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岩体是混合岩化的复式花岗岩体,由南山岩体和白山岩体组成,面积425平方公里,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51百万年,124百万年,属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南山岩体的岩性为中粗粒变斑黑云闪长花岗岩,西岭一店门以西,相变为边缘相-混合岩。由于白山岩体的侵入,大部分边缘相-混合岩残缺不全,仅杉木桥—石碑冲一带保存较好。白山岩体的岩性为二云二长花岗岩。该岩体侵入后,又有细粒花岗岩补体发育,分布于岩体的西部和东北部。  相似文献   

2.
浙江普陀山岩体是我国东南沿海产出的由多阶段岩浆作用形成的典型I_A型复合花岗质杂岩体。锆石U_Pb定年结果显示该杂岩体主要由 3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 ,自早至晚分别为石英闪长玢岩 (约 170Ma)、黑云母钾长花岗岩 (约 110Ma)和晶洞钾长花岗岩 (约 90Ma) ,其中黑云母钾长花岗岩是该杂岩体的主体岩性 ,在该类岩石中常发育有丰富的深色闪长质包体。本文重点研究了该杂岩体中的黑云母钾长花岗岩 (寄主岩 )及其中的深色闪长质包体。寄主花岗岩为高演化的I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富碱、准铝或弱过铝质 ,富大离子亲石元素 (如Rb、Th等 )和轻稀土元素 (LREE/HREE =8.5 8~ 13.83) ,具有中强的铕负异常 (δEu =0 .2 9~ 0 .4 3) ,并显著亏损Sr、Ba、P和Ti等。闪长质包体与寄主岩之间主、微量元素表现出混合成因的演化趋势 ,二者具有相似的Nd同位素组成〔εNd(t)值分别为 - 6 .30~ - 6 .6 0和 - 6 .95~ - 7.12〕 ,均表现出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岩石的特点。对包体与寄主岩产出构造背景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 ,该杂岩体中的深色闪长质包体是在伸展引张构造背景下 ,上涌的幔源基性岩浆与其诱发的长英质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新甫山、上港岩体分布于鲁西新太古代早期泰山岩群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组成的古陆核的东北部。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及片麻状奥长花岗岩。根据新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2613±12)Ma,片麻状奥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6234±9)Ma,为新太古代中期形成。在泰山桃花峪一下港之间出露的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奥长花岗质脉体锆石U—Pb年龄在2660~2600Ma。该期岩体是新太古代早期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发生变质作用与重熔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马厂箐富碱斑岩体是马厂箐铜钼矿的主要赋矿围岩,属于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的组成部分.岩体为喜马拉雅期的富碱杂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二长斑岩和正长斑岩.稀土元素丰度与分配在不同岩石中是不一样的,马厂箐岩体中∑REE为106.29×10-6~297.9×10-6,LR/HR为8.04~23.99,La/Yb为9.8...  相似文献   

5.
广东佛冈岩体中的花岗闪长质包体钕同位素TDM为2.36×109a,萝岗岩体及其中英云闪长质包体的TDM为2.38×109、2.32×109a,与华夏古陆基底相似,说明上述二包体源于古老基底,萝岗岩体则是古老基底熔融的产物;而佛冈岩体中花岗闪长质包体寄主岩的TDM较前二者低0.3×109a,说明寄主岩的成岩物质中有新生幔源物质的加入.白芒岩体及其中的英云闪长质包体的TDM分别为0.87×109、0.85×109a,εNdt分别为-2.8和-3.3,低于闽台钕同位素省及邻近的香港地区;其英云闪长质包体具有岩浆结晶的特点.因此,白芒岩体及其中的英云闪长质包体极可能是古老地壳与相对较多的幔源物质混合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广东佛冈岩体中的花岗闪长质包体钕同位素TDM为2.36×109 a,萝岗岩体及其中英云闪长质包体的TDM为2.38×109、2.32×109 a,与华夏古陆基底相似,说明上述二包体源于古老基底,萝岗岩体则是古老基底熔融的产物;而佛冈岩体中花岗闪长质包体寄主岩的TDM较前二者低0.3×109 a,说明寄主岩的成岩物质中有新生幔源物质的加入.白芒岩体及其中的英云闪长质包体的TDM分别为0.87×109、0.85×109 a,εNdt分别为-2.8和-3.3,低于闽台钕同位素省及邻近的香港地区;其英云闪长质包体具有岩浆结晶的特点.因此,白芒岩体及其中的英云闪长质包体极可能是古老地壳与相对较多的幔源物质混合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贵东岩体位于南岭地区这个我国花岗岩型铀矿的重要成矿带,是由多期、多阶段岩浆侵人形成的,不同岩性系列组成了巨大的复式岩基。赣南-粤北地区长英质火山岩分布较广,形成河口、黄竹、全南、寻乌、三百山、蔡坊、岩背等火山盆地。其中下庄铀矿田北部河口、上洞、全南盆地(南迳地区)的长英质火山岩不仅紧邻下庄花  相似文献   

8.
达布锡勒图岩体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兴蒙造山带中的二连-贺根山缝合线北侧附近.通过对岩体各类岩性样品进行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类(包括黑云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成因类型为I-S过渡型花岗岩,成岩岩浆可能为大洋俯冲板片和上覆陆壳变杂砂岩部分融熔的混合岩浆,花岗岩类(包括二长花岗岩、黑云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原岩为变质泥岩,均产出于大陆弧构造环境,非埃达克质岩石.  相似文献   

9.
中元古代石秤花岗岩体为嵩山地区出露面积最大岩体,以往研究认为其主体岩性为钾长花岗岩。在野外实地调查研究过程中,首次发现石秤岩体中有晚期侵入形成的正长岩、碱长花岗岩小岩株、岩脉,石秤花岗岩岩体并不是单一的正长花岗岩岩性。通过对稀土矿化体分布、岩石学、化学成分特征及其与石秤花岗岩关系的研究,表明稀土矿化体为石秤花岗岩岩体在后期演化过程中更富集轻稀土等成矿物质,含矿热液沿裂隙充填所形成,为岩浆后期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10.
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分布着由辉长岩、辉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等基性-中酸性-碱性花岗岩组成的闪长质-花岗质杂岩体,它们曾被认为是泥盆纪至侏罗纪多期次侵位的产物,而新的年代学资料揭示这些侵入体都是在晚古生代形成的.白云鄂博地区15件不同岩性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表明,其侵位年龄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仅发生在263~281Ma狭窄时间段内,峰期年龄269Ma.这表明白云鄂博矿床的形成与这些闪长质-花岗质岩石的侵入活动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也为重新认识华北克拉通北缘晚古生代构造环境及演化史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辽宁南部盖州万福-岫岩龙潭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辽东-辽南中生代岩浆弧带上。该地区中生代早期侵入岩主要由黑砬沟岩体和前豹沟岩体两个岩体构成,其中黑砬沟岩体岩性为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前豹沟岩体岩性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19.8±0.7)和(220.9±2.1)Ma,时代为晚三叠世。岩体均属于钙碱性、准铝质岩石系列,K、Rb、Sr质量分数较高,Ta、Yb、Y质量分数偏低,稀土配分曲线右倾,负Eu异常不明显,轻稀土较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通过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及就位机制的分析,并结合邻区构造演化研究,认为该地区侵入岩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在挤压的环境下地壳硅铝层增厚重熔,产生的同碰撞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2.
曲晓明  王鹤年 《地质科学》1997,32(4):445-454
暗色包体、岩石地球化学及Nd.Sr同位素的研究一致表明,胶东金矿区的郭家岭岩体是由壳幔岩浆混合形成的,混合比大体为3:2.该岩体岩性均一,缺少长英质端元和过渡性岩石类型正是壳幔岩浆混合程度高的表现。以胶东群地层150MPa.850℃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产物(熔体分数约35%)作为长英质端元,最偏基性的闪长质包体作镁铁质端元,按3:2的混合比较好地模拟了该岩体的成分,同时也满足了分层岩浆房发生整体对流的动力学条件。根据暗色包体计算了岩体的侵位速度,结果表明该岩体很可能是沿着现在的艾山岩体所占据的断裂通道侵位的。岩体呈EW向带状产出反映了基底构造——栖霞复背斜对该岩体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里陈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滁县-庐江铜金成矿亚带中部,岩性主要为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闪长岩年龄为126.9±1.8Ma,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26.0±1.0Ma,两者均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闪长岩中存在的大量继承锆石的年龄分布在2.5~1.9Ga之间,峰值为2.0Ga,暗示其岩浆源区主要为华南板块,可能混有华北板块源区的物质。结合滁县-庐江铜金成矿亚带成岩时代及矿化特征,发现三里陈岩体与铜金矿床(点)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相近,岩性一致,与围岩接触带发育的蚀变和矿化特征相似,认为这些侵入岩体均为同一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三里陈岩体及其外围地区具有寻找一定规模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布嘎寺正长岩体是目前冈底斯乃至青藏高原地区唯一含似长石及碱性暗色矿物的新生代碱性正长岩体,主要岩性为霓辉正长岩。碱性正长岩体与新生代钾质熔岩密切共生,Ar-Ar法测得正长岩的年龄为27.14Ma±0.05Ma,略早于熔岩。正长岩在化学成分上高钾、富碱,K2O Na2O>11%,K2O>8%,K2O/Na2O>2,里特曼指数σ>9,属超钾质的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生热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贫Sr、Ba,具弱的Eu负异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O同位素组成、黑云母化学成分等显示其成岩物质来源于富集的上地幔。渐新世碱性正长岩与中新世钾质火山岩构成了该区碰撞后的构造岩浆组合,是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岩石圈加厚及高原隆升的基础上,岩石圈拆沉、软流圈上涌导致富集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水泉沟岩体为岩浆成因,岩体的侵位深度2~3km,侵位时代为印支期,划分为4种岩石组合.水泉沟岩体是一个钾质-高钾质的钙碱性、弱碱性和碱性岩石共存的杂岩体.岩石化学成分变异图解证明岩浆存在两种演化趋势,一是酸性演化趋势:辉石闪长岩→角闪二长岩(包括二长岩)→石英碱长正长岩→碱长花岗岩;二是碱性演化趋势:正长岩→霓辉正长岩→碱长正长岩.同时也探讨了这两种演化趋势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6.
那蓬岩体为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的产物,主体岩性为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混合花岗岩、弱片麻状细粒黑云母二长混合花岗岩,富含堇青石、矽线石、红柱石等富铝矿物,靠近岩体边部为混合片麻岩、花岗片麻岩,逐渐过渡至围岩。对中细粒黑云母二长混合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锆石以变质锆石为主、岩浆锆石为辅,获得多期锆石UPb年龄,将最新的变质年龄252±1.9Ma作为成岩年龄,将那蓬岩体的成岩时代定为早三叠世。那蓬岩体形成于碰撞造山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陈忠权 《广东地质》2002,17(1):32-37
粤东北泗水岩体晶洞花岗岩岩性为(中)细粒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具岩体边缘发育的特征.副矿物组合属磁铁矿-榍石-磷灰石-锆石型.其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主要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兼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3±4)×106a,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8.
镇江石马杂岩体中岩石包体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马杂岩体,为南京—镇江地区出露面积较大的燕山期花岗质杂岩体,具大量暗色、细粒辉石闪长质-石英闪长质岩石包体,岩浆动力学理论的应用和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杂岩体中的岩石包体是不同成分岩浆大规模对流、不均一混合机制驱动下形成的,在成因类型上属淬冷包体.  相似文献   

19.
河北都山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都山杂岩体由不同岩性的花岗类岩石组成,主要包括细粒石英二长岩,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心相)和粗中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前人的年龄数据表明该杂岩体中不同岩性的岩体是近乎同时就位的。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岩体接触关系,结合室内研究,认为该杂岩体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的特点,具有高SiO2(平均值为69.90%),高Al2O3(平均值为14.82%),MgO小于3%(平均值为1.09%),高S(r平均值为917.18μg/g)低Y(平均值为5.44μg/g),低Yb(平均值为0.50μg/g),(La/Yb)N1(平均值为50.95),以及Nb/Ta比值负异常等特点,在埃达克岩Sr/Y-Y和Sr/Yb-Yb判别图中显示为埃达克质岩石。岩石中出现的强烈的Nb-Ta解耦现象很可能是继承源区组分的特点,推测其源区主要成分为华北克拉通内广泛发育的TTG岩套(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源区中也存在少量变质玄武岩和变沉积岩。通过对都山杂岩体的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强烈的Nb/Ta负异常,高(La/Yb)N,高Sr以及无明显的负Eu异常说明残留矿物组合应该为角闪石+石榴石±少量斜长石,残留相为角闪榴辉岩相,残留矿物中无金红石,推测其形成时的地壳厚度为50~70 km。按照地壳均衡原理,其反映出的古山脉高度为3000~5000 m。结合区内部分其他岩体的资料,认为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古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在中—晚三叠世时期仍在持续,此时的华北克拉通北东缘出现了高耸的山脉。  相似文献   

20.
中亚造山带东端兴安地块南段的包格德岩体由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3种岩性组成,岩体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368±+1 Ma、364±1 Ma、355±1 Ma,为晚泥盆-早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的(Na2O+K2O)含量为7.62%~8.82%,K2O/Na2O值为0.93~4.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