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藏地区城镇开发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青藏地区域镇发展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对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如自然条件、交通条件、资源开发条什、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提出符合青藏高原地区发展条件与环境的城镇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骥 《地理教学》2005,(10):1-4,11
文化中心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和其它事物一样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其规律的形成、变化、发展有其相关因素的影响。相关因素的变化,文化中心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文化中心与社会经济、社会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来说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在一定地域内,文化中心形成在经济地域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繁荣的条件一般是生产力和自然环境。即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地区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在相应的生产力条件下,就能形成地域的经济中心。但是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环境的变化,就会使得原先地理条件优越的地方出现变化。如:原先是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由于气候的变化而变得干旱,甚至是出现沙漠,那么该地区的经济条件的优越性也不复存在了,经济中心就会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3.
通过鄂豫皖三省相互交界地区投资硬环境和发展发展政策的对比研究,借鉴鄂皖两省沿边发展政策,并充分利用豫东豫南沿边地区的发展机遇和优势条件,提出了豫东豫南沿边地区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外向型农业是我国农业转变生产机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起步晚,水平低,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均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发展外向型农业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在分析外向型农业基本特征和中西部地区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长江沿江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具备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带的综合条件。沿江开发应遵循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借鉴国外经验进行统一组织和规划。突出水资源开发,综合利用各种优势,重点开发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加快中上游地区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长江沿江开发的原则与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沿江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具备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带的综合条件。工开发应遵循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借鉴国外经验进行统一组织和规划。突出水资源开发,综合利用各种优势,重点开发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加快中上游地区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南阳地区城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南阳地区城镇发展历史和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区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职能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该区域镇体系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一、经济低谷地区的涵义。一个国家或一个较大的区域,由于各地的发展条件不同,其经济发展多采用不均衡增长战略,因而有经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或落后地区之分。然而,这些经济类型在空间上并不完全是同向梯级递减的,可能表现为两个发达地区之间的落后地区或相对于周围地区较为落后的地区。我们把这两种类型的地区均称为经济低谷地区。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城市边缘区的新兴城市化地区,近年来凭借其用地空间广阔、限制因素少、区位条件好等优势而在许多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中迅速崛起,成为大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和引起大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力量地区。文章以天津滨海新区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地域功能、空间布局、空间联系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大城市边缘新兴发展城区地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变化的历史过程、现状格局,并对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以定性的宏观分析研究,为我国其他大城市地区的空间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比较案例。  相似文献   

10.
云南干热河谷特色农业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永彬  朱彤  卢培泽 《山地学报》2002,20(4):445-449
云南是一个山原省份,河谷盆地是农业发展的最适宜地区,由于部份河谷盆地存在干热气候,坡在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自然障碍,以及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制约,使得传统农业明显欠发达;同时干热河谷地区又具有光热与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势条件,适宜发展特色作农业和反季节农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发展形势下,需要开展区域特色农业建设以实现农业开发效益的提高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具体的分区开发方向和相关产业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WTO对中国的经济运行环境和区域经济走势将带来深远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有潜力和条件参与较高层次国际竞争的地区之一,但是该地区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突出。因此,利用新的视角开展中国加入WTO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的综合研究,对我国21世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走向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作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加入WTO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冲击力进行了评估和判断。本文认为,为应对中国加入WT0后所带来的冲击,抓住发展机遇,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有必要形成共识,规范和统一地方政府行为,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条件下,对区域产业调控机制和模式作重新构思,以进行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和区域产业分布格局跨省市、全区域的合作与协同调整。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一定条件,但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缓慢。本文试从三角洲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资源评价入手,剖析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发展战略设想,着重探讨进一步发展农业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榆林地区化学工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榆林地区化学工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方向,并讨论了该地区化学工业的布局和今后化学工业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福州盆地和长乐东部的城市扩展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开 《热带地理》1996,16(1):56-63
本文分析了福州盆地和长乐东部地区城市扩展的自然经济等条件,提出了在福州盆地中以神州城市改造为主,在长乐东部地区以新工业卫星城镇建设为主的福州城市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图们江下游跨国界经济开发区的空间极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为主要背景,以区域极化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图们江下游跨国界经济开发区这一发展极核的概念进行说明,提出了该新型经济开发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条件与区位条件,并对其极核的功能效应作了初步预测与展望。以对国内外积极参与图们江下游地区的合作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卫芸  唐亚 《山地学报》2006,24(B10):294-299
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水分条件、氧分压、气温等环境条件都有明显差异,青藏高原的植物在细胞壁厚度、栅栏细胞层数、通气组织大小、异细胞数量和分布、表皮附属物类型等方面与低海拔地区的相比也有较大的不同。综述了在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条件下,植物在形态和解剖方面的适应性表现,分析了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河南旅游持续发展条件的定量评价,把全省划分成三个等级持续发展地区,进而提出了各级地区相应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振山  包慧娟  王涛 《中国沙漠》2006,26(3):432-439
 沙漠化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沙漠化的治理需要改善社会经济条件,消除不合理人类活动,遏制风沙过程和减少风沙危害。这四方面内容与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态健康一致。沙漠化全面治理的过程正是沙漠化地区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以沙漠化治理为主线,可以构建适合沙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的目标层是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控制层为沙漠化现状、自然条件、人类活动水平、社会经济条件,具体指标共28个,分别用来描述不同控制层的水平和状态。  相似文献   

19.
侯晓虹  姚士谋 《热带地理》1994,14(4):336-344
本文分析厦漳泉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过程,以及近十几年来利用外资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本区进一步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潜在优势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发展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区域开发中的重要内容。为取得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社会经济效果,必须注意旅游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之间以及其它产业在资源、空间利用和配置方面的协调统一。本文结合冀东地区区域开发的实践,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促进旅游业与地区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的协调统一为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