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集电子经续,光电测距仪、微机于一体的全站仪的发展与现代和实现使用效果。最后 指出了全站依然 现时应用中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提出了测定电子速测仪垂直角观测精度的新方法,即垂直角差值对比法。  相似文献   

4.
田伯健  洛世铭 《测绘通报》1992,(6):30-33,39
一、前 言在某些特殊工程领域,如飞机、轮船等大型设备的建造与维修、均需及时准确地测定被测物上某些点的位置。过去,一般用钢尺、水准仪和经纬仪、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才能确定这些点的位置。为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需求,日本国索佳(SOKKIA)公司最近推出了MONMOS(单站可移式)三维坐标测量系统。MONMOS系统由全站仪(NET_2)、电子手薄(SDR4B)和特殊的反射片组成。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  相似文献   

5.
浅谈智能型全站式电子速测仪在山区石油地震勘探中的应用雷迎春近年来智能型全站武电子速测仪已在国内测绘部门特别是工程测量领域开始应用,石油物探行业从80年代末期开始陆续引进这种仪器,在众多同类型的仪器中,我们使用较多的是日本索佳(原测机舍)公司生产的SE...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国家大地测量局(NGS)完成了三种电子速测仪(ETI)的野外测试,以决定这些仪器是否适合NGS的需要。因此,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做二等控制测量的可能性,而不是去试验ETI的许多其他的测量应用(地籍的、地形的、工程的等等)。被测试的三种ETI是蔡司Elta2,Hewlett Packard 3820A和威特速测仪TC1。在马里兰州Gaithersburg由国家标准局(NBS)所建立的试验场上和弗吉尼亚州Corbin的大地测量局精密基线上,用这些仪器进行了许多观测和量测。作者的意图不在这些仪器的速率上,而是通过展示观测和量测的比较来评价它们,并讨论这些比较实验场地、所使用的仪器和方法以及其他和实验有关的事宜。  相似文献   

12.
13.
数字测图野外采样方法及精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镇地区建筑物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两种既减少外业实测点数,又能满足计算机绘图要求和精度的野外采样方法,并以SET2全站式电子速测仪为例,分析了这种电子速测仪按极坐标法采样的精度,又据SET2电子速测仪实测的数据,统计了本文提出的两种采样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15.
16.
关于《电子速测仪坐标导线平差计算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第5期《测绘通报》刊载了《电子速测仪坐标导线平差计算方法》(以下简称《方法》)一文,提出了一种直接利用实测坐标进行平差计算的方法。本文对该方法有不同见解,并提出了另一种平差计算方法,供参考。 一、几点讨论 1. 《方法》一文作者认为,其平差方法是将角度误差与边长误差综合考虑进行平差的,比普通简易平差(将角度误差与边长误差分别进行分配)更为合理。笔者认为这两者是不可以比较的。因为在电子速测仪导线中仅仅测算出了坐标闭合差Fx和Fy,并没有测算出方位角闭合差Fα,只有2个多余观测,也就只能列出2个条件方程式(即就是测算出了Fα,《方法》中也未考虑)。普通简易平差用于普通导线测量中,要测算出方位角闭合差Fα,有3个多余观测,即有3个条件方程式。显然普通简易平差是将方位角闭合差Fα和坐标闭合差Fx与Fy绝对分成两步进行的,但其平差结果的精度肯定要比《方法》平差结果的精度高。  相似文献   

17.
测绘生产中数据采集工序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测绘产品的质量。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采用袖珍机PC-1500、PC-E500等,作为数据采集载体的电子记簿,已被大部分测绘单位所接受。这对减轻作业人员劳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起了积极的作用。九十年代初,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量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  相似文献   

18.
19.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 Total Staion)简称全站仪,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使用越来越普及。全站仪由分体改进为整体,由异轴改进为同轴,照准由手动改进为马达驱动,功能多,精度高,体积小,操作方便。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精度也可得到保证。对于全解析数字化测图,野外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数据采集模式的选择决定了测图的质量和速度。全站仪数据采集模式可分为6种:PCMCIA卡、机载内存、专用数据记录卡、电子手薄、电子平板和遥控电子平板。根据不同的测量任务,可以采取不同的采集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