭火部门实际需要的系统硬件配置,介绍了CFMIS的软件组成、数据内容、应用模型,阐明了该系统总体结构、特点以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技术的开滦煤矿地面塌陷积水动态监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MSS、TM/ETM及CBERS-2数据,对开滦煤矿地面塌陷积水进行了动态监测。通过对4个时相遥感信息的提取,得到了28 a 来开滦煤矿地面塌陷积水的动态信息。结果表明,遥感技术是对矿区地面塌陷积水进行监测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矿区积水信息的 提取中采用CBERS-2数据,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恩口煤矿区茅口灰岩岩溶发育程度的遥感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宏观综合、高度概括的遥感影像信息,结合恩口煤矿区有关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了该地影响地表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与岩溶地貌的影像特征,进而提出了岩溶发育程度的综合解译标志,并指出这种定性解译可作为岩溶发育程度定量调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面向地下煤火热场模型的遥感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鉴于地下煤火的特殊性,传统的卫星、航空乃至地面遥感手段在对其热场的探测研究应用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分析地下煤火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面向地下煤火热场模型遥感技术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地下煤火热场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工作流程,特别强调了对地下煤火时空演变趋势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