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二代玉米螟卵峰日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4年的资料,研究了二代玉米螟发生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了卵峰日发生的长、中、短期预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二代玉米螟发生的主导因子,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5cm地温等因子均对二代玉米螟卵峰日有显著的影响。玉米螟发育进程遵循有效积温法则;降水量和雨日偏多,对发育进程有延缓作用。所建立的预报模式经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对博兴县1974-2006年的玉米螟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春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使一代玉米螟危害减轻,二代玉米螟发生面积逐年减少,虫株率稳定在20%左右;秸杆还田技术的推广使玉米螟越冬虫源基数明显下降;5-7月温雨条件与一代、二代玉米螟发生危害关系密切,不同时段其影响规律和影响机制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玉米螟主要发生期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崔巍  赵孪天 《黑龙江气象》2005,(1):27-28,31
气象条件影响着玉米螟各发生期的年际波动,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此本文在因子中加入了平方项和交叉项,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找出影响玉米螟各发生期的县体气象因子,最终建立玉米螟各发生期的预报方程。经过检验,各方程预报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辽阳地区玉米螟发生条件分析与预报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4~2004年辽阳市植物保护站提供的玉米螟田间调查资料与辽阳市气象台同期气象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找出了影响玉米螟发生的3个主要因子,并建立了多元回归预报模式。结果表明:辽阳地区1月平均气温、上年5月的虫卵量、上年10月幼虫量与当年虫害发生轻重关系十分密切;控制10月幼虫量,是防治下年度玉米螟虫害大面积发生的主要环节;虫害发生的轻重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三代玉米螟发生程度和卵峰日的海温预报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北太平洋海温与鲁西南第三代玉米螟发生程度、卵峰日的相关性,找出了优势相关区。利用优势相关区中相关最显著的海温因子建立了预报模式,预报时效可提前20d以上。经检验,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玉米螟发生程度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及长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2-1995年菏泽市玉米螟发生程度与历年各月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探讨了玉米螟发生程度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并利用优势相关区中相关最显著的高度因子建立了长期预报模式,模式预报时效可提前40d以上,经检验历史拟合率达到96%以上,两年试报准确。  相似文献   

7.
利用1972~1995年菏泽市玉米螟发生程度与历年各月北半球500 hPa平均高度,探讨了玉米螟发生程度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并利用优势相关区中相关最显著的高度因子建立了长期预报模式.模式预报时效可提前40d以上,经检验历史拟合率达到96%以上,两年试报准确.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化蛹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玉米螟化蛹初始、普期、结束的时间及化蛹速度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得出玉米螟化蛹需要高温和适宜的降水,低温、水过大均不利于玉米螟的化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植保站的玉米螟发生量、齐齐哈尔市气象局的气象条件、统计局的同期玉米产量关系的研究,运用逐层分离产量影响因子的方法,发现玉米螟发生量的相对平均变率决定了病虫害影响造成减产的幅度。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越冬死亡率的气象条件及其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4-2004年黑山气象资料和玉米螟越冬期资料,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玉米螟越冬期的气象条件与死亡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4月和5月死亡率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玉米螟受3-5月的气象因子影响较大,死亡率明显高于越冬前的死亡率,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玉米螟越冬期气象条件与死亡率的响应关系,可在实际预报业务中作为参考依据。考虑越冬前死亡率的预报拟合率明显高于不考虑越冬前死亡率的模拟结果,说明在对玉米螟进行预报时,只考虑气象因子,不考虑虫源基数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二代棉铃虫的连续调查观测,得出高青县二代棉铃虫初见卵期在6月16日前后,卵高峰期在6月下旬,结束期7月上旬,总卵期25天左右.在这段时间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代棉铃虫发生。同时还发现二代棉铃虫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除与温度、湿度有关外,还与降水有关,6月上旬降水日少,6月中旬—7月上旬降水多且持续时间长,是造成二代棉铃虫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赵圣菊  周朝东 《气象学报》1985,43(2):248-252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我国粮食作物上的重要害虫。 它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一年中,粘虫春夏季从南向北,秋季又从北向南,逐世代逐地区地往返迁飞危害。根据这一迁飞规律,通过虫源及发生条件调查所作的粘虫预测,基本正确。为了推动病虫测报工作从定性进入定量,向数学模式化发展,作者曾对建立一代粘虫发生区越冬代成虫迁入量和迁入期、二代粘虫发生区一代成虫迁入期、二代粘虫  相似文献   

13.
水分影响作物发育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建华  李迎春 《气象》1997,23(6):53-56
不分是影响作和发育进程的重要因子,作者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阶段干旱处理对作物发育进程的影响,这对于指导田间灌溉,节约水资源,调节作物发育进程,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育进程是作物的生理年龄,发育模式是作物生长模型的时间指针.但目前的发育模式只关注某时段(日)气象条件对作物发育的影响,其准确率也难以满足作物生长模拟的需求.根据作物发育速率不仅与气象条件有关、还与其所处发育期有关的理论假设,重构发育进程模式,并利用1980-2019年我国甘蔗发育实测数据进行模式适应性分析,比较传统模...  相似文献   

15.
赵圣菊  周朝东 《气象》1983,9(11):18-19
粘虫是暴食性农作害虫,是《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要消灭的危害对象之一。 在我国,二代粘虫发生区的范围很广,包括东北、西北、西南等大片地区,在6月中至7月为幼虫盛发期,对麦、粟、玉米、高粱、稻等作物都可造成危害,在大发生年可以把作物的茎杆和叶片吃光,造成颗粒无收。目前,关于病虫发生程度的预测,还以单站短期预测为多,大范围发生程度的长期预测尚不多见。所以,准确地做出二代粘虫  相似文献   

16.
赵圣菊  周朝东   《气象》1985,11(2):35-35
研究表明:粘虫远距离迁飞的方向和高空气流的走向是一致的。因此,在预测中常根据虫情调查及迁出期高空天气图上气流的走向,来判断其降落地区和迁入期。为了推动病虫测报工作向数学模式化发展,更好地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目的,对我国东北二代粘虫发生区一代成虫迁入期与一代幼虫发生程度以及一代成虫迁出期和高空风向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二代粘虫发生区一代成虫迁入期的预测模式,结果较好。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以水稻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利用田间试验实测资料,建立了水稻发育进程动态模拟模式。实践表明,在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本模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天气气候条件对水稻发育进程的影响,可用来预测水稻发育期,以指导大田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在剖析历代棉花红铃虫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中,长期天气预报产品,建立了棉花红铃虫一,二,三代发生期,发生量的气象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影响粘虫发生的外界因素很多,因此预测粘虫发生期的因子和方法必然也是多样的。本文中用前期海温作为预报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建立了二代粘虫发生区一代成虫迁入期预测模式。其方法和结果如下:1.以二代粘虫发生区一代成虫迁入期为预报对象。2.对一代成虫迁入前期的上一年1月至当年5月北太平洋逐月海面水温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各预报量都得到了几十个高相关海区,以此作为预报因子。3.用它们建立的预测模式,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这说明用前期海温直接预报粘虫发生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玉米分期播种发育期观测资料和干物质累积及籽粒干物质累积资料,求出玉米发育期的热量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光合作用模型,温度、水分对光和作用影响模型和呼吸及物质转运模型;建立温度对玉米发育进程和物质积累的综合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评价发育进程中温度对发育和物质积累的影响,以及对成熟度和产量的影响,从而为评价温度变化对作物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