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通过对哈尔里克山地区火山岩岩性、岩相、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研究区古生代火山岩可分为奥陶-泥盆纪钙碱性中基性火山岩建造,石炭纪为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火山岩主要属钙碱性系列。岩类、岩相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火山岩在奥陶-泥盆纪为岛弧环境,随着吐哈盆地南缘活动陆缘逐渐向南迁移,石炭-二叠纪研究区变为弧后环境,研究区南侧存在泥盆-石炭纪向北俯冲的洋盆。  相似文献   

2.
巴泉铀矿床花岗斑岩的钠交代作用十分强烈。通过对各采矿中段的观察,精选45米中段5号穿脉剖面为例,进行岩石学的详细研究二作。钠交代作用在巴泉铀矿床是一次独立的地质作用。它发生在花岗斑岩成岩后,铀矿化之前。钠交代作用在花岗斑(?)中,空间分布上是连续的,在强烈部位花岗斑岩可能化成合钠长石78%的交代钠长岩。  相似文献   

3.
根据电子探针分析成果结合矿物光性特征,在洋源南部万全岩群中浅变质岩中新发现蓝闪石类矿物-镁钠闪石,它产于闽西北与闽西南两大构造单元交接部位之南平-宁化构造岩浆岩带上,它的出现与四堡期-晋宁期构造作用密切相关,镁钠闪石的发现对于探讨该地区用至福建大地构造演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泽强 《地质论评》2009,55(5):745-752
本文详细论述了汤家坪富钼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利用图解判别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并初步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认为汤家坪花岗斑岩化学成分具超酸(SiO2 72.94%~77.9%)、富碱(K2O+Na2O为7.06%~9.66%),贫钠富钾(K2O/ Na2O为1.21~2.12)等特点,属超酸性铝不饱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亏损,(La/Yb)N在18.12~23.52之间,具较平坦的HREE配分模式,铕异常系数(δEu)0.46~0.59,铕负异常中等。汤家坪花岗斑岩体形成于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陆—陆主碰撞期后,区域伸展机制下的后碰撞构造环境。通过对岩体中角闪安山岩包体的研究表明,花岗斑岩的形成与加厚下地壳拆沉作用密切相关,拆沉作用引起下地壳不同深度位置的岩石同时发生部分熔融,后侵位的角闪安山岩浆与早期花岗岩浆在通道内发生混合作用。软流圈减压熔融流体系统提供了岩浆侵位动力和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宝清县河口林场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完达山地体内,为东北地区东部首个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该矿床锡、银、铅、锌的平均品位分别为0.27%、122.89g/t、0.84%、1.43%,其中锡、银资源量达到中型,铅锌可达小型矿床规模。锡多金属矿体与花岗斑岩体具有密切的空间和成因关系,多呈细脉状、网脉状产在花岗斑岩体内部及其与上三叠统大佳河组硅质岩的侵入接触带两侧。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表明,矿区内的含矿花岗斑岩为锡多金属矿化的成矿岩体。该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8.0±1.1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花岗斑岩中SiO2、K2O含量高,Fe2OT3、MgO、CaO以及过渡族元素含量低,属高钾-中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锆石ε_(Hf)(t)为+3.4~+7.4,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701~956Ma。花岗斑岩的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414~18.460、207Pb/204Pb=15.591~15.596、208Pb/204Pb=38.470~38.761,具有造山带及与俯冲过程相关的性质;Sr初始值(87Sr/86Sr)i比值为0.708136~0.708331,εNd(t)值为-2.0~-3.0。根据岩石的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特征,判断河口林场含矿(成矿)花岗斑岩的初始岩浆源于基性新生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同时受到俯冲带浅部沉积物质的混染,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资料分析认为,河口林场花岗斑岩及相关的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化的构造背景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云南澜沧老厂隐伏花岗斑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详细阐述了老厂隐伏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利用图解判别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并初步探讨其成因机制。老厂花岗斑岩SiO2含量(68.09%~73.48%)与中国花岗岩平均值基本相当,富碱(Na2O+K2O为7.73%~8.51%),富钾(K2O/Na2O为1.85~25.8),属酸性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轻稀土元素中等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La/Yb)N=12.01~24.85,δEu=0.79~0.99(为弱负异常),稀土元素分布曲线为平滑的右倾曲线。通过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图解判别、锆石标型特征等的综合研究,认为老厂隐伏花岗斑岩体是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源混合成因花岗斑岩,形成于青藏高原新生代碰撞造山主碰撞阶段区域挤压机制下的主碰撞构造环境。碰撞激发深部地幔局部熔融,使熔融体沿穿透性构造发育的早期裂谷带轴部上涌,成为构造-岩浆-热事件的主要驱动力;地幔物质涌入,向下地壳注入新生物质,诱发下地壳物质熔融,形成壳幔混合源富钾含矿岩浆。  相似文献   

7.
云开地区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沿信宜罗罅、茶山、罗定贵子和高州云炉一带,首次发现呈弱东-北北东向展布的蛇绿混杂岩(蛇纹石化橄榄岩、堆晶辉长岩和变基性火山岩),其中变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具N-MORB和E-MORB型特征,推测蛇绿岩形成于元古宙,这一发现对于认识华南大陆构造演化,特别是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增生和裂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新斌  吴凡  毛友亮  李岩 《西北地质》2023,56(4):329-335
高桥沟花岗斑岩体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属于汉南杂岩的一部分。锆石LA−M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794.4±5.7)Ma,为南华纪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高Si(75.78%~76.51%)、富碱(K2O+Na2O=7.78%~7.84%)、富K(K2O/Na2O=1.07~1.10),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REE为272.57×10–6,轻重稀土元素组之间分馏明显。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岩浆演化中晚期阶段,岩浆上侵过程中部分熔融沉积岩、火山岩物质。高桥沟花岗斑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强力就位的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9.
西藏多龙矿集区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近年来在西藏地区发现的继玉龙铜矿带和冈底斯铜矿带之后的又一成矿带,以多龙矿集区为典型代表,并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为了研究多龙矿集区内花岗闪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构造背景、物质来源等问题,对矿集区内北东向构造带上分布的拿顿、波龙、多不杂、拿若、铁格龙以及尕尔勤6个矿床的花岗闪长斑岩开展了系统的主微量元素以及Pb-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K2O含量介于2.03%~6.07%之间,主要为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等),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Ti);∑REE介于48.95×10-6~249.02×10-6之间,LREE/HREE为4.09~21.47,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δEu为0.56~1.03,平均值为0.78;208Pb/204Pb在38.554~39.419之间,平均值为38.835,207Pb/204Pb在15.534~15.665之间,平均值为15.615,206Pb/204Pb在18.465~19.161之间,平均值为18.659,较为富集放射性成因铅,在铅同位素图解上位于造山铅演化线附近;(87Sr/86Sr)i在0.705 79~0.711 12之间,平均值为0.707 74;εNd(t)值介于-15.3~-1.7之间,平均值为-4.5。铅锶钕同位素显示壳幔混合特征。认为多龙矿集区形成于增生造山背景中,成矿背景为增生杂岩上发育的岛弧环境;含矿岩浆由俯冲板片释放的流体及熔体交代地幔并在上涌过程中得到地壳物质的加入而形成。多龙矿集区内矿床以及青草山和雄梅矿床等一系列成矿时代相近矿床的发现,表明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有望发现更多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0.
哈日扎铜钼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是大型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笔者利用锆石LA-ICP-MS U-Pb法,获得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234.5±4.8) Ma(MSWD=0.24);花岗闪长斑岩为其成矿母岩.对哈日扎花岗闪长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富SiO2(70.94%~76.08%)、K2O(4.91% ~6.07%),贫CaO(0.16% ~2.01%)、Na2O(0.24% ~0.78%),属钾玄岩系列及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124.69×10-6~178.68×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平缓的右倾型,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δEu变化范围0.26~0.30,具有弱负Eu异常.岩石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贫高场强元素(HFSE),即相对富集Rb、U、La和Nd,而亏损Ba、Sr、Nb和Y.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1.
靳刘圆  朱志新  李平  朱彦菲 《地质通报》2017,36(2-3):293-303
新疆哈尔里克山广泛出露古生代火山岩,由于缺少可靠的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其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长期存在争议。为探讨这一问题,选择琼祖尔开地区一套层状分布的火山岩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中的变质安山岩进行U-Pb 同位素定年,得到2 个样品的206Pb/238U 年龄分别为309.9±4.6Ma(MSWD=2.6,n=9)和304.6±1.8Ma(MSWD=0.84,n=11),代表火山岩的结晶年龄。变质安山岩SiO2含量为49.96%~62.22%,具有低TiO2含量(0.94%~1.7%)和高Al2O3含量(14.76%~16.25%)的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具负Eu 异常(δEu=0.88~0.94);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变质安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Ce、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岛弧型火山岩特征。原始岩浆源区可能为地壳熔体和俯冲洋壳熔体组成的混合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有地壳物质的加入,岩石成因可能与大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哈尔里克山石炭纪火山活动可能与其南侧康古尔洋盆的演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出露大量闪长岩和花岗岩岩体。一般认为,该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中,闪长岩形成比较早,花岗岩形成比较晚。对其中一个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SHRIMP U-Pb定年,获得了316±3 Ma的206Pb/238U表面年龄。结合岩体及锆石的矿物学特征,该年龄被解释为代表了哈尔里克山晚古生代岩浆初始侵入活动的时间。通过与前人从博格达山和哈尔里克山获得的岩浆活动年代学资料的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博格达山与哈尔里克山晚古生代岩浆初始侵入活动的时间大体相同,都发生在该区地壳形成演化的后碰撞阶段;由此进一步推论哈尔里克山晚石炭世期间的构造背景与博格达山基本相同,为与康古尔塔格一带洋岩石圈板块向北俯冲有关的板缘伸展环境下的滞后弧后盆地或者是后碰撞伸展环境下的火山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3.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和扬子板块的过渡部位,形成于印支-燕山期,定型于喜山期。前人对北大巴山地区基性岩年代学已有研究,但对大巴山南部地区基性岩却很少高精度年龄报道。本文对大巴山南部房县东河地区的辉绿玢岩脉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东河辉绿玢岩形成于439.3Ma,相当于早志留世。与北大巴山镇坪地区辉绿岩,紫阳-岚皋地区基性岩及火山岩形成时代基本一致。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巴山南部地区在早志留世处于张裂状态,东河地区的基性岩为岩石圈处于拉张状态下大陆裂谷作用产物。此处439.3Ma的年龄值,也说明此时扬子板块北缘普遍处于拉张的构造环境,代表了在早志留世大巴山南部裂谷盆地的伸展裂陷幅度达到最大。本次研究所获得的年龄数据,确定了围岩竹山组形成不晚于早志留世,限定地层时代为寒武纪-奥陶纪。  相似文献   

14.
凤太矿集区是西秦岭最重要的金、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次工作对产于矿集区中北部NWW向断裂带内的孔棺和金铜沟花岗闪长斑岩脉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30.7±1.8)Ma和(230.4±1.8)Ma的年龄,属中三叠世。两岩脉稀土元素配分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强烈分馏,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比值接近陆壳;87Sr/86Sr同位素比值分别为0.712 833±0.000 017和0.712 365±0.000 016。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成岩物质以壳源为主,岩浆可能主要来自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群的部分熔融,源区存在石榴子石等矿物残留,无斜长石残留,形成于同碰撞初始阶段。结合区域构造和岩浆特征,认为凤太矿集区经历了250 Ma左右的洋壳俯冲阶段、230 Ma左右的同碰撞阶段以及220—200 Ma的后碰撞阶段。岩脉230 Ma的年龄限定了区内NWW向断裂带活动的时间上限。区内NWW向构造约形成于中三叠世,NE向构造发育于晚三叠世。区域构造、岩浆及金、铅锌多金属成矿的时空耦合,暗示了三者都是印支期秦岭造山作用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浙江洋滨黄玉花岗质斑岩的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浙江洋滨黄玉花岗质斑岩的石英斑晶中含有大量原生包裹体,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均一温度、盐度、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测试工作,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包裹体划分为熔融包裹体、羟基化硅酸盐熔体—流体包裹体、不均一捕获多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包括高盐度液相包裹体和低盐度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等五大类型。并按岩浆阶段、岩浆解聚阶段、岩浆/流体不混溶阶段、热液为主阶段探讨了本区包裹体的形成机制,为本区黄玉花岗质斑岩的岩浆成因解释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滇西丽江地区新生代富碱斑岩位于滇西“三江”褶皱造山带与扬子板块西南缘结合部位,岩石类型多样,可分为碱性岩和碱性花岗岩,前者主要有正长斑岩、正长岩及粗面斑岩;后者主要包括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及石英二长斑岩。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研究确定区内斑岩结晶年龄为346~371 Ma,侵位于始新世晚期。碱性岩石的SiO2含量为5454%~6770%,K2O>Na2O,具有钾玄岩的特征;碱性花岗岩的SiO2含量为6716%~7066%,K2O<Na2O,具有高钾钙碱性的特征。两类岩石都具有富碱(Na2O+K2O=703%~1170%)和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64~115)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K、Pb等),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等),且具有高Sr、Sr/Y和La/Yb比值及低Y、Yb和镁值(Mg#<05),表明区内斑岩兼具钾玄质岩石和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区内斑岩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的后碰撞阶段,其形成与减压熔融及幔源岩浆底侵促使增厚下地壳底部岩石发生部分熔融有关,是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转换带对主碰撞带造山作用过程的岩浆事件响应,进而分析确认本区具有斑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潜力,为深入认识丽江地区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17.
河南罗山县涩港镇白石坡银矿床是大别地区重要的银矿床之一,与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本文应用SHRIMP方法对白石坡银矿区花岗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表明花岗斑岩形成于142.0±4.3Ma,这一年龄与附近花岗岩基及陈棚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一致,反映它们是中生代同一岩浆成岩系统的产物,也记录了与银矿成矿作用有关的岩浆活动的时代。该区斑岩型钼矿、浅成火山热液型(金)银矿及膨润土等非金属矿具有密切成因联系,同属与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成矿亚系列。  相似文献   

18.
金霞  黄增保 《西北地质》2007,40(3):44-51
甘肃北山梧桐井片麻岩体主要为花岗片麻岩,岩石化学成分特点为准铝质(Al2O3为11.45%~16.07%),富硅(SiO2为61.03%~75.28%),偏碱(Na2O+K2O为6.74%~8.24%),TFeO/MgO值高,而CaO含量低(0.13%~5.33%);富含REE(ΣREE=102.17×10-6~372.17×10-6),Y、Nb等高场强元素(HFSE).这些特点与I型和S型花岗质岩石有明显的区别,是一种典型的A2型花岗岩.梧桐井片麻岩体U-Pb等时线年龄为558Ma,表明北山地区在新元古代末处于造山后拉张裂解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