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枫 《地理教学》1993,(2):29-29
葡萄又叫“蒲桃”、“草龙珠”,是葡萄科的一种木本或藤本植物,果实是图形的浆果,果皮有黑、红、紫、绿等色。葡萄喜欢生长在温暖干燥的地方,在休眠期能耐-20℃的低温,但生长期温度要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培实验,模拟了湿地中6种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水葱(Scirpus validus)、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香蒲(Typha orientalis)、美人蕉(Canna indica)和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对盐分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评估了6种植物的脱盐潜力;在此基础上,测定相对耐盐能力较强的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体内不同器官的钠和钾含量,初步探讨了这4种植物的耐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盐分胁迫下,水葱和黄花鸢尾有死亡现象,芦苇、香根草和美人蕉都有新芽长出,部分美人蕉植株根部颜色变深,香蒲未长出新植株,但无死亡和枯萎等现象;香蒲的株高增长率最大,黄花鸢尾的株高增长率最小;培养香蒲和美人蕉的溶液的电导率减幅最大,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的耐盐能力和脱盐潜力相对较强;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不同器官对钠和钾的吸收积累能力差异较大,但是整棵植株的K/Na值在盐分胁迫时都减小,更深层次的耐盐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陕北大红枣     
陕北的荒峁石岭 ,坡洼沟谷 ,水边崖畔 ,有一种华美而默默生长的树 ,一片一片 ,或三株五株 ,有时光秃秃的山岭上或万丈绝壁上独独长着一棵 ,乡亲们叫它“铁杆庄稼”、“保命树”。每年仲夏 ,那婆娑、虬曲、弯弯地垂下来的枝条上 ,万千绿叶间 ,缀满青里泛红 ,灿灿的果实。外来的游人无从知道它在这穷山僻壤中 ,是如何生长得这般丰美、妖娆的 ,只知道它们叫红枣树———红枣虽普通 ,当它们枝压枝、杈接杈地连成一片时 ,也往往使人们眼睛一亮 ,被枣树那华贵的风姿和甘醇的果实深深迷醉。塞上的树很多 ,桃、梨、苹果树长在山湾、河滩肥沃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4.
香根草是世界上公认的水土保持植物,但作为抑螺植物材料尚属首次。研究了香根草在4种典型生境条件下的年生长格局及抑螺效果。结果表明:香根草具极强的分蘖能力,每丛分蘖数在9株以上,能在1年内成为优势草本群落;在水肥条件好时,分蘖数和高生长明显增加;在水肥受限时,高生长受限,但地下生物量明显增加;香根草叶24h、48h的LC50(半致死浓度)值显示,其灭螺效果低于夹竹桃叶,而高于枫杨叶。综合分析表明,香根草能成为山丘型血吸虫疫区最理想抑螺草本植物,可在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花棒等四种植物幼苗抗热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卓  孙祥 《中国沙漠》1991,11(4):70-73
对豆科旱生植物种幼苗抗热性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处理过程中,不同种的植物幼苗膜透性的增加与其抗热性呈负相关;据膜透性增加时间的先后,可以确定植物种受害温度范围:红豆草>37~0≤40℃,花棒、柠条、羊柴三者受害温度相近即>40~0≤45℃。综合膜透性变化及植株表观生长状况得出,四种植物幼苗抗热能力次序为花棒>柠条≥羊柴>红豆草。  相似文献   

6.
先以机械沙障固沙、再进行生物固沙,是常见的治沙模式。近年来传统材料沙障与新型材料沙障的固沙效果差异一直引人关注。用中子水分仪分别测定流沙、高密度聚乙烯(HDPE)蜂巢式沙障和半隐蔽草方格沙障内的土壤含水量,通过对比流沙和两种机械沙障铺设下的土壤含水量、土壤蓄水量对降雨的响应关系以及在植物不同生长时期下的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评价其固沙效果。结果表明:(1)两种机械沙障对土壤水分都有较好的蓄积效果,且HDPE蜂巢式沙障蓄水量高于草方格沙障(P < 0.001);(2)在较长的干旱时间里,草方格沙障的土壤蓄水量变化比新型HDPE蜂巢式沙障滞后;(3) HDPE蜂巢式沙障和草方格沙障都有较好的保水效果,但HDPE蜂巢式沙障因高度持久的优势,保水效果更高;(4) HDPE蜂巢式沙障60~11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草方格沙障土壤含水量且固沙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从铺设中期开始HDPE蜂巢式沙障60~1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7%的情况连续出现,有时部分土层会出现土壤含水量在8%以上的情况;(5) HDPE蜂巢式沙障对植物个体生长的间接作用比草方格沙障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恢复异龙湖的原生沉水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在异龙湖0.5 m、1.0 m、1.5 m和2.0 m深度水中,开展苦草生长实验;监测苦草的株高、叶片数、鲜质量、根长、日相对生长率和叶片中的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在水中不同深度的苦草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0.5 m和1.0 m深度水层的苦草生长良好,未出现代谢失衡,未出现明显的生长被抑制现象;受水中溶解氧含量低的影响,1.5 m深度水层的苦草出现了生物质膜氧化现象,生长受到抑制;2.0 m深度水层的苦草出现负增长,叶片中丙二醛积累过量,细胞质膜破坏严重。因此,在异龙湖水环境现状下,深度小于1.5 m的水层适合苦草生长,在深度小于1.0 m的水层内恢复苦草,可以取得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以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乙酸、氨氮和正磷酸盐单因子急性胁迫对菹草的现存量增加的百分比、生产力状况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乙酸对菹草生长都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乙酸浓度的升高,菹草现存量增加的百分比、生产力和叶绿素含量不断下降,可见菹草不适宜在偏酸性条件下生长;当氨氮质量浓度低于1.5 mg/L时,菹草现存量增加的百分比、生产力和叶绿素含量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当氨氮质量浓度高于7.5 mg/L时,其对菹草生长呈现抑制作用,且随着氨氮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因此,低浓度氨氮促进菹草生长,而高浓度氨氮抑制菹草生长;各浓度正磷酸盐对菹草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但随着正磷酸盐浓度的升高,其促进作用逐渐下降,故菹草可在高浓度的正磷酸盐环境中保持生长。  相似文献   

9.
土壤微生物结皮对两种一年生植物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5,他引:16  
龙利群  李新荣 《中国沙漠》2003,23(6):656-660
在温室实验和野外调查中,分析了两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小画眉草(Eragrostics poaeoides)和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的幼苗在苔藓结皮、藻结皮和流沙上的存活和生长状况。两种植物的幼苗存活率均表现出在苔藓结皮上最高而在流沙基质中最低。两种植物幼苗存活率与土壤表层水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小画眉草相比较,雾冰藜的幼苗在萌发后根生长较为迅速,在3种土壤类型中和干湿两种水分处理下,雾冰藜较小画眉草均具有较高的幼苗存活率。在干燥处理下,生长在有结皮土壤中的两种植物的植株干重大约是生长在无结皮土壤中植株的5倍。增加水分能降低植株幼苗的死亡率,促进植株生长;增加水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因土壤基质差异对幼苗存活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因此,在自然状况下年降雨量的多少和分配状况的差异可能会影响这两种植物每年幼苗存活率和生长状况的差异,进而会影响到这两个种群在人工固沙区盖度和分布格局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水鳖科针叶草属在我国海草分布记录仅有1种,即针叶草。首次在海南花场湾新发现一种海草,疑似针叶草属一亚种或变种,在水深约2 m红树林旁的泥砂中,与贝克喜盐草混生,分布集中且面积较小,面积约25 m2。比较分析了针叶草属亚种或变种、针叶草和丝状针叶草3种海草的生境、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针叶草属亚种或变种在根和茎的形态特征与针叶草和丝状针叶草较为相似,大小上比后两者小1个数量级,果实着生在根上,初步确定该种为针叶草属亚种或变种。基于针叶草属分布面积极小,在我国海草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引起关注,建议将针叶草属纳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08,(7):44-44
瑞典科学家称,他们在该国北部地区发现一棵已生长了近8000年的挪威云杉,认为它是当今世界上仍活着的树龄最长的树。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盐碱土无机CO2通量是一个崭新、独特的科学现象,打破了土壤CO2通量完全来自于有机源的假设;然而,盐碱土无机CO2通量在土壤CO2通量和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性还缺乏分离和量化的依据,因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采用高压灭菌的方法,将盐土和碱土的土壤无机CO2通量从土壤CO2通量中分离。结果表明:高压灭菌方法并不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并通过土壤有机CO2通量与温度的关系验证了分离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盐碱土无机CO2通量的分离、量化和评估提供了一个可靠有效的方法。盐碱土的土壤无机CO2通量是土壤CO2通量的重要组分,土壤无机CO2通量的分离对精确解析干旱区盐碱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必要的;对盐碱土土壤无机CO2通量的研究,将促进对干旱区盐碱土土壤CO2通量和全球碳循环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丁俊祥  范连连  李彦  唐立松 《中国沙漠》2016,36(5):1323-1330
选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6种优势草本(2种短命植物,2种类短命植物,2种一年生长营养期植物),对比分析了生物量分配及相关生长关系的异同。结果表明:(1)粗柄独尾草(Eremurus inderiensis)和细叶鸦葱(Scorzonera pusilla)的地下生物量较高,根冠比分别为1.412、2.751;小花荆芥(Nepeta micrantha)、琉苞菊(Hyalea pulchella)和雾冰藜(Eremurus inderiensis)、角果藜(Scorzonera pusilla)的地下生物量均较小,根冠比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150,0.184,0.144,0.101;2种类短命植物具有相似的叶片生物量分配比例,但其余4种植物的叶片生物量分配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2)6种植物的根冠比随个体增大均呈异速减小,而叶片生物量分配比例与植株大小的关系不一致,表现为异速减少(如细叶鸦葱)或保持恒定(如粗柄独尾草)的趋势。(3)小花荆芥和琉苞菊的地下与地上生物量间为等速生长关系,而粗柄独尾草、细叶鸦葱、角果藜以及雾冰藜则呈现出个体越大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越少的格局(异速生长);6种植物的地下与叶片生物量间均为等速生长关系,且具有共同的相关生长指数(1.035)。6种植物的根冠比和叶片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差异不仅与物种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还受个体大小的影响;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分配存在等速和异速生长的差异;叶片与地下生物量间具有相同的生物量分配速率,表现出对干旱荒漠环境的趋同适应。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菹草石芽萌发的影响及菹草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1在模拟秋冬季温度条件下不同光照强度对石芽萌发率的影响无规律性,即光照并未对菹草石芽的萌发起促进作用;2石芽在一定时间的低温作用后,恢复常温使石芽的萌发速度和萌发率明显提高,说明石芽的萌发受温度的影响,这也更好地解释了菹草的越冬生长习性及春季部分水体菹草大规模爆发的现象;3石芽随水面波动可吸附大量悬浮物,一般5-7天即可增加足够的重量下沉至水体底部,石芽吸附的悬浮物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能促进石芽的萌发。石芽的萌发机制可为菹草石芽繁殖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依据,对栽培菹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岭土矿区生态环境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闽清县高岭土采矿废弃地研究为例,在对矿区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马尾松、胡枝子、桃金娘、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等几种植物作为植被恢复的的先锋植物,采取不同的试验处理方法.经过3 a时间,对其生长状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岭土矿山分布区植被贫乏;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缺乏、土壤pH值较低,它们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选择马尾松、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进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配置,结合熟土回填的处理,有利于植物较快生长,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鉴于这几种植物在亚热带的广布性,它们是亚热带高岭土矿区进行植被恢复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省闽清县高岭土采矿废弃地研究为例,在对矿区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马尾松、胡枝子、桃金娘、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等几种植物作为植被恢复的的先锋植物,采取不同的试验处理方法.经过3 a时间,对其生长状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岭土矿山分布区植被贫乏;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缺乏、土壤pH值较低,它们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选择马尾松、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进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配置,结合熟土回填的处理,有利于植物较快生长,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鉴于这几种植物在亚热带的广布性,它们是亚热带高岭土矿区进行植被恢复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白草、赖草在各自典型生境下的观察与测定,分析比较了二者无性系生长及有关适应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白草无性系能够以分株小而密度大为特点扩展地上空间,同时依赖于生物量在地下的大量分配以及根茎与不定芽在0~20cm土层内的高度发育占据土壤上层,起到缝合农田弃荒地风蚀破口的作用;赖草无性系采取的是稳长深扎的适应对策,其总生物量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分配较为均衡,而根茎不定芽趋向于在土壤下层(20~40cm)得到更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衰亡的原因一直是水体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已有的研究认为,强光照是促进菹草衰亡的关键因素。分别将菹草幼苗置于150μW/cm2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V-B,波长为275~320 nm)辐射下,设置4种UV-B辐射持续时间处理,其每日的持续辐射时间分别设定为0 h(对照处理)、2 h、4 h和6 h,对照处理下的菹草幼苗不接受UV-B辐射,仅接受长波紫外线(UV-A)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监测各处理下菹草幼苗的生长、形态状况、石芽形成和萌发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每日6 h的UV-B辐射,能促进菹草分枝,且能促进菹草衰亡;2 h和4 h的UV-B辐射,对菹草的影响较小,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延长,菹草植株的株高、节间距和单株鲜质量明显下降,每日2 h的UV-B辐射,能促进植株叶面积的增加;每日延长UV-B辐射时间,可以促进石芽的形成,但形成的石芽随着变态率的增加,其长度增加、宽度减小,石芽质量减轻,下一个生长季的萌发率降低,萌发出二苗的比率降低,萌发苗的各项生长指标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在春末、夏初,随着太阳辐射时间的增加,阳光中累计的UV-B辐射剂量增加,这可能是促进菹草大批衰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朱建佳  陈辉  邢星  陈同同 《地理研究》2015,34(2):285-292
选择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作为研究区域,选取沙拐枣、合头草、驼绒藜和麻黄4种典型的地带性荒漠灌木,应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定量分析典型荒漠植物的水分来源。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典型荒漠植物能灵活利用各种水源(河水、地下水、降水和土壤水等),最主要的水源是土壤水。2不同种类植物水分利用方式存在差异:驼绒藜、麻黄和沙拐枣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合头草以土壤水为优势水源。3植物水分来源的时间变化为:生长季初期,植物主要利用河水和地下水;生长季中后期,合头草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其他3种植物主要利用较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0mm、50mm、100mm和150mm灌水量处理下的4种植物生长状况观测,50mm处理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都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处理;灌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土壤含水量来实现的;五星蒿与鸡眼草一样,在适宜的土壤温度时,其生长速率大小与土壤湿度的关系较密切,虫实和猪毛菜的快速生长期都在前期,后期的灌水对他们生物量的形成没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