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3月28日—4月7日在广东三水举办了首次RSM系列桩基信号检测仪桩基动测培训班,来自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三十个单位近四十名学员参加了学习。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王武林教授及多年从事桩基动测的同志参加了讲学。培训班既安排讲授桩基动测原理,又安排学员利用RSM系列桩基信号检测仪对桩基进行实地动测,并对动测法结果实地作了分析。学员普遍反映学习效果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桩基无损动测方法在摩擦桩基检测中的应用,指出该方法准确可靠,便用简便,施工周期短,费用低,误差小,对场地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桩基无损检测方法在我国已获得了广泛采用和较大的发展。由于桩基动测法与静压试验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等优越性,因此,国内外都加强了桩基动测法的理论研究。本文对桩基动测法的理论机制作某些探讨,目的是为开展该领域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当前国内外桩基动测的技术方法,以及动测仪器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桩的动测基本原理,系统地对西安-宝鸡一级公司阳平桥桩基动测成果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其结果表明阳平2号桥桩的质量劣于4号桥桩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桩基动力检测技术新世纪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回顾了各种桩基动力检测方法,提出了目前桩基动力检测技术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建议.从多个方面重点对桩基动测技术在新世纪的发展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一种基于桩基动测波动数据的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方法,所建立的多层神经网络通过对已知样本的学习,可实现对未学习样本(桩基检测数据)的识别,指出桩基中存在的缺陷。实际检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某住宅楼工程静压管桩基础静载和动测检验出的质量问题,并对该工程桩基质量事故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桩基无损检测(又称动测)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我们自1985年12月起,根据湖南大学周光龙教授的理论,对频率法开始进行应用试验。为了提高资料整理计算的效率和成果的精度,我们用BASIC语言编写了桩基动测单桩(摩擦桩)承载力的PC-1500计算机程序,供读者参考。一、计算公式为了适应PC-1500计算机中的变量标识符只能用大写英文字母的规定,原公式中的  相似文献   

10.
刘明贵 《岩土力学》1989,10(1):42-4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察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于1988年9月在河北省沧州市召开了全国桩基动测学术会议。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15个单位的157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大会报告中,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程乐平工程师的题为“RSM系列瞬态信号记录处理仪及其在桩基动测中的应用”的论文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从反射波法小应变桩基检测过程中对最终测试结果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在应力波反射波测桩过程中,影响检测效果的几种因素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厂房桩基础设计为“洛阳铲”成孔灌注桩,不适宜该地基土且未考虑填土负摩擦的影响,加上部分桩基施工过程中未达到持力层,从而导致厂房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沉降开裂。通过在原厂房承台中置入树根桩,并对承台进行了加固处理,使厂房不均匀沉降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王石光  秦瑛 《湖南地质》2002,21(1):40-42,72
毗邻化工厂的某高层住宅楼地基上,长期遭受氯离子的侵蚀,该化工厂排放废水的氯离子含量高达75000mg/L。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对其腐蚀性进行评价,认为住宅楼东面地基土对混凝土具有中等以上的腐蚀性。为防止氯离子渗过基坑腐蚀住宅楼混凝土基础,采用水泥搅拌桩形成防渗墙隔断氯离子的渗透;基坑开挖后,采用换土垫层法进行处理,以过量的水泥隔断氯离子渗透,可有效防止氯离子通过基坑底部对基础产生腐蚀。  相似文献   

14.
软粘土动力排水固结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动力排水固结法是在传统强夯法基础上通过改善排水条件而发展的一种新的软基处理技术。本文在对该项技术的研究意义、基本原理做简要陈述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固结机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用于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的岩体原位测试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底板突水是底板受采动应力和承压水水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开拓和采动打破了原有地应力的平衡状态,为达到新的平衡,某些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会释放应变能,使岩体构造发生变化;而承压水的水压对底板隔水层的作用主要是压裂扩容作用与渗水软化作用。本文介绍了由岩体原位应力测试技术、室内三轴渗透仪测定技术和计算机有限元模拟技术组成的岩体应力测试综合技术及其在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瑞雷波的频散特性、传播速度与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相关特性,检测了格林科尔(南昌)科技园一期工程强夯地基质量,发现的多处低速异常区,其地基土承载力指标未达到设计要求。经钻探取样、轻便触探及土工测试,证实了该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检测结果为地基加固处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强夯地基效应及加固机制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强夯地基效应,是指经强夯处理使地基土的结构形式,强度和变形大小,及其作用过程发生的改变。通过对强夯过程中一系列的现象分析,揭示强夯地基效应的形成机制,对强夯地基效应的三个方面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其结论对于强夯处理设计和加固机制的认识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桩端灰岩溶洞探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基桩施工过程中,判明桩端3倍桩径深度范围内,灰岩岩体内是否隐伏溶洞等不良地质情况,进而决定是否终孔、浇灌基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以地震反射波法为理论基础,以单发单收地震勘探和基桩检测技术作为现场作业方法的基础,并吸取两者对勘探资料的解释经验,扼要介绍了运用该方法对湖南涟钢某工程人工挖孔嵌岩桩的桩端灰岩的检测结果及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对同类桩-土体系利用低应变测试技术与静载荷试验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其它同类桩-土体系的基桩利用低应变测试方法测定单桩承载力,该方法已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抗震设计都是基于刚性地基的假设,然而在实际中,地基会发生变形致使上部结构的动力特性改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桩-土模型和土弹簧桩-土模型桩,用ANSYS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实体桩和土弹簧桩的房屋结构模型研究地震作用下结构在考虑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的动力特性及其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