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额济纳绿洲主要植物的水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17,他引:11  
通过对额济纳绿洲几种植物的水势分析,结果表明,水势从小到大排序为:红砂 < 柽柳、苏枸杞、苦豆子 < 胡杨、梭梭、骆驼蓬 < 花花柴 < 沙拐枣。胡杨和柽柳水势日变化在5月和7月大体呈"V"型;9月份日变化大体呈直线型。不同植物对环境条件反应不同,乔木、灌木的水势与深层土壤中含水量密切相关,而草本对较浅层的土壤含水量相关。阔叶植物对大气中的水分相关性更强。植物水势与大气温度相关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三种固沙植物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热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实验测定热胁迫过程中多枝柽柳、梭梭和头状沙拐枣三种植物叶或同化枝外部形态、相对含水量(RWC)、质膜透性、膜脂过氧化物(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变化,研究三种植物对沙地高温逆境环境的生理适应机理。结果表明:随高温胁迫强度增加,三种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膜透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同时植物保护酶系统活性上升,但在变化趋势和幅度上有硅著差异。三种同沙植物中,多枝柽柳具有最强的耐热性,梭梭次之,头状沙拐枣最差。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荒漠地区超旱生小灌木红砂在3种生境(山前荒漠、山前戈壁和中游戈壁)下的叶片水分状态、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探讨荒漠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对荒漠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在3种生境下,红砂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水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升高。随着生境土壤干旱的加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升高,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在土壤含水量较少的戈壁生境,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上升。SOD和POD活性的升高是红砂抵御干旱环境的主要抗氧化保护机制;渗透调节在红砂叶片适应干旱胁迫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的渗透调节能力使红砂在水分不足的条件下维持较低的渗透势,有利于植物吸水,从而增强其耐旱性。  相似文献   

4.
柽柳属植物抗旱性能研究及其应用潜力评价   总被引:46,自引:19,他引:27  
柽柳属植物普遍具抗旱性能,以沙生柽柳为最强。作者从生物生态学特性、水分生理状况及抗水分胁迫的生理机制3方面系统地探讨了柽柳属植物抗旱机制。柽柳叶、营养枝及根、茎的解剖结构均表明,柽柳已形成了一系列适应于干旱环境的旱性器官。柽柳抗旱性能越强,则水势越低,持水力越强。当缓慢水分胁迫时,柽柳体内有脯氨酸、可溶性糖、K+、Na+的主动积累,共同参与渗透调节。对柽柳抗旱性能的应用潜力进行了评价,指出柽柳是优良防风固沙树种,其柽柳包的"年轮"对揭示当时的生态环境及荒漠环境演变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仅分布于流沙地区的沙生柽柳可作为沙漠中的"水源标记"。柽柳具优良的抗逆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克隆柽柳抗逆基因并转移到作物和牧草中,必将在维护生态安全、改造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水分梯度下不同地理种群红砂叶片生理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左利萍  李毅  焦健 《中国沙漠》2009,29(3):514-518
 选取甘肃省不同地域的天然红砂种群进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东向西水分梯度递减条件下,不同地理种群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多,同时伴随着超氧物自由基(O-·2)的产生速率提高,相应诱导了SOD、POD和CAT酶活性升高,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但酒泉点SOD、POD和CAT酶活性均有降低的趋势;除武威点外,其余各样点红砂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相差均不大。  相似文献   

6.
在2008年6、7和8月中旬,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固氮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tia Shap.)和非固氮植物柽柳(Tamarx ramossimaLedeb.)、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 Les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类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CO:响应模型参数、叶绿素和叶氮...  相似文献   

7.
风蚀沙埋是风沙活动区植物生长发育面临的重要干扰因子。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主要建群种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试验设置对照、1/3 H(H为林高)沙埋、2/3 H沙埋、3/3 H沙埋、风蚀2cm、风蚀5cm和风蚀10cm等7个处理,测定处理后2种植物幼苗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系统研究这2种植物幼苗对风蚀沙埋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1)风蚀沙埋后,花花柴幼苗体内丙二醛累积,造成膜损伤,而疏叶骆驼刺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变化不大。(2)沙埋胁迫下疏叶骆驼刺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升高,而风蚀胁迫下叶绿素含量降低。3/3 H沙埋下花花柴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其他风蚀沙埋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均降低。(3)风蚀沙埋处理下,疏叶骆驼刺幼苗的光合速率升高,而花花柴幼苗的光合速率降低,可见疏叶骆驼刺幼苗耐风蚀沙埋的能力强于花花柴幼苗。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下游几种荒漠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卫霞  罗明  潘存德 《中国沙漠》2010,30(3):571-576
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7种典型的优势荒漠植物的根际微生物数量、群落组成及其活性。结果表明:荒漠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组成与根外有较大差异,具有不同的根际效应。黑果枸杞、刚毛柽柳、花花柴、盐穗木具有显著的根际正效应,其根际细菌的R/S为1.26~150.42,以黑果枸杞根际效应最为突出。骆驼刺、罗布麻和河西苣则产生负根际效应。生理群微生物氨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均表现出强烈的正根际效应,而硝化细菌未检出。荒漠植物的生长对根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活性大于非根际土壤,但不同荒漠植物根际对土壤呼吸作用强度,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表现出较大差异。总体而言,荒漠植物增加了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及活性,促进了土壤养分的积累和转化,对于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灌木的根际效能优于草本植物,可作为新疆受损荒漠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优先考虑的物种。  相似文献   

9.
刚毛柽柳群落特征及其生态、生理适应性   总被引:31,自引:13,他引:18  
对新疆境内柽柳属植物的分布与群落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刚毛柽柳喜盐、耐水湿,多分布在河流两岸、湖沼边缘等地下水位较高、盐分较重的地区,并形成以其为建群种的盐漠;②群落植物组成贫乏,以古地中海退却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地中海至中亚成分为主,多为旱生植物或盐地植物;③在前人工作基础之上,根据群落种类组成与生境相结合的分析结果,将刚毛柽柳群落划分为3大群丛组;④刚毛柽柳对盐碱生境的适应是由于体内具有某些生理调节功能,如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Pro、调控离子通道、调节细胞膜透性、降低水势等多种途径来抵抗水分胁迫,通过根部拒盐、体内耐盐及泌盐腺泌盐来达到耐盐碱的目的;⑤刚毛柽柳盐漠属于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仅具有相对稳定性,要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干旱区以荒漠生态系统为主体,是中国典型脆弱生态系统。沙埋对该区域植物生存和生长、植被分布和组成以及荒漠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有重要影响。以典型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柽柳(Tamarix chinensi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轻度沙埋和非沙埋植物在生理和生长方面的差异,并从土壤盐分、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方面探究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轻度沙埋环境下,梭梭、柽柳、白刺、沙拐枣的光合速率普遍高于非沙埋植株,蒸腾速率显著低于非沙埋植株,水分利用效率也均高于非沙埋植株。轻度沙埋梭梭、柽柳、沙拐枣、白刺株高明显低于非沙埋植株,但地径、冠幅、叶面积指数普遍高于非沙埋植株。主要原因是轻度沙埋植物下方土壤黏粒含量、土壤湿度高于非沙埋植物下方,轻度沙埋植物下方土壤温度、含盐量低于非沙埋环境。  相似文献   

11.
秦岭石瓮山地药用植物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瓮山区共有药用种子植物99科,209属,262种.对262种药用植物分析基础上,制定了药用植物综合价值评价标准.提出了保护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浙江山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较为丰富,有67科、108属、125种.论述了当地珍稀濒危植物的特点、地理分布、属和种的地理成分,探讨了珍稀濒危植物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  相似文献   

13.
以前人工作为基础,对照已发表的C3/C4植物一览表,及近年国内外陆续发表的资料,综合整理出新疆荒漠地区已知的C4植物名录,共有14科63属的279种植物,同时归纳分析了279种C4。植物的分类地位、生活型、地理成分以及区系特点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藜科最多,其次是禾本科、莎草科、百合科和蓼科等等。所以该区的C4类型中被...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区药用植物地理分布模式和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分布与区域气候有密切关系。新疆多样性地形地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气候特征,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依据新疆地区药用植物地理分布和区域气候两方面研究药用植物地理分布模式和气候特征,基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得到新疆地区甘草、紫草、麻黄、肉苁蓉、枸杞等主要中药材空间分布图,并计算相关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新疆天山山脉地区药材种类丰富度最高,是新疆野生药材主要的分布区。同时,基于ArcGIS平台将年均温、年降水量等10个气象因子数据进行空间分类,得到气候因子数值在新疆地区的空间分布。新疆地区气候特征是以天山为分界线的南疆年平均温度和活动积温明显高于北疆,原因是天山山脉的屏障作用;降水与我国内陆格局不同,新疆降水量空间分布呈现东少西多格局;新疆最具特色的两个地区:一是伊犁塔城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药材种类繁多;二是新疆南疆的喀什地区,较高的1月份最低温保证了植物的越冬需要,是植物栽培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西鄂尔多斯维管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西鄂尔多斯地区几年的植物标本采集以及参考前人对该地区植物名录的记载,对西鄂尔多斯地区野生维管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及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西鄂尔多斯地区的野生维管植物共有64科、215属、433种;②植物的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占52.66%,其他为乔木占0.69%、灌木占14.09%、半灌木占6.93%、一或二年生草本占24.25%、草质藤本占0.92%,类短命植物占0.46%;③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包括强旱生、旱生和中旱生)为主,占49.42%,中生植物(包括旱中生、中生、湿中生)占47.58%,湿生植物占1.85%,水生植物仅占1.15%;④西鄂尔多斯地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组成复杂多样,在温带区系性质为主体的背景下,受欧亚草原区系、东亚森林区系、亚洲中部荒漠区系及古地中海区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植物根际土壤养分状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根袋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5种常见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刺沙蓬(Salsola ruathenica)、骆驼蓬(Peganum harmala)和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  相似文献   

17.
山西关帝山野生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帝山位于吕梁山脉中段,是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和山西省的旅游胜地之一。关帝山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据调查有野生维管束植物93科,345属,752种。按照经济用途将它们分为10类,其中:1.药用植物132种;2.饮料及食用植物72种;3.纤维植物69种;4.淀粉植物49种;5.油脂植物98种;6.观赏植物127种;7.蜜源植物132种;8.饲用植物101种;9.栲胶植物72种110.芳香植物79种。此外,还提出了关帝山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丘明新 《中国沙漠》1989,9(3):62-71
河西地区的植被资源由于人们对它开发利用和管理不当已产生了明显的衰退, 例如: 森林植被资源、灌丛植被资源、草原植被资源分布面积的缩小和质量的下降, 荒漠植被资源变得愈来愈稀少, 草甸植被资源产生明显的衰退以至植物大量死亡, 等等。为了改善河西地区植被资源的质量和防止衰退, 必须对它进行合理利用、治理和保护, 积极种草种树, 合理地利用, 严禁乱砍滥伐和毁草毁林开荒, 适当进行封育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闽清县高岭土采矿废弃地研究为例,在对矿区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马尾松、胡枝子、桃金娘、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等几种植物作为植被恢复的的先锋植物,采取不同的试验处理方法.经过3 a时间,对其生长状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岭土矿山分布区植被贫乏;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缺乏、土壤pH值较低,它们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选择马尾松、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进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配置,结合熟土回填的处理,有利于植物较快生长,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鉴于这几种植物在亚热带的广布性,它们是亚热带高岭土矿区进行植被恢复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和孢粉分析结果,讨论了环境变化问题。指出,中更新世以来南峰地区抬升约2000—3000米,全新世抬升约600米,并对气候变化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