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昆阳、海口磷矿的富集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明滇东早寒武世昆阳、海口磷矿沉积于牛首山古陆及滇中古陆之间的海湾泻湖环境,有利于两侧的深海槽盆洋流上升,可以将分散磷质不断带到浅水海湾之中;具有高本底值磷质的古陆,由于迳流也提供一定的磷质;由于磷质及其它生命元素源源不断供给,使得温暖、浅水海湾的菌、藻生物大量繁殖,有效地固定了海水中分散的磷质并沉聚于海湾底部沉积物中。昆阳磷矿与海口磷矿之间近东西向水下隆起的存在,从搅动的浅水产生磷质沉积物的簸选,导致较粗的颗粒磷块岩的富集。经过早期成岩阶段的酶、菌作用,使孔隙水中磷质聚集形成胶结物,进一步使颗粒磷块岩品位更富。  相似文献   

2.
贵州织金磷矿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贵州织金戈仲伍剖面戈仲伍组磷质岩主要为生物碎屑白云质、硅质磷块岩,普遍形成生物碎屑结构,以小壳类动物化石及藻类化石为主。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戈仲伍组磷质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磷质岩中普遍富集稀土元素,含稀土总量EREE较高,尤其富集Y重稀土元素;磷质岩具Ce负异常,指示环境处于氧化程度相对较高状态;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模式曲线为帽状形态,指示在磷质岩形成过程中有生物或有机质参与作用;磷质岩普遍具Eu正异常、稀土总量较高、∑LREE/∑HREE比值较高的特征,暗示戈仲伍组磷矿具有正常海相沉积伴有海相热水沉积混合成因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宋天锐 《中国地质》2007,34(2):315-323
笔者是在“五国编图项目”(中国、俄罗斯、哈萨斯坦、蒙古国、韩国)的中国北方磷矿床资料研究基础之上完成本论文的。中国北方磷矿床分为“沉积型”、“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三大类型。沉积型磷矿床主要产生于晚震旦纪陡山沱期和早古生代寒武纪早期,磷质来源以海洋生物磷为主;沉积变质型磷矿床主要产生于中元古代,磷质来源以火山磷质为主,也可能有生物磷质参与;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磷矿都包含陆地风化迁入盆地中的磷成分;岩浆磷矿床主要产生于海西期和加里东期的超镁铁岩浆岩,多与铁、钒、钛成为成矿系列。沉积型磷矿在华北地台南缘和塔里木地块北缘应重视,而沉积变质型在华北地台北缘有远景;岩浆型则主要勘查超镁铁岩系列。  相似文献   

4.
毛铁  杨瑞东  高军波  毛家仁 《地质学报》2015,89(12):2374-2388
在上扬子地台早寒武纪梅树村期,沉积了许多大型磷块岩矿床。贵州寒武系底部磷块岩发育,是我国重要含磷层位。贵州寒武系底部磷矿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研究方向主要还是集中于含磷物质来源以及磷块岩成因方面的研究。前者主要解决的是磷质来源与磷质赋存问题,但对于磷矿的就位问题研究较少。因此,对于磷矿控矿规律及含磷岩系沉积微相等有待深入。在总结前人研究的的基础上,对贵州织金-清镇一带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剖面测试以及地质资料总结分析。认为清镇地区处于潮下低能泻湖环境,以条带状磷块岩和条带状磷质硅质岩为特征;织金戈仲伍一线,属于潮间-潮下高能沉积环境,沉积碎屑状磷块岩为主,局部沉积小壳生物磷块岩;织金熊家场浅滩和生物滩发育,属于潮上沉积环境。另外通过钻孔资料分析,发现织金地区寒武系底部磷块岩厚度变化很大,主要受灯影组顶部古喀斯特不整合面控制,滨岸磷质碎屑受沿岸海流的改造,搬运至古喀斯特洼地地区堆积,形成较厚度的碎屑状磷块岩。古喀斯特高地地区,受滨岸海流影响,沉积的磷块岩较薄,因此,建立织金寒武系磷块岩成矿控矿模式。该研究对贵州寒武系底部磷矿找矿预测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贵州习水河坝矿区磷矿,产在上震旦统灯形峡阶中上部位,矿层厚.0.65~1.85m,P2O5含量20%~31.85%,是贵州境内新近发现的磷矿。岩矿石中富含藻类、古孢子及软舌螺化石,经研究认为磷矿磷质来源与生物有关,是水体生物-化学作用生成的磷矿床。分布在贵州习水、开阳、瓮安及都匀一带,是在本区寻找优质磷矿有远景、有希望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磷块岩研究进展与磷块岩生物成矿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东野脉兴 《沉积学报》1992,10(3):96-103
近十年来,我国磷块岩的研究以沉积学的发展为先导,取得了长足进展。十年迈出两大步:第一步是由化学沉积说向物理富集成矿说的转变;第二步是生物成矿说的发展。业已在我国南方晚震旦-早寒武世各主要工业矿床的磷块岩中发现了大量多种形态的原核生物的细菌到真核生物的真菌等磷质微生物以及藻类和小壳动物化石(后者产于早寒武世磷矿中),它们是构成磷块岩的主要组分。磷块岩实际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岩。本文论述了磷块岩的生物成矿作用、生物聚磷机理,并从磷块岩岩石的生物特点、化学成分的生物特点、红外吸收光谱以及稀土元素组成的生物特点等方面,论述了磷块岩的生物成因。同时阐述了磷质生物繁衍的环境条件与磷块岩形成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磷质生物的最佳繁衍场所与磷块岩成矿古地理单元的一致性,这种“生物繁衍场”与成磷古地理单元可称之谓“陆缘坻”。  相似文献   

7.
黔中开阳地区在震旦纪陡山沱期全球成磷事件的大背景下,发育了厚度较大的富磷矿层。通过岩石薄片观察、地层对比与划分及沉积相分析等手段,探讨黔中开阳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磷矿床沉积特征与成矿模式。结果表明:(1)开阳地区陡山沱期处于黔中古陆北缘的磷质海岸环境,磷矿层中分布最广泛、品位最高的矿石类型为砂屑磷块岩,为富磷沉积物在沉积、成岩过程中遭受多期次冲刷破碎、暴露淋滤及堆积胶结的产物。(2)开阳地区古地理环境和动荡的海水条件控制了磷矿的沉积和高品位矿石的分布,洋水、永温等地在震旦纪陡山沱期所处的海水深度适中的临滨带为成矿优势地带,而水体过浅的前滨带和过深的远滨带均不利于磷质的聚集和成矿。(3)开阳地区动态磷矿床成矿模式表明,陡山沱期海平面的频繁进退使临滨带已沉积的磷块岩遭受多期次的冲蚀、暴露、淋滤、胶结及磷质再沉积作用;通过物理分选作用和风化淋滤作用最终使磷质聚集,是研究区富磷矿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卡哈洛磷矿磷矿石以磷质碎屑(砂屑、鲕粒、砾屑、团块、生物碎屑)结构为主,次为胶状泥晶结构;原生磷块岩矿石主要有纹层-条带状和块状两种构造类型,矿石中磷酸盐矿物为泥晶磷灰石(胶磷矿)。矿床形成于水体较浅、水动力条件强、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潮下浅滩环境。  相似文献   

9.
贵州开阳地区是我国富磷矿集中分布区。近年来,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实现了磷矿理论创新,推动了该区磷矿找矿突破;厘清了开阳地区磷矿成矿受黔中古陆长期剥蚀夷平的平缓海岸型的无障壁海滩(缓坡浅滩)环境控制;建立了富磷矿"三阶段"动态磷矿成矿模式,阐明了"富"的成矿作用过程,即原始生物-化学、波浪波选(机械)暴露淋滤、磷质沉淀胶结成矿作用。建立新的磷矿区域成矿模式和地质找矿预测模型,开展找矿预测,通过工程验证,估算磷矿资源量(333+334?) 54892万吨,取得了富磷矿找矿新的重大突破。预测区内富磷矿还有8亿吨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熊先孝  黄巧 《广西地质》1998,11(1):13-18
磷元素在地壳发展过程中,随磷矿成矿作用一同阶段物化条件改变面变化。将成矿划分为沉积,变质及改造三阶段。成矿时代为中元古代早期。由沉积,变质,混合岩化交代和风化淋滤作用,使磷质活化,在一定空间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1.
新元古代末期震旦系陡山沱阶和早古生代早期寒武系梅树村阶是全球两大成磷时期.贵州瓮福磷矿含磷岩系—早震旦世陡山沱组磷矿a矿层与b矿层,是震旦系陡山沱阶成磷事件的典型代表.瓮福磷矿含磷岩系为在浅水陆棚地区沉积的一套与磷矿有成因联系的岩石组合,属于浅海台地相型;含磷岩系具备早期准备阶段、磷质富集阶段及晚期磷质贫化消失阶段的沉...  相似文献   

12.
扬子地区磷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扬子地区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磷矿分布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0%~2上。扬子地区主要的含磷层位是晚震旦世的陡山沱阶和早寒武世梅树村阶。扬子地区在晚震旦世的陡山沱期和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具备极佳的形成磷矿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条件,磷质来源丰富,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形成了大型磷矿带和磷矿聚集区。滇东北寻甸-东川-会泽-带、川西南马边-雷波-会东一带、鄂西神农架和黄陵背斜西部是寻找大型磷矿和富磷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雪岭磷矿处于东川断隆与禄劝断坳接合部,为一浅海相沉积层状磷块岩矿床。磷矿主要赋存在下寒武统渔户村组一段,岩性为胶磷矿磷块岩、含磷白云岩、含磷泥质粉砂岩、含磷粉砂质泥岩及含磷白云质灰岩。矿石矿物主要为胶磷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和少量硅质、粉砂质泥质物;矿石化学成分主要为P2O5,CaO,MgO,SiO2,F,酸不溶物。矿石结构主要为不同粒级的颗粒胶结结构,构造以条带状构造为主,以及少量的块状构造。矿床成因属于早寒武世时期海侵背景下磷质随上升洋流在扬子地台沉积所致,后期的风化作用导致了磷质的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14.
杨万涛 《地质与勘探》2021,57(5):1028-1039
小米戛磷矿是云南曲靖沾益地区新发现的矿床。本文对该矿床渔户村组磷块岩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沾益渔户村组磷块岩的成磷环境和成磷物质来源。研究表明小米戛磷矿磷块岩富SiO_2(28.50%~51.47%)、CaO(20.21%~34.31%)、P_2O_5(15.48%~25.42%)。磷块岩中Ba、Sr、Cu、Pb、Zn、V、Mo等元素富集,显示生物聚磷作用。磷块岩的Sr/Ba=0.10~1.40,U/Th比值大于1(1.35~4.15),表明磷块岩的形成可能有热液活动的参与。磷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148.84×10~(-6)~232.16×10~(-6)),经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近水平,但LREE/HREE=2.96~5.37,显示一定程度的轻稀土元素富集,进一步暗示磷矿的形成受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与生物成矿作用共同控制。磷块岩中U元素高度富集(富集系数平均值8.84),V/Cr=1.08~3.01(平均值为2.12),Ce_(anom)=-0.50~-0.35,介于-0.5与-0.1之间,表明磷块岩形成于次氧化环境。综上所述,在早寒武世渔户村期的潮坪-泻湖环境,磷质沉积物发生胶结作用形成初始磷矿层;后期生物繁盛,生物遗体中所含的磷被大量地分解,不同深度的大量含磷物质伴随上升洋流进一步改造初始磷矿层,最终成矿。  相似文献   

15.
浏阳永和磷矿沉积环境与成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国君  张祖圻 《湖南地质》2000,19(2):90-94,116
永和磷矿的磷质主要来自南华洋前湘锰期的海底火山活动 ,上升洋流是磷质运移的主要营力。根据本区的 2个冰海—含磷建造的旋回组合特征 ,本文提出了“冰期磷质储集库”的新解说 ,揭示了“大冰期成磷说”的内涵机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风暴流和风暴岩的新理论、新概念的不断引入,在分析沉积环境、沉积成矿作用时,不断提出了许多新思路,也不断地冲击和修正以往的传统认识,作者于1986年随同成都地矿所寒武系磷矿专题组对滇东一带包括昆阳梅树村、海口、鸣矣河、晋宁王家湾、二街、八街、安宁白登、江川清水沟、宜良大滴水、寻甸先锋等矿区的磷矿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下寒武统中谊村段及其相当的地层中发现了多层磷质风暴沉积物。本文拟概略介绍磷质风暴沉积物的标志、特征、剖面结构并初步探讨磷矿富集与风暴事件关系的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畅  程文斌  张玙  杨豫川  金灿海  董树义  张君  赵伟  李承泽 《地质论评》2023,69(6):2023060027-2023060027
为了解我国扬子地区早寒武世磷块岩矿床磷酸盐的富集沉降机制,本文以川西南雷波县小沟大型磷矿床大型磷矿床为解剖对象,采用共焦激光拉曼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分析(LA-ICP-MS)技术,从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小沟矿床磷块岩主要由胶磷矿、碳酸盐矿物、有机质、硅质及少量黄铁矿组成;矿石中微生物发育,鉴定其可能为Eoentophysalis和Obruchevella;胶磷矿LA-ICP-MS原位REE分析表明,所有点位均具明显的负Ce异常,指示沉积成矿过程中氧化—次氧化的底层水与孔隙水条件。综合上述研究认为,成矿与有机质沉降及胞外聚合物(EPS)关系密切:①氧化—次氧化底层水条件下,生物有机质沉降,并在埋藏过程中迅速分解导致孔隙水中溶解磷酸盐达到过饱和是磷富集沉淀的主因。②胞外聚合物(EPS)粘附细胞和有机碎屑,加速了生物有机质的聚集沉降,埋藏过程中,EPS为磷质聚集提供大量成核位点,促进了胶磷矿的快速析出与沉淀。  相似文献   

18.
海州式磷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先孝  姚超美 《矿床地质》1996,15(2):171-181
海州式磷矿成矿物质有多种来源。磷元素在地壳发展过程中,随着磷矿成矿作用不同阶段物化条件等改变而变化,将成矿划分为沉积、变质及改造三阶段。中元古代早期海州群锦屏组,肥东群双山 ,宿松群柳坪组和虎踏石组及红安群七角山组下段为其“源”,磷块岩形成后,由于变质、混合岩化交代和风化淋滤作用,使磷质活化,在一定的空间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9.
丰宁变质磷矿产于华北地台北部基底变质岩系之中。含磷灰石的角闪岩类似层状矿层已被卷入基底塑性褶皱之内,并且经历了角闪岩相至角闪石麻粒岩亚相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局部熔融)作用。从其角闪岩类岩石含V、Ti、P、Fe元素推测磷质矿源是与基底基性岩浆岩经变质成因有关。  相似文献   

20.
龙门山中段产出有泥盆系沙窝子组的什邡式磷矿、寒武系筇竹寺组清平式磷矿、震旦系观音崖组陡梯子式磷矿,三类矿床处于同一大地构造位置,地质特征既有区别也有相同之处。本文通过对三类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分析,探讨地质特征异同的原因,建立磷矿成矿序列,认为三类矿床各自既有原生同沉积特征,又有继承前期矿产或含磷层作为矿物源的特征,继承前期矿产越多,矿床越丰富,具递进成矿富集规律。同时早期矿床成矿作用较单一,后期矿床具有多期成矿、叠加成矿特征。成矿序列为:海水磷质生物、化学沉积-机械搬运簸选早期成矿-风化剥蚀、表生淋滤-再次机械搬运-海进沉积再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