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韩松 《地球》2013,(10):24-26
正自进入7月份以来,高温天气致使我国西南、西北多省市出现持续干旱天气。甘肃、云南、重庆等干旱严重的省市河流断流,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再度引起了人们对我国水危机的关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  相似文献   

2.
段雯娟 《地球》2014,(7):76-79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水资源的总量大得惊人,但在经济上可供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极为有限。尤其是最近50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需水量越来越大。随着水资源利用量的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了水危机,不仅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且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有关资料表明,最近20年世界总用水量的年增长率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100年,地球上所有的河水都将耗尽或因污染而不能使用,人类将面临水荒。面对严峻的形势,世界各国都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与城市供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中国已处于水资源短缺状态,勘探和开发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和城市供水是中国发展,尤其是开发中国西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陈侠仁 《地球》2010,(6):47-48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环境污染、水源匮乏、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城市中生活着的人们感受到水危机了吗?  相似文献   

5.
蓝颖春 《地球》2015,(1):12-14
<正>专家简介:王浩,男,水文水资源专家。1953年8月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全球水伙伴(中国)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兼水问题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兼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林学会理事、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部科技咨询委员会委  相似文献   

6.
蓝颖春 《地球》2016,(4):10-12
正专家简介:王浩,63岁,水文水资源专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北京市,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次,中国优秀图书奖一次。  相似文献   

7.
翟风梅 《地球》2019,(6):108-108
水是生命之源,它在人类经济活动、生态循环当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提出几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建议,旨在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5,(3):61
<正>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重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  相似文献   

9.
张文娟 《地球》2013,(10):44-47
正多年以来,水资源不足、水污染以及洪水灾害制约了我国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了公众健康和福利。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持续,我国水资源承受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水供给与用水需求之间差距的扩大,以及大面积的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有可能会引发一场严重的缺水危机。目前,我国已充分认识到水资源问题的严峻性,正致力于通过政策和制度改革把我国建设为一个节水型社会。北京、天津、深圳等城市也在应  相似文献   

10.
李健  郭宏业  黄勇  王永贵 《高原地震》2006,18(3):58-64,68
根据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结合盆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分析了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对盆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人们节约用水意识,加强对现有荒漠沙生植被的保护,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盆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地球物理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22,自引:19,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世纪的百年中,地球物理学在经历了以活动论为内涵的板块构造和行星际探测双重革命的重大发展时期以后,当今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从全球地球科学发展趋势来看,地球物理学的未来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富有挑战性,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科学全球化的复杂格局下.显然,当必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现和突破的机遇,同时也正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的转折点上.然而,当今我国的地球物理学却在不断削弱,并逐步入“消亡”,即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在这21世纪的新时期,中国地球物理学向何处去?它面临的“危机”在哪里?其机遇又在何方?它在社会发展与科学进步的长河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国人必须给予严肃的关注,以使其在中国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和逐步步入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中,发挥其本能的作用,并做出应有的新贡献.为此,本文将讨论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1)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导向和战略意义;(2)20世纪百年来地球物理学主要的重大成就;(3)当今中国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势态与危机;(4)当今中国地球物理学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2.
直面水危机     
《地球》2013,(10)
正前言水是哺育人类的乳汁!地球上因为有了水,才变得生机勃勃;没有水的世界,将是死亡的世界。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神州大地却变得满目疮痍,今天的中国被联合国认定为"水资源紧缺国家"。"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水浑了"这是目前我国不得不面临的"四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闫玉奎 《地球》2011,(4):125-127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目前,全世界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的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水资源又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  相似文献   

14.
正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它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中,水更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世界济经的发展,不少地区和国家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正日益突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为每年2.8万亿立方米,实际可利用量约为每年8000亿~95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每年2300立方米,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亚洲银行有关研究表明,2030年中国预计有约700亿立方米用水缺口。我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5,(4)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新一轮海洋经济的大发展,海上石油开发产业方兴未艾,但是也带来了严重污染与破坏环境的问题,使海洋生态面临严峻的危机。国家海洋局近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去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陆源排污压力巨大、海洋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环顾当下,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在全球范围内,蔚蓝的海洋正遭遇史无前例的生态危机。原油泄漏、垃圾倾倒、工业排放……当沿海大陆成为各国各地区发展工业的首选地时,干净的海洋是否注定离我们渐行渐远?尽管海洋有着世界上最强的自我净化功能,但这片深蓝抵挡得住人类无休止的侵蚀吗?  相似文献   

16.
高亚洲冰川的近期退缩及其对西北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近几十年来, 高亚洲冰川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随着冰川物质平衡的持续亏损而不断退缩. 过去10 a是20世纪高亚洲冰川退缩最强烈的时期. 高亚洲冰川退缩的空间特征是: 青藏高原内陆地区退缩幅度最小; 从青藏高原内陆向边缘地区退缩幅度逐渐增大; 在最边缘的藏东南和喀喇昆仑, 冰川退缩幅度最大. 高亚洲冰川退缩对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产生重大影响. 利用冰川变化的长度、面积、体积间的比例关系估算的结果和用经验公式估算的结果都说明,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冰川退缩导致冰储量减小, 致使西北地区冰川径流量增加5.5%以上. 在冰川融水补给量大的塔里木河, 冰川径流增加量更大.  相似文献   

17.
近几十年来,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管理不同时空尺度的水循环,许多水科学和管理项目相继问世,如生态水文学、全球水文学、社会水文学、供水管理、需水管理和水资源综合管理(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WRM)等.与此同时,示踪、制图、遥感、机器学习和模拟等先进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水文过程和水资源研究中.尽管如此,全球水危机仍日益加剧.究其原因在于水文水资源研究和管理之间未能在不同时空尺度建立有效的链接和交流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流域是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单元,流域科学有望搭建水文水资源研究与管理之间的桥梁.本文首先回顾水文研究和水资源管理的进展,进而讨论了全球水资源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域科学的四个核心组成部分:(1)水文分析;(2)水资源政策;(3)综合治理;(4)管理与反馈.该构架综合考虑水资源拥有量和用水量及水质,量化水循环的储存、通量和质量,基于地球环境边界条件理论确定当地水资源阈值;提出水资源管理的具体可行措施.流域科学为应对当前全球水危机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互补性水资源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18.
CSAMT法和高密度电法探测地下水资源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23  
我国乃至世界目前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的短缺,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合理勘探开发并利用水资源,是经济腾飞的关键。本文概述了CSAMT方法和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高密度电阻率找水方法,列举了两种方法应用的的实例。实践表明这两种方法是水资源勘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6,(5)
正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水资源危机的潜在影响将是未来10年中地球面临的最大威胁。在全球很多地区,煤炭产业是对当地淡水资源需求量最大的产业之一,其产业链中包括原煤采选、燃煤发电和煤化工的整个过程都高度耗水。近年来,煤炭产业在全球的快速扩张对水资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加剧了全球水危机。  相似文献   

20.
正地球表面71%的面积都被海洋所覆盖,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宝库,也是最后空间,21世纪是人类挑战海洋的新世纪。未来50年,世界性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在这场全球大博弈之中,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显然绝不能缺席。我国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和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