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气概况:本月多阴雨天气,气温普遍偏低,尤其关中更为明显。各地日照时数偏少。全省先后有47县(市)次降了暴雨,局地出现了大暴雨。上旬安康出现了洪涝灾害。本月我省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2—3成。各地降水量,陕北北部35~94毫米;陕北南部80—180毫米;渭北74—100毫米;关中大部100—200毫米,秦岭山区200—260毫米,巴山地区250—300毫米;丹凤最多为334毫米。(见图1),各地降水  相似文献   

2.
根据统计,江南锋生以2—5月最多,是全年锋生次数的76%,其中3—4月为全年的43%。同时,锋生经常与降水相伴发生,有57%在锋生前先有雨区出现,锋生时出现雨区为86%。因此,对春季江南锋生的探讨,具有实际预报意义。 一、春季江南锋生的形势 我们规定,地面图上22—30°N,105—120°E范围内出现的新生锋面,称为江南锋生。对1960年—1977年3—4月历史天气图,进行了普查,共订出了70次锋生过程,发现有49次(70%)出现在江南(26—30°N)地区,其次是在南岭(24—26°N)地区有19次(27%),而南岭以南(24°N以南)地区最少,仅出现过二次(3%)。  相似文献   

3.
今年夏季(6—8月)我省的天气特点是:前期(6月—7月上旬)降水偏多,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伏天(7月中旬—8月中旬)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气温正常或稍偏高。辽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局部地区旱情严重,发生秋吊;后期(8月下旬)气温偏高,8月28—29日的大到暴雨使我省大部分地区旬降水偏多,辽南的旱情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4.
1988年后汛期(7—9月),影响我区的热带系统少,没有一个台风进入影响区,除8月后期雨水偏多外,其余均偏少,干旱严重;两次大范围的暴雨过程均系西风带系统影响下的锋面低涡产生的;8月26—31日的暴雨过程,降水集中,强度大,柳江、红水河出现了建国以来最大洪峰,桂北桂中发生严重洪涝。 一、天气概况 7—9月雨量与常年相比:七月份大部偏少2—8成;8月除百色地区西南部,南宁地区东部,玉林地区南部偏少1—4成外,其它地区正常到偏多2—9成,其中桂  相似文献   

5.
(一)天气概况本月,我省的降水普遍偏少,各地持续干旱虽然出现了六次全省性降水过程,但是均以小雨为主,局部地区有中雨。各地月降水量:陕北北部10—20毫米,陕北南部、关中大部、商洛和巴山地区30—50毫米;关中中部、汉中和安康大部分地区20—30毫米。  相似文献   

6.
去年冬季(1989年11月—1990年2月)我省天气特点是:大部分时间气温偏高,异常的冷暖时段交替出现;前冬降水十分稀少,后冬降水明显集中。一、天气概况去冬我省的平均气温:沿海地区为-3—-5℃,大连南端接近0℃,铁岭西北部及抚顺地区为-8—-10℃,其他地区为-5—-7℃。大部地区较常年偏高  相似文献   

7.
一、干旱区的分布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通常将年降水量<200(或250)毫米的地区划为干旱区,年降水量200(或250)—500毫米的地区划为半干旱区,年降水量500—600毫米的地区划为半湿润易旱区。用这种降水量指标衡量,干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大陆干旱、半干旱区的总面积约为4800万平方公里,占大陆面积的1/3,遍及世界各大洲50多个国家的地区。其主要分  相似文献   

8.
一、河池地区气候资源潜力 河池地区位于北纬23°41′—25°37′、东经106°34′—109°09′,属亚热带气候区域,≥0℃年积温6000—7800℃一日,≥10℃年积温5000—7000℃一日,年干均气温16—21℃,一月平均气温6.6—12.6℃;全年太阳总辐射量89—109千卡/厘米~2,年日照时数1150—1700小时;年降水量1100—1900毫米,是气候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但由于我地区过去没有冬种习惯,种植制度多为双季稻冬闲两熟制,在晚稻收获后至次年早稻  相似文献   

9.
利用HadISST OI海温和中国东北地区92站逐日气温资料,使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结合EOF分析方法(GEFA-EOF)研究了近50a中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对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响应.结果表明:对于热带和北半球中纬度5个海盆来说,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与同期热带大西洋和北大西洋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与其他海盆关系不显著;热带大西洋的"正—负—正"三极型模态(TA3)以及北大西洋纬向上"正—负—正"三极型模态(NA3)分别对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的异常偏低和偏高有显著的强迫作用,且对北部地区的强迫作用大于南部地区.热带大西洋和北大西洋对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影响的可能途径为:热带大西洋TA3模态通过在北半球激发的"正—负—正"的遥相关波列,致使东亚大槽移至贝加尔湖地区,有利于极地冷空气南下至东北地区,导致该地区的冷冬;北大西洋的"正—负—正"三极型模态(NA3)直接响应使得东亚大槽减弱消失,极地冷空气南下受阻,导致该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偏高.  相似文献   

10.
范蕙君  胡治波 《气象》1987,13(4):7-11
使用日本静止气象卫星(GMS)观测的候平均云量资料,分析了1978年5月—1984年12月和1978年5月—1981年12月两个时期内,印度洋中部(90°E)至太平洋(170°W)热带地区云量的低频变化特征。主要结果如下: 1.考查地区的云量存在两类低频振荡:30—60天的季节内振荡和周期为2—4年的年际振荡(可称之为甚低频振荡)。 2.在非厄尼诺时期,30—60天的低频振荡较明显,可以一直东传到中太平洋;有厄尼诺影响时,它的东传过程将受到抑制,主要限于130°E从西地区。 3.130°E以西地区的2—4年振荡,主要与厄尼诺/南方涛动的信息有关;在非厄尼诺时期,这一类振荡消失。  相似文献   

11.
李宗义 《气象》1988,14(3):35-36
甘肃省地处内陆,冬季降雪稀少,日降雪量≥2mm(中雪)的日数只占总日数的7%,且不同年份差异较大。为了做好隆冬(12月到次年1月)季节甘肃省黄河以东地区(以下简称河东地区)的中雪预报,本文使用天气图方法,首先根据造成中雪天气的冷空气路径和强度,把预报关键区(40—50°N、80—110°E,即图1—4中实线所围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83,(6):80-87
气象现测P 412·1 830912谈谈雷暴移动路径及判别方法—张国治;峨四川气象科技》,四川省气象科研所,1982,池2,34一36P 412·15 830913关于新疆昭苏地区冰雹云结构及有关物理特征的研究结果(三):冰雹云入流区的测定和雷达识别〔会〕—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气象科研所;中国气象学会雹云物理学术讨论会,1982·12,44一61 索取号:6009一3P 412·15 830914关于新疆昭苏地区冰雹云结构及有关物理特征的研究结果(五):冰雹云垂直气流的综合探测方法〔会〕—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气象科研所;中国气象学会雹云物理学术讨论会,1982·12,73一89 索取号:‘00…  相似文献   

13.
用轨迹法研究寒潮个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怡  仇永炎 《气象学报》1992,50(1):60-71
本文利用FGGEⅢ_bSOP(Ⅰ)资料,计算了1979年1月24日—31日的一次东亚寒潮过程中空气质点的三维运动轨迹。结果表明:这例寒潮高压不是原来在欧亚交界处的早期冷高压的东移加强而成,而是在后者的前部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再发展而成。整个寒潮酝酿过程实质是一次地面冷高压的替换过程。根据轨迹分析,这例寒潮高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亚马尔半岛及其附近地区对流层中层具有极地冷空气特性的气团南下、到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的堆积;同时,这一地区空气本身的绝热上升冷却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寒潮爆发阶段,冷空气主体自对流层低层作扇形散开。冷空气的整个活动过程是堆积—散开—再堆积—再度散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1.引言在南半球夏季时节,由于热带气旋所引起的强风暴雨能够使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受到严重的损失,从1950年以来,澳大利亚地区(5°S—30°S;105°E—165°E)各年所观测到的热带气旋个数是4—18个之间。如果能够成功地预报出这种热带气旋频率的年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夏季臭氧污染问题日渐凸显,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量化评估臭氧前体物减排对臭氧污染的影响,本文以2021年6月19—30日中国东部地区臭氧污染过程为例,应用空气质量模型CMAQ-DDM方法与卫星遥感反演算法分析了东部地区臭氧浓度对人为源前体物排放敏感性的响应程度,并对臭氧前体物设置不同削减比例开展减排情景模拟,结果表明:1)2021年6月19—30日中国东部出现了一次长时间区域性臭氧污染过程,大部分城市达轻度至中度污染水平;2)整个污染时段东部地区主要以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区或VOCs与NOx协同控制区为主,模型模拟与卫星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污染过程前段(19—25日)东部地区对VOCs敏感性较高,污染后段(26—30日)大部分地区转为VOCs和NOx协同控制区,特别是河南、安徽、江苏部分地区,对NOx敏感性提高较为显著;3)在相同减排比例条件下(VOCs∶NOx=2∶1),减排幅度越大,臭氧...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81,(2):41-46
P457.8温州地区气象台站风预报方法—浙江省温州地区气 象局,1979,163页 索取号:4223P457。8台风路径数值预报LN一1模式—辽宁省气象科学研 究所、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14页 索取号:4281P458广西天气分析(六)—广西气象局气象台;1978, 74页 索取号:4174P458。1气象科技研究报告(。11):安徽省1978年江淮流域特 大干旱分析—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梁慧平, 1979,32页 柬取号:4288P458.1台风暴雨环流型—中央气象台短期预报组、中国科 学院大气所热带气象组,1978,10页 索取号:4496P458.1研究报告(18号):对流层上部东风带北移下传与黔东 北夏旱…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12年NCEP/NCAR的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南区域(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大部分地区、西藏东部)水汽总量和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区域水汽总量近50 a来呈整体减少趋势;水汽含量在850—700 hPa之间最为丰富;西南区域东湿西干,重庆、贵州、广西、四川东部水汽总量相对丰富;影响西南区域全年水汽量的有四个输送通道,春季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偏西气流,夏季主要受到孟加拉湾和印度洋季风影响,秋季水汽主要来源于西太平洋,冬季则主要来源于偏西风和西太平洋;西南区域全年主要为水汽汇合区(除云南大部分地区以外),常年有两个水汽辐合中心,一个在西藏与四川交接处(青藏高原东南侧),一个在贵州及其附近地区;而云南上空主要为水汽辐散,仅夏季部分地区为水汽汇合区。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0—2011年江西省81个台站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北半球逐月500 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江西地区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气温异常的时空特征、冷暖典型年500 hPa高度距平场特征以及气温异常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的相关性,并运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探讨了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异常与江西地区冬季气温异常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江西地区省冬季气温以全区一致的变化为主;(2)影响江西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500 hPa高度场关键区为北大西洋(20.0°—42.5°N,10°—70°W)和欧亚地区(25.0°—72.5°N,40°—150°E),影响时段分别为当年7月(前期)和当年冬季(同期);(3)前期7月北大西洋关键区500 hPa高度场与江西地区冬季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最显著的区域为赣北地区;冬季欧亚大陆关键区500 hPa高度场与江西地区冬季气温也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最显著的区域为赣北、赣中地区。  相似文献   

19.
鞍山地区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14年鞍山地区大雾天气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和多项式趋势法分析了鞍山地区大雾天气的空间及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4年鞍山地区年和季大雾日数呈东南部地区多、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各区域大雾日数的季节变化差异显著,东南部山区夏季和秋季(6—10月)为大雾多发季,其他地区深秋和冬季(11月至翌年1月)为大雾多发季;鞍山市各区域大雾日数趋势变化的差异较大,中部地区大雾日数呈减少的趋势,西部地区大雾日数呈弱增加的趋势,东南部地区大雾日数呈增加的趋势。近64 a鞍山地区区域性大雾过程最长持续时间为7 d,全区性大雾过程较少,一致性大雾过程仅出现8次;鞍山地区大雾天气受地形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平原地区大雾天气少、山区大雾天气多,且山区连续性大雾过程持续时间较长。鞍山地区大雾过程持续时间多集中在1—2 h,大雾天气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05—06时、08时和20时前后,大雾过程日最长持续时间为20—21 h。在1961—2010年鞍山地区大雾日数的年代际变化中,东南部山区大雾日数呈增加的趋势,中部地区大雾日数呈减少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部地区大雾日数减少明显,东南部地区大雾日数增加显著,区域性差异较大。同时,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反馈影响可能也是鞍山地区大雾天气变化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16个气象站1981—2017年5—7月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MCI)监测值。美国NCEP/NCAR 1981—2017年5—7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2017年5—7月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气象干旱的气候背景、季风和大气环流特点等,得出:(1)2017年5—7月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降水量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且持续时间长,影响严重,是近36a来少有的。(2)北极涛动指数维持正位相,冷空气活动势力弱,欧亚地区盛行纬向环流;青藏高原高度场持续偏高,印缅槽持续偏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西伸脊点偏西;南海夏季风较常年偏弱,我国主雨带位置偏南。大气环流的异常分布和共同影响,使得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长时段处于高温的环流影响下,没有系统性的西南水汽输送,出现了大范围持续异常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持续重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