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2017年春夏季呼伦贝尔草原干旱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呼伦贝尔草原范围内6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数据和MODIS NDVI数据,分析对比2017年4—9月多种气象干旱指数(Pa30、SPI30、SPEI30、CI、MCI)与植被状态指数(VCI)的监测情况。结果表明:只考虑单一降水的气象干旱指数(Pa30、SPI30)在4月波动较大,且此类指数无法反映出高温等其他气象条件对干旱发展的影响。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MCI)由于引入多时间尺度干旱进行计算,旱情缓解时轻旱等级持续的时间过长,且草原植被在降水增加后的恢复速度较快,造成干旱缓解期间植被与监测结果差异较大。MCI与同期和前1期VCI的相关性最好,CI和SPEI30与前1期和前2期VCI的相关性较好,而只考虑单一降水的气象干旱指数与VCI的相关性普遍偏差。植被对SPEI30的响应时间更长,更适宜草原生态干旱的早期预警使用。  相似文献   

2.
干旱已成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面临的普遍问题,其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了解区域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是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基于scPDSI数据集,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002-2017年东北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探讨了干湿状况的季节变化对年际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东北地区4个季节的干旱面积为52.27%-62.03%,虽然季节和年际尺度的干旱均有减弱趋势,其中冬季干旱程度显著减弱,但干旱仍然是东北地区的主要气候背景;春季和夏季scPDSI的协同作用对年际scPDSI变化的贡献率达88.64%,夏季的贡献率达86.13%;东北地区的西部干旱程度高于东部的,其中呼伦贝尔草原中部和浑善达克沙地东部以严重干旱和中等干旱为主;EOF分析表明,东北地区4个季节和年度的干湿状况呈现一致的正变化趋势,高值中心主要出现在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1998年9月至1999年4月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全省 6 3个台站的降水资料 ,对 1998年 9月至 1999年 4月旱段的持续时间、范围、强度、干旱成因及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进行了诊断分析。其范围之大 ,灾情之重 ,为近 50年少见  相似文献   

4.
利用山西省1983年-2006年暴雨洪涝、干旱、冰雹、霜冻、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受灾面积资料和农作物产量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山西省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危害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西农作物产量最严重的4种气象灾害依次是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和霜冻。  相似文献   

5.
安顺市特大气象干旱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9年7月—2010年4月安顺市发生的特大气象干旱灾害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这次气象灾害具有时间长、范围广、旱情重、危害大等特点,是安顺市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给人民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属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2001年干旱特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甘肃省 6 3个气象台站建站至 2 0 0 1年的月和旬降水资料 ,对 2 0 0 1年前春旱和春末至夏季连旱的持续时间、范围、强度与历史同期进行对比分析 ,同时对干旱的成因也进行了诊断分析 ,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2 0 0 1年河东干旱与 1 971年基本相似 ,河西与 1 96 5年基本相似。干旱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程度之重为近 70a所少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泸州各区县1957~2011年气象资料, 按照四川省干旱标准统计各类干旱发生频率, 再利用2006年和2011年特大伏旱的典型个例对泸州伏旱特点、成因、影响进行分析。初步结论是:伏旱发生的机率和危害最大, 中高纬环流特征和西风环流特征异常、副高偏强、温度场偏暖、地理位置特殊等因素是伏旱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继志  季良达  王桂萍 《气象》1980,6(6):16-17
一、前言 干旱是危害我国农业生产的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七十年代初,我国经历了历史上较为严重的干旱,1971、1972、1973、1975年都出现了全国大范围的干旱,尤其是1972年,是解放后干旱最重的一年。我国北方和南方出现大面积干旱,其中晋中、冀中、冀北、辽西干旱是五十年来所未有的,不少地区水库干枯、河水断流,海河水位出现最低值,黄河在济南以下曾断流20天,不少地区人畜食水困难。 干旱是一种大尺度灾害性天气,干旱的形成与大气的大尺度运动有关。七十年代,由于干旱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普遍开展了对干旱的成因的研究。一些气候工作者预计,干旱的10年或11年周期在我国颇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南干旱研究最新进展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尹晗  李耀辉 《干旱气象》2013,(1):182-19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重大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有增加趋势。我国历来是受干旱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干旱强度和受旱区域不断增加,而且开始由干旱半干旱区向湿润区发展。雨水充沛、气候湿润的西南地区,近年来发生持续数年的严重干旱事件,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并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学者也对西南干旱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们通过分析西南地区降水和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西南干旱的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寻找造成西南干旱的发生规律、特征和形成机理;还有学者运用干旱指数、卫星遥感等方法研究了西南干旱的监测技术。本文研阅了近10 a来大量相关文献,对西南干旱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力图为西南乃至其它区域干旱的研究提供借鉴,为干旱防灾减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韶关干旱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从降水状况、蒸发状况、降水利用、土壤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韶关极易发生干旱,特别是秋、冬季出现干旱机率更大。韶关要高度重视干旱的危害。加强空中水资源的开发应用,积极实施人工增雨是解决韶关干旱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干旱是世界最严重的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经济损失最重、影响范围最广的灾害。我国深受干旱灾害的影响,近几十年干旱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和对人们生存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因此,讨论全球干旱指数研究进展对于我国干旱研究及防旱抗旱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介绍全球特别是欧美等国气象干旱指数、农业干旱指数、水文干旱指数、遥感干旱指数以及综合干旱指数研究进展,并与我国干旱指数研究情况对比。探讨我国在干旱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干旱指数适用性比较不足,新的机理性干旱监测指数研究不足,干旱预测预警研究不足。因此加强干旱机理机制研究、开展干旱监测准确性定量评估和加强数值模式在干旱预测预警中的应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铜仁地区10个气象台站1961年至2010年4月的月和旬降水资料,对2009—2010年夏秋连旱、冬春连旱的持续时间、范围、强度与历史同期进行对比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同时分析了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对干旱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7月—2010年4月,铜仁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12.7%~51.7%,出现了严重的夏秋连旱叠加冬春连旱,受旱范围和干旱强度双双突破了该区气象历史记录。干旱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生长、人畜饮水、水力发电、城镇供水及森林防火等,尤以人畜饮水问题最为突出;但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延缓灾情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乐山小麦减产年主要灾害天气危害的实际调查与理论分析,结合乐山实际,提出根据不同气候年景,合理安排播期、选择适宜品种以躲避低温冷害。通过种植区域结构调整以减轻干旱危害的防灾减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小麦生长季内降水条件入手,分析了达县地区干旱、湿害发生规律及成因,探讨了干旱、湿害对小麦的危害机制,并提出综合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治地区干旱分析和降水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长治、沁县等11个测站1960~2000年3~8月逐月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旱月出现个数、发生月份、干旱程度、持续时间和对农业生产危害程度,将长治地区的春旱和夏旱各分6个等级,从中寻找春夏两季干旱发生的规律。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春夏两季降水预报方程,对长治地区春夏两季降水定量预报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初步确定了影响长治地区春夏两季降水的主要因子是西北太平洋平均海温、长治县的地温等因子,2001~2004年预报准确率达87.5%。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黄河流域连续11a(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1922~1932年的干旱是至少200a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这次极端干旱事件是处于相对增暖和百年尺度干旱背景下发生的,其时间长、范围广、危害重、多灾并发,旱灾、蝗灾、地震、瘟疫、匪患和兵祸,天灾与人祸交织在一起,酿成了惨绝人寰的大灾荒。这次极端干旱事件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力遭受了极大摧残,群众生活处于极端困苦之中。  相似文献   

17.
李维华 《四川气象》1999,19(4):62-64
本文从小麦生长季内降水条件入手,分析了达县地区干旱、湿害发生规律及成因探讨了干旱、湿害对小麦的危害机制,并提出综合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云南夏季罕见高温干旱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解明恩  程建刚  范菠  高锡帅 《气象》2005,31(7):32-37
2003年夏季云南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范围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是自1961年以来云南最严重的夏季高温干旱天气之一,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及危害程度仅次于1983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云南进入气温偏暖期后的一次夏季极端气候事件,打破多项历史纪录。利用高度、OLR、TBB等资料对此次气候灾害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稳定且偏强偏西,季风低压偏弱偏西,云南TBB值偏高,降水云系较少,OLR值偏高,对流活动抑制,云南正好处于东、西两个垂直环流圈的下沉气流控制区是形成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定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71—2008年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资料,计算了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冷害的影响权重、成灾率及其变异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4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干旱影响权重最大,并呈增加趋势;黑龙江省各种灾害权重均大于吉林省、辽宁省;东北地区气象灾害以小灾和轻灾为主,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特别是2000年以来,重大灾害的发生频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干旱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水分亏缺所造成的危害超过了一切逆境因子的总和,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及农业生产。作为全国重要优质棉区之一的新疆,干旱及水资源缺乏也成为棉花产业发展的重大限制因素之一,棉花种植几乎完全依赖灌溉,而棉花或棉田是否需要灌溉,可根据土壤含水量以及植株本身受旱程度特征等指标来判断。本文从棉花干旱形态变化、生长发育进程、生理生态特征、产量结构差异、土壤水分变化、气象干旱等不同方面对绿洲棉田干旱指标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开展滴灌模式下棉田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干旱敏感性指标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