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思源 《海洋世界》2008,(7):64-67
这种偶然的、经过长途跋涉而酝酿出来的美味一旦被精明的商人所发现以后,马德拉葡萄酒的海上旅程竟然又多出了一倍。 实际上,早在运往美洲和东印度群岛之前,马德拉葡萄酒的味道相当清淡,除了它酸酸的味道之外,并不能给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如果航船载着葡萄酒进行一次穿越大西洋、或者赤道的航行会使葡萄酒喝起来更有滋味的话,那么进行两次这样的航行可能会使得葡萄酒更好喝。结果证明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苏联科学院“勇士号”所进行的海洋调查工作是举世闻名的。为完成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科学任务,这艘船航行了几千海里,最后一次航行是在太平洋。苏联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H.舍索也夫领导了这次调查工作。 他说:苏联科学家用“勇士号”进行了四次航行。最后—次是在太平洋的北部,历时160天,航  相似文献   

3.
爱尔兰人赫尔·荷兰德曾是一位爱尔兰移民教师,在一次意外伤害中他的一条腿被跌断。在医治过程中,他对海军舰艇的设计入了迷。为了避免与其他舰艇设计专家竞争,他第一次设计出可用于水下航行的潜水器。荷兰德并非政治  相似文献   

4.
尚可 《海洋世界》2014,(12):28-35
<正>皮亚西斯早在2000多年以前,一个叫皮亚西斯的人勇敢地扯起了风帆,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理性的北极探险。亚斯皮西出生在当时的希腊属地马塞利亚,即现在法国的马塞港,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和航海家。在这次航行中,他不仅引入了一种利用天文测量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而且还注意到了月亮运动和潮汐涨落的关系。但他这次航行的目的既不是要到北极去探险,也不是为了天文观测或搜集科学数据,而是为了替马塞利亚的希腊商人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锡和琥珀。他大约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  相似文献   

5.
为完成周总理的遗愿,海军28年来执行黄、渤海海冰调查任务,积累海冰数据数万组对黄、渤海海冰展开调查研究,为国家准确预报黄、渤海冰情,减少因海冰造成的经济损失 中国第一艘破冰船1998年度冰调航行2915km,两次环渤海航行,两次穿过渤海峡,掌握了数千组冰情数据  相似文献   

6.
当安装于水下航行体上的旋转装置质量或转动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对水下航行体运动与操纵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针对安装于水下航行体上的旋转装置,分析了水下航行体运动时装置的陀螺效应。得出了旋转装置陀螺力的明确数学方程。不失方法的一般性,假设旋转装置只在运动坐标系的X轴方向有旋转角速度,推导了在考虑陀螺效应作用的情况下水下航行体的六自由度模型方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水下航行体的仿真模型并对水下航行体的水下运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旋转装置的质量、角速度对水下航行体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从而为研究在考虑陀螺效应情况下的水下航行体操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明星 《海洋科学》1979,3(2):62-64
近来,加拿大政府海洋研究船HUDSON在环航美洲之后,完成了范围很广的十一个月的航行。在这一次航行大西洋,南极、太平洋各海域以及智利海峡中,用Technicon的自动分析器进行了硅酸盐、磷酸盐及硝酸盐的同时测定。该装置和方法连续使用了7  相似文献   

8.
“海狼”冤     
美国“海狼”号是一艘战功卓著的潜艇,在14次战斗航行中,先后击沉日本驱逐舰和商船18艘,共计七万多吨,还执行了多种特种任务。1944年9月21日,“海狼”号开始了第十五次的战斗航行,舰长邦提尔海军大尉奉命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将一批军用物资和菲律宾抗日游击队联络员送到萨马岛。当时美军正在进攻摩罗泰岛,为了保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船舶在流场中航行的理论及潮流场对船舶作用的原理,对给定航线的潮流状况结合主机油耗作数值计算,提出了航行船舶利用潮流能节约能源的初步研完成果。 虽然潮流能的品位低于潮汐能,但它用于航行船舶节能有显著实效,在开发利用海洋能方面有其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1月15日,我作为中国第1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开始了难忘的南极之旅。离开新西兰进入西风带这才是真正的大事件,首先是那个人人闻之色变的气旋,接着是浮冰区似乎没有尽头的长涌,最大风浪时船体左右摇摆达32度,为了躲避涌浪,我们深入到南纬67度的浮冰洋面航行。白天变得越来越长,终于出来了永昼的  相似文献   

11.
1989~1990年南极第六次考察,极地轮实施“一船两站”和南大洋海洋考察运输任务,需过东北季风区,两次穿越热带辐合带、东南信风带和咆哮西风带,还需在极区外缘进行长时间航行,高、中低纬天气系统都曾遇到,气象条件复杂。本文仅就航线天气,大风过程和南大洋考察有利天气形势进行分析讨论,以求丰富南极和航行天气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2.
印度洋之旅     
我们的大洋航行船舶在大洋上航行,虽然每天有事可做,但总起来说大洋航行是枯燥的。你想,一艘船在大洋里孤零零地航行,四处远眺,海天相连,什么都没有,而且几天、十几天都是这样周而复始的单调。大洋航行生活工作也有陆地生活所不能体味的地方,那就是我们每天享受的大洋赋予我们的新鲜纯净、带有海洋味道的潮湿的陆地鲜有的舒适新鲜空气;还有一种景象也是令人感到新奇,有时能看到成  相似文献   

13.
潜空跨介质无人航行器作为一种能够同时完成水中、空中作业任务的航行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简要介绍了一些关于潜空跨介质航行器的研究成果,以及不同设计思路的原理样机。该类航行器无论是在科学调查或军事上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研制过程也充满各类难点与挑战,当前的技术水平尚无能完成实际作业任务的样机。为此,探讨了潜空跨介质航行器的研制可能遇到的各类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良华 《海洋预报》1989,6(1):57-63
上海港东濒东海,北界长江,南临杭州湾,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港口,单就海运来说,每天有各类大小船只15,000条进出港口,许多小船遇到6—7级大风时,经常在港内碰撞沉没,大船在8级以上大风航行时,也会发生碰撞,造成损失。据上海港1979—1982年四年间统计,因大风造成碰撞、沉船事故102次,损失约32万余元,平均每次大风损失3,100余元。冬季,上海港处于东亚南、北两支西风气流的汇合处,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东海、黄海低压活动也较多,而冷空气大风的影响尤为显著。每年11月到翌年1月,阵风8级或8级以上的偏北大风过程月平均有3次,6—7级偏北大风过程月平均有5—6次,大风持续时间一般为1—2天,最长可达10天左右。因此,冷空气大风对上海港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十分严重。为此,本文对单纯冷空气南下,造成上海港8级或8级以上偏北大风的过程,建立开船条件48小时预报天气型,供管理船舶部门在大风前48小时合理调度客货轮和保障船舶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15.
2007年7月上旬,“远望”号测量船在太平洋中部作业航行时,受到西北太平洋2007年04号Manyi超强台风过程的严重影响,由于预报准确及时,船舶航行计划进行适时调整,保证了远望号海上航行安全。在这次避台过程中,仅仅13日和14日两天,在我船航行的关岛附近洋面,就有2只船舶因台风大风而沉没。本文对这次台风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气象分析。本文并提出WAVE WATCHⅢ海浪预报对台风的早期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航行体近水面滑跳运动是近年来跨介质航行体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航行体水面滑跳运动现象开展研究。 首先设计了适宜滑跳的航行体构型,通过数值仿真方法确定航行体的主要技术参数,发现航行体滑跳过程对于重心位置非常敏感;然后,针对设计的构型,开展水面自由滑跳试验,试验表明本文设计的模型可以在近水面稳定滑跳,验证了滑跳运动方式的可行性。 工作可为后续跨介质航行体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波浪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台湾海峡是一个大风频繁的区域,台风侵袭年平均可达5次左右。台风时20m/s以上的东北大风可在海峡产生十余米波高,这对船舶航行、海洋工程设施等,均有巨大威胁。由于历史原因,观测条件限制,该海域的波浪调查及研究工作开展得较慢,研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海冰快速融化,北极航道的全面开通成为可能。受航道内冰情与气象海洋等综合因素影响,航道航行存在较大风险。本文主要基于北极海冰密集度卫星遥感观测结果,综合风速、温度、能见度与水深等数据信息,利用权重和风险等级划分法建立了无破冰能力船只在北极航道航行风险评估体系,计算得到日平均航道航行风险度。通过与“雪龙”号科考船在西北航道航行线路与航道航行风险度比对,发现“雪龙”号科考船均沿低航行风险度航道航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北极航道航行风险评估体系计算日平均北极航道航行风险度是可行的,可为极地科考或航道选取提供准确的航行风险评估信息,对积极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高海况下海况等级对无人水下航行器横摇运动的影响,得出满足某型无人水下航行器安全回收的海况条件,对高海况下无人水下航行器的横摇运动进行分析。运用频率响应法,分别在4级、5级和6级海况下,根据海浪谱密度函数和该型航行器的横摇频率响应函数,求得其横摇运动谱密度函数。再运用公式推导,得到其横摇运动的时域函数。使用MATLAB仿真软件对该型航行器进行横摇运动仿真,得到3种海况条件下,其横摇运动的时域函数图像,并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仿真结论:高海况下的海况等级对无人水下航行器的横摇幅度有较大影响,满足其安全回收的海况条件为5级海况。  相似文献   

20.
正进军1984年11月20日考察队乘"向阳红10号"从上海起航。船一出长江口,我们生物小组就开始工作。航行中考察队并没有安排观测项目,我们只是觉得一个多月的航行不能只当乘客。从上海到南极考察的出发地——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是一条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穿越太平洋的大剖面。中间跨越几个不同的气候带,是了解某些海洋参数大尺度分布特征的好机会。由于船以18节每小时的速度航行,只能采取表层海水做一些分析。每天早晚两次,这样单程就获得了近70个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