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比较分析了用两种不同方法求得的地球形状间接摄动公式;通过建立地球质量多极矩与地球引力场系数的关系。证明了当只考虑地球质量四极矩是[1]与[2]公式的等价性;因而尽管[1]方法给出的公式更完整,但在目前观测精度下这两套公式可以等价使用。  相似文献   

2.
除大气外,海洋对Chandler摆动具有重要的激发作用.利用Estimating the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ECCO)的海洋环流模式提供的流速场和洋底压力场资料,首次系统地研究了1980-2005年期间,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对Chandler摆动激发的贡献.研究表明三大洋对Chandler摆动激发的贡献各不相同.太平洋激发能量约占观测激发能量的22.2%,在三大洋中最高,印度洋约占12.7%,大西洋最低,占7.1%左右.太平洋对Chandler摆动的激发能量可能受1982-1983年强ENSO事件的影响而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前,地球人不仅受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还受到失控航天器坠入地球的威胁。2011年,在轨退役的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和德国“伦琴”天文卫星先后再入地球大气层;2012年1月15日,因故障而停留在地球轨道的俄罗斯“火卫——土壤”探测器坠入太平洋智利海岸附近。  相似文献   

4.
海洋角动量对地球自转变化的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海洋角动量模型的现状和发展,以及地球自转变化和海洋之间的关系的一些预研究成果.有关的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可能是地球自转变化的一个激发源,海洋和地球自转变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都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地球自转速率的潮汐变化可由无量纲参数k/cm)(k和cm分别为壳幔的有效Love数和有效极转动惯量)来表征。对于一个具有弹性地幔、平衡海潮和核幔不耦合的地球k/cm=0.944,且与潮波频率无关。海潮的非平衡扰动使k/cm为复数,且与频率有关。大气对自转速率有效勒夫数的贡献约为Δkat=0.0075。同时地幔滞弹性对勒夫数也产生扰动。利用本文得到的理论公式和最新的潮汐数据计算了地球自转速率的潮汐变化,及其有关地球物理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液核地球动力学原理,重新推导了在日月子引潮力作用下的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理论公式,由此明确地引入了液核影响因子,它与地球和液核的极转动惯量的变化有关。不同于Yoder.C.F(1981)的理论,本文给出了基于引潮力位Doodson展开的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日长变化和世界时变化的理论公式,指出尺度因子的转动惯量应取为地幔的有效极转动惯量,Love数应取地幔的有效Love数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钟敏  闫昊明 《天文学报》2007,48(3):302-310
目前海洋对极移季节变化的激发尚未得到合理的定量结果.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大气运动是极移季节变化最大的激发源,海洋运动是剩余部分最主要的激发源之一.利用新一代SODA海洋同化资料(SODA_1.4.2和SODA_1.4.3)以及ECCO海洋同化资料,深入研究了1992—2004年全球海洋对极移周年变化的激发以及激发随纬度的分布.结果表明,SODA海洋激发的季节变化与从测地激发函数中扣除大气、陆地水作用剩余部分的季节变化在所研究的大部分时段非常接近,二者的周年振幅和位相结果基本相当.此外,与早期SODA_Beta 7的结果比较,新一代的SODA海洋激发有了明显改善.SODA和ECCO海洋对极移周年激发的纬度分布,在格林威治方向上比较一致;在东经90°方向上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国际上有关非刚体地球章动研究的时展作了简要回顾,重点介绍了包含海洋和大气的非刚体地球章动模型和有关研究工作,并对将来的发展方向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用lageos1和lageos2激光测距资料联合解地球定向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响应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IERS)和国际激光测距服务中心(ILRS)的呼吁,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参加了对激光测距卫星lageos1、lageos2的资料的分析、计算,提交了关于地球定向参数(EOP)(1998—2001)的联合(1ageos1、lageos2)解算结果报告:(SHAO)2002L01,利用更精细化的和改正了的计算EOP的模型,获得了EOP(SHAO)2002L01系列,该系列与同时期的IERS的EOP(IERS)C04相比,符合程度:极移Xp、Yp好于0.35mas,日长变化Du好于0.030ms。  相似文献   

10.
11.
ERP(SHA)87L01地球自转参数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耀  冯初刚 《天文学报》1989,30(3):294-309
  相似文献   

12.
13.
本将1988-1992年期间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的地球定向参数快速服务和预报值与IERS终值作了比较,得到快速值与终值偏离的平均值分别为-0.8mas(X)、-0.9mas(Y)和 0.11ms(UT),均方差分别为±1.4mas(X、Y)和±0.32ma(UT)。分别按5、10、…、90天的预报长度得到预报值与终值偏离的均值和均方差。在各种预报长度下均值的变化范围不大,只有约1mas(X)、3mas(Y)和3ms(UT)量级,而当预报为30天时均方差分别为±11.2mas(X)、±8.6mas(Y)和±6.0ms(UT),当预报长度为90天时均方差达到±20.8mas(X)、±19.2mas(Y)和±14.7ms(UT)。  相似文献   

14.
Atmospheric Excitation of Time Variable Length-of-Day on Seasonal Scal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e use the method of wavelet transform to analyze the time series of the Earth's rotation rate of the EOP(IERS)C04.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easonal (annual and semiannual)variation of the length-of-day(LOD)has temporal vari- ability in its period length and amplitude.During 1965.0-2001.0,the periods of the semiannual and annual components varied mainly from 175-day to 190-day and from 360-day to 370-day,respectively;while their amplitudes varied by more than 0.2 ms and 0.1 ms,respectively.Analyzing the axial component of atmospheric angular mo- mentum(AAM)during this period,we have found that time-variations of period lengths and amplitudes also exist in the seasonal oscillations of the axial AAM and are in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ose of the seasonal LOD change.The time variation of the axial AAM can explain largely the change of the LOD on seasonal scales.  相似文献   

15.
随着GPS数据处理技术的提高以及计算精度的提高,GPS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GPS气象学研究中,斜路径水汽含量(SWV)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参数.针对宋淑丽等在2004年提出的一种应用精密星历、IGS钟差、和经过周跳处理的LC组合观测值直接计算SWV的方法存在实时性较差的问题,在处理模糊度搜索的问题上应用了目前城市虚拟参考站(VRS)上应用较为成熟的LAMBDA方法.经过数据试算,验证方法可行,计算结果投影到天顶方向有较好的一致性,此方法得到的垂直方向大气延迟(ZTD)与GAMIT,BERNESE的结果比较,与BERNESE结果的符合精度一般小于1.5cm,与GAMIT结果的符合精度一般小于10cm.  相似文献   

16.
由地震引起地球内部质量重新分布将影响地球惯量矩的变化,从而引起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即日长的变化。一般说,大地震产生大的附加位移场。它对地球自转特性有较强的影响。本文采用Harvard目录中1977-1994年间的地震有关参数,和根据地震激发地球自转的变化理论及Dahlen和Lam-beck推出有关公式计算了地震引起地球轴向惯量矩的变化。结果表明:由单个地震引起的日长变化要比观测值小几个量级,它的累积效应表现出长期的变化即日长减小,就是地震活动加速地球自转。地震使地球自转能量随时间稳定地增加。并表明,虽地震活动影响日长,但它不是十年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是地球自转非潮汐加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金岭 《天文学进展》2002,20(3):295-296
美国地球物理联会(AGU)春季会议于 2002年 5月 28日至 3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报告(口头和张贴)2000余份,涵盖大气、地球生态、全球气候变化、水文、海洋、行星和高层大气科学,以及固体地球科学方面的大地测量、地磁、矿物、地震、构造物理、火山、岩石和地球化学等、除此之外,AGU会议还设置了以下两方面值得借鉴的关系到学科自身良性生存与发展的议题:  相似文献   

18.
本利用七参数转换公式对美国Texas大学Austin空间中心、美国Goddard航天中心及上海天台获得的全球SLR参考坐标系之间作了比较,得到结果如下:在考虑了板块运动的影响之后,两两坐标之间的差异大大缩小,其中主要的SLR站的偏差小于5cm。  相似文献   

19.
20.
有些文献中关于UT0和UT1的关系的概念不够明确,甚至有明显的错误。本文论述了UT0和UT1关系的准确概念,指出:1、UT1是地球自转参数之一,它正比于地球绕暧时历书轴的自转角。UT1的数值与地球坐标系的参考的选取无关,也就是与地极坐标的原点的选取无关。因此,各服务机构得到的UT1序列之间除观测误差外不存在其他系统误差,它们是直接可比的。2、UT0不是地球自转参数,它仅是用单台站观测资料归算UT1过程中人为赋予的暂定值,因此没有独立的天文意义。一个具体UT0序列只对一特定台站有意义,它不具有全球意义。UT0的数值与地球坐标系的参考极的选取有关,即与极坐标原点的选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