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海带中褐藻酸盐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进行蒸馏水沥洗和晾干处理,定量测定海带中褐藻酸及其结合的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海带中的褐藻酸是以多种褐藻酸盐的形式存在,海带中的褐藻酸盐主要是由褐藻酸镁、钾、钠、钙、锂、硼和锶等组成(占褐藻酸盐总量的96.96%)。本文提出了海带中各种褐藻酸盐的含量以及海带对海水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富集倍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提醇沉方法提取羊栖菜粗多糖,纯化后测定羊栖菜中多糖含量,为今后羊栖菜化学及药理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采用了分光光度法、苯酚-硫酸显色法在490 nm处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羊栖菜提取液中多糖含量达53.46%,平均多糖回收率为99.37%.证明该方法实验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羊栖菜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海带多酚的产生与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探讨了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体内多酚含量的变化 ,并分析了多酚含量的高低与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抗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海带体内多酚含量急剧上升 ,并且这种变化具有普遍性 ;多酚含量的急剧上升只发生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阶段 ;海带体内多酚含量的高低与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多酚类化合物在海带抵抗褐藻酸降解菌的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过程中活性氧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褐藻酸降解菌为病原体研究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的小孢子体不同时期体内的活性氧——超氧负离子自由基 (O-·2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和抗坏血酸 (ASA)等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海带活性氧 (O-·2 )含量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初期表现为升高 ,随后表现为下降。并且 ,随着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浓度的升高 ,活性氧 (O-·2 )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推测活性氧 (O-·2 )是海带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有效防御手段之一。SOD,CAT,ASA在感染的初期起着积极的抵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作用 ;APX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前期没有发挥其抗感染的作用 ,而是在后期显示出了一定的抗感染作用。此结果可为海带病害的机理及幼苗集约化培养过程中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综合评价经济海藻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受精卵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本文检测了羊栖菜受精卵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氨基酸、脂肪酸等生物活性物质与矿质元素成分,并与文献报道的孢子体相应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羊栖菜受精卵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及膳食纤维,其含量分别为(20.4±0.07)、(22.7±0.03)、(16.7±0.04)和(39.2±0.03)g/100g DW;谷氨酸、维生素E和β-类胡萝卜素含量尤其高,分别达到(9.82±0.05)g/100g DW、(11.8±0.01)mg/100g DW和(3.0×103±7.07)μg/100gDW;而脂肪含量偏低,只有1.03%。矿质元素中微量元素铁、钙和镁的含量较高,分别为(4.54×103±49.50)、(1.83×103±7.78)和(1.40×103±28.28)mg/100g DW。通过与文献报道的羊栖菜孢子体生化成分相比较,羊栖菜受精卵中蛋白质、氨基酸、β-类胡萝卜素、钾、钠、磷、铁、钙、锌、锰及铜元素的含量均高于羊栖菜孢子体。说明羊栖菜受精卵具有更高的天然产物提取、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881年Stanford首次自海带类海藻加碱提取出一种胶质,命名为“Algin”(褐藻胶),并对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后来经过许多化学家对这种胶质的化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才确定褐藻胶是一种主要由?-D甘露糖醛酸残基通过1,4位碳原子互相键合的多糖。"褐藻胶"这一名词在广义上包括水不溶性的褐藻酸、与多价金属离子构成的水不溶性褐藻酸盐类、以及与碱金属离子或铵基构成的水溶性褐藻酸盐类;狭义的说来,则指褐藻酸纳而言,因为市场上的商品主要是纳盐。  相似文献   

7.
按月分析栽培区海水和海带藻体样品中异养细菌总量和褐藻酸降解菌数量,其结果表明,栽培区中褐藻酸降解菌数量与异养细菌总量的比值波动为30—80%,两者的数量高峰同步出现在海带生长期内。随着海带生长期的推进,不同类型的褐藻酸降解菌交替出现。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证明,绝大多数褐藻酸降解菌能利用各种有机物。来自海带的分离株中,降解原油的菌株百分数可高达84%。这些微生物在促进栽培区海水油污净化和有效营养再生等方面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乙酰褐藻酸丙二酯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变褐藻酸丙二酯的溶解性,本文以氢碘酸为催化剂,将褐藻酸丙二酯与乙酐反应,制备了乙酰褐藻酸丙二酯。生成物不溶于水,可溶于多种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本文用IR,~1H-NMR,HGPC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林立东  吴明江 《海洋与湖沼》2021,52(5):1224-1235
以浙江洞头栽培羊栖菜(Sargassumfusiforme)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鲜重、藻体长度、茎宽、气囊形态和大小等表型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羊栖菜簇生气囊中的"特征"大气囊为表型主成分;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21个羊栖菜差异表型样品的"特征"大气囊表型聚类特征,定量分析归纳了栽培羊栖菜表型品系类别;运用简化基因组分析法构建了34个羊栖菜样品的系统进化树,分析了栽培羊栖菜各样品及韩国丽水、辽宁大连、浙江舟山野生羊栖菜样品间的亲缘关系,定量分析归纳了栽培羊栖菜基因型品系类别。在栽培羊栖菜表型品系和基因型品系总重合率为86%的基础上,将浙江洞头栽培羊栖菜群体分为球囊、锥囊、宽棒囊、狭棒囊和梭镖囊等5个品系,并运用林奈的"双名法"加以学名命名。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羊栖菜品系分类方法,以期为深度开展浙江洞头栽培羊栖菜的群体结构、亲缘关系、遗传稳定性和品质差异等基础研究,以及定向选育优质高产、逆境高耐受性和活性物质高富集品系等应用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析羊栖菜岩藻聚糖疏酸酯化学组成,为产品研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稀酸提取和乙醇沉淀的方法得到羊栖菜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粗品通过Q-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级纯化,得到硫酸基含量不同的3个组分(F-1,F-2和F-3),并对这3个组分的总糖、硫酸基、糖醛酸、氨基糖的含量及中性单糖组成和得率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羊栖菜岩藻聚糖硫酸酯主要由岩藻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少量的鼠李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组成。3个组分中F-3的硫酸基含量最高(40.2%)但得率太低(0.8%);F-1的总糖(68.4%)和糖醛酸(17.9%)含量最高;3者氨基糖的含量均很低(≤1.0%);F-1,F-2和F-3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210 000,160 000和140 000,F-2和F-3的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羊栖菜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前言羊栖菜是一种多年生的暖海性藻类,在我国分布较广。东海、南海多有生长,在浙江则表现为优势种;北方黄、渤海均有分布。除此,日本、朝鲜亦有生产。羊栖菜的经济价值较高,肉质肥厚多汁,除食用、药用外,还可做工业原料。这方面在我国古代“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国外对其化学成份亦曾做过详细分析。目前因受苗源和养殖技术的限制,一般是采割野生藻体,产量较低,国内外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为了促进羊栖菜人工养殖生产的发展,增加出口,我们受山东省外贸局和市水产局的  相似文献   

12.
褐藻酸降解菌埃氏交替单胞菌菌株A102发酵培养时褐藻酸酶形成条件研究表明,其产酶的培养基最适褐藻酸钠含量为0.3 ̄0.6%,氮源为0.5%的蛋白胨,pH7.5,装量是在50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200ml。  相似文献   

13.
褐藻胶在食品、医药、纺织、科学研究以其产品规格的鉴定方面都迫切地需要一个简单而准确的定量方法,以便测定褐藻胶样品或者褐藻样品中的褐藻酸实际含量。自然,这对于研究褐藻的生理生化现象也是很重要的。 褐藻酸的定量方法至目前为止在文献中可查到的大致可分为重量法、滴定法、CO2法、比色法。这些方法各有利弊,至今还没有一个很理想的定量方法。 9-氮杂芴法简便,所用试剂便宜。此方法中存在一些缺点,本工作的目的在于改进此操作方法、使其简化,适于大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荣成市近岸海域褐藻资源丰富,为系统了解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海黍子(Saragassumkjellmaniamum)、铜藻(Sargassum horneri)和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四种褐藻的营养价值,通过测定其一般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重金属含量等,对其营养价值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显示:四种海藻一般营养成分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其次为灰分,蛋白质和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且人体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鼠尾藻、海黍子、铜藻和羊栖菜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2.83%、37.35%、30.82%和40.55%,接近FAO/WHO的理想模式;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分别为56.38%、51.67%、49.78%和45.07%,使得具有较好的风味,可作为开发海藻调味料的原料;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85、71.79、73.38和95.80;脂肪含量低,脂肪酸含量依次为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四种褐藻n-3脂肪酸和n-6脂肪酸的总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7.54%、25.71%、28.68%和27.14%;铅、汞、无机砷和镉的含量均低于相关限量要求。研究表明:海黍子、鼠尾藻、铜藻和羊栖菜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组成完全,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呈味氨基酸比例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比较高,是营养丰富、安全的海洋藻类资源。  相似文献   

15.
褐藻酸丙二酯(Propylene glycol-alginate)是褐藻酸的衍生物,由褐藻酸与环氧丙烷合成。1950年左右由美国克尔柯(Kelco)公司试制成功,1960年前后日本在这方面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并作为商品在市场出售。它呈粉末状,无毒性,易溶于水,水溶液有一定的粘度,对酸、盐及各种金属离子等均较稳定,又因其本身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植物单细胞和原生质体游离的方法,研究了5株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褐藻酸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带在5株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前3 d),褐藻酸酶对其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游离率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游离率的下降越加明显。3 d过后,随着感染的继续进行,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游离率变化不再明显。表明海带细胞壁组成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发生了响应性变化,而这种变化仅仅发生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早期阶段。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细胞壁组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褐藻酸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7.
镉(Cd)是水生生态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通常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减少生物量,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为了研究羊栖菜幼苗对海水中Cd胁迫的抗氧化响应特性,我们在天然海水和Cd加富(100 μmol·L-1)海水两种不同的Cd浓度下培养羊栖菜幼体。实验结果表明:Cd加富胁迫显著抑制了羊栖菜幼苗生长,使藻体颜色变暗。此外,高Cd处理显著降低了羊栖菜中的色素含量,生长速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相反,高Cd处理显著促进了藻体内的Cd元素积累、对Cd2+吸收速率,并增加了其暗呼吸/净光合速率比值(Rd/Pn),抗坏血酸(V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且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以及羊栖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增加,但对丙二醛(MDA)的影响不显著。虽然羊栖菜幼苗增加了其抗氧化活性并促进AsA-GSH循环,以产生H2O2并维持健康的新陈代谢,但高Cd胁迫显著限制了幼苗的光合作用,降低了其光合色素,抑制了其生长,并使其藻体颜色发生变化。海水中高浓度的Cd对羊栖菜幼苗具有毒性作用,并且极大地增加了这种海藻的食用风险。  相似文献   

18.
羊栖菜生殖托的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羊栖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褐藻,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广有分布[1]。羊栖菜既可食用,又可药用。所含有的褐藻多糖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受到种苗培养的限制,目前羊栖菜的人工栽培的规模还比较小,所以对羊栖菜繁殖生物学的研究一直为海藻学工作者所关注,希望能够在种苗生产技术上有根本的突破,解决种苗生产的不足。朱家彦等人1973年报道了利用有性繁殖规律进行采苗的实验结果;石岛海带育苗场1988年报道了利用生产条件下完成的采苗实验。朱仲嘉1992年报道了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假根再生苗的研究。韩国釜山大学Soh…  相似文献   

19.
褐藻酸丙二酯(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是褐藻酸的衍生物,由褐藻酸与环氧丙烷合成。1950年左右由美国克尔柯(Kelco)公司试制成功,1960年前后日本在这方面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并作为商品在市场出售。它呈粉末状,无毒性,易溶于水,水溶液有一定的粘度,对酸、盐及各种金属离子等均较稳定,又因其本身有一定的亲水基及亲油基,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了解栽培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成熟藻体假根、茎、叶(气囊)和生殖托(雌托和雄托)四类器官的组织形态特征,运用石蜡切片法,对栽培羊栖菜成熟藻体各器官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横切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宽度差异显著;假根,茎,叶,雌、雄生殖托的横切面由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近表皮、皮层和髓部组织,而气囊无髓部组织结构,但具有内皮层。此外,雌、雄生殖托还包括生殖窝、卵和精子结构。栽培羊栖菜各器官表皮细胞均呈栅栏状排列,宽度顺序为:雄生殖托茎雌生殖托气囊叶假根;表皮和近表皮细胞含淀粉粒最多,内含色素体;皮层和髓部细胞的淀粉粒含量相对较少;皮层组织的细胞腔最大,具有典型植物细胞形态和发达的胞间隙;髓部细胞致密,细胞腔多数较小。有关文献报道表明,羊栖菜不同器官响应光照、水温、干出与沉水及低盐胁迫等环境信号表达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深度解析栽培羊栖菜各器官之间的亚细胞结构差异,不同器官生理代谢响应环境信号表达差异,不同器官组织对微量元素或重金属离子的吸收、转运和储藏机制分析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