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溶地质对地铁隧道施工存在不利影响,会带来安全隐患并增加施工难度。基于南京至句容城际轨道工程勘测资料对区间内溶洞进行分类,总结类似强岩溶地层处理经验后提出相应处理原则,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确定岩溶处理范围,并提出相应岩溶处理措施:采用袖阀管注浆对隧道外轮廓起3 m内溶洞进行处理;其孔位布设遵循探至溶洞边界的原则,周边孔选取水泥-水玻璃双浆液,中央孔选取纯水泥浆;将注浆压力与注浆量作为终注指标并采用钻孔取心法对注浆效果进行检验使其满足强度、密实度与渗透性要求。现场钻孔取心发现,处理后的心样完整连续,水泥-土混合物密实,验证了本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隧道岩溶处理面面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延 《探矿工程》2001,(2):64-66
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主要是洞害,水害,洞穴充填物及坍塌,洞顶地表塌陷4个方面,介绍了内昆铁路,南昆铁路部分典型隧道溶洞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广西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河发育。本文以西南岩溶地区某高速公路隧道穿越地下河为例,分析岩溶地下水动态特征及计算推测最大洪水位标高,提出几条经济可行的治理隧道水患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软流塑红黏土覆盖于石灰岩之上,周边环境的变化易引发红黏土和溶洞之间的连通、流动,从而导致地面塌陷等岩溶地质灾害,给地铁隧道施工和运营以及周边环境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以武汉地铁纸坊线(27号线)大花岭站—江夏客厅站区间为例,结合岩溶专项勘察,对红黏土、岩溶的分布与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黏土和岩溶的处理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保证了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肖武权 《中国岩溶》2013,32(2):161-166
娄底—新化高速公路岩溶发育。由于邻近煤矿采矿抽排水,地下水位急降,形成土洞和塌陷。为保证公路建设经济、安全,须对岩溶路基进行处理。通过对地基处理方案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运用多目标决策模糊集理论并结合层次分析方法,优选出具有多指标因素属性和模糊特性的岩溶地基处理方案。在此基础上,从地质条件出发,并考虑加固效果、工程造价等,比较了3种岩溶地基处理方案:注浆、沉管挤密桩、强夯+双层钢筋混凝土连续板。分析结果表明:强夯+双层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方案最佳,模糊优化计算中,该方案对优的隶属度最高,达0.86,具有施工便捷、加固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总造价为仅1 350万元,分别比沉管挤密桩、注浆处理少170万和360万元。  相似文献   

6.
由于岩溶地区隧道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实施准确及时的隧道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对隧道内不同段落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以实现和提高对岩溶隧道不良地质灾害的综合预报。此次研究以伊家岩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严格实施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案,成功预报了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岩溶,结合预报结果和实际揭露的对比分析,其综合预报准确率可到90%以上,证实了该综合预报方法具有较高的系统性和工作效率,有效地指导了隧道的安全施工,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技术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涌突水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一种灾害现象,特别是岩溶隧道,尤为严重。文章结合某高速公路岩溶隧道实例,根据水文地质调查、试验和观测等工作,查明了隧址区地表浅部及其过渡带岩溶发育范围、形态、规模及高程,分析了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水的补、径、排特征。分别采用降水入渗法和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计算了隧道涌突水量,预测了可能突水段。对隧道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国亮 《中国岩溶》1992,11(2):95-104
在中南和西南的碳酸盐岩地区修建铁路隧道时,经常遭遇不同的岩溶危害。本文概述了采用的梁跨、拱跨、锚杆、支顶、浮筏、旋喷桩、桩基、拉杆拱、泄水洞、辅助导坑、管棚、钢筋混凝土桩栅栏以及绕进等特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渝遂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岩溶塌陷及涌水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对测区水文地质环境影响很大。本文紧扣渝遂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横穿中梁山背斜且紧临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这2大主题,详细分析隧道水文地质条件,预测了其涌水量和可能产生的岩溶塌陷。  相似文献   

10.
南阳隧道勘察实践表明,在岩溶地区条件相对复杂的情况下,采用多种勘测手段,并应用综合勘察成果解释和查明区内工程地质条件,是优化隧道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难度大、问题多,且多为突发事故,施工中要有充分的防范意识,尽可能详尽地掌握地质资料,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一般选用冲击钻作为岩溶地区施工的成孔设备。对常出现的漏浆、塌孔、卡钻、桩孔偏斜等事故应在回填材料充足,相关设备到位,做针对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张麒 《工程地质学报》2018,26(s1):181-188
岩溶隧道下穿高速公路过程中,隧道开挖往往极易影响上覆填土路堤的稳定性,诱发地层及高速公路产生变形。本文以成都至贵阳铁路大方隧道下穿杭瑞高速为研究背景,依据各地层特点,建立了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的地质模型,同时根据地表结构物的重要性,对现场监测区域进行了危险性等级划分,并针对岩溶特殊地质条件,揭示了岩溶隧道下穿公路过程产生的破坏机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给出了相应的施工关键技术。最后依次对隧道洞口地表沉降,路面沉降变形以及路基分层沉降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沉降曲线呈反向抛物线特征,隧道边界向上正投影区域沉降值较大,远离隧道边界变形量较小。同时根据曲线变化趋势,对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引起的路面沉降变形划分为3个阶段:初期微小变形阶段、中期变形剧增阶段和后期变形稳定阶段,整体来看,沉降变形均在允许范围内,论证了隧道支护参数的合理,最后总结了地层变形规律。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下穿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乌池坝隧道区有6种岩溶地貌类型,涉及2个岩溶水系统(3条地下河)。其中白岩坝地下河发育受碳酸盐岩层组类型控制,管道结构单一,具有侧向补给、纵向排泄的水文地质特征;龙潭和毛田地下河发育受构造控制,具有多分支、多级排泄的特征。本文将乌池坝隧道分成3部分5个岩溶区段,评价了各区段岩溶发育对隧道涌水的影响,认为从ZK256+300至ZK257+000段,岩溶涌水可能性极大。采用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法和地下水疏干法,对各岩溶区段隧道涌水进行计算预测,其中ZK256+300至ZK257+500段涌水量达31.3×10^4m^3/d。[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隧道跨越溶洞的处理多以经验为主,处理后也无相应的评价方法,针对这一现状,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一典型双跨连拱隧道工程实例,在综合比较多种底部溶洞处理方案的基础上,在隧道底部采用拱梁结构跨越溶洞,探讨了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计算荷载的确定方法,提出了隧底拱梁结构的安全判定标准并对该工程实例的安全性进行了判断,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对保证隧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了岩溶地区的基础设计与处理。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古岩溶的存在及其与东邻地区岩溶的对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青藏高原古岩溶属形成于土下环境,经刻蚀作用剥露地表后,以石林、岩墙等形式广泛存在于山顶夷平面的外围,并不同程度地叠置气下改造特征。根据青藏高原及东邻岩溶区覆盖型岩溶和红色风化壳的剥露情况及改造特征对比,作者认为上述地区覆盖型岩溶从东到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是岩溶双层夷平面的组成部分,其现阶段的不同表现是不同程度刻蚀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岩溶地区隧道裂隙水突出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岩溶地下水是诱发隧道发生突(涌)水地质灾害的主导因素之一,岩溶裂隙水对隧道围岩的危害越来越成为岩溶地区隧道建设中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基于目前岩溶裂隙水突出机制研究现状,运用岩溶地质学、工程水力学和断裂力学相关理论分析岩溶地区隧道水岩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了水岩相互作用对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发生突(涌)水的影响,揭示岩溶地区隧道裂隙水突出前后过程的力学机制。研究表明:岩溶隧道裂隙水突出是裂隙岩体在岩溶水及水压的持续作用下受施工外力干扰发生劈裂的结果,岩溶水和水压在裂隙岩体突水破坏过程中的力学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即突水蓄势期岩溶水对裂隙岩体的软化溶蚀作用、水压对裂隙岩体的劈裂作用,突水失稳期水流的冲刷扩径作用、水压对突水量的动力控制作用。基于上述分析,以断裂力学、弹塑性力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岩溶隧道岩溶裂隙水突出的最小岩石防突厚度概念,推导了其半解析解表达式,并为工程实例所验证,其结果可为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突水理论与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依据工程实例,结合场地地质情况,分别从区域地质条件、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点、地基基础方案选择及检测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就济南东部岩溶发育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案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南某山区高速公路岩溶隧道的涌水灾害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某山区高速公路越岭岩溶隧道所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全段不仅存在通过岩溶进行地下水近、远程补给而发生涌水突泥的风险,而且勘察发现进口段存在岩溶管道与临近龙湖存在水力联系,存在湖水倒灌的风险。因此,本文以隧道近场区地质建造和构造改造格架为分析物质基础,以地质作用过程机制为分析方法,通过调查、物探及钻探等手段基本查明隧址区环境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水文地质原型,对地下水、地表水的补径排关系和渗流场特征,及岩溶空间展布特征展开分析研究,定性到半定量地进行了隧道涌水危险性预测评估,并以评价成果为依据对原隧道平纵布置进行了调整,以进一步降低建设和运营期间的涌水突泥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气象,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试刀山隧道特大“岩溶破碎体”复杂的地质成因,并总结了经过施工,运营考验的成功的“管梁”处理措施方案,希望能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工程的处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