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异构信息资源不断涌现,如何将这些异构信息进行集成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异构地理空间信息源的共享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模式,采用符合OGC标准的WFS、WMS等建立各种标准的服务,使得用户不但可以在网络上方便地调用各种地理空间信息,还可以通过标准的接口将各种标准的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与自己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以及将来自不同软件提供的接口的数据进行共享。以武汉市为例,开发并实现了面向服务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说明了通过标准的服务接口访问服务的方法,该平台在武汉市政务专网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层更新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地理空间数据的高性能计算,结合高性能计算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更新中的应用实例,对今后高性能计算在空间地理信息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现代测绘服务模式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空间信息的共享既是信息化社会对空间信息的要求,也是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论述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对平台的内容、关键技术、基本功能和作用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对未来测绘从信息获取的内容和面向信息化社会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结合山西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着重说明以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库建设为核心的数据体系建设和目录服务注册为核心的地理信息公共在线服务体系的建设;探索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与发布的作业流程和工作基准,为地理信息的共享打下数据基础,解决了多源空间数据的注册、发现与绑定问题,构建了开放式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广域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永  陈杰 《地理信息世界》2009,7(3):17-19,59
在分析地理信息在线服务需求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满足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要求的广域网拓扑结构、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并给出了广域网IP地址与域名规划、节点网络接入、运行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更新运维体系升级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更新运维体系的解析,指出平台数据模型、更新机制及软硬件支撑环境等方面的局限,从空间数据时空化、运维体系智慧化的角度提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升级策略,为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技术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行维护是一项超大型地理信息工程。为了切实做好统筹规划、统一设计、规范建设、分步实施,国家测绘局组织开展了总体技术设计研究,制订了技术设计指南。本文介绍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架构。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有效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驱动现状及其相关问题,分析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层次结构以及在空间信息技术发展中的定位,基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试点工程应用示范建设的经验,阐述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有效驱动问题。针对我国当前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的瓶颈问题,提出了走以不同行业与部门协同共建的方式来有效驱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是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以地理空间框架为基础,建设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于整合城市信息资源、促进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与业务协同,推动城市信息化发展及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贵阳市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详细介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内容,并对预期效益进行了分析,为其他公共服...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用户分类及服务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集中式、模块化、组件化的过程,目前正向地理信息的Web服务方向发展。传统的集中式地理信息系统中,功能的分类决定了用户的分类;而在地理信息服务的架构中,用户的分类导致服务的分类及其与用户分类的映射。本文从地理信息服务的架构出发,分析并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用户群分类与对应的服务分类,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和地理信息服务资源的有效组织和整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面向在线服务的地理框架数据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线服务对地理信息的需求,阐述了面向在线服务的地理框架数据体系构建技术实现方法,设计了适应多源数据协同服务的数据集成方式和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的地理框架数据内容构成与建模方法,并说明了其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从北京市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建设背景,总体框架,关键技术及创新点、服务现状及成果,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介绍了该平台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3.
面向信息服务的SDI数字地理空间数据框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patialDataInfrastructure,SDI)是各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飞速推进,电子政务、公众信息服务对SDI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地理空间数据框架是SDI的核心与基础,是支持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国外技术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尺度地理空间数据框架的模型,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从2012年起,组织分期研究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广东省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信息平台(简称"平台"),旨在建立健全统一的全省交通运输业数据采集、发布标准及技术管理规范,分别构建5大类运输方式线网及重要的运输枢纽站场节点的多级图层,叠加形成全省综合运输体系布局规划"一张图"。"平台"采用4层设计,依托后台管理、应用分析和综合展示3大子系统,搭建了基础地理信息、经济社会、交通运输现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成果及其他共5大类数据库,"平台(一期)"于2014年3月26日通过验收,实现了多维度、多视角展示和查询交通运输业数据成果的预期功能。研究实践将力促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研究和决策方式实行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5.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集城市地表、地上、地下多维、动态空间信息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空间信息平台是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地质问题的关键,3维地质建模及其前后处理问题是平台建设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本文简述了城市地质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与功能特征,探讨了平台建设中的3维技术瓶颈,如3维空间数据模型、3维地质建模和3维地质数据的可视化表达与分析,同时介绍了作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最新成果,指出了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
公安业务地理信息关联采集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采集是各类业务GIS的基础工作,公安业务地理信息采集常常采用人工地图标注模式进行。公安业务地理信息分为独立业务地理信息和带关联信息的业务地理信息,通过分析带关联信息的业务地理信息的特点,提出主图层、子图层等概念。人工地图采集方式分为:常规独立采集方式和关联采集方式。常规的独立采集方式缺乏关联性,容易重复采集,而关联采集方式既可以保证同一空间位置的多类信息在坐标描述上的绝对一致性,以及其属性之间的传承关系,又可以实现多类信息之间的精确指定关联采集。最后,进行了业务地理信息关联采集方式的流程研究、数据模型研究与功能实现。结果表明,通过这种关联采集方式,极大地减轻了公安行业人工地图采集的工作量,并能使公安业务地理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清晰化、精确化,满足了公安业务中大量存在的地理信息采集、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部门的业务管理中蕴含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数据,如何快速、准确地将这些信息空间化是进一步开展空间分析与应用面临的首要问题。地理编码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从地址数据标准、地址数据库建设、地理编码引擎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形成一套数据全面、功能实用、应用广泛的智慧重庆地理编码服务平台,为全市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可靠、高效、准确的地理编码服务,建设成果已在测绘、工商、应急、人口等多个行业部门开展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理空间数据的行业交叉性使用更加频繁。在“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的战略背景下,研究解决跨行业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政务平台建设中出现的基础数据地理空间矛盾的问题十分迫切。从数据结构整合、行业管理协调、数据组织模式创新、数据更新方式改进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解决长期以来缺少行业协调和沟通而产生的技术性数据混乱的问题。该研究方法能够科学地完成历史数据的统一整合并彻底杜绝行业间数据生产的技术壁垒。提出了从数据的框架体系设计、采集、更新、应用与管理等全流程的数据建设方案,为跨行业的政务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富有探索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