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古叙矿区煤层气成藏性和可采性,揭示了影响该矿区煤层气成藏、开采的地质条件,并对其进行了相应评价。煤的演化程度、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围岩封盖性能及断裂构造是影响成藏性的主要地质条件,煤层渗透率、等温吸附特征及含气饱和度是影响可采性的主要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古叙矿区的地质条件,结论是该矿区地质条件有利于煤层气的成藏和开发。  相似文献   

2.
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是解决高瓦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正逐渐被煤炭企业所重视和采用。以潞安矿区高河井田为例,在缺乏煤层气勘探资料的情况下,运用现代煤层气地质理论,重新解读煤田地质勘探成果,挖潜出有利区段评价的关键性地质资料——煤体结构;并结合煤炭开采规划,对其井田构造、煤体结构、含气量、煤层埋深和厚度等地质条件进行了单项评价和区段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高河井田西北区段为煤层气地面抽采的有利区段,建议作为煤炭规划区的首期煤层气地面抽采区。  相似文献   

3.
煤炭采出后,采空区中仍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其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具有环保和资源双重意义。近几年来,在山西晋城、西山和阳泉等矿区开展了地面钻井抽采采空区煤层气的积极探索,但在采空区煤层气地面开发过程中,往往因煤矿采空区积水、上覆岩层承压涌水等原因,导致地面钻井不产气或抽采气量低。以山西晋城岳城矿为例,研究不同采煤工艺下的采空区煤层气赋存特征、采空区积水和采空区裂隙带岩层渗透率对采空区煤层气地面开发的影响,提出采空区井布置原则和抽采技术,为解决三开空气钻进过程中岩粉进入裂隙带堵塞采空区煤层气运移通道问题,探索用水力冲孔方法提高采空区裂隙带岩层渗透率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煤矿采空区井布井原则:(1) 采空区井应布置在采空区积水区域之外;(2) 针对房柱式采煤形成的采空区空间形态,采空区井应避开保护煤柱最终完钻至采空区空间内;针对长臂式垮落法采煤形成的采空区空间形态,采空区井最优钻井区域为“O”形圈边界连线和采场边界之间靠近终采线一侧。研发了一种煤矿采空区井排水采气一体化抽采系统,该抽采系统实现了采空区井底积水抽排和煤层气抽采同步进行,解决了采空区上覆岩层承压涌水造成煤层气产量下降问题,抽采系统优化前后采空区井煤层气抽采量增加33.3%。探索性地将水力冲孔运用于解决钻井岩屑造成的采空区裂隙带岩层渗透率下降问题,工程试验结果表明,水力冲孔改造前后采空区井日均抽采量最高增长率为11.30%,提出了采用泡沫欠平衡钻井技术解决钻井岩粉侵入采空区裂隙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提升煤矿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及优化四川省能源矿产发展格局的形势下,煤炭产业政策要求小型、灾害严重的煤矿(井)予以关闭;针对关闭矿井中残存煤炭、煤层气等资源,以原位区、准备区、采动区、采空区四区分别评价具备煤层气抽采条件的有利区,得出适合的钻井方式、储层改造与抽采方式及建议。白皎煤矿实施地面井抽采煤层气取得成功是我省关闭的高瓦斯矿井治理的较好例证,为煤矿企业转型有较好的示范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对典型矿区不同储层条件下煤层气协调开发技术模式和地面与井下联合高效抽采技术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煤层气地面与井下一体化抽采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根据煤层气地面与井下抽采系统中三维要素的不同特征,分别采用地面建筑物与抽采设备的3DMAX静态建模和基于钻孔数据的地质体动态建模。运用对原始数据进行解析控制插值算法的精度和视窗的消隐与裁剪等技术,实现了三维要素的多角度观察、放大、漫游、旋转、平移、叠加、剥离、透明和纹理处理等可视化功能。系统在晋城矿区寺河区块进行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丰城矿区煤层气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黄文涛 《江西地质》2001,15(2):125-127
本文依据建国四十余年煤田地质勘探、煤矿井瓦斯地质、煤层气试验井的资料,较系统地总结了江西省丰城矿区煤层气的含量、压力及B4煤层的吸附性能,孔隙、透气性、渗透率、储层压力、煤体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并结合矿井瓦斯抽放及煤层气试验井的排采情况,对该矿区煤层气的资源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基于煤田勘探资料和矿井实际观测结果,结合测试分析和数值计算,对平顶山矿区李口集区块煤储层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块内主煤层的煤体结构破坏严重,小型裂隙发育但连通性较差,含气量中等且属于低压煤储层,煤层气采收率偏低,地面原位开采的难度较大。为此,建议该区块的煤层气开发以矿井抽采为主,并在煤矿采动带和采空区辅以合理的地面抽采工程。  相似文献   

8.
排采设备的选择是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排采设备有抽油机、螺杆泵和电潜泵,这些设备大多是从油田上移植过来,在选择上往往根据经验决定,存在着设备效率低、型号普遍偏大,投资成本偏高等问题。在分析排采设备的适应性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古叙矿区实际地质条件、工程参数、产水情况等,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排采设备的优选研究,并结合正在排采的5口井的生产经验,优选出古叙矿区最佳排采方式为抽油机;同时,通过综合考虑静载荷、动载荷、摩擦载荷的影响,对不同情况下的抽油机设备型号进行了优化。研究推荐,即当井深≤550 m时,选择CYJ3型抽油机;当井深在550~750 m时,选择CYJ4型抽油机,当井深≥750 m时,选择CYJ5型。并建议选择Φ32 mm或Φ38 mm管式泵进行排采。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古叙矿区及类似地区的煤层气排采设备选择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煤层气开发井网优化设计——以新集矿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集矿区为例,系统地研究了煤层气开发井网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工作程序。根据对新集矿区煤储层地质条件分析,确定了煤层气开发的目标煤层以及布井间距设计原则;通过煤储层数值模拟的产能预测,确定了煤层气开发的井网布置样式;在产能预测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分析,优化了煤层气开发的布井间距,进而提出了新集矿区首期煤层气开发布井方案,并进行了产能预测。指出新集矿区煤层气开发应采用地面垂直井、采动区煤层气开发以及井下瓦斯抽放等多种开发方式综合并举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关闭煤矿中富集大量煤层气资源,其开发利用具有经济、环境、安全和社会多重效益,我国已开展了一些关闭煤矿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科技攻关及其抽采工作,但由于我国关闭煤矿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属于初级阶段。通过对我国高瓦斯矿井关闭情况研究发现,高瓦斯关闭煤矿主要分布在重庆、湖南、贵州、云南、四川、山西、江西、安徽等地区,尤其以贵州、重庆以及湖南等地区最多。这些高瓦斯关闭煤矿煤层气资源存在抽采技术及模式适配性差、基础研究薄弱、矿井封闭质量不确定、矿井水无相应处理措施、开发利用成本高等问题。建议系统开展关闭煤矿煤层气资源评价,通过加强科技攻关、建立关闭煤矿闭坑监测制度、制定相应关闭煤矿产业发展政策等多方面工作,确保我国关闭煤矿煤层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川南煤田大村矿段煤层气地面抽采试验井DCMT-3排采曲线特征显示见气较快,达到工业产能时间(高于1000m3/d)超过6个月,且降产幅度缓慢,属低产稳定型煤层气井,已累计产气超过50万m3。依据DCMT-3井生产期间的产气量、压力等变化规律,通过储层特征、经济投入分析认为,大村矿段煤层气具有较好的商业开发前景。建议采用同走向不同水平线状布井,加快开展清洁压裂液试验,以提高单井或井组产能,将发挥综合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古叙矿区等煤田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2.
贵州水城矿区煤层气地质条件与可采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城矿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在分析矿区煤储层物性和含气性的基础上,估算了煤层气可采性参数,评价了煤层气的可采潜力。结果显示:水城矿区煤层顶、底板以及含煤地层上覆地层均为良好的区域性盖层,煤层气保存条件较好;矿区良好的煤岩、煤质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为煤层气的大量生成和富集奠定了基础;煤层气理论平均采收率为31.66%,可采资源量为1158×108m3,平均可采资源丰度0.98×108m3/km2,对煤层气开发较为有利;煤层的渗透性较低,可能对煤层气地面排采带来不利影响。建议矿区在煤层气地面开发工作中,注重煤储层渗透性的有效改善,并探讨矿井—地面开发结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彬长矿区煤的变质程度低,矿井瓦斯涌出量大,瓦斯治理形势日趋严峻。根据矿区地质勘查、井下及煤层气井所获得的地质资料显示,煤层气开发的主要目标4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煤体结构好,渗透率和气含量相对较高,气含量最高可达6.29m3/t,估算煤层气资源量为132.743×108m3。依据煤层气资源丰度划分,矿区煤层气富集区总面积为87.41km2,资源量为40.06×108m3,主要分布在大佛寺井田,相对富集区主要位于胡家河井田中南部和孟村井田东部,贫气区主要位于孟村井田西部、文家坡井田。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属于可以抽采煤层,大佛寺井田为地面煤层气勘探开发最具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论贵州煤层气地质特点与勘探开发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煤层气地质条件具有“一弱、两多、三高、四大”的特点,即龙潭组富水性弱,控气构造类型多和煤层层数多,煤层含气量高、资源丰度高、储层压力及地应力高,以及煤层气资源量大、煤级变化大、煤层渗透性变化大和地质条件垂向变化大。贵州煤层气的赋存特点,一方面体现出其煤层气资源富集程度高、储层能量大、开发潜力巨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存在影响煤层渗透性及储层改造的不利因素,因此煤层气勘探开发需要寻找新的思路与方法。针对贵州省目前煤层气地质研究程度,提出近期应加大对煤层气勘探开发投入,准确摸清全省煤层气资源潜力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类煤层气开发技术对煤层气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进而合理制定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战略与规划。根据贵州省煤层气的开发现状建议将织纳煤田作为现阶段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的主攻区域,借鉴煤层气开发晋城模式,尽快在未采动区实施以地面直井和丛式井组为主的上部煤层群煤层气开发先导性示范工程;对六盘水及其他煤田则可借鉴淮南模式,通过远距离保护层大面积采动卸压,综合利用采前、采中、采后矿井和地面煤层气抽采技术,实施采动区煤层气开采,继而建设与之配套的分布式煤层气小型化利用、储运技术与装置。  相似文献   

15.
徐锡惠  刘光宇 《川煤地勘》1996,(12):65-68,64
本文从古叙矿区煤层气基本特征着手,对该矿区煤层气的生层,储层,盖层及赋存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采用不同方法估算了全矿区生气量及资源量,从资源角度提出了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6.
评价煤矿区地面煤层气抽采的效果,可为煤层气后续开发和矿井开采设计提供技术依据。通过分析目前地面煤层气抽采效果评价现状,结合煤层气资源开发和煤矿安全生产对煤层气抽采效果评价的需要,提出了以煤层气含量降低率和煤层剩余气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以煤储层地质条件相近为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并在评价单元内实施一定数量检测井实测煤层剩余气含量的煤矿区地面煤层气抽采效果检测与评价方法。在煤储层地质条件划分的前提下,还提出了以煤层气含量降低率和煤层剩余气含量结果为划分依据的煤矿区地面煤层气抽采效果分级方法供探讨。该方法在晋城寺河矿某区块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套煤矿区地面煤层气抽采效果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采动区煤层气抽采利于高效开发采煤工作面卸压煤层气,降低井下瓦斯安全风险,但地质条件、煤炭采掘条件的差异使得地面井开发效果差异较大,因此,对预备采区进行选区评价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探索煤矿采动区煤层气高效开发的选区方式,通过建立一票否决制度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及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量化计算综合得分的方法,建立一套完整的采动区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并应用于铁法矿区晓南矿。结果显示,研究区16个规划采区中有4个得分大于0.6,建议进行采动区煤层气开发;同时,评价结果排序靠前的单元净收益也较高,且处于矿区内煤层气赋存有利构造区域,与评价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综合认为,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组合权重的评价结果更为合理,有效避免了采动区煤层气选区开发的盲目性,评价结果具备一定实际工程开发部署及经济效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煤炭地质》2014,(1):33-33
正《陕西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收录了陕西省境内62处煤矿瓦斯地质图,并逐一介绍了煤矿概况、地质条件与煤层煤质、地质构造、煤矿生产、瓦斯含量及赋存规律、瓦斯抽采利用与瓦斯(煤层气)资源量,涵盖了全部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曾经发生过瓦斯死亡事故的矿井及其他有关矿井。全书12章,包括概述、韩城矿区瓦斯地质图、铜川矿区瓦斯地质图、蒲白矿区瓦斯地质图、澄合矿区瓦斯地质图、彬长矿区瓦斯地  相似文献   

19.
芦岭煤矿地面煤层气开发选区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岭煤矿是我国典型的高瓦斯突出矿井,煤层变形复杂,含气量高,渗透率低,煤层气丰度高,抽采难度大,有利区块优选对于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至关重要。在深刻剖析构造、煤厚、气含量等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影响主采煤层煤层气运移富集地质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综合定量评价.提出煤矿北部C区是地面煤层气开发的最有利块段。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矿区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建设的能源基地。利用彬长矿区部分矿井地质和矿井瓦斯资料,通过对该矿区煤层气的来源、顶底板岩层的封存、地质构造的影响等特征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彬长矿区中部和向斜构造核部为煤层气赋存的有利区域,且煤层气主要赋存于4号煤层及其围岩中,在顶底板封存良好的区域,煤层气可达5.71m3/t。通过分析蒋家河矿井的地质勘探数据,推算出彬长矿区煤层气的地质储量和开采储量分别为542×108 m3和162.6×108 m3,由此可见,彬长矿区煤层气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