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改进后的旱涝指数(Ri、Ti)计算方案,计算了四川省5-6月,7-8月,6-8月三个时段的旱涝指数(R1、Ti),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计算方案来划分旱涝,能够更加完善地表示出高温伏旱,低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种改进的旱涝指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改进后的旱涝指数(Ri、Ti)计算方案,计算了四川省5-6月,7-8月,6-8月三个时段的旱涝指数(R1、Ti),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计算方案来划分旱涝,能够更加完善地表示出高温伏旱,低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3.
根据广西86个站点1959~1996年38a的各月降水资料,分别用“干旱指数”、“湿度指标”、“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数”等4种旱涝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作了相互比较,认为“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单站旱涝指标最优。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能反映广西旱涝时空分布的区域旱涝指标。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近50a降水资源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俊伟  周涛 《贵州气象》2005,29(Z1):22-23
介绍了国家气候中心使用的降水资源评估方法,利用贵州省32个代表站1961~2004年年降水量和历年气候灾情资料,对近50a来全省年降水资源的变化和旱涝灾害出现情况做了分析,对年降水资源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贵州年降水资源量20世纪70年代最多,90年代次之,80年代最少,其年降水资源量值低于多年平均值,但各年代总体变化不大,均在正常范围内;贵州省历年有较大干旱灾情出现的频率大于较大洪涝灾情出现频率,且20世纪90年代旱涝灾情同年出现的现象明显,主要原因①近年来各种气象灾情收集记录更详实;②虽然全年降水总量变化不明显,但极端天气出现频繁;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加剧使我贵州气象灾害的承灾能力下降.干旱洪涝对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巨大,防汛抗旱工作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5.
广西旱涝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苏志  李艳兰 《广西气象》1998,19(2):26-28
根据广西86个站点1959 ̄1996年38a的各月降水资料,分别用“干旱指数”“湿度指标”、“降水距百分率”、“Z指数”等4种旱涝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作了相互比较,认为“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单站旱涝指标最优。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能反映广西旱涝时空分布的区域旱涝指标。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夏季严重旱涝划分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童文林 《四川气象》1998,18(3):33-36
运用川云贵三省1961-1994年5-8月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西南地区5-6月、7-8月、6-8月三个时段的旱涝指数、结果表明,用旱涝指数来划分旱涝、具有客观定量地、正确地反映出旱涝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石河子地区位于不同海拔高度的3个观测站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各地降水量分布不均,石河子年降水量最多,其次是炮台,最少是莫索湾。3站季节变化一致,均以春夏季降水量居多,约占全年63%,冬季降水量最少,约占全年的13%。降水量年际变化一致,70年代降水量偏少,80年代以后降水量偏多。出现丰水年和干旱年的降水趋势一致,且出现丰水或干旱时大面积发生的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集合预报产品的降尺度降水预报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降尺度预报方法和1951-2008 NCEP资料及我国降水资料,建立了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预报模型,基于T106L19模式的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结果,进行了2007-2009年3 a的预报试验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基于集合预报产品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对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预报技巧高于模式降水的预报技巧;500 hPa月平均高度场的预报技巧直接影响到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预报技巧,平均环流的预报技巧越高,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预报技巧越高;无论集合成员数为多少,集合预报的结果都明显优于控制预报,随着集合成员数的增多,预报技巧呈增大的趋势;我国降水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和区域性,以江淮地区的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报技巧最高,华南地区的预报技巧其次.  相似文献   

9.
近40年来,三峡地区自然降水资源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局域性的差异.宜昌、万县年降水量呈4.0mm/10年、9.9mm/10年的正值倾向,而绿葱坡、秭归呈82.3mm/10年、8.7mm/10年的负值倾向,但各季的降水变化各站点表现显著一致,春、秋季均呈负值倾向,夏季呈正值倾向.通过10年滑动平均可以看出该地区自然降水资源的年际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当前处于一个上升期.  相似文献   

10.
山东日照市2种干旱指标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日照市年和各季节的旱涝情况使用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和Z指数旱涝指标2种方法进行了应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Z指数旱涝指标能较客观地反映旱涝程度,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反映旱涝程度较轻。在此基础上,用Z指数指标对日照市1955年以来的旱涝进行了逐年分析,发现日照市年和各季节旱涝变化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及群发性特征,总体上旱情重于洪涝。  相似文献   

11.
三峡地区自然降水资源变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鹏  张麟 《四川气象》2000,20(3):47-48
近40年来,三峡地区自然降水资源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局域性的差异。宜昌、万县年降水量呈4.0mm/10年、9.9mm/10年的正值倾向,而绿葱坡、秭归呈82.3mm/10年、8.7mm/10年的负值倾向,但各 降水变化各站点表现显著一致、春、秋季均呈负值倾向,夏季呈正值倾向。通过10年滑动平均可以看出该地区自然降水资源的年际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当前处于一个上升期。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市烤烟降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广泛搜集本地及相邻地区烤烟以及相关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攀枝花市烤烟生产中降水气候特点、主要优势及主要问题,对攀枝花市烤烟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40年韶关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万春 《广东气象》2009,31(2):34-37
利用韶关地区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8—2007年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讨论了该地区40年来降水以及可利用的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韶关地区降水及可利用的降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分别占各自全年的75%和85%;可利用降水系数全年平均为0.46,其中春季最大,为0.64;秋季最小,为0.14。40年来,全韶关地区平均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总体趋势以0.5mm/年的线性倾向减少,这是由于北部和南部地区降水减少趋势的幅度大于中部降水增多趋势所致。  相似文献   

14.
李旭  袁重光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97,21(3):266-272
本文叙述了用多种方案对1991年夏主要发生在我国江苏、安徽两省的持续性多雨气候进行的跨季度预测试验研究的情况。试验用完全的海气耦合方案、大气模式并保持初始SSTA方案、考虑皮纳图博火山作用、模式系统误差订正以及它们的组合等进行,得到了比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对陕西省 1 997年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与历史上几次重大干旱年份的对比分析 ,得出结论 :1 997年干旱是陕西省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 ,1 92 8年(民国十七年 )的干旱是陕西省本世纪出现的最严重的一次干旱。  相似文献   

16.
王惠 《贵州气象》2003,27(Z1):23-27
采用文山州8站1961~2000年年总降水量资料,绘制8站年总降水量变化曲线和5年滑动平均曲线,分析了40年来文山8站年降水量最多年、最少年和降水异常情况、倾向率、每10年一段变率和距平百分率.  相似文献   

17.
贵州夏季旱涝与北半球500hPa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万雪丽  陈静 《贵州气象》2004,28(Z1):22-25
分析贵州32个测站1961~2003年降水资料,在0~85°N范围内,用36×16个网格点合成分析冬、春、夏季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和距平场,结果表明,涝年夏季前期北半球西风带长波槽脊明显,副热带高压势力弱,旱年相反;旱涝年夏季前期距平场分布有明显差异,旱年前期冬季我国西部地区有负距平存在;同期旱年副热带高压势力比涝年强;在东亚地区同期旱年距平为-+-分布,涝年为正距平区.  相似文献   

18.
19.
延安市降水资源统计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延安市13个站点30a平均降水量的统计学分析,总结出延安市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得出:延安市降水资源逐年代减少,旱涝灾害性天气增加。  相似文献   

20.
汛期预测的集合预告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本文介绍一个跨季度汛期降水预测的集合预测模拟试验,以1987年为例,用2月1日~26日每隔5天的观测资料作初值进行了6个积分,取其平均作为集合预测,共有7个预测结果,计算了7个预测与观测场的同号率,计算了6个预测的标准差,结果表明:集合预测比个别试验更为合理,这6个试验的结果在大尺度分布上是相近的,其差别也是不大的。集合预测值得继续进行试验。文中也讨论了一些由于大气运动固有的动力学特性,其集合预测与经典的数学考虑有所区别,对集合预测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许多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入探讨,以期能对该方法作出恰当的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