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行山东麓断裂带板内构造地貌反转与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可划分为东部地块、中部带和西部地块。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发生减薄破坏,其破坏中心位于东部地块,而西部地块与中部带基本保持完整,其过渡带就是太行山东侧。太行山地区近乎平行发育着两条重要的断裂:太行山大断裂和太行山山前断裂,统称为太行山东麓断裂带。通过研究发现,太行山山前断裂是继承早前寒武纪构造带形成的断裂,控制着太行山与东部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的差异,古新世以来发生板内构造地貌的负反转,构成渤海湾盆地的西界断裂。太行山大断裂则在燕山期时为重要的逆冲断裂,对太行山的隆起起着重要作用;中新世以来,伴随着山西地堑系的形成,太行山大断裂发生构造负反转,控制着一系列山间地堑的发育。新生代以来,该区构造演化特征整体表现为向西构造迁移的特点,是区域走滑伸展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板内盆山关系。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东麓含煤区以中生代末期以来的伸展构造变形为主导,煤系埋深自西向东逐渐加大,沿太行山前呈NNE向条带状展布。区内构造样式丰富,以NE、NNE向正断层组合为特征。其深部控煤构造样式主要为两类堑垒构造组合和掀斜断块组合两类。通过研究区构造组合的分析,掌握了太行山东麓含煤区煤田构造的特征,为老矿区外围深部找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赣中煤田滑脱构造分布在九岭、武功山及武夷山的前缘。九岭北缘为重力伸展滑覆构造,南缘为双冲推覆构造,它们形成于燕山运动。武功山两侧发有滑脱构造,印支期先向两侧下滑,尔后褶皱,燕山期北侧向坳陷带推覆,最后又产生滑覆构造。武夷山在印支期南侧先滑后褶,燕山期两侧均向坳陷带推覆。由此,赣中煤田地质构造更为复杂,滑脱构造与找煤方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隐伏煤田滑脱构造研究的工作流程,强调以下三个方面:(1)多种手段配合,重视综合研究,查清构造形态;(2)以钻孔岩心为基础,详细研究滑脱面(带)特征,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查明构造成因;(3)加强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全面深入地恢复构造的发生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5.
兴梅煤田滑脱构造包括滑覆构造、推覆构造两大类。属脆—韧性变形。前者为多层次顺层滑覆,其中以龙潭组与文笔山组间滑脱面(F_3)为主滑面,后者由震旦系浅变质岩系为主体组成四个大型推覆体,推覆在上古生界和中生界之上。区内各种滑脱构造可分为南北向构造、弧形构造及拉铺构造三种组合型式,皆属薄皮构造,该区今后找煤的重点应在推覆体下。  相似文献   

6.
北京西山东麓与平原地区新构造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北京西山东麓的周口店、北安河两地区附近的上新世唐县期山麓侵蚀剥蚀面的变形,和中更新世周口店期洪积扇扇顶及山麓线在两地的高度差,以及晚更新世清水期永定河、大石河的侵蚀谷在毗邻山麓的山前平原埋藏深度的差别,加上永定河古河道位置的移动顺序和永定河冲积扇位置的迁移等多项标志,证明除了山地与山前平原之间存在差异性升降运动之外,山地内南部周口店地区与北部北安河地区在抬升幅度和速度上也存在差别,后者大于前者,而且自中更新世以来这种差别日益显著.山前平原永定河冲积扇形成于末次冰期的主要寒冷阶段.古河道和新老洪积扇都证明,山前平原北部存在向南翘起的趋势.从北京西山出现的这种新构造活动的差异特征,推测存在来自太行山南部向北推挤的新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7.
陈少坤  全永涛  齐海燕  张彤  庞丽波  刘傲然 《地质论评》2024,70(4):2024040002-2024040002
在太行山东麓井陉县首次发现了三趾马动物群,该动物群至少包括食肉目(猫科Felidae gen. et sp. indet. 和鬣狗科Hyaenidae gen. et sp. indet.)、奇蹄目(林氏列角犀Dihoplus ringstroemi和平齿三趾马Sivalhippus platyodus)、偶蹄目(原河猪Propotamochoerus sp.、弓颌猪Chleuastochoerus sp.、山西兽Schansitherium sp.、古麟Palaeotragus sp.、羊羚Dorcadoryx sp.、高庄羚羊Gazella gaozhuangensis和似葛氏羚羊G. cf. gaudryi)等,显示其时代可与山西榆社盆地高庄组桃阳段相对比,为晚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最早期,约6.0~5.2 Ma,大致对应于MN(欧洲哺乳动物分期)13后段。由于该化石地点覆于唐县期夷平面上,显示了该夷平面的隆升时段当不早于上新世。另一方面,动物群面貌指示了一个与现代迥异的开放的、温暖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  相似文献   

8.
三连邵煤田晏家铺向斜滑脱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天德 《湖南地质》1991,10(4):275-280
  相似文献   

9.
10.
滑脱构造     
刘焕品 《湖南地质》1989,8(2):77-77
1880年前,阿尔卑斯山的岩石被认为是原地沉积的。其后,Bertrand(1884)、Lugeon(1901)发现它们是从原始沉积区迁移来的,Heim(1919)提出这种位移是与大规模的冲断层和平卧褶皱作用有关,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推覆体(nappe)和推覆构造(nappe structure)的概念。Bertrand与Heim把推覆体理解为“一个平卧褶皱的下翼断开而形成的”,并描述了褶皱推覆体(fold nappe)和简单的逆冲推覆体(thrustnappe)。 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世界上掀起了研究推覆构造的热潮,相继在落基山、侏罗山、札格罗斯山、阿巴拉契亚山、加里东山及喜马拉雅山等地发现了推覆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梁花园井田的基本构造,指导本区煤炭勘查开发,应用滑脱构造理论,结合钻孔资料和地震剖面,对区内地层、煤层、断层等特征进行了详细对比、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否定了以往对该井田(垒-堑式)构造的看法,并取得新的认识。梁花园井田的主体构造是一个滑脱构造;控制梁花园井田的东、西两条大断层(原F1、F8)实际是同一条向下凹的弧形滑脱断层;梁花园井田实际是一块较为完整的矿产地。该结论扩大了梁花园井田煤炭储量的估算范围,避免了因认识误差造成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盘县煤田开展地质调查,发现煤田内发育滑脱构造层。为了探究研究区内滑脱构造的特征、样式,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剖面测量、矿井地质调查、地质钻探、钻孔岩心编录、显微煤岩分析等技术手段,综合分析滑脱构造发育的部位、空间赋存特征及构造样式。根据滑脱构造样式分析了不同构造样式下盆地内资源勘查工程部署原则、层位选择、钻探技术难点以及与瓦斯等隐蔽致灾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滑脱构造主要发育于三叠系飞仙关组中下部和二叠系龙潭组中部的12~18煤层间,厚20~60m,地层破碎,其间煤层为构造煤,伴随发育揉皱。滑脱构造样式有逆冲推覆、顺煤层型滑脱、顺峨眉山玄武岩型滑脱、雁列式断裂型、断层相关褶皱五种类型。滑脱构造层与盆地内“三软”煤层、突出煤层、高瓦斯煤层以及构造应力集中涉及矿井安全生产隐蔽致灾因素具有高度耦合性,表现为发育滑脱构造的部位不仅是目前盆地内煤层气含量高、矿井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频发的层位,是优质煤炭资源的产出层位,也是煤矿“三软”煤层顶板事故的重点管理层位。研究成果为煤与煤层气资源勘探、开采以及矿井安全生产、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3.
显观、微观和超微观构造研究揭示了华北聚煤区南部三大滑脱构造系统所处的不同构造环境,聚煤区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作为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区域性逆断层系的前锋端元,具有中浅层次韧脆性变形域特点;徐淮推覆—滑覆构造系统为盖层薄皮构造,属于中浅层次—浅层次的韧脆性—脆性变形域;豫西滑覆构造区则主要属于板内伸展体制下的浅层次脆性变形域。  相似文献   

14.
涟邵煤田晏家铺向斜滑脱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家铺向斜石炭纪地层内,滑脱构造比较发育,既有挤压推覆构造集云断层和金盘仑断层,又有重力滑覆构造大成坪断层与飞来峰群,并具有多期多层次特点。勘探结果表明,这些推覆构造常造成煤层重复,扩大了煤炭资源量。向斜内测水煤系中,常见层间滑动断层,尤以主采煤层顶板附近的顶板断层最发育。它有时对煤层及顶、底板破坏较大,是井田勘探与开采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5.
湘东北煤田构造复杂,主要表现为褶皱和断裂,尤以逆冲推覆和滑覆构造较为发育,多期次的构造叠加、切割及剥蚀,呈现构造窗和飞来峰,使含煤岩系在平面上零星分布。探讨本区滑脱构造发育的区域地质背景,运用推覆构造理论深入分析了引起逆冲推覆构造和滑覆构造的形成机制,对掌握煤炭资源分布规律、评价湖南煤炭资源潜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河南箕山南部的牛山矿区赋存着丰富的石炭—二叠系煤炭资源。重力滑脱构造将该区煤系地层分成上下2种不同构造组合型式,并成为该区控制煤层空间展布的主要构造因素。采用空间几何分析、力学分析和历史分析等构造解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系统描述了区内滑脱构造发育的几何特征,提出了"后退叠置型"重力滑脱构造模型和控煤模式,并分析了其形成机制,对箕山南部滑脱构造研究及该区的煤田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汶矿区多层次滑脱构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岩石圈内部存在着多层次拆离滑脱现象,主要由伸展作用形成的矿区边界铲状正断层交汇于深层次滑脱构造面上,而浅层次滑脱构造主要是在地壳伸展之后重力滑动作用的结果。这些多层次滑脱构造是新汶矿区构造格局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太行山中北段中-深变质岩区的褶皱构造变形复杂,不同期次间叠加改造强烈,构造置换作用明显,作者采用变质岩区构造解析方法,在观察,测量,分析了大量构造面,线组构的基础上,划分出5期褶皱构造,建立了本区的构造变形序列,并认为构造变形经历了从强塑性变表到韧脆性变形的演化过程,反映出地壳从纵向增厚作用转变为变质核杂岩隆升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研究区上古生界煤层气资源为主,通过收集已有地质勘查成果、地震剖面处理解释、测井资料再处理解释等资料,分析了煤层气成藏地质背景,恢复煤系地层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煤层气形成的地质条件,研究煤层气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和煤层气的赋存规律,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地质评价方法优选出上古生界煤层气的目的层段和有利区,为河南省煤层气勘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