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它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中,水更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世界济经的发展,不少地区和国家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正日益突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为每年2.8万亿立方米,实际可利用量约为每年8000亿~95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每年2300立方米,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亚洲银行有关研究表明,2030年中国预计有约700亿立方米用水缺口。我  相似文献   

2.
蓝颖春 《地球》2013,(10):10-13
正西北地区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44%,而年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8%,可利用量不足1200亿立方米。该地区天然气、石油、煤炭的远景预测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脆弱的生态系统特别是贫乏的水资源,构成了西北地区资源优势发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关键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3.
岳尚华 《地球》2013,(10):30-33
正北京是一座严重缺水的特大城市。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当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000立方米时,人们就会感觉到缺水。当人均水资源量少于500立方米时,为重度缺水。当人均水资源少于300立方米时,即为极度缺水。按照水资源综合规划分析,北京市1956~2000年,多年平均降雨形成的水资源量为37.4亿立方米。1999~2011年,北京市连续多年干旱,  相似文献   

4.
《地球》2021,(5)
正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地下水则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仅占全球水资源的6%,其中1/3为地下水资源。作为国家战略水资源的地下水极其重要,尤其在我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往往支撑着工业、农业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世界各地已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地下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5.
张文娟 《地球》2013,(10):44-47
正多年以来,水资源不足、水污染以及洪水灾害制约了我国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了公众健康和福利。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持续,我国水资源承受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水供给与用水需求之间差距的扩大,以及大面积的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有可能会引发一场严重的缺水危机。目前,我国已充分认识到水资源问题的严峻性,正致力于通过政策和制度改革把我国建设为一个节水型社会。北京、天津、深圳等城市也在应  相似文献   

6.
CSAMT法和高密度电法探测地下水资源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23  
我国乃至世界目前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的短缺,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合理勘探开发并利用水资源,是经济腾飞的关键。本文概述了CSAMT方法和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高密度电阻率找水方法,列举了两种方法应用的的实例。实践表明这两种方法是水资源勘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环天山地带是薪疆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干旱缺水依然是最突出的问题,同时还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利用率低下,水利工程落后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等间题。在对环天山地带水资源状况以及开发利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格尔木河流域属干旱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水资源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需的宝贵资源,也是维持绿洲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制定中、远期流域用水规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工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是格尔木河流域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索适合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确保水资源长期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格尔木河流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健  郭宏业  黄勇  王永贵 《高原地震》2006,18(3):58-64,68
根据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结合盆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分析了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对盆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人们节约用水意识,加强对现有荒漠沙生植被的保护,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盆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太湖流域省市边界圩区建设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俊峰  陆铭峰 《湖泊科学》2004,16(3):203-208
太湖流域的苏、浙、沪边界地区地处太湖流域下游,地势低洼,水网纵横,是太湖流域洪涝威胁最严重和水环境恶化地区,同时因为地处省市行政区边界,水利矛盾极为突出.解决好边界圩区问题,有利于减轻流域洪涝灾害,促进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恢复.本文分析了太湖流域二省一市边界圩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归纳了边界圩区的格局和特点.考虑到防洪、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从圩区面积、圩内水面率和圩堤线长度几个方面对边界圩区做了研究,给出了边界圩区合适的圩区规模和圩内排涝动力,在此基础上,就边界圩区的建设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边界圩区的理想规模是400-533hm2,排涝模数为0.83m3/(s·km2).圩区建设应该局部服从整体利益,采用有效的协商机制解决边界圩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日益绿化的地球无疑有利于减缓大气中CO2浓度的上升,但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工植被恢复最大、最成功的国家,自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和流域特征对水资源影响的机理,解释了各种与水文有关的结果和现象,建议了降低水资源消耗的人工植被恢复途径;同时,从水资源可持续性的角度提出了流域尺度人工植被恢复的指导性原则,强调在探讨“林水”机制时,需要更多的“自上而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水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继昌 《湖泊科学》2005,17(4):289-293
系统回顾了太湖流域自古以来的治水历史和经验教训,详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太湖治理进展和取得成就,分析 了当前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指出流域仍存在防洪减灾能力偏低、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和水环境 承载能力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成为今后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要加快构建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流域水资源调控体系、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流域现代化管理和调度体系 等四大体系的对策,实现太湖流域水资源“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目标,以太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 和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河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压力.新《水法》的颁布,给黄河水资源保护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依法建立法制化、社会化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完善法规,建立健全执法体系,以水功能区划管理为重心,实施入河总量控制,建立和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水质监测机制与技术创新,加强水资源保护前期和科研工作,建设水资源保护信息管理系统,采取多部门联合治污等项措施,是做好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5,(3):61
<正>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重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7,(3)
<正>中办、国办不久前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到2018年底前,在中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领导力和执行力,保护水资源。 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长江,它穿巴山蜀水、越云贵高原、过荆楚大地、入江南水乡,覆盖了11个省市、流域面积超过180余万平方公里,年入海水量约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总入海水量的1/3以上。对于  相似文献   

16.
黄河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黄河下游由于水资源缺乏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的断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黄河水资源问题日益重要,继黄河洪水、泥沙之后,成为举世瞩目的又一个热点问题.黄河水资源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人们一直在探寻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本文根据长期实测资料分析介绍了黄河水资源的概况,剖析了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岳尚华 《地球》2013,(10):14-19
正水危机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过度的大规模活动造成的水资源尤其是饮用水的匮乏以及水体污染。水资源危机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其中中国水危机最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我国淡水资源紧缺,而水污染使缺水的局势更加严峻。我国用水现状如何?怎样应对水危机?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  相似文献   

18.
基于SPEI的黄河流域干旱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旱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中国干旱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黄河流域是中国各大流域中受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区域,所以对黄河流域旱情进行监测尤为重要.文章基于1961~2015年黄河流域124个站点的月值气象数据,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指标,应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SMD方法对SPEI序列进行时频周期与趋势分解,运用B-G分割算法进行阶段划分,从干旱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等方面对黄河流域及其8个水资源分区的干旱时空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近55年来黄河流域的干旱呈显著增加趋势, SPEI倾向率为-0.148 (10a)~(-1),其中兰州至河口镇地区干旱化趋势最为明显(-0.214 (10a)~(-1));(2)黄河流域干旱具有准2.9年、准5年、准10.2年和准18.3年的周期特征,且可划分为3个阶段(1961~1996年、1997~2002年和2003~2015年),对应SPEI均值分别为0.20、-0.71和-0.21;(3)干旱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均值分别为71.0%、47.2%、10.2%和6.9%;(4)干旱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均值分别为0.93、0.40、0.05和0.04.  相似文献   

19.
岳尚华 《地球》2013,(9):22-25
正面对"北涝南旱"的局面,人们不禁疑问,今年天气这是怎么了?专家告诉我们,在这个夏天,地球之所以进入所谓"烧烤模式",其实是极端天气的一种表现。7月份以来,浙江、江苏、湖北等多个南方省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无论是强度、持续时间还是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20.
翟风梅 《地球》2019,(6):108-108
水是生命之源,它在人类经济活动、生态循环当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提出几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建议,旨在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