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4年夏季吉林省西部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4年吉林省西部夏季气温、降水特征及干旱情况,并从大气环流、北太平洋海温、气候背景等方面对少雨干旱气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期冬季11-1月的高空大气环流、前一年春季北太平洋暖池区海温的异常,对吉林省西部夏季旱涝趋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吉林省西部10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与人工取土烘干法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制作吉林省西部土壤墒情监测及干旱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气候背景下在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不同深度、不同初始湿度下的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在相同的无降水日数或降水量时,不同台站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率却有一定的差异.各站农田土壤初始湿度越大,无降水时初期墒情下降速率越明显;而土壤湿度初始值越低,则失墒速率越慢.土壤不同深度均是开始时间失墒较快,后期变化逐渐趋于减弱状态.土壤深度越深则水分变化速率越缓,降水量越大,0~50 cm土壤湿度变化曲线整体越接近一致,直到从上而下几层土壤湿度全部达到饱和.通过对2017—2019年吉林省西部玉米农田土壤湿度预报结果和实测值进行对比检验,基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的吉林省西部干旱模型预报的准确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3.
一些水文气候资料分析表明,美国西部正在经历着多年的严重干旱。然而,利用重建的覆盖美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的过去1200年的网格化干旱资料进行分析,看出与更早时期出现的极端干旱和发生在公元800~1300年间(中世纪暖期(MWP))的大范围严重干旱相比,现在正经历的干旱还不算很严重。如果美国西部干旱程度的加强是一种对气候变暖的自然响应,那么任何将来温度增暖的趋势都将会加剧美国西部地区的长期干旱。  相似文献   

4.
利用1951-2014年全省46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建立了吉林省夏旱和春旱对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夏季干旱与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气象产量随夏季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他地区夏旱与产量大多呈二次或三次曲线关系,当干旱指数接近或达到中等干旱时,气象产量达到峰值点;春旱不是影响气象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于中西部地区,当出现轻旱时,发生在作物需水临界期的干旱年份的减产频率并不高于发生在其他时期;对全省来说,当发生中等程度以上的夏旱时,往往也出现作物需水临界期干旱;发生中等程度夏旱的减产频率,并不比发生轻度夏旱的减产频率高;当发生严重夏旱时,减产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我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水系发达,2 400多条大小河流纵贯全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汇入鄱阳湖后经湖口注入长江。我省又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达 1635 mm(毫米),其中4~6月雨量占全年的46%。我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三大主要暴雨区之一,水灾多发,洪涝灾害威胁一直是我省的心腹之患。建国 50 a(年)来,几乎每年都发生局部洪涝灾害,较大洪涝灾害平均3~5 a(年)就发生 1次。进入90年代,除1991年发生大旱,其后连续发生大水,局部遭受严重洪涝灾害。1995、1998年,长江九江段和鄱阳湖不断发生有记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初步分析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玉米各生育期的需水规律.明确了每一个灌概量,在不同时段与产量的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干旱逐日滚动监测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干旱是危害人类社会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在一定地区内近地面生态系统水分不足时的一种自然现象,实质上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水分平衡问题。吉林省地处东亚夏季风影响的北部边缘,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非  相似文献   

8.
9.
“121工程”——解决干旱缺水地区人畜吃水的一项重要措施常海明赵国庆(山西省气象局030002)1现状汾西县位于我省吕梁山南部黄土残垣沟壑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下水资源极为贫乏。耕地多为旱坡地和少量的沟坝地,基本上无水浇地。全县多数村庄分散座...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西部荒漠化发展的陆地卫星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依据1996年8~10月和1988年8~10月两个时期的LANDSATTM遥感信息静态反演,对两个时期TM资料采用图像增强处理和计算机监督分类进行荒漠化(侧重乾安县盐渍化)解译和动态量变分析,并与1976年和1981年的卫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的生态环境在恶化,主要表征为荒漠化发展并向东扩张,已波及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大安县是吉林省盐渍化面积最多的县份,已占全县总面积的50%以上;乾安县是盐渍化面积漫延较快的县份,盐渍化面积8a增加了269.77km2,增加量占总面积的7.87%。  相似文献   

11.
欧洲中心中期预报的气象学者们推断,1987年中西部地区的夏季干旱主要是由“拉尼娜”引起,而不是温室效应所致。所谓拉尼娜是用来描述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的强冷却现象的术语,即将这种冷热转换现象称为拉尼娜现象。  相似文献   

12.
1引言发展农业要用水 ,发展工业要用水 ,人的日常生活也要用水 ,水与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息息相关。本文根据四平市严重缺水的现实和人工增雨工作的科学理论 ,阐述了在四平市开展地面人工增雨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可获得最佳增雨效果的技术保证。2四平市严重缺水的现实四平市人均水的占有量为278m3;。是吉林省人均占有量的19 .5 %,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2 .1 %;每公顷耕地水的占有量为1461m3:,是全省的16 .1 %,不到全国的6 %。我市是全国5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只因为缺水 ,国家原有的几个大型工业项目改建他处。又是…  相似文献   

13.
列举了基层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和危害 ,对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 5点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1引言 鸡东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影响,鸡东县春、夏、秋干旱频繁发生,具有十年九旱的特征,对农业生产产生极大影响。本文针对鸡东县气候特点,分析1971~2000年干旱发生规律及对大豆生育期的影响,提出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5.
雷州半岛近年的干旱及治旱措施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通过对雷州半岛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历史干旱的原因及近年个例进行分析,对现阶段治旱措施的利弊进行讨论,总结出:在充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生态水的基础上,把开发空中云水资源作为主要的治旱措施之一,以达到长远有效的解决雷州半岛干旱.  相似文献   

16.
17.
关于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气象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谦 《干旱气象》2004,22(1):60-64
在总结欧美洲等发达国家气象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出发,对气象局、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民营产业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气象事业未来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气象产业发展道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吉林省26站逐日降水资料,基于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对吉林省1961-2000年作物生长季干旱及春、夏、秋旱进行识别,并检验与实况吻合率.结果表明,DNP识别各级干旱及春、夏、秋旱发生频次均呈由西到东减少的空间分布,重旱多发在西部,与干旱灾害实况一致.春、夏、秋旱占旱灾总频次的60.7%、22.6%、16.7%.不考虑干旱等级的检验结果显示,除通化地区外DNP对实际旱灾吻合率是60%~97%.对阶段性旱灾识别中春旱吻合率较高;夏旱吻合率不高;秋旱在西部有较高吻合率,中东部秋旱识别率低.历史典型旱灾年检验时,若不考虑干旱等级,吻合率达90.9%;若考虑发生时间,吻合率达86.4%;若将中旱等级以上识别为旱灾,则吻合率只有40.9%,此时若增加连续2次轻旱过程且间隔不超过4天同样识别为干旱,吻合率可提升至60%.总之,DNP评定干旱等级较实际偏低,但对阶段性旱灾有较好识别效果,能为干旱监测、旱灾评估业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孔祥伟  杨建才  李红  傅朝 《气象》2021,47(4):412-423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加密区域站雨量资料、FY-2D云图、NCEP 1°×1°再分析资料,使用物理量诊断、后向轨迹模型等方法分析了 2011年6月15—16日河西走廊西部干旱区一次极端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西部受内蒙古西部到河套地区西北—东南向暖性高压脊西部形成的高原低涡中心影响,200~400 km的低涡中心稳定维持在暴雨区上空超过12 h,形成了良好的动力条件;对流层低层湿度增大气温降低,中层冷空气从低涡南部侵入,大气处于弱不稳定状态,地面风速辐合、地形抬升进一步增强了低涡中心的上升运动,触发局地对流。主要存在随西风气流的西路和绕高原的东路两条水汽输送通道,以绕高原的东路水汽输送为主,其在暴雨期间的贡献率高达84.6%,以对流层中层输入最为显著。甘肃中部500和700 hPa异常偏东气流对东路水汽输送通道的形成十分重要,其能将已到达西北地区东部的暖湿空气继续向西北方向输送从而到达河西走廊西部。暴雨时段内水汽平均净输入强度是前期的2.73倍,对流层中层高原低涡中心、对流层低层风速风向辐合和地形辐合造成暴雨区550、700和800 h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