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球地震台网(GSN)数字地震仪的传递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记录不但提高了地震观测的动态范围和分辨率,也促进了资料利用的自动化,本文介绍了全球地震台网(GSN)宽频带地震计、低通滤波器以及数字地震仪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DAS型轻便数字地震仪是近年研制开发的新型地震仪器,与以前的模拟地震仪器相比较具有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宽,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野外流动观测使用,了解掌握该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应注意的有关问题,是对每个野外仪器操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性能地震数据采集方案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动态宽频带观测一直是地震观测中追求的目标,因此“十五”期间在很多台站布设了动态范围大线性度好的宽频带地震仪,但这似乎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比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使得千里之外的宽频带地震仪都因为动态范围不足而出现了限幅问题.就当前中国的现状来看,地震计的动态范围(140dB以上)比地震数据采集器的(130 dB左右)大,所以在这里主要针对数据采集器进行了研究,争取达到26位的分辨率、±15V的满量程以及145 dB以上的动态范围,以缓解/消除大地震到来时观测仪器易出现的幅度受限问题.  相似文献   

4.
鉴于测震中电子放大地震仪放大器的输出动态范围窄的缺陷,笔者作了自动换档衰减放大倍数的电路技术设计。本设计在长周期、短周期、宽频带等各种电子放大地震仪上适当改制或重新设计放大板即可应用,从而可几十倍甚至更大地拓宽电子放大地震仪的输出动态范围,大幅度增强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库尔勒数字地震台台基噪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来  郑黎明 《内陆地震》2003,17(4):343-347
选取库尔勒地震台FBS—3数字地震仪不同时段的无震记录资料,运用傅里叶变换对其台基噪声进行频谱分析,并计算台基的平均噪声水平及仪器的实际动态范围。库尔勒地震台数字地震仪台基噪声主要来自随机干扰,噪声频段相对稳定,噪声幅度随时段有所变化。观测系统实际动态范围符合数字地震仪架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地震科学的发展对地震观测技术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研制高灵敏度、宽频带、大动态范围的地震仪以及在降低环境对地震观测的不良影响,大区域地震观测网方面的一些动态。  相似文献   

7.
地震仪对地震波的影响是由仪器的频率特性决定的。由于不同频率特性的仪器,对地震波的响应是不同的。测定震级所使用的频率范围依赖于所使用的仪器。短周期DD-1地震仪整机频在0.1—1.0秒这段频带范围内,动态放大曲线几乎是平坦的,超过1秒,曲线急剧下降,因此DD-1只适应一秒以内地震波的震级计算。中长周期SK地震仪的通频带基本上落在0.1—10秒范围,在其通频带范围内,动态放大倍数基本稳定。长周期763地震仪,它的频率  相似文献   

8.
用河北张家口台速度与位移记录测定近震震级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张家口台FBS-3宽频带大动态范围的数字化速度地震仪和DD—2短周期模拟位移地震仪所记录的河北张北地区的地震,利用速度和位移数据分别测定了近震震级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的震级范围内,这两种资料测定的震级基本一致,没有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系统误差,标准误差也较小。可以认为,无论从其物理意义还是具体做法上,用速度测定的震级与由位移测定的震级之间能够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样过程和模数转换对记录影响的分析,讨论了数字地震仪记录的动态范围,以及如何使用谱分析方法去除仪器对最终记录的影响,以便获取“真实地面运动”的近似。  相似文献   

10.
宋太成  李新武 《内陆地震》2000,14(4):374-376
引言标定地震仪放大倍数可以使用不同的地震仪自动标定仪器,如DZB-1型、CZ-1型等地震仪。计算地震仪动态放大倍数通常使用简化公式,这个简化公式是根据地震仪自动标定仪器的电压输出模式以及基本理论公式推导得出。从过去几年新疆地震局测震资料中可以看出,部分台站标定者对输入信号是否符合微分条件是模糊的,选择计算动态放大倍数的公式也不恰当,从而造成地震仪标定计算结果不够准确。文中根据地震仪标定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的地震仪标定仪器,就如何推导计算地震仪动态放大倍数的简化公式进行了讨论。1 地震仪放大器的测定在标定地震仪…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建立了大批的数字化地震台站,数字地震观测正逐渐取代模拟观测。而其地震计因采用电子反馈技术及其较宽的频带等,容易受到潮湿、气流扰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地震记录产生无规则的漂移,尤其是仿真中长周期后更明显。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介绍一种用于FBS-3A型地震计的保温防潮防护罩的设计制作原理,鹤岗地震台实际使用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研究高温高压高湿环境下,长距离数据传输抗干扰技术,设计有效的数据传输方式,组建稳定高效的传输系统是井下甚宽频带地震仪研制项目的重要环节。长距离数据传输抗干扰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低功耗、小型化、高分辨率、大动态范围的数据采集核心模块,传输抗干扰技术,数据传输协议及高精度授时等。   相似文献   

13.
HS1海底数字地震仪是为探测海洋地壳深部构造而研制的,由主机数字化测震系统及附属的投放和回收装置组成。经微机测试,主要性能指标为:输入端噪声电压0.1μV·rms;动态范围119dB;A/D和,D/A12位;通频带0.2-25Hz;线性优于1%;谐波失真<%;串音<-119dB;时间服务准确到0.01s;等待功耗1.1W;记录功耗3.3W。能同时输出模拟和数字信号,便于送微机预处理。本文着重介绍该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给出了海上实验获得的地震剖面图。  相似文献   

14.
地震数据采集是地震信号数字化必不可少的环节,动态范围是其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实际地震信号的动态范围在160dB以上,而目前普遍使用的24位地震数据采集器动态范围相对较小且在50 Hz采样率时最大只达到135dB,致使24位地震数据采集器在实际使用中对小信号分辨率不够,不能有效提取地震信息;在大地震时又容易使数据采集器出现饱和限幅失真的现象而失去地震监测记录功能.本文针对在地震监测和地震研究中需要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动态范围的地震数据采集器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多通道AD转换器并行分级采集的方法,讨论了通道间失配及其标定.对研制实验样机的测试表明,其动态范围在50Hz采样时可以达到157dB以上,线性度优于0.005%.  相似文献   

15.
地震仪的动力学特性通常是用频率域中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示的,但是,合成地震图和由地震图恢复地面的真实运动都是在时间域中进行的,这就需要知道地震仪的时间特性(脉冲响应特性)。从理论上讲,可以由实测地震仪的幅频与相频特性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用数值方法把时间特性计算出来,但是,计算结果表明,误差很大,尤其是在初动部分。因此,计算地震仪的时间特性应该从地震仪的传递函数出发,通过拉普拉斯反变换求得。 目前,我国基准地震台上使用三种类型地震仪:直接耦合地震仪、电流计记录地震仪和电子放大地震仪。前两种地震仪,它们的运动方程和传递函数已知,传递函数系数可以通过经典的分段标定方法求得。但是,对于电子放大地震仪,由于引入电子线路,首先必须确定电子线路部分的传递函数及其系数,然后再求出它们的频率特性和时间特性的解析表达式。 作者根据DD-1和DK-1型电子放大地震仪的分段标定结果,用复曲线拟合方法求出了它们的传递函数,并由传递函数导出了频率特性和时间特性的解析表达式,计算出了DD-1和DK-1型地震仪的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和时间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