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惊悉涂光炽院士逝世的消息,铀矿地质系统全体同仁无不表示沉痛的哀悼和深切的怀念。涂光炽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资深专家,他不仅在地球化学和矿床学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还积极推动我国铀矿地质事业的进展。在铀资源勘查的不同阶段,他研究铀矿床成矿规律,为铀资源勘查工作出谋献策,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例如,在连山关铀矿床研究、华北地台铀资源开发、不整合面类型铀矿床的目标类型选择,以及相山铀矿田研究等方面均提出了真知灼见。涂光炽院士以他广博的学识,多次在铀资源研讨及学术交流中,开拓新思路、探讨新命题,为我国铀矿…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10月 17日 ,我所优秀的地质学家李兆鼐同志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他从事地质事业的 50年间 ,在火山岩、岩浆作用及其与资源、环境关系领域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德 ,我们特在《岩石矿物学杂志》上编辑出版了这期纪念文集。李兆鼐同志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935年 1月出生于浙江嘉兴市 ,1956年 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1962年秋调入原地质部地质书刊编辑部工作 ,1973年调入… 相似文献
5.
6.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2,41(1):188-190
<正>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爱国进步青年1914年7月,黄劭显出生在山东省即墨县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1931年他在山东济南初中毕业,即到北平上高中,他学习刻苦努力,成绩非常优异,这期间他接触了爱国进步思想,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1932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因参加纪念“五卅运动”的抗日集会游行遭到反动派的追捕。1934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成为了地质学系的一名学生,在学期间他就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 相似文献
7.
李捷,字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于河北成安县西野庄。1913年保定育英中学毕业后考入工商部地质研究班(后改名“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就学于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一代宗师,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工作者。1916年秋,该班有18人拿到毕业文凭(史称“十八罗汉”,其中有李捷),全都进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任调查员,曾在我国的区域地质填图和矿产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奠基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地质与勘探》2006,42(6):102-102
原《地质与勘探》总编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林镇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林镇泰同志1935年10月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62年4月毕业于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稀有放射矿产地质勘探专业。曾任冶金工业部北京矿山研究院、冶金工业部地质研究所技术员、情报组组长;1970年5月起任《地质与勘探》编辑部负责人、副总编;1982年5月起任《地质与勘探》总编、冶金工业部资料馆副馆长、冶金部遥感中心副主任(正处级)等。林镇泰同志长期从事《地质与勘探》编辑工作,曾任冶金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矿… 相似文献
9.
10.
再过一些时间就是王鸿祯院士的百年诞辰,此时此刻,更令我对他深深怀念。在他离去的这些年当中,每当我看到有关的书籍、文献,就会想到他老人家;他的学术思想、治学态度和奋斗精神,更时时激励我前进。在王鸿祯院士生前,我有时是当面请教得到指导,更多是通过学习他的著述而收益。
20世纪50年代初,我有几位同学在新建的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班学习,他们谈起校内教授中的“少壮派”--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年纪30多岁,执掌教研室和系主任岗位,个个风华正茂,其中就有王鸿祯教授。但我第一次见到王先生是在1955年,那年夏季,苏联科学院代表团访华,代表团成员、著名大地构造学家别洛乌索夫通讯院士在我所(当时位于城内沙滩松公府夹道、原北京大学地质馆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做包括苏联大地构造、中国大地构造的有关问题以及大洋盆地的成因等系列报告。王鸿祯先生参加了有关会议,他提出问题发表讨论意见,我当时负责会议记录和部分接待工作,有幸第一次近距离地同他有过接触,他和蔼可亲,时间虽短但留下了长期的印象。
1956年,王鸿祯先生著的《地史学教程》出版,我很快购得一本并开始学习。一天,叶连俊先生在办公室里见我手里拿着这本书,说道:“这(地史学)同我们的沉积学关系也很大”,我说:“我的基础知识不够,许多内容不懂”,叶先生说:“慢慢来,先掌握一点基本概念”。这是叶先生对我学习《地史学教程》的指导。王先生的《地史学教程》使我初步开阔了对世界地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视野。受此书的影响,我形成了一个习惯,尽管有许多地质问题,我自己并不直接研究,但愿意去了解,从中获取知识的享受。
1985年,王鸿祯先生主编的《中国古地理图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和高度评价。图集以全球构造的活动论与历史发展的阶段论有机结合作为主导原则,代表王鸿祯先生学术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图集内容十分丰富,我曾较为仔细地阅读了差不多每一幅图件并认真阅读了图集说明书,还读了图集的英文说明,以便了解图集的有些名词术语同国外文献的对照和衔接。我后来也曾向王先生请教过一些问题,如今还记得的有:豫陕(图集引用了我的文章)和燕辽裂陷盆地(拗拉槽)、俄罗斯地台的拗拉槽、扬子地台有无拗拉槽,以及拗拉槽是否都是三支裂谷系的废弃支等等,他同我也谈到朱夏先生将aulacogen译作“拗拉槽”可称杰作。王先生还向我指出国内需要重视古大陆的重建问题,这是国际关注的热点,但意见分歧很大,我国应该有更多些学者进入这一领域进行探讨。王先生的一系列意见对我真可谓受益匪浅。
1989年在华盛顿参加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在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会上,我遇到美国的Scotese教授,他当时已着手“古地图”(PaleoMap)项目并送给我一点有关资料,Scotese在会上强调编制古地图的三个支柱是板块构造、古地磁和古生物地理。回国后我向王先生汇报了有关情况,王先生也特别强调古生物地理对古地理重建的重要性。据我所知,在王鸿祯先生的率领下,中国地质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已经开展全球构造与古大陆再建研究,采用计算机成图并开发了有关软件。在1996年国际地质大会(北京)上,展出了古大陆再造的系列图件,这在当时是国内学者首次作出这样的努力。就中国地质大学而言,王鸿祯先生和殷鸿福教授等都曾在古生物地理方面做出许多贡献。
20世纪90年代初,原国家科委推出了以“攀登计划”为名的基础研究资助计划。有个年度我担任地学与资源环境领域的评审组长,那一回总共约有6、7项申请,王鸿祯先生领衔的中国古大陆及边缘层序地层与海平面变化研究的申请,在经过讨论后,投票排名第二。当时国家科委只限定资助一项,我和评审专家组其他专家都认为王先生的建议项目有价值,是值得资助的,但投票结果也是公正和正确的。因此,我们决定向科委建议,给我们组增加一个项目指标,科委有关负责人听取了我的意见,但一时也无变通的余地。过了一段时间,国家科委又推出“攀登计划B”,层序地层学项目可以入选,但需承担项目的主管部门提供部分联合资助。我把这个情况转告王鸿祯先生,王先生当时已年近八旬,他亲自同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司沟通,终于获得成功。王先生已80高龄,亲自领导了由若干单位几十位专家组成的团队,经过四五年的浩繁研究工作,获得了圆满的成功。我有幸数年中应邀参加了该项目的学术研讨会,分享王鸿祯先生的学术思想和项目在学术上的新进展。
在科学研究中,王鸿祯先生重视基础研究,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揭示自然的奥秘,开展创新性研究。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工作期间,向他请教学科发展战略问题等,他都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强调基础学科的发展。事实证明,基础研究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中,具有根本的重要性。王先生为我国地质科学的基础研究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王鸿祯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和地质教育家。在地层学、古生物学、大地构造学、地史学和地质学史研究等诸多领域成就卓著,在发展地质教育和培养人才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王鸿祯先生青少年时代就胸怀“科学救国”之志,勤奋学习,砥砺意志,殚思竭虑发展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献身科学研究,学科综合交叉和继承发展创新贯穿他的毕生学术生涯。王鸿祯院士是我国地质界著名宗师之一,在纪念他诞辰100周年之际,我应当继续不断学习他对地质科学和地质教育的献身精神。他的大量文章著作和重要学术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必将得到继承发展并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12.
在深冬严寒的一场无情大火中,我的良师益友——林选才同志不幸遇难,噩耗传来,悲痛欲绝。一位年富力强、正打算在塞外高原干一番事业的好同志,就这样突然离开了我们。悲恸之际,我不禁要指天发问:为什么一位心地如此善良的人竟会遭此噩运。 相似文献
13.
14.
15.
2007年6月10日早8时10分,恩师孙殿卿走完了他风风雨雨,而又光辉的一生,驾鹤西去.我在悲恸欲绝,又无可奈何中,送走了他.他走得那样安详,但又深蕴着丝丝眷恋. 相似文献
16.
王竹泉同志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从事地质工作达60余年,特别在煤田地质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新中国煤田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尊敬的心情,回顾他一生的工作业绩,以表示对他的怀念和敬意。 相似文献
17.
徐仁院士 ( 1 91 0~ 1 992 )逝世已经 1 0年 ,但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依然时时回荡在我们的思绪之中 ;他传授给我们的学识仍继续贯穿在我们的工作中 ,并将代代相传。徐先生是中国孢粉学和古植物演化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在 1 952年自印度回国之后 ,即持续不断地在南京和北京开展孢粉学和古植物学研究并分别建立了实验室 ,培养了不止一代的孢粉学家、古植物学家和许多学术带头人。有这样一批生力军 ,经过 4 0多年的不断努力 ,才使得我国这一学科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水平。徐先生不愧是中国孢粉学和植物演化学上建功立业的功臣 ,深为人… 相似文献
18.
邓起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29(1):17-23
活动构造反映的是现代构造活动,与地震及多种地质灾害密切相关,是地震预测、减灾及城市和工程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现代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基础资料。断裂分段及其长度,滑动速率,同震位移,古地震及重复间隔,最近一次事件至今的离逝时间是活动构造的基本定量参数。立足于这些定量参数,可以进一步开展活动构造地震危险性和未来断裂错动量和构造变形量的评价,并进行现代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将长江三角洲北翼如东县兵房孔(BF10)岩芯自下而上分为5个阶段(A,B,C,D和E段),对岩芯的岩性、沉积物粒度参数、频率分布曲线、概率累计曲线以及分选系数-中值粒径(σi-d(0.5))图和C-M图进行分析,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测年数据,研究表明: 阶段A以粉砂和砂为主,分选中等以上占96%,概率累计曲线为三段式,以推移和跃移搬运为主,包含递变悬浮和均匀悬浮两个区域,水动力强度中等,属浅海环境; 阶段B以砂为主,分选中等以上占96%,分选好的比例有所增加,概率累计曲线为三段式,以推移和跃移搬运为主,包含悬浮和滚动区、递变悬浮区,水动力强度中等,也属浅海环境; 阶段C以粉砂和砂为主,分选中等以上比例超过86%,概率累计曲线为四段式,以推移和跃移组分为主,存在悬浮和滚动区、递变悬浮区、均匀悬浮区,该段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复杂,属于滨海环境; 阶段D以砂为主,分选中等以上占95%,概率累计曲线为三段式,以推移和跃移组分为主,包含递变悬浮区和均匀悬浮区,水动力减弱,属受海洋作用控制的海湾环境; 阶段E以粉砂为主,分选极好比例超过85%,概率累计曲线为三段式,以推移和跃移搬运为主,属均匀悬浮区,沉积水动力最弱,该段为粒径向上变细的潮坪环境。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若干地点的第四纪冰川年代学* ——深切怀念孙殿卿院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志中 钱方 刘宗秀 田国强 李名则 苗琦 谭征兵 J.M.Schaefer P.Oberholzer S.Strasky Ch.Schlüechter 吴锡浩 《第四纪研究》2007,27(5):669-673
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时空演化问题广受关注。应用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龄测定方法开展高原古冰川的年代学研究,对青藏高原聂拉木、唐古拉山、义敦海子山和折多山等4个地区的第四纪冰碛物进行了\{10 Be\},26 Al和21 Ne暴露年龄测定,获得了青藏高原不同地点第四纪冰川发育的年代学数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出现了多期第四纪冰期,分别为YD事件、末次冰期晚阶段、末次冰期早阶段、倒数第2次冰期和倒数第3次冰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