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云才 《地理科学》2000,20(4):342-349
以鲁西北平原东昌府区为典型案例,通过动态分析和典型调查,揭示东昌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投入机制、市场机制、科技应用、经营管理和决策调控机制的运行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市场化、企业化和专业化基地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业人力资本建设和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机制四个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四川盆地资源、农业问题特殊性与可持续农业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阐述了对可持续农业的理解及四川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农业是资源、环境、经济粮食协调发展的农业体系 ;是一种开放的动态平衡的大农业 ;其前提是“发展” ,核心是“协调” ;由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农业转型应有一个过渡时期。四川盆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通用途径是突破紫色母质资源的培育、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两个薄弱环节 ,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 ;建立复合型农业结构 ,提高农业的综合水平 ;建立永续利用的资源支持系统和以后续技术为中心的综合管理体系 ,保证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最后针对盆地的干旱、水土流失、冬水田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鲁西北平原农业发展的驱动力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动力是对东昌府区农业发展最快时期经济发展的主导推动力量和制约因素的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增长中心,针地性地探讨可持续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马彦琳 《地理科学》2000,20(6):540-544
机制和模式研究是SARD系统研究的核心.以吐鲁番地区为例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可持续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提出了现阶段吐鲁番地区可持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总结了微观的农户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5.
常熟市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系统评价及其规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杏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SAR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不同地区SARD所处的阶段不同,发展模式也各具特色。科学地确定其发展偏离度并为其未来发展作出合理的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构建了SARD多目标规划模型,运用它对常熟市过去8年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动态规划,得出了3个不同的投入方案。  相似文献   

6.
马彦琳 《地理科学》2000,20(6):540-544
机制和模式研究是SARD系统研究的核心,以吐鲁番地区为例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可持续农业与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提出了现阶段吐鲁番地区可持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总结了微观的农户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全面回顾了国内外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的理论进展,从农业可持续发展(SAD),农村可持续发展(SRD)到两者的结合--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SARD)。内容包括SAD、SARD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评价方法及其区域研究。  相似文献   

8.
苏南地区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模式探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SARD)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发展模式各具特色。本文通过对乡镇工业发达、人地矛盾突出的苏南地区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实践的深入研究,概括出三个区域亚模式:一是集约高效的综合发展亚模式;二是有效利用与保护资源的双业齐动亚模式;三是优化组合的多维发展亚模式。在对三个亚模式抽象的基础上,概括出苏南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总体模式,即“高效集约可持续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芜湖市农业产业化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分析农业产业化的不同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探求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域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及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诸要素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视角,借鉴人口承载力思想,提出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及其表征方法,参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区域PRED系统的承载力—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CPSR 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度与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标准,通过多目标规划与决策方法对区域PRED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以2000-2012 年大连市PRED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 研究时段内大连市PRED系统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人口承载力由363 万人降至291 万人;② 大连市PRED系统压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PRED系统负荷指数由0.97 降至0.85,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级别始终处于Ⅱ级橙色预警或Ⅲ级黄色预警状态。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大连市有关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评价结果可视性较强、可靠性较高。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以及基于CPSR模型的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为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本文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出发,论述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陆地系统科学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并围绕食物保障度、生态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区域内部平衡四个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确定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区域持续农业的景观生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提出背景,概念内涵,本质特性以及实践内容来看,持续农业具有鲜明的生态内涵,研究离不开生态学的指导;从系统主体,出发点、尺度、动态来看,区域持续农业在更大程度上属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范畴,因此 生态学可作为区域持续珠理论基础,而主观生态学应用方向的景观生态规划便可实现区域持续农业的空间途径,最后,文章以中国北方农牧过渡北山地的景观利用方向进行案例实践。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PRED系统动态及其地域差异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康琳  王鹏  房怀阳 《热带地理》1999,19(3):282-287
从 P R E D 系统的四子系统对系统的贡献相当的角度入手, 选用人口质量、人口数量, 耕地数量、人均粮食产量, 三废处理量、三废排放量, 人均 G D P、人均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 以增长率为基础, 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个子系统的动态变化趋势; 用等权平均方法分析 P R E D 系统整体动态。以广东省及其所辖21 个市为例进行研究, 认为广东省在1980 ~1985 , 1985 ~1990 , 1990 ~1996 年三个时段内 P R E D 系统在整体上均趋于优化, 其人口系统优化趋势尤为明显, 但资源系统退化趋势也很突出; 从区内差异角度分析, 1990 ~1996 年间粤北、粤西、粤东 P R E D 系统趋于优化, 珠江三角洲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但在近6 年内, 其资源、环境系统, 尤其是资源系统严重退化, P R E D 系统整体呈弱相对退化趋势。这进一步证明了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在近几年仍然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生产  相似文献   

14.
区域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区域持续发展是从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理论滞后于应用为其基本现实。没有理论的行动是盲目的。区域持续发展理论建设已迫在眉睫。理论建设包括科学体系、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和核心理论层次,本文主要对其基本理论层进行论述,认为现代人地关系协调论、区域PRED系统论、区域发展控制论和人地相互作用潜力论构成了区域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构建区域持续发展核心理论以及指导当前的区域持续发展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念自提出以来,立即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响应。但各个团体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理解又各自不同。本文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大致框架进行了设计,并就指标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及指标选取中定性与定量的关系问题作了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对东昌府区在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时期的 1 980~ 1 996年间经济发展的主导推动力量和制约因素的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增长中心 ,争对性地探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县(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撑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区域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区域经济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的高低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尽快建立符合区域经济需要的管理决策支撑系统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以县(市)经济管理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从数据库的构造、决策支撑系统的建立、系统的总体框架以及系统模块的组成等方面对区域经济管理决策支撑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设计研究,为进一步的实验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调,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然而要带来这个结果就首先必须做到区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作者针对区域的特征,从区域社会经济与区域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从可持续的本质概念进行分析,拓展认识和界定了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区域环境承受能力的内涵意义。基于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程度的功能过程,考虑区域社会调节活动对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影响,构建了一个以指标层变量、分类层指标和目标层指数3个等级层次体系的、并适用性较强的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甘肃黄土高原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成因的分析,指出是人类的掠夺性行为加速了本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恶变,并提出了甘肃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与决策,而资源环境数据库体系,是科学管理的信息基础。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空间数据库体系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区基础信息空间数据库,专题信息空间数据库,图像数据库和统计数据库;以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反映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四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建立库体系的内模式,并以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型和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模型为例,给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