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局钻探专家代表团一行5人于1991年6月12日至7月12日应邀考察了苏联地质部地质勘探康采恩所属的“白桦”地质生产联合体(新西伯利亚)及第56地质队、“草原”地质生产联合体(马金斯克)及第92地质队,“沃尔科夫”地质生产联合体(阿拉木图)及第5地质队以及各地质生产联合体所属的生产技术保障中心。最后访问了全苏勘探技术研究所(列宁格勒)。通过考察,了解了苏联地质勘探康采恩钻探生产组织、技术管理、钻探设备、工艺以及全苏勘探技术研究所近几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2.
经国务院批准,由十二个部门的七十八位同志组成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出席了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会议期间,我们参加了大会的各项学术活动和各国际地质组织的工作会议,参观了苏联地质展览馆和苏联科学院及地质部的十几个研究所,参加了遍及全苏的三十二条地质路线考察,广泛接触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许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动态     
苏联召开矿水和热水水文地质工作者会议 1959年6月24日至26日。苏联地质保矿部地质专家委员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分会召开了苏联矿水和热水的科学研究工作及勘探工作的研究程度和进一步发展的状况的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各地方地质局的水文地质工作者。全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及苏联地质保矿部全苏地质勘探科学研究所的代表,参加会议的还有苏联科学院水文地质实验室,各共和国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和其它国家一样,在廿、卅年代,苏联也曾使用过粗粒黑金刚石(即卡邦那多)手工镶制的钻头.由于这种金刚石稀缺昂贵,没有大量使用.1934~1936年间,苏联有色和贵金属地质勘探科学研究所(?)研制出苏联第一批单层细粒金刚石钻头样品.1945~1946年,全苏矿物资源经济和地质勘探工作研究所(?)研究设计了多层金刚石钻头结构和金属陶瓷法制做工  相似文献   

5.
全苏矿物学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87年1月20—30日在苏联列宁格勒城举行。有223名代表和150名来宾参加会议,参加者中有7名苏联科学院院士和通讯院士、68名科学博士和94名科学副博士。大会宣读、讨论、交流了四大方面的学术报告:(1)矿物学基本问题;(2)矿化标志和矿物学填图;(3)岩石圈深部带的不均一性及其在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中的意  相似文献   

6.
《地质科学》1958,1(1):21-21
为执行1958年中苏科学技术合作而来我国工作的苏联科学院矿床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索科洛夫博士、绝对年龄测定專家圖卡林諾夫博士以及稀有元素專家西米诺夫等專家相繼於6月抵北京,並在中国科学院地質研究所作了下列学术报告:(1)苏联不同成因类型鉄矿的分佈规律(报告记录摘要見后)。报告人——索科洛夫博士。(2)巴黎世界地質会議有关世界地質圖、世界大地構造图和世界矿产图的編制問题。报告人——索科洛夫博士。(3)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报告人——西米诺夫副博士。(4)絕对年龄测定方法。报告人——图卡林诺夫博士。  相似文献   

7.
傅君亮 《地质论评》1959,19(6):288-290
近年以来,苏联出版了两本有关第四纪调查方法的新著,一本是全苏地质科学研究所С.А.雅可甫列夫(Яковлев)主编的“第四纪沉积的研究与地质测量方法指南”(分两册,1954-1955);另一本是由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全苏地质科学研究所的С.Г.博奇(Боч)、В.И.格罗莫夫(Громов)、К.В.尼基福罗  相似文献   

8.
王祖邦     
王祖邦男,1924年生于河南辉县,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铀矿地质》、《国外铀金地质》副主编。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1956年获苏联莫斯科有色金属和黄金学院副博士学位,并完成在该校的铀矿地质勘探专业学习班的学习。1952年前曾在东北工学  相似文献   

9.
研究现状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多样的苏联领土,为构造地质的研究开阔了广辟的前景。苏联历来有许多构造地质学派。它们之间存在着原则上的分歧,常常争论很激烈而富于创造性。我们应当支持各种学派的发展,而不能以行政命令方式迫使人们接受某种学术观点。例如在二十年代—三十年代间,苏联有三个非常卓越的学派:M.M.捷佳耶夫(1935)一派主张垂直震荡运动在构造成因中起主要作用;阿·阿·鲍里夏克(1922年)一派拥护阿·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安·德·阿尔汉格尔斯基和尼·谢·沙茨基(1933年及其以后)一派坚持经典的地槽学说。二次大战以后,苏联又有两种主要的构造地质学派,分别以弗·弗别洛乌索夫和尼·谢·沙茨基为代表。  相似文献   

10.
苏联地质博物馆事业是很发达的,在苏联科学院,各地质科学研究所,苏联地质部各机构,以及最大的高等学校(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列宁格勒矿业学院,斯维尔德洛夫矿业学院、哈萨克大学等)都成立了地质博物馆,在馆内保存有相当丰富的大量地质、矿物和岩石的标本,还有各种动植物化石。这些标本反映着苏联国土上  相似文献   

1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4(5):F0002-F0002
汪集晹,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1935年10月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PhD),同年10月回国后迄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99年改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在苏联曾数次作过有关现代的最卓越学者之一 B.A.奥勃鲁契夫的科学活动报告。我曾在1950年和1953年写过两本以奥勃鲁契夫对西伯利亚和亚洲中部地质研究作为题材的小册子;此外1958年将出版一本篇幅颇大的、与Э.穆尔查也夫和B.B.奥勃鲁契夫合写的有关B.A.奥勃鲁契夫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07,29(3):F0002-F0002
汪集旸——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地下水》杂志特聘顾问。1935年10月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PhD),同年10月回国后迄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07,29(2):F0002-F0002
汪集旸——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地下水》杂志特聘顾问。1935年10月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PhD),同年10月回国后迄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99年改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1979-1981年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任访问教授及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任高级客座研究员。1989-2001年任国际地热协会(IGA)主席团成员。1981-1995年任国际热流委员会(IHFC)委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  相似文献   

15.
在前不久举行的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大型学术报告会上,该院教授,苏联地质部科学研究局局长阿·伊·克里夫佐走作了题为“1986—1990年地质部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和2000年前的地质科研工作展望”的报告。报告中谈到地质部将对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实行改革。他指出,地质科研工作应在扩大国家矿  相似文献   

16.
以水利电力部水文局局长胡宗培为团长的中国水文专家代表团与以水文气象和自然环境监督委员会部务委员C.K.契尔卡夫斯基为团长的苏联水文专家代表团于1986年3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会晤;就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的水文情报、预报问题进行了磋商,商定了第一阶段(1986年6月1日至9月30日)双方交换14个站点的水位和雨量情报以及其中4个站点超过预警水位后的洪峰水位预报,并签署了  相似文献   

17.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33(2):F0002-F0002
张宗祜,1926年2月19日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5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研究生部,获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似文献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接受苏联部長会議水文气象总局的邀請,派遣叶永毅、施成熙及謝鑑衡三人组成代表团,参加全苏第三届水文会議。茲將会議情况及我們的收穫、体会,簡要彙报如下: 一、会議概况全苏第三届水文会議于1957年10月7日至17日在列寧格勒檢,由苏联水文气象总局主持召开。到有全苏各地与水文有关的学者、工程师、?夜?,230人(包括与水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有关的气  相似文献   

19.
《地质学报》1978,52(1)
应中国地质学会的邀请,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R·杜伦佩教授为团长的国际地科联代表团自1977年9月15日至10月14日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团员有:N·费希尔(澳大利亚)、G·萨拉斯(墨西哥)、J·萨顿(英国)、D·麦克拉伦(加拿  相似文献   

20.
会议于1988年10月3~8日在无锡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24个省(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专业公司、125个勘探队、专业队以及6个研究所、一个院校的总工程师共165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