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出云 《地图》2010,(1):62-69
没有寻常的"咣当"声,没有明显的风噪和路噪,列车正以世界最快的运营速度贴地"飞行",车厢里却平稳得可以倒放一瓶矿泉水。窗外灰褐的冬日景色,没过多久就变为满眼的南国之绿。从中部的中心城市武汉出发,到达南部最大的城市广州,仅仅用时3个小时。一位乘客难抑兴奋,高声吟出:"朝辞武汉彩云间,千里广州一日还"!这就是2009年12月26日通车运营的武广高速铁路:1秒钟能跑出97米,比12级飓风还快两倍;持续运营时速可达350公里,超过了波音飞机的离地时速。武广高铁将武汉和广州之间的列车行程由过去的10小时左右缩短至3小时,一日之内往返于穗汉之间已然成为现实。350公里的时速,是目前全世界铁路投入实际运营的最高速度,不断刷新的"中国速度"宣告着中国的铁路已经昂首迈入高速时代。到2012年,将有1.2万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投入运营,而整体的高速铁路网也将在2020年形成。中国铁路突飞猛进的发展令全世界为之瞩目,就连美国的《新闻周刊》也撰文惊叹":铁路革命"正在让多年来以幅员辽阔为特色的中国"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2.
<正>从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中国人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通至今,中国铁路整整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从支离破碎的铁路线路到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从"一趟下来满脸灰"的蒸汽机车到内燃、电力机车的三级跳,从平均时速只有43公里到350公里,中国铁路正在让速度变得更快,让家乡变得更近,让生活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正沪杭高铁自2010年投入运营以来,为上海、杭州两地旅客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普通铁路需要3个多小时运行时间,而高铁列车仅需52分钟便能到达。人们在慨叹高铁带来的巨大便利时,想到的往往是铁路建设者们付出的艰辛,然而测绘人在确保高铁安全运行方面的巨大贡献却鲜为人知,这群"高铁卫士"的身上有着测绘工作者不为人知的艰辛!晚上11点20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二大地测量队的作业车辆来到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城郊的沪杭高铁  相似文献   

4.
《地图》2003,(2)
读图识史 自1876年中国大地出现第一条铁路起,中国的铁路建设就与中华民族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吴淞铁路示意图到2002年中国铁路分布示意图,地图记录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史,这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从蒸汽机车到磁悬浮列车1825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设计的“旅行”号蒸汽机车行驶在斯托屯顿至达林顿的铁路上,从此开刨了蒸汽机车的新纪元。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交通发展的历史,同样展示了人类文明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卜庆华 《地图》2010,(1):50-61
<正>如果从第一条营运铁路——1876年通车的上海吴淞铁路算起,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了,如果从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909年通车的京张铁路算起,也有100余年的历史了。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还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0年的时间里,这60年来,中国铁路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翘首昂姿、呼啸驰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陈阳 《中国测绘》2022,(3):21-23
近年来,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为代表的"中国速度"成为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张张亮丽名片.据国家铁路集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超过4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加速成型. 其实,在一众"中国速度"的背后,都有着工程测量人的身影,全国首批"工程测量工匠"获得者石德斌就是...  相似文献   

7.
绥芬河:边境上的东方商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静 《地图》2008,(2):38-40
中俄边境上的绥芬河,曾是风光一时的国际商业都市,口岸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南部,滨绥铁路的终点。绥芬河原为中国内河,河名为满语"锥子"之意。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将流域下游割让给俄国,遂成为国际河流。距对面俄格罗捷阔沃市25公里,距俄远东最大的军港城市海参崴230公里。1898年沙俄在中国修建中东大铁路,1903年,小城绥芬河与中东铁路同时诞生,成为中国铁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小城里  相似文献   

8.
陈潮  方华 《地图》2003,(2):10-23
铁路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总结。自1876年中国大地出现第一条铁路起,中国的铁路建设与中华民族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的铁路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高速列车安全、舒适性的需要,保证线路的高平顺性,无碴轨道的铺设与运营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结构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追求"零沉降"理念。以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线下结构物沉降变形观测关键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预测系统,提出了工后沉降的预测方法及评估条件与标准,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以保证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的质量。并提出了一些体会和建议,为正在建设的无碴轨道客运专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田吉舷 《地图》2010,(1):38-49
说起中国近代铁路,大家能有什么联想呢?慈禧太后的御用小火车、詹天佑、四川保路运动、孙中山10万英里铁路计划、二七铁路大罢工、皇姑屯事件、铁道游击队……以上词组都是答题卡上可能出现的答案,把这些看上去杂乱无序的名词连贯,似乎也能蒙太奇出一卷历史胶片,黑白的、带着雪花和毛边划痕,缓慢且无声地播放着旧时代的茫然与无措、辛酸与悲愤、压抑与爆发……  相似文献   

11.
左弦 《地图》2010,(1):26-32,I0001,I0002,37
从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中国人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通至今,中国铁路整整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从支离破碎的铁路线路到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从"一趟下来满脸灰"的蒸汽机车到内燃、电力机车的三级跳,从平均时速只有43公里到350公里,中国铁路正在让速度变得更快,让家乡变得更近,让生活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孔毅  王新 《现代测绘》2013,36(3):18-20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明确提出了"构建智慧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壮大地信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目标。而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用其他成熟学科的方法很难做到精确描述、解释和预测。为了弄清楚其形成原因和演化规律,除了需要详细分析现代过程外,还必须经常性地借助历史过程的考察与分析来达到目的。这恰恰是智慧中国建设中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智慧中国建立是在地理学知识和现代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计算机、卫星定位系统、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之上的,同时为地理学发展创立了符合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七谏高铁京沪高铁正式通车,中国大步迈入高铁时代。通车前夕,关于这条全球最长高速铁路的争议并未停歇。记者历时两个月,探访沿线全部的23个城市24座车站,采访数十位专家,  相似文献   

14.
岁月峥嵘,薪火相继。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测绘工作,从崛起到腾飞。60年的风雨历程,记录着中国测绘事业发展的足迹,同时蕴含着测绘工作者奋斗的甘苦,更承载着他们无尽的梦想与希冀。  相似文献   

15.
读图识史     
铁路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总结。自1876年中国大地出现第一条铁路起,中国的铁路建设与中华民族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的铁路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 中国铁路艰难的起步 1825年9月27日,由乔治·斯蒂芬森设计制造的蒸汽机车,开始行驶在英国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上。而此时的中国仍沉浸在天朝大国的梦想中,闭关自  相似文献   

16.
高铁测量中的投影变形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柳 《北京测绘》2012,(1):44-46
首先对长度投影综合变形情况做了分析,然后介绍投影变形的处理方法的原理,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其中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这对铁路测量方面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家测绘局重庆测绘院完成京沪高铁镇江段轨道基准点测量任务。京沪高速铁路在镇江境内金长74.7公里,为江苏各段之最。铁路通车后,镇江至北京车程约4小时,至上海约1小时。为满足轨道基准点平面坐标测量和高程测量的高精度要求,针对项目工程量大、技术复杂等特点,重庆测绘院派出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测绘人员,  相似文献   

18.
高铁沿线地震早期预警系统融合了GNSS、传感器、软件开发、网络传输、计算机、地震监测等先进技术。土耳其地处北安纳托利亚断层带,地质构造不稳定,地震是土耳其最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土耳其铁路的头号敌人就是地震,由于地震导致铁轨偏移、下沉,都给高铁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根据土耳其实际地质情况,建设高铁沿线地震预警系统,维护高铁安全运行,符合了土耳其希望加强自身三大洲枢纽地位的发展方向。同时,该设计为实现土耳其高铁沿线地表监测信息采集内外业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异常强劲,南非国有铁路公司Spoornet已考虑修建一条从南非铁矿石产地Palabora到莫桑比克马普托港的、运输量为 1 000万吨 /年的铁路。Spoornet公司说,修建这条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Palabora矿山积压的磁铁矿。开采Palabora铁矿的两家公司———Palabor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国古地图的文化价值及其对中华古文明的贡献,该文对照中华古文化划分的7个历史时期,解读了不同时期代表性古地图的文化特色与成就,初步发现"原始聚落图"与"狩猎路线图"记录了"夏商周"古文化雏形时期人类活动状态;"疆域图"与"墓穴图"表达了"春秋战国"文化奠基时期统治者关注重点;"驻军图""三维地形图"与"商业图"等,象征着"秦汉"中央集权文化时期频繁战事需求;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细腻文化时期,土地管理精准化开创了古地图科学,并完成了"地形方长图"等科学古地图;域外地图(西域与亚洲)与疆域政区图,标志着"隋唐"鼎盛时期中外文化交往成就,以及强化领土与政区管理需求;基于"制图七法"守令图,以及石刻图、印刷图的出现,标志了"宋元"灿烂文化时期古地图创新成就;享誉世界古代航海图、海防图,以及经纬度世界地图与内府舆图等,标志着"明清"多元文化推动的中国古地图走向近代地图之进步。总之,中国古地图属于古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则相互促进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