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东红 《地质与勘探》2013,49(3):577-588
沉积型铜矿作为重要的铜矿类型之一,一直是工业界找矿和开发的重点。中非铜(-钴)矿带是世界著名的巨型沉积型铜矿带之一。赞比亚谦比希铜矿是我国企业在非洲矿业开发的成功典范项目,其矿体分布和产状严格受新元古代加丹加超群的下罗恩组地层控制,含矿岩石为下罗恩组下部的含矿泥质页岩、砂岩。本文通过对谦比希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成岩-成矿规律的详细研究,揭示了其含矿地层和矿体明显受古沉积环境、基底形态的控制;成岩-成矿过程经历了海侵-海退过程,沉积古地理环境为滨浅海蒸发背景。赞比亚铜带省和西北省拥有巨大的资源和找矿潜力,未来必将吸引更多投资。  相似文献   

2.
小热泉子铜矿床成矿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小热泉子铜矿床主要产于下石岩统小热泉子组一套滨,浅海相火山-沉积组合夹不等量正常沉积组合的岩石中,矿体在较深部呈层状,似层状而在浅部呈脉状,构成立交桥式矿化格架,通过基础地质,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小热泉子铜锌矿床的形成过程至少经历了4期6个阶段;即喷流沉积-成岩成矿期,混合热液叠加改造期,构造改造期和表生风化期,主成矿期为热液叠加改造期。  相似文献   

3.
新疆滴水砂岩型铜矿床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库车前陆坳陷盆地。铜矿体赋存于一套河湖交替相的红色含膏盐碎屑砂岩建造中。矿床有三个主要含矿层,储量〉40×104t。该砂岩铜矿床为典型的层控型矿床,经历了"沉积-成岩-改造"成矿模式。在沉积期具有生物、化学双重成矿作用,经过后期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后生叠加改造再富集过程。铜矿体...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中厂铜矿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康滇地轴中段,赋矿地层为中元古界下部的通安组,铜矿体赋存在通安组第二段和第三段中,铜矿体呈似层状,矿体围岩分别为白云石大理岩、石英变粒岩和含石英大理岩,地层中层间破碎带、滑动带和裂隙发育,并发生硅化、绢云母化、白云石化和褪色等热液蚀变,地层中碳质含量较高,矿床地质特征上判断,成矿经过沉积成岩期和构造-热液改造期,成矿物质为多期多来源,因此认为中厂铜矿床属于沉积-改造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5.
王洪亮 《江苏地质》2015,39(1):143-148
科卢韦齐(Kolwezi)铜矿床位于刚果(金)南部Kolwezi市区边部西南方向。通过研究铜矿体所在地层矿化元素的含量及变化系数,得出地层与矿体矿化特征的一致性。查明了矿床规模、矿体形态产状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物质成分特征、结构构造特征,并对矿物生成世代进行了详细划分,加深了对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认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科卢韦齐铜矿床属于热液变质改造沉积型砂页岩铜(钴)矿床,具有典型的层控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耀辉 《地质与勘探》2020,56(3):667-674
罗恩铜矿床产于中南部非洲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南东端卢安夏盆地的东端,为该成矿带内一个典型的铜矿床,其矿床分布和产状严格受区域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条件控制。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矿床勘查、开采历史地质资料整理,研究其成矿规律、总结找矿标志,指导卢安夏盆地深边部找矿。经对罗恩铜矿床矿体就位空间、容矿岩石、控矿构造、矿化富集规律、矿化分带等特征的研究总结,建立了罗恩-穆利亚希盆地地质矿体模型,指出矿床位于盆地东南部紧窄部位,矿体定位于沉积建造盆内的下罗恩亚群RL6地层泥质板岩和白云质片岩中,明显受后期构造变形作用影响,含矿地层与褶皱同步褶曲、折叠形成厚大矿体,"盆"、"层"、"相"、"位"、"带"为该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湖北徐家山层状锑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汉芝  雷蕾 《矿床地质》1988,7(2):49-54
徐家山锑旷产于震旦纪地层中,矿体产出受地层控制,具多层特征。主要矿体形态呈似层状、豆荚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矿石物质成分简单。次要矿体呈囊状、脉状,但均与顺层主矿体相连,且均局限于含矿层中。徐家山锑矿属沉积-改造型锑矿床。  相似文献   

8.
滇东南海相火山岩型铜矿系统研究程度较低, 找矿潜力较大。区内3个典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它们均为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火山沉积改造型铜矿床。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 与中三叠世含矿变基性火山岩系关系密切。同时, 矿体受后期构造和热液改造, 经历了强烈的变质作用, 矿区侵入岩可能为矿体的二次富集提供了热液和物质来源。3个矿区的火山岩具有共性, 都具备成为矿源层的条件, 但成岩微构造环境有一定差异。区内找矿潜力较大, 在加强深部找矿的同时, 应重视火山岩的系统综合研究, 以选定新靶区。  相似文献   

9.
鄂西神农架地区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农架地区神农架群内的铜矿受地层控制明显,多赋存在不纯的海相白云岩地层内.主要含矿地层为乱石沟组和石槽河组.铜矿化以层状和脉状两种形式产出.层状矿体产状稳定,规模较大,脉状矿体规模较小.矿石矿物简单,以黄铜矿为主.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分别为δDsMOw-85‰~-62.20‰、δ18OSMOW 12.59‰~ 16.64‰.含矿白云岩的C、O同位素组成为δ13CPDB-1.42‰~ 1.3‰、δ18OSMOW 18.22‰~ 25.53‰,具有海相蒸发白云岩的特征.黄铜矿的δ34S值为 1.74‰~ 29.47‰,与含矿地层的硫同位素组成几乎一致.黄铜矿物Pb同住素特征反映矿石铅为混合铅,具有多阶段演化的复杂历史.铜矿形成分初始富集(沉积成矿)和构造改造成矿.该区的铜矿属层控热液矿床,为沉积改造型.  相似文献   

10.
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区的沉积型铜矿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上二叠统宣威组中发现沉积型铜矿床。文章对此类沉积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合矿物成分和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探讨了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找矿前景。研究表明,区内沉积型铜矿床主要有两种矿化类型:结核状铜矿化和浸染状铜矿化,矿石矿物以辉铜矿、斑铜矿、铜蓝等为主;成矿受上二叠统宣威组沉积地层控制,与峨眉山玄武岩喷溢形成的古火山构造和古地形以及火山期后的热泉活动关系密切,有机质在成矿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作用;成矿过程可能从沉积成岩阶段一直延续到成岩期后。区域上假整合覆盖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之上的宣威组沉积岩系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广西贵港-平南地区铅锌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贵港-平南地区是热水沉积改造型层控铅锌铜矿床集中区.该区铅锌铜矿主要控矿层位为中泥盆统四排组-应堂组及东岗岭组中段,以深灰-灰黑色含炭质白云岩夹薄层状炭质泥岩控矿为特征;控矿构造主要为复式背、向斜的翼部单斜构造,燕山晚期再次成矿时,与含矿层叠加的断裂和岩浆侵入构造则是热水沉积改造型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矿床形成是经深循环作用使含矿热卤水进入沉积盆地局部沉积而成,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同生-成岩晚期,燕山期构造热液和岩浆热液改造带形成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林喜 《福建地质》2011,30(2):101-107
大田琴山铁矿主矿体呈似层状贮存于晚古生代经畲组中,其形态和产状受地层控制明显,次要矿体以脉状、透镜状居多;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显著,属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桦树沟铜矿床位于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西段。铜矿体赋存于镜铁山BIF型铁矿床桦树沟矿区FeⅤ矿体下盘,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岩石主要为铁碧玉岩、石英绢云母千枚岩和碳质千枚岩,围岩蚀变可见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文章对块状铜矿石(富铜矿体)和脉状铜矿石(千枚岩型铜矿体)进行了野外地质特征、矿物学和硫同位素对比研究。富铜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块状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少量黄铁矿+石英+碳酸盐矿物+重晶石,黄铜矿低S、Cu,高Fe。脉状矿石主要表现为石英-碳酸盐-硫化物脉沿千枚理或裂隙产出,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黄铁矿+黝铜矿+镜铁矿+石英+碳酸盐矿物+绢云母+绿泥石,黄铜矿低S高Fe。块状铜矿石中黄铜矿的δ34S变化范围为15.6‰~17.4‰,暗示硫主要来自同期海水。脉状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低于块状矿石中黄铜矿的δ34S值,黄铜矿、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3.2‰~16.2‰和9.3‰~13.4‰,暗示硫可能主要来自受还原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矿物。以上研究表明块状铜矿石和脉状铜矿石可能为不同热事件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桦树沟铜矿床为海底喷流沉积叠加后期热液改造成因。绿泥石温度计指示后期热液成矿温度为222℃左右。  相似文献   

14.
官房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南澜沧江火山岩带北段,属云县-景洪(火山弧)铜多金属成矿带。通过总结官房铜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与构造控矿规律,认为该铜矿床是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该矿床主要成矿期为晚三叠世早期,区域性南北向澜沧江断裂控制了区域成矿带的展布;伴随火山活动形成的放射状断层、节理和玄武岩的气孔状构造控制了矿体的空间产出形态。岩浆作用晚期的含矿气液在产状陡倾的断层中形成以角砾状矿石为特征的透镜状矿体,在玄武岩气孔或裂隙中富集形成脉状或似层状矿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牟定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的不同结构构造及矿化类型岩石中矿物包裹体特征的研究及对比,认为不同结构构造及矿化类型岩石的形成与不同成岩-成矿阶段流体的演化特点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表明其成矿作用主要经历3个成矿流体演化阶段:成岩期(均一温度:84℃~162℃)、主改造期(均一温度:145℃~227℃)及次改造期(均一温度:129℃~177℃)。3期流体的盐度变化不大,多处于4%~10%之间,而它们的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其次为CH4和CO2。成岩期流体演化形成了砂岩铜矿的初始矿源层及贫矿体,矿化程度高的地方甚至形成浸染状或纹层状矿石;改造-成矿期的流体则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形成现今受构造控制的条带状、脉状富矿体。  相似文献   

16.
海南石碌铁钴铜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石碌矿床是以富铁矿为主,并伴生有钴铜等矿产的著名大型矿集区。通过对该矿床控矿地质条件的再认识,并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成矿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铁钴铜等物质来源很可能来自原始火山沉积地层石碌群中,后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对其形成起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初步定义其为火山-沉积变质+多期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该矿床成矿模式概括为:1)新元古代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期,奠定了铁钴铜等成矿物质的基础;2)加里东—海西期的变质改造成矿期,形成了沉积变质型贫矿体;3)印支—燕山早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石碌矿床发生了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富铁矿体;4)燕山晚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对原来矿体进行改造富集,并形成了脉状、角砾状铁矿体及伴生的铜钴矿体。  相似文献   

17.
东天山尖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学伟  郭全 《新疆地质》2007,25(3):274-278
尖山铜矿位于塔里木板块觉罗塔格晚古生代沟弧带南缘,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白鱼山组,含矿岩性为安山质凝灰岩.矿体受康古尔塔格深大断裂之分支断裂苦水大断裂形成的低序次层间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形态为细长脉状.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阳起石化、黄铁矿化及绢云母化等,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18.
云南麻栗坡县杨万铜矿矿体呈脉状、似层状产于F1断层破碎带中,矿体的近矿围岩为中三叠统玄武岩组(T_2)之玄武岩、火山质凝灰岩,构造控矿明显。矿床经历了复杂的成矿过程,早期随着中三叠世海相基性火山喷发,沉积了丰富的Cu元素,后期的热液叠加改造,萃取了火山岩中的铜物质产生了铜硫化物,再沿断层破碎带充填交代形成铜矿床。  相似文献   

19.
肖术安 《地质与勘探》2016,52(2):228-238
易门铜厂矿床是滇中易门铜矿带中的Cu品位较低的大型矿床,是矿带中的一种代表性矿床。矿区发育沉积-成岩型铜矿(铜厂式)和热液脉状铜矿(大尖山式)两种矿(化)体,成矿地质作用较特殊。本文系统分析两类矿体和赋矿碳酸盐地层的C、O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铜厂式矿石中白云石的δ~(13)C_(PDB)=-3.7‰~1.4‰,平均值-0.1‰,δ~(18)O_(SMOW)=19.7‰~21.7‰,平均值20.8‰,与赋矿碳酸盐地层(落雪组)中的白云石C、O同位素组成一致,均在正常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的范围,且受成岩期后作用的影响小,具有典型的沉积-成岩成因标志。尖山式矿体的脉石矿物方解石的δ~(13)C_(PDB)=-3.7‰~0.1‰(均值为-1.5‰),δ~(18)O_(SMOW)=11.9‰~17.0‰(均值为14.1‰),与沉积-成岩型矿体和赋矿碳酸盐地层的C、O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在δ~(13)C_(PDB)-δ~(18)O_(SMOW)图上集中于岩浆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的狭小范围内,指示其成矿流体与幔源或深部岩浆活动有关,为壳-幔混合流体。其中壳源组分可能主要由矿区碳酸盐地层提供,而幔源组分则可能与晋宁-澄江期基性岩浆活动过程中的去气作用有关。C、O同位素组成证据说明,铜厂矿区层状铜矿和脉状铜矿的成矿作用类型不同,成矿流体也不具同源性,是典型的沉积-成岩型+热液叠加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是全球第二重要的铜矿类型,重要性仅次于斑岩型铜矿床。并且,它们常伴生一定规模的钴、银、铅、锌、铀、金、铂族元素等其他金属资源。其矿体通常呈层状、似层状发育在沉积盆地的还原性岩石或地层中。大多数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形成于围岩的成岩作用或者成岩晚阶段,但也经常会受到成矿后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的改造,发生成矿物质的活化一再沉淀。原生成矿作用的发生通常要经历成矿流体(低温、中—高盐度、含硫)在矿体下盘的红层中持续、长期的循环,萃取铜等金属元素,随后沿着盆地边界断裂迁移至盆地还原性地层中或者被迁移的还原性物质(石油、天然气)还原而发生铜等成矿物质的沉淀。超大规模的层状铜矿化可能对应地球地质历史时期特殊的地质事件和地质条件,其中包括超大陆裂解、炎热干旱的古气候、大氧化事件以及冰期和富镁的海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