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是热液型金矿床,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矿石的微裂隙特征、结构构造及成分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矿石的微裂隙是相通的;矿液在运移过程中,在相对封闭、酸碱度较适宜的条件下沉淀,形成了较自形的电气石、黄铁矿和金矿物;矿液经过了多期上升过程,对早期形成的矿物不断地进行叠加和改造,使不同期次形成的金矿物成分略有不同;金矿物有次生加大现象。进而认为,该金矿床应有三期以上的成矿期。  相似文献   

2.
肖来庚  陈根文 《华北地质》2011,34(2):133-138
龙头山金矿床产于一个中生代残留火山颈构造中,火山颈周围的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和寒武系黄洞口组.矿体呈细脉浸染状和脉状产干次火山岩筒与周围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围岩蚀变主要有电气石化、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和绿泥石化.金矿化与硅化和黄铁矿化密切相关.流体中氧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流体系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成因.硫同位素特征表明矿床矿液中硫是多源的,主要来自火山-侵入杂岩及基底地层.据铅同位素特征推测铅主要来自中生代火山岩,部分来自基底地层.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和部分基底地层.成矿温度在215~260℃之间,属中-低温次火山期后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3.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是大瑶山成矿带内重要的金矿床,矿区发育大量不同类型的黄铁矿。根据黄铁矿的产出特征,将黄铁矿划分为5个世代,对应着5个成矿阶段:电气石-石英-硫化物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黄铁矿-闪锌矿阶段(Ⅳ)、石英-黄铁矿阶段(Ⅴ)。不同阶段黄铁矿晶形均以{100}为主,少见{210};金含量与{210}含量呈正相关。黄铁矿晶胞参数为5.411 86~5.415 52,变化幅度不大,与钴含量呈正相关,主成矿阶段受金含量影响而变大。形貌及砷含量变化特征表明,{210}和金含量随砷含量降低而升高,说明砷含量降低利于{210}的出现,且金与砷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形貌特征及微量元素特征均反映主成矿阶段温度应220℃,且多集中于300℃的范围;δFe—δS图解及矿床地质特征表明,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综合分析认为,龙头山金矿床为中-高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
陈龙照 《地质与勘探》2021,57(5):1008-1016
古木口金矿是在桂东大瑶山成矿带上发现的首例中型规模以上高品位金矿,其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该金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受断裂、成矿结构面及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床在垂向和横向上具有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及斑岩型分带特征。为及时总结矿区勘查新成果,推动该区找矿新突破,研究矿体与寒武系含碳细碎屑岩系、层间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花岗闪长斑岩组合要素的空间关系,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矿物组合标志、土壤化探异常等成矿综合信息;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带槽探、钻探揭露等综合找矿方法,在总结分析了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化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带的找矿方向。结果显示,该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特别是北西向断裂、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异常带利于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富金矿,其构造相对封闭环境的深部是寻找斑岩型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5.
贵县龙头山金矿位于大瑶山隆起西南部,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有关.金(银)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和断裂破碎带中.运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离子探针(SHRIMP)分析技术,作者对矿区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的年龄分别为103.3±2.4Ma(95%可信度,MSWD=2.1)和100.3±1.4Ma(95%可信度,MSWD=0.40),表明龙头山金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都发生于中-晚白垩世.并认为花岗斑岩和流纹斑岩系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矿床是在同一成矿作用下形成的,似乎不存在多期矿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马芳  孙丰月  霍亮  奥琮 《世界地质》2014,33(2):388-398
焦家金矿煌斑岩为钙碱性云斜煌岩和拉辉煌斑岩,为成矿后脉岩。区内煌斑岩及金矿体的产状统计表明,二者产状无明显相关性。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煌斑岩中w(SiO2)为38.56%~47.52%,w(TiO2)为0.85%~2.20%,Mg#为45~70,Rb/Sr为0.02~0.08,显示幔源特征。矿石中广泛发育的含CO2包裹体、辉碲铋矿的存在及前人关于氦氩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幔源物质参与了本区成矿。胶东地区煌斑岩时代集中于89~130 Ma,与大规模成矿作用几乎同时发生;本次研究获得其K-Ar年龄为93.5±1.4 Ma,认为焦家金矿中的煌斑岩与金矿化为幔源C-H-O流体分异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形成于晚白垩世中国东部岩石圈持续伸展减薄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7.
龙塘金矿位于右江再生地槽西大明山隆起与钦州残余地槽十万大山断陷的交界地带,受NE或NNE向次级断裂和碳酸盐岩与火山熔岩的接触带联合控制,矿床产于断裂带靠近火山熔岩一侧的风化带中,硅化及褐铁矿化显著。该区金矿不属典型的“红土型”,属断裂破碎带蚀变火山岩型。矿石主要由含褐铁矿的氧化矿石(所谓的红土型金矿)组成,氧化深度大于80m,矿床规模达中型以上。断裂、下三叠统北泗组火山岩及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为区域主要控矿要素,三者共存时,断裂接触部位的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和绿泥石化是含Au矿体或矿化体存在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江启煜 《江苏地质》2015,39(2):301-305
德化县东洋矿区金矿位于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带中,为近年来发现的规模较大的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次流纹斑岩及外接触带附近,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矿体呈不规则状、透镜状和脉状,矿石组分简单,品位偏低,工程控制和推(预)测金金属量可达大型,随着找矿勘查工作的深入,区内金矿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抱伦金矿床是海南省新近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属于成生于印支期受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出露下志留统陀烈组浅变质岩系与白垩系红色碎屑岩,西北侧分布印支期花岗岩。北北东向豪岗岭断裂与其上盘的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磁组构分析显示矿区千枚岩以压扁变形占绝对优势,主压应力近东西向,矿化热事件前的构造变形较强,矿化之后的构造变形较弱。矿化期构造应力场为近东西向拉伸(主压应力近南北向)。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是主要赋矿(含矿)构造,对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凯  孙丰月  王力 《世界地质》2014,33(2):367-375
金岭金矿埠南矿区位于胶东金矿集中区的西北部,受控于灵北断裂上盘的次级断裂。矿区内脉岩以正长斑岩为主,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正长斑岩形成于94.2±2.0 Ma,属晚白垩世。结合地质特征提出,正长斑岩脉的侵入带来了另一期含矿热液,使1#脉具有两期成矿叠加的特征,即早白垩世金的主成矿期和晚白垩世多金属-金银矿化期。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招远地区酸性脉岩群可能为同一时期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并且与晚白垩世多金属-金银成矿作用具有密切关系,该区成岩成矿作用处于太平洋板块相对华北板块俯冲导致的弧后扩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