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CNC-IHDP秘书处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6):1054-1055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部和CNC-IHDP筹备处联合主办的“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成立大会暨中国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HDGEC)研究研讨会于2004年8月30~31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宣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部同意成立CNC-IHDP的批复文件,通过了第一届CNC-IHDP章程(草案),协商产生了第一届CNC-IHDP委员, 相似文献
4.
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和模拟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的由来及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和模拟进展。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是描述全球气候以及生态和环境系统的整体耦合演变的数学表达。利用他作大规模数值模拟,以便认识和预测全球和区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有效应对防灾减灾和规划可持续发展等。目前国内外尚未完全研制出可供实用的地球系统模式,还须二三年时间。 相似文献
5.
1 背景 1989年3月14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竹下登依据日本科学技术会议设置法有关规定,代表内阁要求日本科学技术会议对“关于地球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基本规划”进行咨询。1990年6月14日,日本科学技术会议地球科学技术部长武安羲光向继任的内阁总理大臣海部俊树呈交了审议报告和地球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基本规划草案,并于1990年8月20日由内阁总理大臣审定公布。该规划包括三部分内容:(1)促进地球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基本观点;(2)重要的研究开发课题;(3)推动研究开发的措施。日本政府制定该规划时,是以未来10年的科技活动作为审议基础来考虑的,并与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相联系。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对地球的科学认识,促进对环境问题的解决,使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计划中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为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分计划之一的ESE研究战略,在未来10年中,将主要关注以下 5个科学问题:①全球地球系统是怎样变化的?②地球系统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③地球系统如何响应自然和人为引起的变化?④地球系统的变化对人类文明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如何更好地预测地球系统未来的变化?这 5个问题都是大范围的跨学科问题,涉及到地球系统科学的各个方面。在这 5个大的科学问题之下,又具体细化为23个二级问题,并对这些问题
进行了极其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8.
地球系统科学中海洋研究:未来10年海洋全球变化研究前景
———IGBP与 SCOR提出建立新的“海洋计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覆盖地球表面积72%的海洋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系统的关键功能环节。叙述了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针对"全球可持续性"需求的目标,研究与地球系统和全球变化紧密联系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海洋食物网的相互作用,探索候和人文驱动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新世纪海洋生态系统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是认识可持续生态系统服务与产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全球环境变化和地球科学面临的新任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讨论了当今地球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并介绍了美国1997年全球变化研究计划概况,全球变化研究对于认识、评价和预测全球环境变化、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地球科学正面临着4方面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地球工程学 (Geotechnologie)”是德国联邦政府教育与研究部 (BMBF)和德国科学基金会 (DFG )共同策划的未来 15年超大型地学研究计划 ,于2 0 0 0年 3月正式公布并开始招标实施 ,德国政府准备对该计划的实施投入约 5亿马克的研究经费。在经济和科学技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 2 1世纪之初 ,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已经开始实施“十五”规划 ,即将开始考虑下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时期 ,了解和掌握世界各国的科学研究动态 ,对于把握科学前沿问题、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保证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与世界同步发展及开拓创新性研究领… 相似文献
11.
新元古代的雪球地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储雪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23(3):233-238
“雪球地球”假说的提出解释了一些新元古代冰川现象,如低纬度和低海拔冰川沉积、帽碳酸盐岩、负的碳酸盐δ^13C漂移和BIF铁矿等现象。尽管有不同的假说与解释,但“雪球地球”最为流行。“雪球地球”事件被认为起因于地球系统的变化,如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超级地幔柱的活动及古地磁真极的漂移等。“雪球地球”的极端气候环境变化,促进了生命的演化,造成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相似文献
12.
现代地球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类的发展战略正在发生根本性地转变,用可持续发展战略代替以传统工业为基础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讨论了现代地球系统科学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问题,认为在现代地球系统演变过程中,全球环境是基础,人类圈为主导;现代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基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协调人类圈和全球环境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变化中的地球所面临的挑战:全球变化的科学理解(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变化中的地球所面临的挑战 ,并在描述地球系统科学近年来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给出了全球变化的科学理解。同时也简要介绍了世界正在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描述了气候系统研究所达成的共识、面临的挑战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并从大气、海洋和陆地间的CO2 交换、转换、不确定性等方面阐述了碳循环 ;然后 ,简单描述了全球水循环研究进展 ;最后 ,展望了在变化的地球中生存所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研究发展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人类如何合理地管理"地球生命支撑系统",以满足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是全球环境变化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 ,GEC)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nterna
t ionalHumanDimensionsProgramm eon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IHDP)侧重于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HumanDimensionsof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HDGEC)研究方面。在对国际HDGEC研究发展大势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HDGEC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HDGEC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了我国HDGEC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势。展望未来,我国HDGEC研究应立足国情,着眼全球,把握趋势与时机,在重大研究问题、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所发展、突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简要叙述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性、特点和中国在全球变化中的地位,回顾和评述了近十多年来我国所开展的有关全球变化的研究进展。据统计,在1985年至1995年期间,我国全球变化研究项目已达350项左右,由国家级项目、部委级项目和一般项目组成。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已在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一些核心计划,如全球古环境变化、全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大气化学、全球海洋通量研究以及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文章进一步指出,我国研究重点应放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陆地生态与气候的相互作用、地球环境演变历史及其变化原因、地球系统的综合分析和模拟、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等领域。最后,笔者提出今后“九五”期间以及到下一个世纪初中国全球变化研究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地球系统中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为主线,分析总结了我国沙漠地貌过程、流水地貌过程、冰川地貌过程及风沙地貌过程等领域研究的部分进展。由于我国沙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形成和演变与岩石圈构造变动即青藏高原隆升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对我国沙漠形成、演变的研究能为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历史提供重要佐证。近30年来,有关我国沙漠形成时代的认识更新较快。新的沉积记录显示,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在中新世时就已经出现了,但沙漠沙丘大规模扩展可能是在中更新世才开始的。既使在晚更新世以来,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也有过明显波动、沙漠地貌的特征也发生过显著变化。沙漠通过为沙尘暴提供物源,对全球变化产生驱动作用。从地表过程来看,风沙地貌的形成演变不仅受风力作用,而且受流水、湖泊等多种地貌动力过程的影响,地貌类型是各种动力过程共同作用的缩影。古冰川地貌曾是最早发现的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证据。随着新的测年技术的出现,学术界对我国第四纪古冰川地貌演化过程有了较系统、全面的认识。流水地貌过程应该是地球上作用区域最广的一种地貌动力过程,对流水地貌过程的认识目前正在向微观和宏观深入。 相似文献
17.
220ka BP来萨拉乌苏河流域地质剖面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萨拉乌苏河流域位于我国北方沙漠/黄土过渡带和生态脆弱带,它对全球气候变化反映非常敏感,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对该区域滴哨沟湾剖面地球化学元素氧化物及其比值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约220 ka BP以来我国北方气候变化极不稳定,存在着不同时间尺度的频繁变化,这种不稳定性无论是在冰期还是间冰期都有很好的反映.其中倒数第二次间冰期存在3次气候波动;倒数第二次冰期存在7个气候旋回;末次间冰期存在7个气候旋回;末次冰期存在9个气候旋回.这些气候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极地冰芯反映的全球变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反映了该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的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19.
20.
IGCP 379“岩溶作用与碳循环”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IGCP379项“岩溶作用与碳循环”是中国建议并组织实施的,于1995~1999年执行。作者对1995年以来项目的实施情况及其研究进展作了总结,并对每一科学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1)表夺溶系统碳循环与大气CO2源汇的主要进展有3方面:扩展了研究地区;揭示了秀层岩溶系统碳循环的运动机制;对表层岩溶作用回收大气CO2量进行了估算;(2)深部CO2释放问题的主要进展有;发现了更多的深部CO2释放带;揭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