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滇中小水井金矿成矿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水井金矿床形成,经历金元素初始富集形成矿源层、成岩期后剪切-逆冲推覆构造活动中的构造-热液作用富集成矿、中酸性岩浆沿剪切构造带及裂隙系统侵入活动形成含矿热液叠加富集成矿、表生氧化-淋滤再富集成矿等四个成矿期。将构造-热液期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成矿阶段:石英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萤石-重晶石-碳酸盐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蒙西斑岩铜钼矿床成矿阶段及成矿元素统计分析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西斑岩铜钼矿位于东准噶尔北塔山-纸房-琼河坝岛弧带东段琼河坝地区,属形成于断裂背景下的斑岩型矿床.脉状矿化是该矿床主要矿化类型,不同脉体有一定生成顺序.早期钾化阶段形成磁铁矿钾长石石英脉、硫化物钾长石石英脉、及高温阶段磁铁矿碳酸盐脉.进入硅化作用阶段后,形成磁铁矿石英脉、辉钼矿石英脉、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黄铁矿石英脉及少硫化物石英脉.成矿作用后期形成不含或少含硫化物的石英脉、碳酸盐脉.结合矿化蚀变带内地化元素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特征,初步将蒙西铜钼矿成矿作用分为早期构造挤压作用成矿期和岩浆热液作用成矿期.岩浆热液成矿期是该矿床的主要成矿时期,可细分为高温成矿阶段和中低温成矿阶段,分别对应形成Mo,Cu的富集矿化.  相似文献   

3.
北祁连山寒山金矿床成矿作用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北祁连山西段安西县的寒山金矿是一个较特殊的、以剪切带容矿的中浅成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它赋存于下奥陶统安山英安质火山碎屑岩中,金矿体受韧脆性剪切带内的强变形带控制。根据矿脉矿物组合及相互穿插关系,原生热液成矿期成矿作用可分为5个矿化阶段。其中,金毒砂石英阶段和金黝铜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要金成矿阶段。年代学研究表明,金毒砂黄铁矿石英阶段含金石英脉RbSr等时线年龄为372±8Ma,热液蚀变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39±10Ma,矿区辉长闪长岩及南侧青山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70±25Ma和347.1±6.4Ma,表明区内岩浆侵入活动与成矿作用均发生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相当于北祁连山碰撞造山向陆内伸展转变时期,从而揭示了成矿作用是后碰撞造山阶段构造岩浆流体“三位一体”共同作用之产物。  相似文献   

4.
宁芜盆地发育一系列与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热液脉型金铜矿床(点),大岭岗金铜矿床属区内该类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NNW向张扭性断裂带中,呈脉状、复脉状、透镜状产出。大岭岗金铜矿床的蚀变和矿化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石英阶段、中期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石英碳酸盐重晶石阶段。大岭岗金铜矿床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岩浆发展的晚期阶段,从次火山岩(闪长玢岩)中分离出来的富含S、Cu、Fe、Co、Au等元素热液沿着断裂带及其派生的次生裂隙流向各方,与安山质火山岩中的水溶液或下渗的大气水混合,萃取地层成矿物质,使之活化转移,在有利的环境中富集成矿。大岭岗金铜矿床属次火山岩中低温热液脉型金铜矿床。大岭岗金铜矿区成矿地质背景良好,成矿条件优越,通过攻深找盲,寻找新的工业矿体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正>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认为,钨锡是高温热液矿床,金铜是中温热液矿床,铅锌是低温热液矿床,它们与花岗岩时空和成因有关,可以围绕岩体分布,近岩体处为钨锡,向外为金铜,远处为铅锌。众多矿床实例表明,金铜与钨锡成矿与花岗岩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在我国,绝大多数斑岩铜矿的斑岩是埃达克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等,以高Sr低Yb为  相似文献   

6.
皇城山银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热液期和表生氧化期。热液期经历了三个成矿阶段:黄铁矿-硅化阶段、多金属硫化物-硅化阶段和角砾岩化阶段。主成矿阶段为多金属硫化物-硅化阶段,热液作用表现为早期石英在碱性热液作用下溶解和金属硫化物沉淀,随后的温度降低和循环地下水的加入最终SiO2因过饱和而沉淀。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为低温、低盐度的酸性环境;矿化程度与火山岩的酸性程度成正比。矿床具以强硅化带为中心向外依次发育高级泥化带(高岭石+石英)和泥化带(蒙脱石+石英)的蚀变分带,与矿化有关的为中期硅化,银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限于强硅化蚀变带内。从矿石矿物的组合、标型、组构及矿床蚀变分带特征判断,皇城山银矿床具有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中的高硫型矿床典型特征,属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
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带与丁家林-太阳坪脆-韧性剪切带同位分布、同能源作用、同步生成,是脆-韧性剪切变形形成的石英脉型金矿,总体走向NE,主要由丁家林和太阳坪2个金矿床组成,分石英单脉、单脉密集带、复脉带3个亚型。丁家林以含Au石英复脉为主,太阳坪以含Au石英单脉为主;成矿物质来源于富含Si质的志留系黄坪组,成矿流体主要是构造水;内生成矿作用分脆.韧性剪切变形-构造分异热液期和韧-脆性剪切变形-构造分异热液期,与2期脆-韧性剪切变形相对应,第2期为主成矿期。其成矿机理是脆-韧性剪切变形动力成岩成矿。  相似文献   

8.
晋东北燕山期岩浆活动受区域性构造控制,具有北东成带,带内成区的分布规律,时间上可划分为150~160Ma、130~140Ma和85~127Ma三个高峰期。岩浆岩可划分为以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中细粒-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和以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为主体的两大岩石组合,后者与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关系密切。主要岩浆岩为过铝质碱性岩类,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亲和性;成因上属于I型,具同源演化关系。其形成可能与华北板块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所引发的壳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相对应,区域金多金属成矿也具有集中分布和多期成矿的特点。在类型上,主要包括斑岩型Mo-Au矿床、矽卡岩-热液脉型Au、Fe矿床和爆破角砾岩-热液石英脉型Au或Cu-Ag,Ag-Pb-Zn等矿床。有时在同一个成矿集中区内可见有多型一体的复杂组合,并在空间上具有明确的元素分带关系;在时间上,150~160Ma,主要与(二长)闪长岩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有关,形成以钼-金为主的矿化;130~140Ma,主要与石英闪长岩、石英斑岩等有关,形成大规模金矿化;85~127Ma,主要与花岗斑岩、石英斑岩、隐爆角砾岩等相关,形成了强烈的银多金属矿化。不同类型矿床成矿热液主要源自相关的岩浆体系。华北板块中生代发生区域性构造体制转折,岩石圈大规模减薄及在此背景下发生的陆内造山作用是区域大规模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重要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粤西黄泥坑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大型金矿床。其成矿作用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为金的主成矿阶段。对含金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233.4±8.6)Ma(MSWD=2.3,n=5),表明黄泥坑金矿形成于印支期。对矿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1.1±2.7)Ma(MSWD=2.1,n=21),表明其形成于加里东期。综合分析花岗闪长岩和矿石的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黄泥坑金矿床中金的来源并非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可能来自于寒武系及隐伏的晚期岩浆岩。矿床的形成主要受罗定-广宁推覆构造控制,挤压推覆后拉张剪切作用形成的剪切破碎带及其热液蚀变作用与成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西藏仲巴县天公尼勒铜金矿床为一小而富的铜金矿床,矿化体赋存于早白垩世闪长岩体外接触带NE—NNE向断裂及其层间破碎带中,控矿岩体的外接触带发育的NW向韧脆性剪切断裂带控制着矿区断裂系统,已知的铜金矿体特征相似,均产于灰黑色结晶灰岩与灰白色大理岩接触部位的断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中;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蓝铜矿、孔雀石、辉铜矿、黄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和绿帘石等;成矿经历了岩浆热液期(包括中高温热液阶段和中温热液阶段)和次生氧化期;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的侵入、NW—NNE向断裂和层间破碎带是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其工业类型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托库孜巴依金矿区赋存于玛尔卡库里大型韧性剪切带及其次级构造中,含矿构造演化经历了5个主要变形阶段:D1推覆挤压变形与紧闭褶皱,D2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D3造山带的抬升与脆-韧性变形,D4伸展体制下的张性构造,伴生有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充填与闪长岩脉贯入;D5晚期近东西向及北西向等多组压扭或张扭性次级断裂。相应地,在构造变形过程中形成一系列形态和矿物组合各异的石英脉,初步划分出8种脉系、4个主要成矿阶段,识别出两个主要成矿事件:①与脆-韧性剪切作用有关的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与走滑-伸展转换体制有关的含金多金属-石英脉。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从早阶段向晚阶段,成矿流体由以变质热液为主向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方向演化,硫同位素主要为深源硫特征,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造山带和上地幔之间,并向造山带演化,且与阿舍勒铜矿的围岩和矿石有一定的成因联系,说明早期的火山作用对成矿有一定的贡献。对构造变形形成的黑云母进行Ar-Ar法定年,获得黑云母的坪年龄为(269.94±2.54)Ma,反等时线年龄为(269.38±2.63)Ma,结合已发表的年龄数据,该矿床可能由两个成矿事件形成,分别为290Ma左右和270Ma左右,对应于额尔齐斯构造带的两幕变形,早期主要与其大规模左行走滑有关,而第二成矿事件可能与后碰撞走滑-伸展转换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窄岭金矿具有独特的发展演化历史,伴随不同级别与幕次的剪切带,分别有花岗岩、闪长岩、正长斑岩及石英脉的侵位。沿早期韧性剪切带侵位的花岗岩、闪长岩等古岩体,由于后期剪切带的作用,发育不同特点的剪切变形,分别形成了花岗质糜棱片麻岩、糜棱岩化闪长岩。而古岩体的侵位及变形,又是窄岭金矿燕山期韧-脆性剪切带与正长斑岩最终聚集成矿的必要条件.此外,本文提出了变质岩区岩体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3.
时俊峰 《地质与资源》1998,7(4):274-280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与华力西晚期闪长岩内接触带中.矿化类型为含金石英硫化物脉型及密集细脉型.矿体受近S-N向断裂、NW向断裂及裂隙构造带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14.
粗榆-小铜矿地区属磐石-双阳接触带金及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有良好的成矿地质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含金较高的石英闪长岩体和晚石炭纪石嘴子组地层等.热液矿化剂来源于岩浆分异晚期汽水热液和地表水的混合,北西向断裂构造及北东、东西向次级构造控制了地层岩浆岩的分布和矿化作用的演化,长期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和脉岩的侵入使金铜等成矿元素活化富集,在有利的构造位置成矿.主要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5.
曹洁  程建新  邱斌  杨兴科 《新疆地质》2006,24(2):141-145
通过对新疆红石金矿区韧性剪切变形特征的研究,金矿化带的分布明显受韧性剪切带的控制,所有的金矿体及金矿化体均赋存于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的不同部位,其变形期次可划分为3期,即韧性剪切变形、脆-韧性剪切变形和脆性剪切变形,其中脆-韧性剪切变形阶段是最有利的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丁家林-太阳坪脆-韧性剪切带处于扬子地台、秦岭及松潘-甘孜褶皱带的结合部,出露长度大于10 km,走向40~50°,以密集的褶曲带、劈理带、石英脉带单独或组合出现为标志.主要经历了2期变形,第1期脆-韧性剪切变形分2个阶段.S1阶段茂县群地体发生低级变质并形成千枚理S1,分异石英脉q1;S2阶段分异q2并发生金矿化,形成S2.第2期韧-脆性剪切变形发育韧-脆性断层S3,分异q3,并发育擦痕和阶步及强烈金矿化.晚期韧-脆性剪切作用叠加在早期脆-韧性剪切变形之上.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带的2期内生成矿作用与变形作用同步进行,其控、容矿构造为脆-韧性剪切变形组构.  相似文献   

17.
陕川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床是在秦岭造山带中发现的又一大型金矿床。该矿处于扬子板块与摩天岭地体,阳平关与青川区域边界断裂之间,赋存于茂县群黄坪组浅变质,强变形陆源细碎屑岩中,所圈定的矿(化)体均由叠加于黄坪组有利容矿岩段韧-脆性剪切带控制,与金有关的矿化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铁白云石化,成矿可分5个阶段,以早-中期细粒浸染状黄铁矿化,中-晚期条痕,断续细脉状黄铁矿化和晚期含多种硫化物-石英矿化为主成矿阶段,初步研究表明,属于沉积-浅变质叠加韧-脆性剪切与热液改造的类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罗梅  何虹  王月文 《矿床地质》1998,17(Z2):377-380
若尔盖巴西金矿床位于陕甘川三角成矿区,产于中三叠统草地群与印支-燕山期闪长岩侵入体的接触过渡部位,按金矿赋存的主要岩性、岩石成因类型及产出特点,本矿床分为侵入体外接触带交代(硅化)石英岩型和接触带夕卡岩型两种类型。巴西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岩成矿期、热液期和表生期三期成矿作用,以热液期为主(包括金-毒砂-黄铁矿-石英阶段和金-辉锑矿-方解石阶段)。根据矿石矿物组合,矿物自然连生组合及标型元素特征提供的成矿信息,该文论述了金的运移形式和金的成矿作用机制,探讨了本区两种类型金矿床金矿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放羊山矿床是近年来在滇西镇康矿集区内发现的首个以富Cu为特征的Cu-Pb-Zn多金属矿床,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厘定了成矿期次,将成矿作用划分为以Fe-Zn矿化热液成矿期和以Cu-Pb-Zn矿化为主的叠加改造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可进一步划分为阶段Ⅰ(石英-白云石-黄铁矿-毒砂)、阶段Ⅱ(石英-方解石-闪锌矿-绿泥石)和阶段Ⅲ(石英.萤石-磁黄铁矿-黄铜矿).对热液成矿期各阶段和叠加改造期不同金属硫化物及脉石矿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热液成矿期阶段Ⅰ黄铁矿、阶段Ⅱ闪锌矿、阶段Ⅱ方解石、阶段Ⅲ黄铜矿均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稀土配分特征,且负Eu异常明显;叠加改造期的方解石、闪锌矿和方铅矿稀土配分模式同样为"右倾型",具正Eu异常.以上特征指示热液成矿期成矿环境具还原性,而叠加改造期矿物淀积环境则与之相反,两期成矿作用的物质来源可能与地层有关.放羊山Pb-Zn-Cu多金属矿床中金属硫化物Y/Ho值较为集中,热液成矿期阶段Ⅰ黄铁矿(23.86~28.95)、阶段Ⅱ闪锌矿(23.75~31.33)、阶段Ⅲ黄铜矿(25.42~26.70)和叠加改造期方铅矿(29.2~29.63)、闪锌矿(23.75~31.33)基本落入区域花岗岩(24.58~29.63)Y/Ho值变化区间,脉石矿物方解石(热液成矿期阶段Ⅱ32.76~40.06,叠加改造期32.67~36.54)与大陆东部地壳Y/Ho值(20~35)变化范围相同,表明热液成矿期与叠加改造期成矿流体具有同源性,主要为深部岩浆热液,而方解石的形成可能有上地壳流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新疆查汗萨拉金矿化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查汗萨拉金矿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伊犁-伊塞克湖微板块依连哈比尔尕晚古生代沟弧带西端.矿化富集与海西中晚期石英闪长岩脉密切相关.矿体呈脉状产于石英闪长岩脉中,少数产于脉岩与凝灰质粉砂岩接触带内,产出部位明显受NW向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内发育一套典型中低温热液成因矿物组合,矿石以强烈的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为特征.矿石的金属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黄铁矿-毒砂-磁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矿化属中低温热液成因,成矿时代为海西中晚期.由此推断查汗萨拉金矿属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酸性侵入体接触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