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解释成果,对切16井区E1+2油藏各主要含油小层储层非均质性参数(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和非均质系数)进行了计算,结合昆北地区实际情况,建立了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切16井区各小层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进行了评价;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的方法——参数差值平面分布法,对切16井区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最后,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方面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昆北油田切16井区储层非均质性整体上较强,其中,层内非均质性中等,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沉积微相和胶结作用是制约本区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可以为昆北油田下一步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昆北油田切12区E13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物性以及压汞分析等资料,对该区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切12区E13油藏以砾岩沉积为主,粒径较大;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隙,其次为裂缝(构造缝)以及各类次生孔隙;压汞实验表明该区孔喉半径砾岩最粗,渗透性最好,根据压汞曲线形态可将孔隙结构分为4种类型:粗喉大孔型(Ⅰ)、粗喉小孔型(Ⅱ)、细喉大孔型(Ⅲ)和细喉小孔型(Ⅳ),其中细喉大孔型(Ⅲ)、细喉小孔型(Ⅳ)在区内最发育;研究区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但储层孔渗相关性较好,储层物性受沉积、成岩及构造作用的多重控制。 相似文献
3.
《地质科技情报》2015,(6)
以测井、储层物性、三维地质模型的渗透率属性资料以及实际注采资料为基础,分别从储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储层构型特征、注采信息3个方面对昆北油田切六区路乐河组的储层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井测井曲线呈箱型,井间储层连通性较好;测井曲线呈指状,连通性变化较大;测井曲线呈钟型,下部连通性较好,上部较差;测井曲线呈漏斗型,上部连通性较好,下部较差;测井曲线呈齿型,连通性较差;两口井曲线特征差异较大,储层连通性较差;自然电位明显负异常及自然伽马值较低时,曲线越光滑则连通性越好。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单一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席状砂构型单元连通性有好有差,其他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与席状砂复合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其他复合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加积型叠置的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其他叠置类型的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产液井的产液量增长比例越大,表明其与注水井井间储层的连通性越好。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昆北构造带发现以古近系路乐河组陆源碎屑岩为储层的油田.根据昆北油田切16区探井岩心观察、测录井资料分析,结合岩石铸体薄片观测、电子扫描显微镜镜下分析等结果,初步确定了昆北油田切16区路乐河组主要发育两期辫状三角洲体系;路乐河组储层岩石类型分布相对稳定,成分成熟度较低,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岩屑成份以花岗岩为主,骨架偏刚性,储层中杂基含量相对较高、胶结物含量较低;储集层孔隙较发育且分布相对较均匀,孔隙连通性较好,孔隙类型主要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分布,成岩作用以及杂基含量共同控制,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通过结合主力油层段测井响应特征及层控地震振幅属性分析,认为昆北油田切16区、切15井与切169井的东部以及切20井的西南部的构造相对较高部位为今后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
昆北油田切12井区E_3~1主要是一套近源且位于不整合面上的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和砂砾岩,由于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岩性复杂、成熟度低、分选差、孔隙结构具有多重性、有效储层与非有效储层混杂、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因此,采用了更精细的岩石物理相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以岩性资料、测井资料及其解释成果为基础,选取了反映沉积、成岩、构造作用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和裂缝孔隙度5个参数,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了反映岩石物理相的综合评价系数。在此基础上,采用逐点岩石物理相综合评价系数,运用变异系数法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计算,按照变异系数值大小将工区储层非均质性分为3类:第Ⅰ类弱非均质性,变异系数≤0.2;第Ⅱ类中等非均质性,变异系数在0.2~0.4之间;第Ⅲ类强非均质性,变异系数0.4。根据这个标准对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昆北油田切12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昆北断阶带,夹持于昆前断裂和昆北断裂,紧邻切克里克生油凹陷,是重要的油气资源勘探区域。本文以区内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钻井取芯、测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储层物性特征研究、压汞法毛细管压力测试、覆压下孔渗变化关系及岩石铸体薄片、电子扫描显微镜镜下观察等手段,明确了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条件较好,稳定发育辫状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流河道微相;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溶孔、构造微裂缝发育加剧了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且实质性的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成岩作用总体控制储层的孔隙演化,溶蚀作用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压实作用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结论对下一步精细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路乐河组(E1+2)是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主要含油气层系,储层特征(特别是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认识不清严重阻碍了油田的开发。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实验测试等,对该区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研究,明确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路乐河组储层岩性以砾岩和砂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储层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以及裂缝,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占总孔隙的70.3%;孔隙喉道形状主要为缩小型状和管束状,孔隙直径主要分布于20~40 μm,根据压汞曲线形态将孔隙结构分为4类,以Ⅱ类和Ⅲ类孔隙结构为主;路乐河组储层为特低孔低渗储层,孔渗相关性较好,储层物性受岩性、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等综合控制。储层物性较好的岩性为不等粒砂岩和细砾岩,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而溶蚀和破裂作用较好地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地震约束测井、测井标定和校正地震,二者相互动态调整的方法,对冀东高尚堡油田深层地层进行了深入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将Es23+3地层划分为1个层序、2个体系域、6个准层序组和16个准层序;总结了层序界面特征,将Es23和Es43顶部大套厚层泥岩作为目的层段层序研究的一般标志层,但是陆相沉积特有的复杂性,使得其识别难度很大;探讨了地层层序特征,认为目的层有两处沉积中心,其总体延伸方向近东西向。下部湖退体系域形成于湖盆收缩期,以G35-1、G62井区和G82井区沉积为中心,地层最厚;上部湖进体系域形成于湖盆大面积扩张时期,其沉积中心(G30-28井区以及G13-13井区)相对于下部体系域两个沉积中心,分别向北和东迁移。 相似文献
9.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神木煤田延安组1~(-1)、1~(-2)及2~(-2)煤层的平均光泽和结构特征,划分出了12种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研究表明,该区煤中均质镜质体的含量较高,且多为草本植物和灌木类所组成,因此认为根皮镜质体的大量存在是该区煤的主要煤岩特征之一。此外,一些过渡型显微组分,如半镜质体和半丝质体的含量也相对高。依据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凝胶化指数和结构保存指数,划分出4种沼泽相:开阔水域水生植物淤泥相、深覆水草甸沼泽相、浅覆水草本灌木混生沼泽相和陆地森林沼泽相。 相似文献
10.
11.
桂(林)-(北)海高速公路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林)-北(海)高速公路沿途主要为低山和陡坡丘陵区,高边坡、陡边坡隐患较多.地质灾害以崩塌、边坡蠕动、滑坡及路基下陷为主.致灾的内在因素是沿途出露的泥盆系至下二叠统中-薄层页岩、泥岩及砂岩风化较强烈,构造裂隙发育;外在因素为大量的连续降雨及人工切坡,改变了边坡岩石和土体的受力状态,使高边坡失稳.主要防治措施为(1)对坡角>35°的斜坡挡土墙进行全面检查,薄弱处加固;(2)在已产生蠕动、滑坡的地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治理.如采用预应力锚索(杆)、锚固工程治理边坡,用高压施喷、化学灌浆加固处理路面下沉等.对不同的岩土工程条件,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马五1+2亚段岩石类型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多期岩溶叠合改造影响,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的原岩组构遭受破坏,制约了对原始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的恢复研究。基于岩芯、薄片及阴极发光研究,通过原岩组构恢复,在区内识别出5种主要的原始碳酸盐岩类型及7种成岩作用产物岩石类型,并总结出5种岩石类型组合,分别形成于局限-蒸发台地内的颗粒滩、滩间海、丘滩复合体、台坪和局限瀉湖沉积环境。纵向上可构成局限瀉湖-颗粒滩-台坪、局限瀉湖-丘滩复合体-台坪等4种典型的向上变浅沉积序列。结果表明,颗粒岩类与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类是盆地东北部马五1+2亚段最主要的原始岩类,并发育有一定规模的藻黏结岩和泥晶云岩,其中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与丘、滩向上变浅序列密切相关。这些认识将为深化区内古环境和储集岩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马五_(1+2)气藏储集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地震、地质、测井等信息,考虑沉积、成岩、地貌、生产动态等多因素,在沟槽识别和致密带研究基础上,通过井间干扰、油层压力变化和试井边界响应分析,按照局部、就近原则对靖边气田马五1+2气藏进行了储集单元划分。共划分出111个储集单元,其中独立型69个,复合型42个。这些储集单元的面积多介于10~50km2之间,单个储集单元的井数一般少于6口。在对气藏储层特征综合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流动单元划分思路与流程,并认为关键环节包括古沟槽识别、致密带研究、动静结合确定储集单元等3个方面。储集单元一方面受控于被致密岩相包围的有利成岩相带,宏观上与弱—中等充填泥粉晶白云岩相对应性好;另一方面又受各级古沟槽夹持,在两个一级古沟槽之间往往共生多个储集单元,而这些储集单元边界又严格地受二级或三级沟槽切割控制。 相似文献
15.
16.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24(2):110-112
第二代《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1:150万)自1988年出版至今,已有16年。即将出版的新一代《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1:150万)适时体现了这一时期内大量的重要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7.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2)
第二代《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1∶15 0万)自1988年出版至今,已有16年。即将出版的新一代《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1∶15 0万)适时体现了这一时期内大量的重要地质成果。1999—2 0 0 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实施新一轮基础地质大调查计划,在青藏高原空白区部署了4 4幅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是我国在2 1世纪初期规模最大的一项基础地质调查系统工程。经地质学者艰苦拼搏,首批图幅成果已验收。2 0 0 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又启动了青藏高原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项目,至2 0 0 5年青藏全境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可完成全覆盖。新资料、新成… 相似文献
18.
库伦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广泛分布 ,经 1∶ 5万区域地质填图及剖面详细研究 ,将义县组上段 ( K1 y2 )火山碎屑流相堆积物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亚相 ,即地涌流堆积亚相、碎屑流堆积亚相、灰云浪堆积亚相 ;在横向上据堆积物特点及其距火口远近程度划分出近源亚相、中源亚相和远源亚相。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火山喷发类型——为普林尼型喷发柱式爆发 相似文献
19.
山西耿庄金矿区晶须状FeS2-Fe(Ni、Co)S2的显微形态与生长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西耿庄金矿区含金隐爆角砾岩体的晶洞内,发现重晶石晶体中的晶须状FeS2-Fe(Ni、Co)S2,有直杆(线)状、串珠状、顶珠状、藕节状、蒲棒状、分枝状等多种形貌,许多晶须有二、三次加粗现象,有部分加厚产物已生长成了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并且从重晶石晶体中心向边缘呈现出藕节状、蒲棒状组合→串珠状、顶珠状组合→直杆(线)状为主的变化规律。根据晶须生长理论,结合地质环境和矿区热液活动特点,就耿庄晶须的生长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本区隐爆作用、热液沸腾作用与晶须生长有密切关系。耿庄晶须早期以VLS机制生长为主,晚期则转变为VS机制生长;晶须形貌和成分随时间呈现规律性变化,对地质环境非常敏感。反映出形成时宏观条件的一致性和微观条件的差异性,是研究地质环境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其表现是衡量指标之间的差异及指标组合关系的不同。试图发现区域内各指标之间的组合特点,分析各种类型特点并指出其转化路径及实现途径,给旅游开发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内的31省、市、自治区为单元,采用接待国内游客数量与国内旅游收入两项指标对区域内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并按指标组合关系划分类型。结果:区域旅游发展指标间存在错位现象,并按其组合关系可以分为强同步区、弱同步区、优等错位区和劣等错位区。结论:区域旅游发展要素间关系复杂、出现多元化特征、区域间存在巨大差距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