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东海镇党委和镇人民政府,在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依靠科学进步,综合整治荒沙埔。通过科学的探索和实践,使万亩荒沙埔发挥了社会、经济、生态平衡三个效益,为荒沙滩的综合整治和合理开发利用闯出了路子,做出了榜样,起了科技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恢复对底质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滩为对照,分别在白礁选取5、6、8a生秋茄(Kandelia candel)人工林以及天然秋茄林为样地,在草埔头选取20a生和44a生秋茄人工林为样地,比较分析了福建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恢复对底质总磷和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礁和草埔头秋茄人工红树林的总磷和有效磷含量随红树林恢复时间的增加而增高.白礁天然秋茄林和草埔头秋茄人工林的总磷随底质深度增加而减少,有效磷在中下层含量较高.潮位对草埔头总磷有显著影响,由外滩到内滩,其总磷含量逐渐增加.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早期恢复阶段的底质总磷和有效磷缺乏,5a生秋茄人工林底质总磷和有效磷分别为0.68g/kg和2.99mg/kg.  相似文献   

3.
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比较不同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根据在泉州湾蟳埔潮间带3种生境类型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进行了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在泉州湾蟳埔潮间带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1种,其中浮游生物食者(Pl)、植食者(Ph)、肉食者(C)、杂食者(O)和碎屑食者(D)物种数分别为21种、18种、21种、26种和15种。光滩(沙滩)、互花米草和牡蛎石三种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平均栖息密度、平均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的优势功能群多样化,表明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这种特征是潮汐、生境、底质粒径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潮汐导致潮间带的空间异质性(沉积物粒径的差异),空间异质性导致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的差异。互花米草、牡蛎石构成了多种小生境,有利于众多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还讨论了大型底栖动物物种鉴定水平和功能群划分标准不同对功能群研究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我国渔村旅游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基于泉州市蟳埔村的实地调查数据,研究旅游体验对渔村形象的影响机制以及游客感知价值和游客风险感知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体验对渔村形象有显著正向影响,游客感知价值在旅游体验对渔村形象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游客风险感知在旅游体验与游客感...  相似文献   

5.
利用泰山气象站1971-2010年近40a逐日风向风速观测资料,统计分析泰山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40a泰山平均风速为7.0m/s,冬季风速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近40a最大风速为37.7m/s,出现在1977年;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60.3d,月平均大风日数最多为4月,9月最少,从季节分布:看,春季最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利用三种台站常用的分析方法分别分析厦门台东西、南北两分量1990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地倾斜资料以及1999年8月5日惠安4.8级地夺和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7.6级地震的前兆异常,对造成两分量映震能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从均值图上判别,东西向对近震的映震能力较强,而对远震的映震能力较弱。经过资料处理后的两分量对近震的反映和乎相同,相比之下,东西分量略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红树林资源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年的Landsat-5TM、2000年的Landsat-7ETM+和2008年的CBERS-02BCCD 3期遥感影像对广东省近18a来的红树林湿地资源进行监测,并对其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红树林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1990年、2000年和2008年的面积分别为7 733.2,8 722.0和9 593.3hm2;红树林由沿岸分散分布趋于集中分布;天然林减少,人工林增加。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1985、1995、2005、2009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和2015年的GF-1卫星遥感影像,分析近30年来图们江口海岸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图们江口海岸线长度整体呈增长态势,累积增加0.66km,主要由人类开发活动及泥沙堆积等引起;人工岸线比例增大,但1985—1995年因河流改道致使岸线减少3.8km。1985—2005年海岸带淤积面积大于侵蚀面积,其中河流改道使1995—2005年淤积面积达到4.522 7km2;2005—2015年侵蚀面积大于淤积面积;2005—2009年径流量减少使侵蚀面积达到4.203 7km2。河口处的岸线迁移变化最大,其他地区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1960—1987年我国沿岸有关测站月平均水位和海面水温资料,分析和讨论了它们的年际变化以及近期7次ENSO事件对我国沿岸表面水温和水位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0.
1993年养虾遭了灾,今后养虾怎么办?唐海县领导坚定信心,积极探索养虾新路子,以科学的态度提早做好1994年养虾生产准备工作。 自1985年以来,唐海县利用沿海滩涂积极发展人工对虾养虾,先后开发出入工养虾池近7万亩,并以养虾取得显著成绩闻名全国。1993年,该县对虾养殖业遭受了毁灭性的灾害,经济上受到了很大损失,一些干部、群众出现了畏难情绪。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困难,唐海县委、县政府首先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评估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1989-2016年间7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依托RS和GIS技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近30a间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a间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波动性增加的趋势,其中在1989-1993年,年平均增加14.44%;...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海洋暴露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技术条件的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长期的海洋暴露腐蚀试验,以了解其服役特性,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提供依据。近7年的暴露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加高炉矿渣等活性掺合料,能大大降低氯离子渗透速率,提高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年来南海北部沿岸的气温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近三十年来南海北部沿岸气温多年变化的特点,表明普遍存在明显的持续下降趋势。回归分析得出每10年下降0.1—0.14℃,主要发生于秋季,其原因与秋季的东北季风势力增强,日照率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减少有关。由最大熵谱分析得出气温的变化普遍存在2年、3年及6—7年的振动周期。  相似文献   

14.
严俊  丁骏  卢美  车助美 《海洋预报》2007,24(2):98-106
本文通过对南麂大沙岙海水浴场近三年监测期间(6月24日~10月7日)气象、水文和水质要素资料的分析,总结出相关要素的一些变化规律及其对游泳适宜度的影响,可供在今后的浴场海洋环境预报工作中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荣成市“沿海资源可持续发展”项目经过世界银行专家识别团、评估团等5个团别、历时近一年的考察论证,最近顺利通过验收,并签定了有关贷款协议。贷款额为457.5万美元,贷款期限20年。 荣成市“沿海资源可持续发展”项目是国家农业部“中国东南沿海水产综合开发”项目的一部分,总投资7 578.4万元,其中利用世界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发展迄今已近20年,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海洋遥感技术产业化奠定了基础。然而,产业化方向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海洋遥感技术的深入发展;为海岸带资源  相似文献   

17.
1987年1月7日,中国经济法研究会批准成立中国经济法研究会国土资源法分会,经过近一年的酝酿和筹备,国土资源法分会于198 7,年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来自国务院及地方水、土、矿产、生物、海洋、气候等资源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6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经济法研究会国土资源法分会章程。分会的宗旨是团结全体会员,积极开展各项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为加强和完善国土资源法制服务。基本任务即团结和联系全国从事国土资源立法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开展国土资源法研究;组  相似文献   

18.
顾延芬 《台湾海峡》1993,12(1):81-84
本文运用福建省沿海气象要素的异常变化,作台湾省的中、短期地震预报,取得了成功的效果。采用长乐历年各月14时最低气压的距平值,作台湾省未来4~7个月内出现强震的预报依据,并采用热异常进行短临跟踪。当秋冬季节连续4d 长乐、福州、台北的气温均比广州累计高出10℃时,预报未来1~5d 台湾省出现7级强震。又根据近百年来台湾发生的强震,统计其活动季节,得到近20年来7级地震发生的时间,绝大部分在9~12月。  相似文献   

19.
潜水器作为一种深水作业,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是随着近代海洋开发特别是海底油气资源开发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全世界有各种民用的潜水器近400艘,与1970年相比数量增长近六倍,特别是遥控无人作业潜水器发展更为迅速,已成为当前潜水器发展的主流。一、潜水器的种类目前在世界各海域工作的潜水器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基本上有两大类,即:载人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沿海近31年冬季海平面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  范文静  张建立  牟林 《海洋通报》2011,30(6):637-643
利用29个海洋观测站的31年(1980-2010年)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沿海近31年冬季海平面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中国沿海冬季海平面近31年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3.1 mm/a,高于全年的上升速率,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冬季海平面变化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②中国沿海冬季海平面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其主要显著变化周期有准2 a,4~7 a,9 a左右及18.6 a。由于受西太平洋暖池和黑潮与我国近海之间的水体交换影响,东中国海4~7 a的周期明显,其振幅最高,并且其周期性震荡的高位时期与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的厄尔尼诺发生期间相吻合;③以浙江坎门(121°17′E , 28°05′N)为界,中国沿海冬季海平面还呈现出南北变化反相的跷跷板特征,该现象反映了中国沿海冬季海平面的气候性特征。受季风、海流、气压以及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冬季海平面的变化区域特征明显;④近31年, 中国沿海冬季气温、海温与海平面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1.8 ℃、1.4 ℃和135 mm,高于全年上升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