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要讨论了利用 ENVISAT ASAR 雷达数据通过干涉测量技术提取 Bam 地区的 DEM。首先介绍了干涉测量的原理及干涉数据对的选取,然后介绍了 InSAR 数据的处理方法,最后用真实的数据提取 Bam 地区的 DEM。试验证明利用 InSAR 技术可以快速地、高精度地获取大面积的 DEM。 相似文献
2.
如何综合可见光波段信息提高地表温度的空间分辨率一直是热红外遥感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以北京市Landsat TM图像为数据源,对比分析了SUTM和E-Dis Trad模型地表温度分解的空间特征差异性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较低、地表温度较高的中心城区,SUTM模型的地表温度分解效果更佳,最小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522 K和1.191 K;在植被覆盖较高、地表温度较低的郊区,E-Dis Trad模型的地表温度分解效果更好,最小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768 K和1.173 K。2种模型都能有效地提高地表温度的空间分辨率,但是在植被覆盖不同的地区分解结果呈现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时相Landsat TM/ETM的阿尼玛卿山冰川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SRTMDEM),结合中国冰川目录,获得阿尼玛卿山地区不同年份的冰川范围,进行冰川变化监测。综合分析该冰川的变化情况,计算冰川进退变化速率,并对其中4个变化较大的冰川进行详细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从1991年至2009年,阿尼玛卿山地区既有退缩冰川也有前进冰川,其中冰川退缩面积为15.30km2,前进面积为4.46km2。总体面积持续退缩,其中退缩最大的冰川长度缩短了900m,其它冰川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主要是探索Landsat TM数据不同辐射校正方法对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的影响。介绍了使用的3种不同辐射校正方法(ATCOR3、FLAASH以及查找表)和两种分类算法。在分类实验部分,根据样本的地理坐标在3景校正影像中分别采集训练样本并训练各自的分类器,并交叉用于其他辐射校正影像的土地覆盖遥感分类。实验结果表明:(1)用于分类器训练的样本采集自待分类影像时的分类精度明显高于采集自其他影像的分类精度;(2)3种辐射校正影像的分类结果存在差异,其中使用ATCOR3和FLAASH方法校正后影像的分类结果有更相近的精度;(3)辐射校正对分类类别的影响不同,其中对森林类型影响最大,对裸地等其他类别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8.
文章以东平湖LANDSAT TM影像为例,根据影像各波段间的相关性以及地物在影像上的灰度差异,分别采用单波段和多波段阈值法对影像上的水体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结合(TM2 +TM3)-(TM4 +TM5)设定阈值和TM5单波段阈值法,提出了一种综合水体提取的方法,最后,对各方法提取的结果进行精度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提取法在该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水体提取效果,极大地改善了原始单一方法的水体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9.
威海的城市发展是滨海城市的代表,利用Landsat MSS/TM/OLI影像采用面向对象SVM分类技术提取了威海市1985—2015年7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基于土地利用分类结果计算了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的协方差矩阵.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分析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面向对象的SVM分类方法精度较高.2... 相似文献
10.
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湿地对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保障绿洲的稳定发展和良性循环,以及防止沙漠东移具有重要的价值。以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典型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对象的多时相Landsat TM影像湿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表明,基于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提取西北半干旱区的湿地信息,并避免了经典的基于像元的影像分类方法中存在的"椒盐现象"。 相似文献
11.
12.
Monitoring Earth dynamics using current and future satellit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bjectives of the remote sensing community. The exploitation of image time series from sensor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to increase the knowledge about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o support many operational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mage fusion approach based on multiresolution and multisensor regularized spatial unmixing. The approach yields a composite image with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image while retaining the spectr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um spatial resolution image. The approach is tested using images from Landsat/TM and ENVISAT/MERIS instruments, but is general enough to be applied to other sensor pairs. The potential of the proposed spatial unmixing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in an agricultural monitoring application where Landsat temporal profiles from images acquired over Albacete, Spain, in 2004 and 2009 are complemented with MERIS fused images. The resulting spatial resolution from Landsat allows monitoring small and medium size crops at the required scale while the fine spectr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from MERIS allow a mor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e crop type and phenology as well as capturing rapidly varying land-cover changes. 相似文献
13.
基于LiDAR数据的DEM和矢量自动提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LiDAR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潜力巨大.基于TerraSolid软件环境,简要介绍了LiDAR数据的分类,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LiDAR数据的DEM和矢量自动提取的相关问题.由LiDAR数据生成的DEM精度较高.但矢量自动提取还未到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14.
15.
This research letter presents preliminary results of mapping rice crop growth using ENVISAT 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ASAR) alternating polarization HH/HV data. Four ASAR HH/HV imag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early rice-growth cycle in the test site in 2006, and the temporal response of ASAR data to the rice field was analyzed. The height and biomass of rice were measured during acquisition of ASAR data, and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were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 and these two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radar response, a method for mapping a rice growth area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ASAR HH and HV polarization data between two acquisition dates.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C-band SAR data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operational system for monitoring rice crop growth in Sou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16.
朱立志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11):103-105
作为直接获取对象表面点3维坐标的现代对地观测技术,激光雷达技术能够快速获取高精度地面高程模型。基于LiDAR系统所获取的点云数据,通过过滤处理将区域纯地形特征信息与地物信息相分离,最终生成高精度的DEM,并在此基础上对同步获取的数码影像进行正射纠正,为进一步的信息提取、定量分析及实体建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遥感分类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基于1996年和2006年两时相的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TM卫星影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和分类后处理方法,对研究区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0年间北京城南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化,并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相互转化最为显著;耕地和大范围水域面积较大幅度减少,城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幅度地增加,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在10年间从北向南进行了大范围地移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利用试验区TM影象为例,介绍了TM影象数据精加工处理的原理、方法和精度。TM影象经计算机精加工后,可以达到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平面点位精度要求。本文还介绍了非遥感数据与遥感数据数字复合的原理和工作流程。多种数据复合有利于提高目视判读、自动识别分类、野外取样和定位的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19.
以杂多县冰川为研究对象,为了精确提取冰川信息,根据冰川在TM影像上存在的光谱差异,将冰川划分成两类。分析较难与周边地物区分的冰舌与其他地物之间的光谱特征区分性,选择最优的冰川提取波段。同时利用波段运算得到对冰川信息提取更有利的波段。将所有优选波段经过最佳指数计算和地物可分离性分析,得到波段间相关性最低,冗余信息最少,冰川与其它地物可分性最强的波段组合进行监督分类,有效地分离出冰川。将本文方法提取的冰川面积与高分辨率影像中提取的冰川面积相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冰川提取的技术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