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拟菱形藻的分类及藻毒素多莫酸(D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潮作为一种日益频繁发生的海洋自然灾害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对赤潮的研究也已成为海洋研究的热点。硅藻(Diatoms)是赤潮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在80年代以前,一般都认为硅藻赤潮并不产生毒素,只是角毛藻中的某些种类会对养殖鱼类造成物理性的损伤,导致鱼类死亡。真正对硅藻(特别  相似文献   

2.
大亚湾水域两种拟菱形藻的形态学鉴定及毒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5年分离自广东大亚湾的两种潜在产毒拟菱形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毒性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确认藻种为细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cuspidata)和多纹拟菱形藻(P.multistriat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这两种藻的常规培养样进行软骨藻酸毒素检测,结果均未检测到软骨藻酸.鉴于以上两种拟菱形藻存在着潜在产毒特性,不同培养条件的诱导实验尚需继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人类对环境监测重视程度的提高,有关赤潮爆发的报道频繁出现。特别是关于有害藻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s)发生地域、频率、密度及其危害的报道日渐增多,人们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对有害赤潮藻的控制上。这就需要对控制有害赤潮藻的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参数有更好的了解。相应的,在赤潮发生中对有潜在产毒能力的赤潮藻的监测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赤潮毒素软骨藻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赤潮的频发导致赤潮藻毒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软骨藻酸是由拟菱形藻产生的一种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在很多海域均有检出和中毒报道。针对中国相关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本文首先介绍软骨藻酸的研究背景、理化性质和毒性,然后对其检测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讨论了生物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分析法、毛细管电泳法等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建议今后要结合分子模拟技术、分子印迹技术、胶体金、生物传感器等技术研发更快速、简便、灵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粘土矿物对尖刺拟菱形藻多列型生长和藻毒素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于1994年1-7月在加拿大贝德福(Bedford)海洋研究所进行粘土矿物(halloysite)对尖刺拟菱形藻(Psuedonitzschiapungensf.multiseries)生长和藻毒素软骨藻酸(DomoicAcid,下简称DA)生成的影响研究,在Gompertz菌类生长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尖刺拟菱形藻生长速率模型,得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藻细胞最大生长速率,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对藻细胞的“遮  相似文献   

6.
大亚湾拟菱形藻水华及其在生物群落中的生态地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2000年4~5月藻类水华高发期大亚湾澳头海域的拟菱形藻进行逐日调查,并对其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调查初期,整个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都相对贫乏;拟菱形藻数量急剧增长,最高的测站密度可达2.93×106个/dm3.拟菱形藻水华的组成种类有拟极细拟菱形藻和尖刺拟菱形藻两种,以尖刺拟菱形藻稍占优势.水华形成中其他种类硅藻和甲藻在种类组成和数量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分析表明,拟菱形藻在浮游植物群落的种间竞争中具有优势,并成为春季硅藻水华的最重要的组成者.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对拟菱形藻的下行控制并不能明显抑制拟菱形藻的增长及水华的产生,这与其偏爱以其他种类藻类为食有关.以上因素外加拟菱形藻对环境的广泛适应性促使其在该水域成为最常见的赤潮生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海尖刺菱形藻种下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诚  邹景忠 《海洋与湖沼》1994,25(2):216-219
以1959-1983年在黄海,东海和南海3次调查采集的浮游植物标本材料,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探讨了中国近海尖刺菱形藻的处下分类问题。结果表明,中国近海的尖刺菱形藻为尖刺型,不同于曾引起有毒赤潮的另一个型即多列型。  相似文献   

8.
庞金秀  董焕嫦  李扬 《海洋学报》2018,40(12):120-128
拟菱形藻属(Pseudo-nitzschia)物种是一类备受关注的海洋有毒有害硅藻,我国相关研究仍然不足,已报道的物种多样性偏低,产毒物种也较少。为了解我国海域拟菱形藻属的物种多样性,阐述产毒物种信息,在我国东南海域建立了8个拟菱形藻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数据,鉴定到2个物种:环孔拟菱形藻(Ps.circumpora C.H.Lim,C.P.Leaw&P.T.Lim)和多列拟菱形藻[Ps.multiseries(Hasle) Hasle],其中环孔拟菱形藻是我国的新记录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了藻株的多莫酸(domoic acid,DA)特征,在5个多列拟菱形藻株系中检测到DA,单细胞产毒水平为1.01~96.11 fg。此外,利用卤虫(Artemia salina L.)和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 Dahl)对多列拟菱形藻的产毒株系(MC4177)进行诱导,发现能够提高其单细胞产毒水平,提高幅度在26~55倍。  相似文献   

9.
10.
国外软骨藻酸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骨藻酸相继从一些海洋红藻和硅藻中被发现并分离出,研究表明其为神经毒素、递质,当它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会发生胞溶现象,从而破坏边缘系统结构而产生记忆力丧失等症状。目前,检测其含量有化学和生化二类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放射虫研究在古海洋学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虫是海洋微体古生物的一个重要类群 ,广泛分布于从赤道至两极的各种海域 ,同时垂直分布于从表层到上千米深的水层中 ,其分布格局和群落结构受水体温度、盐度、生物产量和营养盐含量等环境因素控制 ,又与水体的迁移交换密切相关[1]。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化石蕴含着丰富的古生态、古海洋环境等地质历史信息 ,其丰富的种类性、极高的分异度和对突发性海洋 气候事件的灵敏反应 ,对建立高分辨率地层层序、恢复古气候及重建高精度短时间序列的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不易溶的硅质壳 ,在CCD以下的深海区具有其他钙质类微体化石不可替…  相似文献   

12.
辽西地区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一部分,大面积出露了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古老岩石,是研究华北地壳早前寒武纪演化的重点地区之一。辽西地区太古宙岩石组合以TTG质和花岗质变质深成岩为主,少量变质表壳岩以包体或构造残片形式赋存在变深成岩中;古元古代(2.5~1.6 Ga)岩石组合包括长城系裂谷沉积岩和碱性侵入杂岩。最新的区调成果以及地质—地化数据表明,辽西地区记录的太古宙岩浆—变质事件主要集中在约2.55~2.50 Ga之间,其形成与洋壳俯冲有关;该区缺乏约2.50~1.85 Ga构造—热事件的记录,约1.72~1.70 Ga是该区另外一期强烈的岩浆活动,其形成与华北东、西部陆块最终碰撞(约1.85 Ga)之后的构造伸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海星中含有蛋白、酶、甾类糖苷、神经节苷酯、生物碱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海星中已分离纯化出的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在这些提取物中,蛋白具有免疫活性,促细胞生长活性;甾类糖苷有细胞毒性、溶血、抗病毒、抗炎症、鱼毒素等活性;神经节苷酯类有抗肿瘤活性;生物碱类有细胞毒性、抗病毒、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陆架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申顺喜 《海洋科学》1993,17(5):24-28
黄海中部、济州岛西南,存在厚层的泥质沉积,它们分别与上述地区的冷涡活动区相对应。在两个泥质沉积区之间又出现连接它们的通道,形成别有特征的“冷涡-通道”沉积体系。经分析发现,这个沉积体系,完全受控于黄海暖流、冷涡及其相关的环流体系。此外,在黄海西南部及东海北部海底发现大面积砂岩及其砾石,揭示了黄、东海陆架沉积物的新源地。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微生物作为人工湿地的主要分解者,在人工湿地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其高效污水净化能力目前已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人工湿地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污水净化机理、研究方法及根际微生物的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微生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指出根际微生物在人工湿地中的的分布和作用特点,以及开展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差异蛋白质组学在水产动物环境生理学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差异蛋白质组学主要通过寻找、筛选和鉴定由某些因素引起的样本之间的差异蛋白质谱,揭示生物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途径和调控机制,同时获得对某些关键蛋白的定性和功能分析,从分子水平上解析更多的生命现象本质.本文着重介绍了差异蛋白质组学在凝胶和非凝胶技术方面的最新技术方法,综述了差异蛋白质组学在水产动物养殖环境生理学与环境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从蛋白质水平上解析水产动物生理调控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楚科奇海与白令海海洋地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9年7月-1999年9月我国进行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实现了北极地区海洋地质研究零的突破,这次考虑取得了大量的沉积物样品,同时还获得了第一手现场资料。简要介绍了沉积物特性,分布特征,分析了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同时介绍了部分室内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海藻中含有大量的长链和不饱和度很高的脂肪酸(Lovern,1936)。由于海藻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其中脂肪酸特別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组成与高等植物和淡水藻等有很大的区别,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之处,近年来已成为海藻化学研究的热点。应当指出的是,由于海洋动物自身不能合成PUFA,其体内的PUFA是通过食物链从海藻中摄取的,所以可以认为海藻是海洋脂肪酸的原始生产者,也是研究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和转化的主要环节。 马尾藻是海洋中分布范围广且产量高的大型海藻,作者研究马尾藻脂肪酸的组成,不仅着眼于其理论意义,而且更注重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采用我国广西北部湾的马尾藻,利用气相色谱法(GC)较系统地分析测定了8种习见的马尾藻中脂肪酸的组分,就其在不同种类中的含量分布、饱合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存在比例等组成特点进行了研究,并与褐藻类的海带、红藻类的条斑紫菜以及绿藻类的孔石莼进行了比较,从而获得了马尾藻脂肪酸组成的基础数据,为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东海黑潮变异研究的若干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秉贤 《海洋与湖沼》1979,10(4):297-306
黑潮为北赤道流的延续体,起源于中国台湾省的东南海域,沿台湾东岸流向东北,并流过东海,然后向东流向日本以南的太平洋。黑潮及其变异,不仅控制着几乎整个东海及其邻近海域的水文情况,并且也对我国东南沿岸地区的气候变迁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