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地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孤立地讲述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等地理要素,罗列事物、堆砌地名的现象。这种忽略地理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不重视认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八股”式教学,是很难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突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揭示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人地关系结构网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茂名市地名与地形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赤嘉 《热带地理》2015,35(3):437-442
地形是自然环境中影响地名的一个重要地理要素,通过对茂名市88个镇和其下辖1 513个村地名的统计,结合地名志等文献资料中的地名来源,发现茂名市地名与地形的关系密切,且山地地区地名与地形关联性最强,丘陵地区次之,平原台地地区最小。地形影响地名的产生,地名也反映着居住地选择的趋向,显示了茂名的地名文化。通过对茂名市地名与地形各个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出了山区的聚落多选择建立在山谷中比较低平的区域;丘陵地区的居住地常选择在山坡和山谷、山间的低地;平原台地地区有较多地名与单座山有关。  相似文献   

3.
国家1:5万数据库更新项目中地名的表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0000比例尺数据库是我国最基本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也是应用领域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信息平台,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名要素则是数据库表示的九大要素类之一。本文就地名的表示方法和作业中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章丘市地名志》经近二十年的笔耕墨耘终于出版发行。该志是山东省章丘市第一部地名专著。它详细记载了全市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区划和居民地、人工建筑物、自然地理实体、具有地名意义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等五大类地名的标准名称、汉语拼音、地理方位、名称来历和含义、历史沿革等地名要素。同时 ,多角度、多侧面地对章丘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展示。《章丘市地名志》为16开精装本 ,收录行政区划和居民地等各类地名1318条、地图24幅、照片44帧、约50万字。由章丘市地名志编纂委员会编…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人类社会出现以来,根据人们的观察、认识和需要,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理实体,给以共同约定的语言字的代号。地名表征的是地理实体,空间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因此,地理教学不能回避地名,地名无疑成为地理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实际地理教学中一些教  相似文献   

6.
地名教学五忌贾明(福州市第四中学)地名既是地理实体的指称,又是地理空间的指代。在几种地理知识中,地名是第一种。地理教学离开了地名,就好比语文教学离开了字词,历史教学离开了年代,无从入手。中学地理教学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地名为依托。但目前高师地理系尚未单独...  相似文献   

7.
黄伟 《中国地名》2013,(1):68-69
一个地名的诞生,往往都蕴含着人文、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文化因素,是各个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辉煌,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地方的历史、城市的个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信息。《中国地名》自1984年创刊以来,如何在刊物中体现地名,做好地名的"眼",做了不懈的努力。在全国地名理论研究、地名标准化、地名公共服务宣传等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性质 南极洲地理要素的命名问题由来已久,它需要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客观的探讨,并将所有的论证付诸充分的实践检验 此项历时约三年的实践检验的结果,1947年5月首次发表于美国地名委员会的专刊第86号上,题为《南极洲的地名》。此后的工作成果陆续公布于美国地名委员会的若干地名录中。现在,这些成果已大部分应用于南极洲的地理要素的命名之中。由  相似文献   

9.
地名词典和叙词表不同程度上都包含了某些概念语义关系,这些语义关系对开展地名本体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吸收到地名本体中作为地名本体语义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分别从地名词典包含的地名空间关联与词典功能、测绘叙词表的词间语义关系、地名本体要素类型与概念间语义关系等方面加以分析,总结出等价关系、互斥关系、上下义关系、部分整体关系、属性关系五种主要语义关系,为全面、清晰描述地理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黄炜 《中国地名》2012,(10):19-21
地名(geographical name)s,是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中国关于"地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周礼》一书中。自有人类以来,一个地名的诞生,都蕴含着人文、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文化因素。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国家的兴亡,往往很少影响到地名的变更,  相似文献   

11.
地理空间中对位置的描述可以基于形式化的地理坐标,也可以利用自然语言文本中的非形式化地名来表达。文本中的同一地名可能指向很多地理位置,这就引起了地名歧义,地名消歧就是消除概念指称上的认知分歧,为地名分配唯一的地理位置。该文从地名知识的角度出发,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名本体的地名知识统一表达方法,介绍了地名知识来源和地名知识库建库流程;然后给出了中文地名消歧原理和算法流程,从语义关系、拓扑关系、距离关系和地名密度4个维度计算地名实体之间的地理关联度进行地名消歧;最后通过实验对消歧方法进行了验证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消歧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召回率、覆盖率和F值。  相似文献   

12.
鲍军 《中国地名》2014,(2):14-15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地理与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当地的空间位置、自然地理、所属类型,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当地的人文特征。虽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称,却可充分说明当地与历史、地理、人文的种种关系。中国地名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到省、市、自治区名称,小到镇、村、街道名称,每个地名都有一段故事,每个地名的来历都镌刻着文化的印记。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它的背后都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3.
早期聚落的起源地明显受到了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制约,特别是我国东南部丘陵、平原、湖泽交错地带,村落地名的地理性特征显著。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城市化大发展,村落行政建制的扩并及工业化带来的拆迁新建,势必使村落地名命名的地理性原则遭到破坏。本文旨在调查统计基础上对新时期绍兴地区村落地名的地理性特征作出客观的定量反映,并在深入分析引起量值变化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并力求将本调查研究的成果与课堂教学实际理论相结合,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4.
一、地名要名副其实地名是由地理实体和名称两部分组成的,就是地理实体的标签。地名标签上所列的各项内容,必须与地理实体相符合。这种有机的结合,是对地理实体本身最明晰的注解。因此,地名命  相似文献   

15.
试论地名规划中“四极”的矛盾与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规划中,规划理念的形成是历史文化、城市规划、地理要素以及语言、民俗等其他因素形成的“四极”之间相互矛盾、平衡的结果。规划理念应该全面、综合地反映“四极”,不能顾此失彼。“四极”之间不断变换、平衡,形成矛盾与和谐,演化出种种对立或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吴坚 《中国地名》2013,(11):14-15
一、目的与意义地名作为人们对一定范围内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其对外呈现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地名不但记录着自然地理和社会发展的原貌,还折射出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从普遍意义上理解,地名包含着地理、历史、文化、民族、语言等多种内容,即地名带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这也表明地名的命名需要受到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外国地名大多是音译或中文的,似乎是由简单枯燥的音节组成,读、写、记都不容易。但是如果对外国地名作一些研究,就会发现许多地名都是一些意义鲜明的符号,并有一定的命名规律。研究外国地名,不仅可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大量有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对世界地理研究与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法国地名语源以及地名中的地理知识作一初步探讨。1法国地名的语源法国地名中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是产生于前高卢时期的前凯尔特语(或称前高卢语)的地名。公元前500年左右统治法国大部分地方的是凯尔…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熏导致人文地理要素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熏人们对地名的现势性、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地理数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充分发挥测绘技术优势,利用遥感技术将适时获取的TM或ETM影像图与地名数据库信息相融合,解决名不副实、定位不准、指位不清等问题,实现快速寻找和发现地物特征变化(几何形状变化、类别变化、实体变化与否),为地名更新工作(补漏)提供现实性较强的动态信息与依据。技术方案和流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S技术的实用化越来越为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更新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名更新实验,是…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地名作用浅析闫质杰地名,是地理名称的简称。地名的起因除了渊源于自然环境之类的地名外,大部分则莫不与人类社会活动有关。由于人类历史漫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的变化,居民的迁徙,以及朝代的更替,政治的变革。地名屡屡发生变动。一些地名出现了,一些地名消...  相似文献   

20.
广义地名及其本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提出广义地名的概念(指可以与地球表面特定位置或范围相关联的一段文本),基于广义地名组织的文本形式的空间信息通常更符合人们对于地理空间知识的表达。探讨广义地名的本体,并给出相应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从而有助于广义地名数据库以及智能化广义地名服务的实现。该研究主要从广义地名的发生学、描述对象、地理范围、信息团体和语境引起的二义性等方面描述广义地名本体,并用UML语言建立便于在信息系统中实现的逻辑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