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中国学者近几年在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讨论了陆相侏罗系一白垩系界线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认为在建立中国陆相中生界区域年代系统时要特别注意系、统的界线必须与国际接轨,时间上应与国际系、统界线相一致。如果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和国际地层委员会最终采用135Ma作为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年龄值,那么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推测应在张家口组底部,与区域不整合面相一致,表明热河生物群的时代肯定为早白垩世。如果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年龄值将来确定为145Ma,那么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推测位于土城子组的上部,意味着冀北地区缺失凡兰吟阶的地层,辽西地区可能缺失凡兰吟阶和欧特里沃阶的地层。  相似文献   

2.
侏罗系、白垩系间是显生宙唯一还没有定义系级GSSP的界线。生物演替在Thithonian期与Berriasian期之间不存在明显变化,很难找到可以进行全球对比的标志。作为中生代生物年代地层学主要划分依据的菊石类生物,亦受生物区系影响而难作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标志。微体化石具有优势。近期,国际上趋于将瓮虫类Calpionella alpina带之底、钙质超微化石Nannoconus steinmannii minor和N.kamptneri minor二者的始现面作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对应于极性带M19n.2n内部,年龄为145 Ma。国际地层划分与对比以海相为标准。中国侏罗系、白垩系以陆相地层发育为特征,与海相对比颇具难度。以陆相生物为标志的界线划分产生了地区性的生物年代地层格架,也形成了地方生物地层与国际年代地层对比的错位,导致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成为地学界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在综合考虑不同学科研究结果的同时,问题解决的实质是客观认识陆相生物对比的缺陷,结合考虑非生物的标准,如磁性地层、旋回地层和同位素测年的精度,获得超越相区的对比结果。基于陆相生物特点,着眼于宏观演化阶段来识别界线位置是问题解决的初期阶段。燕辽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是代表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两大生物演化类群,其间年龄可为土城子组顶部的139 Ma。这是为全方位研究而铺设的临时工作界线。今后将土城子组作为侏罗纪、白垩纪过渡地层而加大研究力度,有可能在该组顶部或其内部发现界线生物标志和同层位绝对年龄值,或许会使其向目前国际推荐年龄(145 Ma)更靠近一步;也不排除GSSP未定的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会向年轻方向变化,趋于139 Ma的Valanginian阶底界位置。  相似文献   

3.
张利民 《地质论评》1997,43(1):25-32
我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长期存在争议,最近黑龙江东部相化石的检验使这一问题有所突破,根据与海相层交互的陆相层中各门类化石的对比,又使其它地区(包括浙闽赣地区)的问题进行开始解决,众所周知,浙闽赣地区株罗系一白垩系界线就在建德群(或其相当地层)之中的或其顶,,本文依据与黑龙江省东部的对比,并据本区近年来采用多种方法测得的,一批可靠性大的同位纱年龄资料,提出株罗系一白垩系界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代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修泉  李佩贤 《地球学报》1997,18(3):242-247
本文采用界线层型标定地层界线的方法,以河北滦平县井上-大店子和大北沟两界线层型剖面的生物地层研究结果,确定我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在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对滦平县热河群下部及其下伏岩层中的火山岩层进行40Ar/39Ar法年代学研究,并推定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为140±1Ma。  相似文献   

5.
浙闽赣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利民 《地质论评》1997,43(1):25-32
我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长期存在争议。最近黑龙江东部海相化石的检验使这一问题有所突破;根据与海相层交互的陆相层中各门类化石的对比,又使其它地区(包括浙闽赣地区)的问题也开始解决。众所周知,浙闽赣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就在建德群(或其相当地层)之中或其顶、底。本文依据与黑龙江东部的对比,并据本区近年来采用多种方法测得的,一批可靠性大的同位素年龄资料,提出了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发现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地层连续剖面的基础上,补充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的含义,将2组系统分为7个岩段,命名4个标志层;确定年代地层层序,完善大北沟阶和义县阶定义内容;研究重点门类化石分布和演化,建立系统生物地层分带序列,包括7个介形虫带和6个叶肢介带;划分陆相生物群发展阶段,将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置于“早期热河生物群”阶段的底部;开展旋回地层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地层等时格架,识别盆地演化的3个阶段和5个构造期;测得界线层型剖面点存在O同位素高值异常;锆石206Pb/238U测得张家口组顶部年龄为135.4Ma±1.6Ma,大北沟组中部为133.9Ma±2.5Ma和130.1Ma±2.5Ma。综合多学科研究成果,将界线层型剖面点定在张家沟剖面第9层底,以介形虫化石Cyprideastenolonga的首现为标志。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非海相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繁松陈辉明  李旭兵 《地层学杂志》2005,29(B11):565-572,i0002
对四川盆地几条典型的三叠系一侏罗系界线剖面的生物标志、岩性特点、沉积层序及古气候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发现Coniopteris属的始现为三叠系一侏罗系界线的古植物标志、双壳类Margaritifern(Qiyangia)的首现和孢粉中孢子与花粉百分含量在界线上、下的显著变化也可作为三叠系一侏罗系界线的生物标志,三叠系一侏罗系界线之上的岩石组合大致可分为4种基本类型:砾岩型、石英砂岩夹砾岩型、石英砂岩型和粉砂质泥岩型。建议重庆合川炭坝剖面及宣汉七里峡剖面分别为四川盆地非海相三叠系一侏罗系界线层型剖面和副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绥滨、集贤地区的侏罗—白垩系界线地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黄冠军 《地层学杂志》1989,13(2):126-132
<正> 黑龙江省东部的绥滨、集贤、双鸭山等地是我国东部地区中生代含煤地层较为发育的地区,地层剖面连续,化石丰富。一一○勘探队在该地陆相含煤地层中及其下新发现的一套海相地层,采到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图1)。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是白垩纪时期全球最大的陆地出露区,是开展陆相J/K界线研究的理想地区.但是,受制于盆内埋深大、盆缘露头出露不佳等原因,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J/K界线发育区域及层段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同时,对于陆相J/K界线划分与对比这样的重大疑难问题,其研究很难一步到位.总结一套影响广泛、区域对比性强的J/K界线区域对比...  相似文献   

10.
王思恩  高林志  庞其清  宋彪  李亚 《地质学报》2015,89(8):1331-1351
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各类生物化石丰富,并夹有火山岩,是利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测年和磁性年代地层综合研究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理想地区。冀北滦平盆地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辽西义县—北票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土城子组和义县组。大店子组含有孢粉Cicatricosisporites Luanpingspora Jugella 组合;介形类Yanshanina Cypridea Rhinocypris组合,Cypridea Yanshanina Timiriasevia组合,Cypridea sulcata亚组合和叶肢介Eosestheria Abrestheria组合等各类化石,这些生物组合与国内、外的对比,尤其是孢粉和介形类与英、法、德、俄和加拿大等地相关地层同类化石组合的对比,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Berriasian)。辽宁西部义县组下部的孢粉、介形类和叶肢介与国内、外的对比,也得出与大店子组的时代大致相同的结论。大北沟组含孢粉Poceites Podocarpidites Schizaeoisporites组合,介形类Luanpingella Torinina Eoparacypris组合以及叶肢介Nestoria Keratestheria组合等,这些生物组合与国内、外同类生物组合的对比,得出的时代结论是晚侏罗世晚期(Tithonian)。土城子组含有孢粉、介形类及叶肢介等6大门类化石,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出的时代结论是晚侏罗世。因此,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划在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生物地层的国际对比表明:此界线与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即Tithonian\\Berriasian界线是一致的。根据冀北—辽西地区一系列同位素测年数据推断,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应接近1307Ma 。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地层划分方案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晚三叠世盆地演化阶段划分和物源方向分析出发,认为晚三叠世处于巴颜喀拉海控大陆边缘盆地向受控于龙门山推覆抬升的川西前陆盆地的转化时期,其间重要的盆地转换界面就是须三、须四段之间的安县运动界面。在对南北向和东西向钻井、露头剖面的区域地层进行详细划分对比基础上,认为须下盆的须二、须三段地层主要发育在川西地区中北段,并以鸭子河地区最为发育,往南因受安县运动影响,须三段地层遭受剥蚀,从北往南逐渐减薄缺失,在大邑构造减薄,在平落坝缺失须三段,造成须二段与须四段不整合接触。从川西地区往东须二段、须三段也逐渐变薄,在川中地区缺失。川中、川南和川东地区的须家河组与川西地区须上盆即须四段、须五段地层相当。  相似文献   

12.
层序地层学研究最关键的是对层序界面的识别。以四川盆地包界地区须家河组为例,综合应用野外露头、钻井岩芯、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等资料,识别出4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它们分别是:冲刷面、岩性岩相转换面、古风化壳、沉积结构转换面。并阐述了研究区层序界面在钻井岩芯、野外露头、测井曲线、地震剖面上的特征、识别标志和表现形式。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正确划分研究区须家河组层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白垩纪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白垩系可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构造层序内部以最大湖泛面为界分为湖盆扩张期的沉积层序和湖盆收缩期的沉积层序。以沉积层序为编图单元,编制了四川盆地白垩纪的4张岩相古地理图,反映了四川盆地白垩纪的古地理特征及盆地演化,在早白垩世(TS1)期间沉积相主要沿着龙门山系呈东北向展布,发育有冲积扇、冲积平原、河流、湖泊等沉积相...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白垩系—第三系界线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宪璞 《地球科学》1990,15(3):325-335
  相似文献   

15.
前人将巴参1井井学1882 ̄1997m划归下二叠统南闸组,将井深1977 ̄2094.5m划归上石炭统小海子组,经“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研究,从Ting化石资料,巴参1井井深1910 ̄2075m,自上而下含有Pseudoschwagerina,Triticites事,但与之相当的巴探2井地层包括Triticites,Fusulinella带,结合岩石地层、测井地层、地震地层、接触关系及与邻区对比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构造层序划分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时期。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运用构造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和方法,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界面、层序划分和层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可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1)上三叠统与中、下三叠统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2)须二段与小塘子组的分界面;3)须三段与须四段之间的次级构造不整合面;4)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根据层序界面的发育情况,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每个层序以最大湖泛面为界,划分为盆地扩张体系域(BE)和盆地收缩体系域(BW)2个体系域。晚三叠世四川盆地的演化主要是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其中TS1为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TS2为川西前陆盆地形成阶段,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开始逆冲推覆;TS3为川西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褶皱成山,使得整个四川盆地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构造运动是控制晚三叠世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致密时间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沉积及成藏理论对四川盆地西部地区须家河组砂岩的岩石类型、成岩作用及其成藏时间研究表明:砂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以及自生矿物的沉淀作用.压实作用是砂岩粒间孔隙减少的主要因素,然而,方解石的强烈胶结作用以及石英的次生加大作用是造成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致密的关键因素.方解石胶结物和石英次生加大包裹体的温度测定表明方解石胶结物主要发育在100℃~140℃之间,石英次生加大主要发生在80℃~126℃之间,在此温度区间,有机质演化已到了成熟期,并在60℃~80℃之间就开始发生运移.因此,砂岩储层的致密时间晚于天然气的生成和运移时间,砂岩储层的致密时间应该在燕山构造活动期,大约在1.5×10~8 a左右.  相似文献   

18.
北羌塘盆地中部雪山组时代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塘盆地上侏罗统至下白垩统地层问题存在着多种意见 ,关键在于对雪山组的认识上。通过对羌塘盆地腹地半岛湖东北、长湖两剖面 ,雪山组在岩性特征、生物化石、地层接触关系及地质测年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 ,认为雪山组是在白龙冰河组 (Kim meridgian— Berriasian)之上的陆相杂色碎屑沉积岩系。通过与雁石坪—安多地区雁石坪剖面和滇西剖面对比讨论 ,认为羌塘腹地的雪山组与雁石坪雪山组或扎窝茸组上部、滇西曼岗组层位相当 ,时代应为早白垩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