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本文采用上海16年(1970—1985年)逐日平均气压资料,用相空间延拓的方法,计算了它的关联维D和Kalmogorov熵的近似值二阶Renyi嫡K2。得到D=7.7~7.9,为分数值,K2约为0.1,是一正数值。证明我国季风区短期天气吸引子是一种浑沌运动。由K2数值直接估计可预报时间T=(1K2)约为十天,与早期动力统计学方法所得的可预报时间尺度相一致。 本文计算中,考察了相空间拓展时延滞τ的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关联维D和K2对τ均是收敛的。对本文所用上海逐日平均气压序列,用延滞τ=5延拓的相空间,各坐标分量是相互独立的,系统动力学特征量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维时间序列确定吸引子维数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建平  丑纪范 《气象学报》1996,54(3):312-323
从一些控制方程已知的微分动力系统出发,利用它们不同分量、不同时间间隔的解序列重构相空间和原本相空间两种方式所得分维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事实,并探讨了用一维时间序列重构相空间确定吸引子维数的理论,揭示出其中存在的本质问题。最后指出,只有完全搞清动力系统的单分量序列采用怎样的延滞时间τ和怎样的采样间隔H延拓后才能保证重构相空间和原本相空间的度量性质不变时,我们才能获得真实、可靠、有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5.
李建平 《高原气象》1996,15(2):229-233
该文给出了严格自相似和统计自相似的区别,并由此讨论了用一维时间序列确定吸引子维数应注意的两个问题,即维数计算公式中的标度范围及比例系数问题和双对数图与D-m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提出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的方法来开拓相空间,从而研究有限区域上大气系统的混沌性质。与利用时间滞后作漂移来开拓相空间方法相比较,前者充分保证了相空间各基矢量的正交性,弥补了后者只能对单点资料进行计算的不足。文中利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1980-1986年北半球亚洲地区的500hPa位势高度场逐日格点资料进行了EOF分解并计算得到了该地区大气系统的分维数为D=6.2,从而表明,为支撑该地区大气系统的混沌吸引子至少应取7维系统或以7个变量才能作出描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近代物理学中提出的分析方法,对ENSO事件在相空间中的轨迹特征进行了描述。主要是将(1)赤道东太平洋nino-3区中,2.5°S、125°W处的1958—1972年海温月距平;(2)1949—1983年南方涛动指数(复活节岛海平面气压减去达尔文站海平面气压的差)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相空间拓展。计算了吸引子关联函数C(r),进一步确定了吸引子的维数,分别为d_E=3.1、d_s=3.2,具有分维结构,故为奇怪吸引子,从而得知ENSO事件为一混沌现象。因此,为了支撑这样的奇怪吸引子,至少需要由四阶确定性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或者说,需要由四个相变量)才能对ENSO事件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8.
9.
罗勇 《气象》1995,21(4):16-21
作者介绍了分形和分维的概念、性质和意义,重点讨论了从一维序列中提取维数信息的,并给出了一些在天气了气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从时间序列中提取维数信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勇 《气象》1995,21(4):16-21
作者介绍了分形和分维的概念、性质和意义,重点讨论了从一维时间序列中提取维数信息的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在天气和气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短期气候预测的多时间序列相空间相似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充分利用对气候系统进行定时观测而积累的关于它过去和现在情况的大量数据,本文提出了短期气候预测的一种多时间序列相空间相似模型,并从与云南气候变化有某种物理关系的20多个时间序列出发,建立了一个云南短期气候变化的年度预测模型。模型对云南80个气象观测站点1991~1998年的5月雨量距平和5月气温距平预测检验的距平同号率分别达到424/640= 66.3% 和426/640= 66.6% ;对云南1990~1997年的6~8月雨量距平、6~8月气温距平、年雨量距平和年气温距平预测检验的距平同号率则可分别达到404/640= 63.1% 、463/640= 72.3% 、456/640= 71.3% 和455/640= 71.1% 。  相似文献   

12.
13.
14.
江西省春夏季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1960—2007年江西省87个地面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对江西冰雹、雷雨大风(风速≥17m/s)和强降水(雨强≥30mm/h)3种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年平均发生次数分别为13.7、181.4、123.8站次。冰雹和雷雨大风有明显的月际变化,冰雹站次峰值在3—4月,占总数的79.1%。雷雨大风站次有2个峰值,分别在7—8月和4—5月,占总数的44.3%和31.7%,且4月全省10站以上的大范围雷雨大风日数最多。自1990年以后,冰雹和雷雨大风呈逐年减少趋势。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6—8月,占总数的70.3%,大范围短时强降水过程日数8月最多。在地理分布特征上,冰雹丘陵、山区多,平原少,赣东北最少,并有6个冰雹多发区;雷雨大风东多西少,平原和河谷或峡谷地区多山区少,赣西北最少,有5个雷雨大风多发区;短时强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有5个高值中心。  相似文献   

15.
关于山地气候资料的延长和推算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傅抱璞 《气象学报》1982,40(4):453-463
本文提出了一些关于山地气候资料延长和推算的方法,并用具体例子说明这些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无锡市气温变化特征和城市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利用无锡市1959~2003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拟合和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无锡气温和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针对气温异常的冬季和夏季,给出了典型距平场。经过分析认为,形势场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气温演变。在分析气温变化原因时,着重比较了城市化和观测环境恶化对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平凉地区云的雷达回波和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刘黎平  钱永甫 《高原气象》1997,16(3):265-273
利用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平凉雷达观测基地双线偏振雷达的观测资料和地面资料,分析了雷暴云和冰雹云的ZH和ZDR及其它参量的统计特征;用EOF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区域的对流云和降水的日、月变化规律及地理分布,得到了这些量与地形高度及坡度的关系,揭示了六盘山对本地区云和降水影响的规律。这一工作为用双线偏振雷达研究冰雹云和下一步用区域模式研究该地区的云和降水机制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