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990-2002年共13年冬春季(11月至次年4月)发生在沿海地区(北海、钦州、合浦、防城和防港五区县)的大范围大雾个例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沿海出现大范围大雾的四种天气形势,分别为锋面北退型,暖低控制型、锋前槽前型、槽后冷高型和副高边缘型,总结出这五种天气形势的特征,并分析了出现大范围大雾前地面各要素的特征,得出大范围大雾出现前24h地面场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俞燎霓  胡波  黄新晴  黄娟 《气象科技》2017,45(2):324-330
利用1958—2012年33个浙江沿海气象站资料,统计分析浙江沿海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和生、消特点,以及沿海大雾与地面风向风力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年均出现大雾10天以上的有28个站,整个沿海地区分布比较均匀;1971—2012年浙江沿海年平均有51.7天6个以上的基准站出现大雾,且有较明显的年际特征;沿海大雾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月际变化,以春季和初夏出现次数最多;沿海大雾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23:00至次日06:00是大雾生成的主要时段,而大雾消散时间主要集中在06:00—10:00。沿海大雾大部分在南风条件下发生,一般风力小于12m/s。文中还分析了2005—2011年出现沿海大雾时的天气形势,发现浙江处在入海变性冷高压西部、地面低压倒槽东部、静止锋或冷锋前部、弱高压底部、鞍形场,日本海高压西南部等6种天气形势下容易出现沿海大雾。  相似文献   

3.
广西防城港市一次连续大雾天气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气学角度,对2006年3月广西防城港市沿海地区出现的连续性大雾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特点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无锋面直接影响型、锋面雨加雾型、锋前暖区型是有利于这次大雾形成的3种地面形势;稳定的高空形势是大雾长时间维持的首要条件;低层充沛的水汽条件、层结稳定(Δθse0)及近地面风速小是大雾维持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江门地区初春大雾的预报预警业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江门地区大雾天气分型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采用Delphi语言编写程序、应用Access作为数据库进行开发,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简化了预报流程,减少工作量,为及时、准确发布大雾预报和预警信息提供依据。该系统通过自动读取Micaps实时数据,以人工判断锋面、倒槽、切变线等有利于春季大雾的天气形势为辅助,对江门地区初春大雾天气做出客观预报,并对预报结果进行自动检验。  相似文献   

5.
2005年2月23~25日和2006年3月6日深圳分别出现了一次大雾天气。从天气学角度对两次大雾过程的形成原因、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大雾天气需在一定的形势场中出现并维持,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场的变化会促进大雾的形成、维持和消失,而近地面层风场或温度场的改变除了与其环境、当地气候特征有关外,与大的形势场是分不开的。通过对比,对深圳大雾天气的生消和维持机制有一定了解,对预报本地大雾天气有指示作用,也为其它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雾的预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深圳两次大雾天气过程对比分析及预报启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5年2月23-25日和2006年3月6日深圳分别出现了一次大雾天气。从天气学角度对两次大雾过程的形成原因、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大雾天气需在一定的形势场中出现并维持,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场的变化会促进大雾的形成、维持和消失,而近地面层风场或温度场的改变除了与其环境、当地气候特征有关外,与大的形势场是分不开的。通过对比,对深圳大雾天气的生消和维持机制有一定了解,对预报本地大雾天气有指示作用,也为其它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雾的预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7年吉林省的大雾资料,从天气特征、气象要素和天气形势等方面对全省大雾天气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大雾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分布特征;从气象要素来看,地面和850hPa风速都很小,并且在地面到850hPa之间有逆温存在,大雾出现当日相对湿度较大,前日多出现降水或多为多云天气;大雾出现前一日高空大多数有冷槽或冷平流,在地面气压场上主要是由弱的气压场控制大雾出现区域,根据地面气压场系统不同又分为高压类、弱低压类和平流雾类三种类型,其中高压类占四分之三。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7—2015年济南市区及历城区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逐小时降水量资料,以及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统计了198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范围和强度特征,年际、月际变化特征,按照短时强降水发生时的天气形势和影响系统,分为切变线型、低槽冷锋型、西风槽型、冷涡型、台风外围型及无系统型6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和不同范围短时强降水的关键环境参量。研究表明:短时强降水的强度与范围有较好的相关性,7月中旬—8月中旬出现强降水的次数最多;切变线型短时强降水发生范围与强度分布最广,7、8月的低槽冷锋型过程极易造成大范围高强度降水;地面露点(Td)、850 hPa假相当位温(θse)、对流有效位能(CAPE)以及暖云层厚度能较好地区分不同范围的短时强降水过程。在天气分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降水范围和不同降水类型环境参量箱线图与阈值表,可为济南市区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相似文献   

9.
近53年辽宁雾的时空分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3年辽宁12个代表站的雾资料,分析了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结果表明:辽宁年平均雾日地域分布呈现两高三低的形势。雾日的年际变化曲线较平稳,雾日最多的年份和最少的年份相差17d。沈阳与大连雾日变化相反,大连呈下降趋势,沈阳则在平稳中略有上升。辽宁大雾每个月都可形成,但沿海地区和内陆又有所差异,沿海地区主要出现在5~8月,而内陆地区主要出现在8~11月。雾日的天气形势可分为5~7种类型,其中以倒槽型、锋面气旋型、地形槽型、冷高压前部型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2月下旬,江淮、江南多大雾天气,其中27日至1997年1月1日,江淮、江南连续6天出现大范围大雾,江西也在其中。大雾天气给交通运输造成了重大损失。本文从天气形势、云图特征、单站探空、测风、数值预报等方面阐述其特征,分析其成因,以利雾的预报。  相似文献   

11.
使用荆门站2006-2015年的大雾观测资料,从年际到月际、日际分别给出了该站点大雾发生的频次分布规律,并统计出大雾发生时及之前各气象要素场的特征,结合天气形势建立大雾的综合预报指标。结果发现,荆门市大雾主要为辐射雾,发生次数冬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居中,夏季最少;08时(北京时,下同)之后持续出现1~3h的情况居多,超过5h的较少。前一日14时相对湿度≥50%,湿度越大,当日出雾可能性越大;若相对湿度≤40%,可以不考虑雾的发生。前一日02、08、14、20时与预报日当日02时这5个时次的风速均≤3m/s,当日出雾可能性较大。前几日内有降水发生,可增大预报日当日出雾概率;前一日20时天空无低云,对次日出雾有利。荆门市大雾发生时的天气形势可分为3种类型,即持续偏西气流型、弱脊过境型、槽后西北气流型;其中以槽后西北气流型出现最多,前两种类型发生的频率大致相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尺度数值预报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以NECP的1°×1°全球再分析资料作为初始场资料,对2009年10月25日发生在北疆沿天山石河子-乌鲁木齐机场一带的罕见辐射雾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雾出现前的低槽降水为近地层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高空冷槽和地面冷高压的快速移出新疆,使沿天山一带很快处于稳定的均压场控制,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发生。在水汽条件以及天气形势具备的情况下,局地热力条件日变化特征导致的气温及风场的变化,是辐射雾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不仅决定着逆温层结的建立与破坏,还影响着局地水汽条件的变化,最终影响着雾的生消。  相似文献   

13.
深圳大雾的气候统计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在分析深圳大雾气候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深圳市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深圳大雾发生的环流特征,得出深圳大雾出现时地面天气形势特征主要有3种:均压场型、冷高压底部型、冷高压后部型。大雾发生时大气层结是稳定的。并讨论了不同天气背景下大雾的水汽条件和水汽输送路径,指出大雾发生时深圳并不位于水汽幅合中心;当天或前一天出现0~0.5mm的降水时最有利于大雾的发生。通过对0cm地表温度分析,发现深圳大雾发生时最有利的地表温度为16.0—22.9℃。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大雾成因剖析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为了构建“四川盆地大雾天气客观化预报系统”,采用天气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分析表明,四川盆地多雾同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近地层空气湿度大密切相关。形成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有利条件为:近地层层结稳定、近地层风力弱、近地层准饱和,大雾预报最为重要的是判断未来是否有降雨产生和辐射冷却强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9—2012年湘潭3个观测站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普查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湘潭市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将大雾发生的天气形势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全市大雾年平均日数为18.9天,辖区内湘乡最多(25.7天),韶山最少(11.8天)。所辖3站的大雾日数整体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变化速率在1.13天/10a~2.42天/10a,1977—2002年为大雾多发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前每年代以4~6天的趋势递增,进入21世纪后年大雾日数呈下降趋势。湘潭连续大雾天气过程最长持续时间为12 d,80%的连续大雾为2 d。低空有下沉逆温、地面有辐射逆温,是连续大雾产生的重要条件。形成大雾的500 h Pa形势场特征主要有NW型(槽后西北气流型),SW—NW型(低槽过境型),W型(持续平直气流型),SW型(槽前西南气流型),NW—W型(由脊转槽型)等5种;地面形势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面上受小高压控制或处于均匀场中,另一种为地面高压底后部、低压倒槽中或弱冷锋前。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份亚锦赛期间汕尾沿海出现了大雾。该次海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主要是西南低压槽发展,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粤东沿海地区处于均压场,暖湿水汽平流到较冷的沿海海区形成。汕尾海上气象服务团队准确及时预报了该次海雾的生消变化,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7.
谢小敏  王明洁  胡娟 《广东气象》2010,32(3):9-11,16
对1978~2008年深圳市前汛期西风带大暴雨期间的500、850 hPa和地面环流形势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深圳市前汛期大暴雨过程多由西风带系统引起,占总数的77%。4~6月均可出现大暴雨,6月份最多,4月份次多,5月份最少。深圳前汛期西风带系统大暴雨过程按天气形势特征分为锋面低槽和暖区两类,其中锋面低槽类又分东北低涡(低槽)型和西南低涡型。  相似文献   

18.
对2007年2月21日造成首都机场大面积进出港航班延误及取消的平流大雾过程进行了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的特征分析,并与2000年1月16日一次典型的平流雾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首都机场2000—2007年所有平流雾过程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力图找出平流雾天气的特征。最终总结提出了首都机场平流雾预报的着眼点:在符合大雾产生的弱天气形势下,管区东南部存在大片雾区时,如果通县及首都机场均在凌晨出现暖平流导致的地面异常增温或温度长时间维持不变,加之本场风向转为偏东风或东南风,就应考虑平流雾产生。  相似文献   

19.
嘉兴市大雾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依据嘉兴市1991-1995年出现雾的资料,对嘉兴市产生雾的地面天气形势进行天气学分型,利用1997-1999年资料建立天气学概念模式,在判断可能会出现雾情况下,进行华东曲面拟合的物理量计算,并结合MM5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和本站地面实况资料,建立嘉兴市大雾预报方法。经2年使用,证明该方法对大雾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春季宝鸡高温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29日—5月1日宝鸡市出现了连续3 d最高气温大于35oC的高温天气过程。对大尺度环流背景、地面天气形势以及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到我国东部沿海的强盛暖脊,地面上西高东低形势产生的偏西流场是这次高温天气出现的有利条件;中、低层深厚的负涡度系统对应的反气旋所伴随的晴空区辐射增温及整层持续的下沉气流产生的绝热增温是这次高温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参考数值预报产品对这次高温天气过程可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