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时气象信息通信业务处理》系统是依托网络环境开发研制的一个实时多任务处理系统。主要完成本区实时气象信息的收集与分发,对下住气象常规信息的筛选转发,兼顾对网络文件信息的管理。系统对实时气象信息的采集主要建立在处理文件的基础上,能够同时从对个以上的用户目录读取实时气象文件信息并形成实时信息库;同时仍然提供两路全双工的异步通信服务,收集电报信息并形成实时信息库。在分发时,系统根据用户的需要将库中的实时气象信息选出并形成用户文件;对下传的气象文件信息系统将根据用户的选择经公报筛选后形成用户文件;系统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湖北省气候应用所已完成了地面历史气象资料的信息化工作,现实地面资料已通过网络传输。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资料为业务和科研服务,各省气候所(气候中心)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了很多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针对性强,而气象要素、资料年代、站点范围均有一定的局限,且利用时效较差,很难适应科研、业务和气象服务等方面的需求。随着气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停止打印和制作地面气象记录报表势在必行。所以必须有一个系统将全省各台站的全部气象资料管理起来,并提供相应的检索和统计功能。湖北省地面气象信息资料服务系统正是针对以上情况开发的。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将大大提高资料的使用时效,拓宽信息资料的服务范围,并为今后取消地面气象记录报表制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windows98操作系统下,用VC 6.0语言编程,研制出辽宁省地面有线综合遥测实时气象数据显示平台软件,可对收集的自动观测站实时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地面气象要素的显示、转存、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5.
刘仁进 《湖北气象》2005,24(1):30-31
在广泛调研地(市)县两级专业气象服务和气象业务对地面气象资料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应用Microsoft Visual C V6.0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了一套地面气象资料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具有强大的统计和查询功能,对气候分析、气象服务、农业气象预报、天气预报、地面测报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现有气象业务通信网络系统下,利用Visual Basic6.0设计实时地面上行报文自动检索程序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要点,从而建立预报服务所需的气象要素资料库。  相似文献   

7.
1 概述 准确的气象资料是搞好各项气象工作的保证,因此地面气象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的审核一直被人们所重视。然而地面气象资料的审核是一项细致而繁杂的工作,技术规定多,劳动强度大。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审核人员劳动强度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的目的,我们研制了地面气象资料审核专家系统。该系统以中国气象局规定的模式数据为主要审核对象,建立资料数据库,根据气象原理和观测规范的要求,收集了审核人员大量经验,建立了专家知识库、台站档案库和审核参数库,知识的表达用产生式规则形式,并用智能型语言prolog编制而成。该系统具有如下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Windows 98操作系统下 ,用VC++6.0语言编程 ,研制出辽宁省地面有线综合遥测实时气象数据显示平台软件 ,可对收集的自动观测站实时气象数据进行处理 ,实现地面气象要素的显示、转存、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田兰  汪华  李波 《贵州气象》2012,36(5):40-43
贵州省新一代气象通信实时信息处理系统,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对各类实时报文信息的内容进行标识和说明的方法形成数据传输业务定义,从而使系统具备了通过修改节目表来适应观测数据传输业务变化的能力,实现了对全省台站上行观测资料在省级中心的收集、处理、分发和共享,并提供针对气象资料文件名、报头、报尾的初级质量控制信息,实现对实时信息传输关键业务节点通信状态的监控,改变了原有业务系统繁杂、功能单一、扩展性差等缺陷。整个系统高效稳定、操作简便、监控信息准确清晰、界面友好、易于维护和扩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11.
广西历史地面气象资料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通过对广西历史地面气象资料的质量评估,分析地面历史资料整体质量状况、疑误数据类别和原因,让用户在使用数据时有一个全局和客观定量的把握.同时,为确定进一步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和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部分地面要素历史基础气象资料质量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了解地面基础气象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资料质量,综合利用国家级和省级气象资料部门存储的1951—2009年247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观测的气温、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7种要素信息化基础数据,检测并分析了数据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国家级和省级气象部门存储的资料中均存在大量与实际观测数据不符的信息化问题,包括资料的替代问题、要素数据类似缺测问题以及数据录入错误等;还存在国家级和省级气象部门保存的基准基本站资料不一致现象,包括资料序列长短不同、对外服务时提供自动还是人工观测数据不一致、更正不同步造成的数据不同等。该文针对上述资料问题给出了详细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有必要在此次数据质量检测经验的基础上,对所有历史月报数据文件中的所有要素观测值进行彻底检测与更正。  相似文献   

13.
构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即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短信、互联网、警报器等载体,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确保公众及时获得气象信息。通过研究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及关键技术,为气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共享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34,自引:11,他引:34  
刘小宁  任芝花 《气象科技》2005,33(3):199-203
为了促进我国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以几个有代表性的数据集,如GHCN、GDCN、ISH为例,概述了国外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技术的进展及新动态。研究表明: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仍是主要工具。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有更好的条件,使用自动控制和人机交互、气候背景资料和统计检验相结合的技术,并适当应用空间检验方法,来设计我国自动站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15.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技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即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短信、互联网、警报器等载体,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确保公众及时获得气象信息。通过研究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及关键技术,为气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共享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新一代气象信息管理系统, 将极大提升现有的气象信息管理水平和对业务科研的支撑能力。该文首先介绍了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概念、内涵及其系统框架, 然后从数据资源管理和共享发布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元数据技术、数据网格技术、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构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关键技术, 最后以两个关联的系统开发实例对我国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发展思路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姚日升  丁烨毅  王焱 《气象科技》2012,40(6):922-927
根据气象信息发布实际业务需求,制定信息发布级别和发布内容,针对不同的终端预先制作好发布模版,模版内容由发布级别和终端共同决定;模版制作中区分不同的页面类型,使用公共页面实现模版制作、管理和维护的方便性;对科普宣传类的公共页面做到智能化处理;模版中的文字、图片充分利用SQL语句的各种功能从气象业务数据库中提取并尽可能自动完成,对需要实时更新和相对固定的信息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减小通信量,提高效率的同时提升稳定性.该文通过产品实例图片展示系统实际播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GIS的气象信息显示和查询系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北京市气象局气象观测数据Web显示系统功能较弱这一状况, 采用开源性WebGIS软件MapServer和免费的PostgreSQL数据库软件, 结合PHP, Java applet技术开发了基于WebGIS的气象信息发布系统。该系统以直观形式将实时数据与地理信息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数据的动态查询和统计查询, 尤其是实现了风向杆和等值线以及等值面的叠加。该系统为预报工作提供了及时、有效、科学的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论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当前国内及广西气象信息的传播内容、途径和传播效果的分析,提出利用多媒体优势互补的重要性以及注重气象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达到为大众防灾减灾和生产生活提供更快捷、及时、有效的服务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气象数据实时质量控制对航空活动和防灾减灾的气象保障意义重大。该文介绍一个基于黑板模型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实时质量控制系统。该系统应用领域本体分析技术,集成多方面专家的经验知识,确定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的知识点,通过异构知识体之间的协作,实时推断气象观测数据的正确性,实现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实时自动错误检测、警示并给出更改建议。以地面航空气象观测数据实时质量控制为例,提出了用“错误召回率”和“警示正确率”指标对质量控制进行评测的方法。对1994年和2003年的资料质量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本文技术的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的错误召回率接近100%,警示正确率达到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