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四川省域内的地震活动、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3方面因素把四川省划分为东部盆地及盆缘地区、西部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3个地震应急分区,分析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的主要背景要素,总结并给出了四川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依据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开展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相关工作,可使其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增强四川地区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西南省域地震应急处置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西南省域各省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几次地震的应急处置调查,总结出西南省域各省的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特性,其具有基础设施脆弱、自救能力差、次生灾害多、处置难度大等特点,提出加强地震应急准备和地震应急处置两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2012-02-16河源发生4.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广东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地震加密观测、震害调查评估、科学考察、新闻宣传、协助当地政府决策等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通过分析河源4.8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震前准备、震后应急以及在地震应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处于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城镇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城镇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中,市县地震部门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关键。然而,这些基层部门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面临着公共服务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手段缺乏、基础数据缺乏等难题。本文针对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部位,研究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服务系统,为市县地震部门平时的震害防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应急准备以及震时应急响应和震后应急处置提供重要依据、工具和手段,全面提高市县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提高为城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能力,为城镇化建设营造安全的抗震环境。  相似文献   

5.
樊海刚  郭红梅  张莹  赵真 《中国地震》2022,38(2):248-259
地震应急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方能高效开展应急工作。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历史地震应急处置案例,提出了Ⅰ、Ⅱ级应急响应下多主体地震应急协同的一般流程,构建了相应的随机Petri网模型,并基于Petri网可能出现的状态集同构马尔科夫链,在计算各应急状态稳定概率的基础上,定量评价应急协同能力。同时,将应急过程中利用率高的变迁所对应的应急行为,作为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通过调整各关键环节的应急速率,进一步对应急协同能力进行动态分析,进而提出有效提高应急协同联动能力的相关建议,为科学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地震灾害高风险暴露城镇数量将不断增加,震后有效的应急处置尤为重要。而当前城镇的地震应急处置主要依据平时制定的地震应急预案开展,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本文以提升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为目的,总结以往城镇地震应急处置案例,提炼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流程,结合城镇特殊的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特点,在分析影响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按地震烈度的不同,研究构建了具有区域特征且操作性较强的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模型,为城镇地震应急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各地在加强应急准备能力过程中,如果按照当地的地震风险水平建设完整自给自足的地震应急准备能力,那么高风险地区的应急准备各方面投入会超出当地政府的能力,同时由于地震是小概率事件,自给自足的应急准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溢出的,效率不高,因此,各地在加强应急准备能力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周边和全国其他地区在未来实际地震发生时可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敬海  聂高众 《地震地质》2014,36(1):196-205
地震应急预案作为地震应急的核心文件之一,存在操作性不强,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在分析地震应急预案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技术。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是地震发生后,为指导地震应急救援,针对具体应急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方案。阐述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特点及其与地震应急预案的关系。论述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组成,包括:处置方案框架、应急决策知识和信息技术支撑平台。介绍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信息技术支撑平台上应用地震应急决策知识修正应急处置方案框架并动态生成处置方案。以地市级为例论述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框架,并介绍地震应急决策知识的组成。从而为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生成与应用奠定基础,该方案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地震应急预案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发生后,受桑枣中学案例启发,在中小学开展应急演练受到重视。提高公众地震应急准备能力是提高我国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问卷数据分析,描述我国公众地震应急准备现状,分析影响中国公众地震应急准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学历、风险感知和政府责任影响公众地震应急准备,并提出做好相关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震应急物资储备需求分析结果可为各级政府合理统筹配置应急准备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为进一步提高地震应急能力提供参考。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运用地震风险评估办法,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地震风险评估,并结合地震应急救灾案例和前期学者研究成果,研究分析在不同地震风险下,地震应急物资准备的理论需求。  相似文献   

11.
通海两次5.0级地震均波及华宁,地震发生后,华宁县防震减灾局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本文简要介绍了华宁县防震减灾局地震应急处置的主要做法,根据亲身经历,结合工作经验,分析了县级地震部门在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总结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对县级地震部门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海两次5.0级地震均波及华宁,地震发生后,华宁县防震减灾局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本文简要介绍了华宁县防震减灾局地震应急处置的主要做法,根据亲身经历,结合工作经验,分析了县级地震部门在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总结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对县级地震部门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重特大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中,灾害处置前期,特别是信息黑箱期,都一定程度地存在应急救援慢、指挥协调乱等问题,目前主要通过地震应急处置经验总结和开展演练的方式提前发现问题,完善机制,提高复杂灾情的应对能力。探索如何科学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对实际演练案例进行分析,剖析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创新演练方式、优化演练内容方面给出优化建议,为地震系统通过演练解决“乱、慢”难题,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天津市地震灾害风险不断增加,震后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愈发重要。针对目前预案可操作性差的问题,通过分析震后应急处置行为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依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将天津市划分为4个区域:城市区、工业区、村镇区和山地区,因地制宜地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地震应急处置要点,达到提升天津市地震应急处置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收集九寨沟7.0级地震震后72小时内的灾情应急快报,提炼并分类出不同种类的灾情信息,并以时间为进程轴,采用多维度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信息数量、信息内容、信息描述等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梳理出不同时间节点中的灾情信息、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和地震灾害现场动态变化特征,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提供参考,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6.
根据芦山地震应对工作,分析了四川地震应急工作在地震速报、应急预案与应急准备、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与应用、市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也指出,芦山地震应急工作如此顺利也与特定的有利因素有关。为应对今后四川省内其他地方可能发生别的类型大地震,文中也分析了现有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应急准备尚存的薄弱环节,提出一些强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县发生了6.6级地震。震后,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迅速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周密安排和部署地震应急处置与救灾行动。简要介绍了当雄6.6级地震的应急行动和灾害特征,提出了减轻地震灾害、提高地震应急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震信息系统在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地震应急响应与处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地震行业尚未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安全评价体系,且相关研究开展较少。为了更好地识别安全风险,提高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作者利用可拓方法建立信息系统评价模型,通过程序自动进行指标权重和关联度的计算,输出系统评价等级。实例表明:可拓方法可为地震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提供支撑,并具有应用价值。本研究为评价指标的进一步优化调整,以及自动评价软件的完善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层次分析法,以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选取科学、客观、可量化和易操作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以为模型,建立了广东省县(市)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了广东省县(市)地震应急能力指标。结果显示:广东省县(市)的政府组织能力、救援力量和物资保障能力相对较强,而灾情收集能力和财政保障能力较弱;广东省县(市)地震应急分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珠江三角洲、河源、汕头和阳江等地区地震应急能力较强,粤东、粤北及粤西北地区地震应急能力相对较弱;粤东地区为广东省未来加强地震应急能力建设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0.
张莹  郭红梅  赵真  陈维锋  申源 《中国地震》2022,38(2):260-269
结合地震应急处置中的决策分阶段性和动态调整特征,通过分析地震事件和应急决策主体间的分阶段博弈过程,构建地震应急决策序贯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贝叶斯理论,判定地震事件的灾害等级,实现对各阶段应急处置方案的动态调整。以九寨沟7.0级地震应急决策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决策主体在地震应急处置过程中根据阶段成果和实时信息调整处置方案,从而使不同处置阶段的决策建议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