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沿海北东、北西向断裂发育,它们近于直交,组成网格状断块构造格局,把福建沿海分割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断块。断块构造控制了福建海岸地貌、第四纪地层的发育和海岸升降;并与地震活动关系密切。本文用地质方法计算了福建海岸升降速率和部分断块之间的相对活动量。结果表明,断块之间的相对活动量越大,发生在它们之间的地震震级也越大。  相似文献   

2.
杜品仁 《地震地质》1990,12(1):1-11
分析中国大陆大地震与月球运动和太阳活动周期的相关性,发现:青藏断块区的M≥7.5地震活动与18.6年月球交点运动周期相关;新疆断块区的M≥7.1地震活动与8.85年月球近地点运动周期相关,整个中国大陆的M≥7.0地震有在太阳黑子周谷期附近以及在太阳周双周内多发的趋势;M≥8的中国大地震还有集中发生在太阳活动世纪周峰、谷值年代附近的趋势。依据这些相关性作出了地震活动趋势预测:中国大陆,特别是西部地区,这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延续至本世纪末,下一个活跃期估计是2006—2015年  相似文献   

3.
闽粤沿海全新世垂直构造运动的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华南地区新构造运动具有断块垂直差异运动的特征,本文主要根据目前已测定的,分布于闽粤沿海地区的若干个全新世海相沉积物的放射性年代,海拔高度等数据,初步估算和对比闽粤沿海不同断块构造区的垂直构造运动的速率,并探讨它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994-1995年初日本列岛及中国东南沿海发生一组大地震,其中包括引起重大破坏的阪神大地震。从地震横向迁移角度对这些大地震集中发生对大陆地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大震引起的应变波动传播速度馒、周期长、能量大、影响距离和深度大,其波峰可能触发地震。据Bott和Dean的非弹性介质应变波运动方程解释了从海沟到内陆的大震迁移,指出1918年以来迁移序列目前对山西地震带及贺兰山地震带有影响;1994-1995年的地震序列在2020年左右将对渤海──郯庐断裂产生影响,2030年左右对华北平原产生影响;目前可能激发广东、福建沿海发生中等地震。  相似文献   

5.
福建沿海晚第四纪的地壳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志平 《华南地震》1994,14(4):35-40
利用地表露头剖面和钻孔剖面资料,阐述了福建沿海晚第四纪地壳运动的特征,指出该地区晚更新世期间发生了幅度较大的下降运动,全新世以来,沿海盆地、平原和海湾继续下降,其余地区则显著上升。福建沿海的盆地、平原和海湾的形成、发育常受到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裂的控制。阐明这些地区晚第四纪的地壳运动对于研究断裂的活动性、地震预测预报以及重大工程的区域稳定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9年9月21日在台湾南投和日月潭之间发生了一次7.6级大地震,福建沿海一带强烈有感.在这次地震之后的不到一星期时间内,震区又连续发生了两次7.0级以上大地震,而且5~6级余震不断.这一系列地震强烈地震撼着福建沿海一带的居民,一时间,人们谈震色变,恐震情绪高涨,成千上万次的地震咨询电话让沿海各地的地震局应接不暇,社会上流传着形形色色的地震话题.9月26日地震谣言终于出笼了,说什么26日晚12时在莆田县江口镇会发生大地震.这种三要素齐全的地震谣言一经传出,一时间,工厂停工, 学校停课,居民逃离房舍露宿街头旷野.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区域性的断块运动、深部构造特征及走滑断层的枢纽运动等方面对1850年西昌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思茅、普洱地震探讨断块内部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继研究了云南地区断块结构及断块边界断裂发生的强震特征后,在本文中对断块内部的思茅、普洱地震区的地震地质特征,断块内部地震的时空迁移规律,频繁的中强地震发生的活动断裂格架,断块内部的构造应力场等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区域性的断块运动、深部构造特征及走滑断层的枢纽运动等方面对 1850年西昌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地壳是成层的。它被不同深度的断裂切割为许多大小不等的地质块体谓之断块。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中断块可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运动。断块运动不仅有利于某些矿产的运移富集1),同时对块内地震的孕育和活动有控制作用。本文根据判定地壳升降运动的主要标志──沉积厚度及岩相探讨河北平原第四纪断块扭转运动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从区域性的断块运动、深部构造特征及走滑断层的枢纽运动等方面对1850年西昌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福建地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及活动断裂特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晨 《地震》2005,25(3):102-108
分析了1604年发生在泉州海外的8级大地震, 将所获结果结合其后400年间发生在该地区的地震活动作进一步的探讨。 在获取对该大地震的认识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地震观测数据资料, 对福建地区的地震活动性进行再研究。 结果表明, 由于菲律宾板块向西挤压, 导致大陆东南沿海的应力积累, 从而诱发了当年泉州海外8级特大地震; 重要的是, 在震源区附近有一条近NE向活动断裂贯穿而过, 它在这400年间释放出的地震活动能量占福建地区(含近邻)所释放地震活动能量的绝大部分。 分析结果认为: 牛山岛-兄弟屿断裂这条基本平行于长乐-诏安主干断裂东约50 km海中的断裂才是福建地区近几百年来地震活动主要区域, 也是福建地区现今和今后一段时间易发生地震的构造部位, 是控制东南沿海近海地震带的主要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位于我国东南部的福建沿海,紧连西太平洋地震带,与我国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台湾省隔海相望。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级为8级。现今小震活动频繁,是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林松建  赵志伟 《地震研究》2011,34(4):447-452
整理和分析了1971~2009年发生在福建及邻区的46组地震序列.结果显示:福建地区具有较明显的地震序列类型分区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以孤立型或主余震型地震活动为主,而西部内陆地区多发生震群型地震;地震序列类型分布特征可能与福建地区地震动力作用、构造应力场及地震断层运动性质、地层岩性分布特征有关,同时地震序列类型分布特征也...  相似文献   

15.
东南沿海地区地震形势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于沿海附近,北起浙江南部,南至广东的雷琼和广西地区,其中包括了福建、广东全境和江西南部,形成一条大体上与海岸线平行的相对狭长的地震发生带,称为东南沿海地震带(图1),它是我国的地震活动带之一。根据近年来有关各省整理的历史地震资料统计,全带自1400年起共发生8级地震一次,7—7 3/4级地震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活动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断块区巴颜喀喇断块与华南断块区四川断块之间,是青藏高原断块区东部边界构造带中段的一条北东向挤压推覆构造带,它南接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北为岷山-西海固南北向构造带。与后二者历史上均发生过多次7~8级地震不同,龙门山构造带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却相对较低,只发生过6~612级地震,汶川8.0级地震即发生在青藏高原断块区东部边界构造带中段这一历史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的构造段。  相似文献   

17.
闽台地震前福建水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利用福建水氡台网1990年以来的水氡资料,对福建及其东南沿海大于4.5级地震,台湾及其近海大于7.0级地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上述两区域地震异常特征的共性和特性:认为地震前存在异常加速性、同步性,形态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等共性;而在福建及其东南沿海大于4.5级地震前,异常呈现“异常加速-减速-地震”特征,在台湾地区大于6.8级地震前异常呈现“异常加速-地震”特征。  相似文献   

18.
章纯 《地震》2007,27(3):26-33
利用有限元方法, 研究了台湾地震发生所产生的应力变化对华东南地区应力场调整的影响, 给出了这些地区地震发生后所产生的扰动应力场分布特征, 解释了台湾地震活动与大陆地震活动同步的问题。 研究结果认为, 台湾东部地震带地震发生所产生的应力扰动主要影响福建至广东和广西沿海地区的应力场; 如果地震发生在台湾东南角, 其扰动应力会影响到华东沿海地区; 台湾北部地震带地震发生所产生的扰动应力场除影响福建至广东沿海外, 还会影响到华东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北京密云北石城断裂带的野外和室内工作,该断裂带的断层岩可分为四种类型:碎裂岩类、糜棱岩类、假熔岩和断层泥。它们具有不同的矿物学、形变和组构特征,分别代表不同的成因机制。假熔岩和碎裂岩类断层岩的存在,可作为古地震事件的可能证据。前者是地震断层运动在断层面上摩擦增温,引起围岩中矿物的选择性熔化形成的。在该断裂带中可能发生不止一次的古地震事件。断层岩特征和产状表明,该断裂带经历了两种不同力学性质的运动,早期为韧性剪切;晚期为脆性破裂,并伴有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20.
浙江象山海滩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高中和  季幼庭 《地震地质》1991,13(1):28-32,T002
作者于浙江象山爵溪首次发现了全新世海滩岩,并对其岩石学特征、同位素年龄、形成环境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爵溪海滩岩目前是我国分布位置最北的全新世海滩岩,据14C年龄测出该地3400多年来海岸的相对沉降速率为0.51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