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工程性地面沉降已逐渐成为滨海软土地区地面沉降的主导因素,并进而影响港口城市工程建设和发展。2000年以来,宁波相继开展了工程性地面沉降调查,建立工程性地面沉降监测网,并开展了工程性地面沉降特性和机理研究。本文基于宁波市地面沉降现状,从地层结构、软土的工程特性、主要压缩沉降层、地面沉降与建筑容积率的相关性及工程性沉降机理分析等方面,对工程性地面沉降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工程建设活动及第一软土组压缩变形是产生工程性沉降的主要原因。针对宁波市地面沉降的新特征,从专项监测、机理分析及预测预警、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防控管理及长效机制方面,探讨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对策,综合防控工程性地面沉降发生发展,促进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软土地区工程性地面沉降预测的非等时距GM(1,1)模型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大规模城市建设诱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已成为上海软土地区地面沉降新的制约因素。本文针对上海地区工程性地面沉降特点,运用灰色理论建立了非等时距GM(1,1)预测模型,并用工程实测数据进行检验,得到令人满意的预测结果。研究结果对预测和控制软土地区由建筑物群引起的地面沉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珠海市地质环境条件较脆弱,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斜坡类地质灾害和软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频发且分布较广泛。通过对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发育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分析,选取评价因子,通过网格剖分划分评价单元,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和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得出斜坡类地质灾害和软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分区图,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面沉降是上海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是抽取地下水.过去,上海地区地面沉降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浦西地区抽取承压含水层引起的地面沉降,而对抽取潜水引起地面沉降则很少研究.降水预压是软土处理的新技术,对浦东某工程软基处理降水预压试验过程中水位、沉降、孔隙水压力等监测表明,降低潜水水位同样也产生地面沉降,本文分析了抽取潜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得出了浦东地区潜水水位与沉降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软基和地面沉降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武汉市工程地质数据库资料,查明了武汉市人工填土、上层软土、下层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探讨了软基沉降、差异沉降以及软土对基础工程的影响,以实测资料揭示了武汉市万松园地区的地面沉降情况,指出其主要诱发因素是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6.
刘刚  徐成华  施威  李兆  骆祖江 《地质论评》2023,69(2):639-647
为了查明南京河西地区地面沉降的成因,笔者等在系统研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面沉降的分布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软土分布及建筑荷载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了南京河西地区地面沉降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南京河西地区不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与软土层厚度和建筑荷载分布关系密切,地面沉降主要受建筑工程影响,即建筑荷载和深基坑降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刚  徐成华  施威  李兆  骆祖江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11-2022082011
为了查明南京河西地区地面沉降的成因,笔者等在系统研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面沉降的分布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软土分布及建筑荷载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了南京河西地区地面沉降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南京河西地区不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与软土层厚度和建筑荷载分布关系密切,地面沉降主要受建筑工程影响,即建筑荷载和深基坑降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面沉降近年呈现出不均匀性特征,深基坑减压降水等工程活动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减压降水和地质环境监测结果,分析了深基坑工程的地面沉降效应.研究表明,减压降水是导致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浅层地下水回灌可作为地面沉降控制的有效措施,而基坑围护与工程降水一体化设计是未来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的重要方向.该研究成果可为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典型的软土地基地区。城市化进程使上海的市政工程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日渐普遍。上海地表以下75米范围内广泛分布有软弱的粘性土地层,其中40米以浅饱和的淤泥质软土工程性质不良并具明显流变特性。该区段范围又是上海地下工程、基础施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最为频繁和集中的部位。受软土自身理化性质影响,工程施工不可避免产生以地面沉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环境地质问题。工程性的地面沉降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上海新一轮  相似文献   

10.
南沙区基岩风化壳之上普遍发育厚度不等的软土,此类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孔隙比和高压缩性等不良工程特性,在地面负荷下,极易导致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造成地下管线拉断、墙体开裂、地面起伏及构筑物倾斜等不良后果。在国家打造"南沙自贸区"的大背景下,南沙区即将面临大规模的集中开发建设,势必造成南沙区地质环境条件的显著改变,引发一定程度的软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本文通过多年的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和钻探等工作手段,获取南沙区软土分布特征,并基于地面沉降人工水准监测及远程自动化监测数据,分析南沙区软土地面沉降特点,最后提出对南沙区城市防灾减灾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数字城市”主要有通信网络平台,软件技术,数字信息及资源三部分组成。“数字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作用。“数字城市”对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准确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建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初级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文勇  李琦 《地学前缘》2006,13(3):99-103
针对国内外数字城市研究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全球化进程中正在兴起和汇聚的新技术———物联网与传感器网络、空间信息网格等为数字城市的演进提供的可行性。提出数字城市的发展必然导向智能城市,并将数字城市作为智能城市的初级阶段进行重新诠释;提出为了适应数字城市向智能城市进化,数字城市系统的构建必须满足开放性、易拓展性、可重用性、可动态适应的智能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勘察设计》2001,(3):41-42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同时又必须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服务.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改革年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很快,给城市规划工作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如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所涉及的城市规模问题、国企改革和村镇工业发展带来的城市工业布局问题、汽车工业发展和多种交通工具所产生的城市交通问题等,都要求城市规划部门必须研究新矛盾、新问题.在近几年,广州市城市规划部门不断更新观念,在宏观上做好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研究和多层次规划的编制,在微观上做好城市建设和市容整治项目实施的规划引导和服务保障工作,下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初,为适应首都电视产业迅速发展的需求,北京电视台决定在北京商务中心区建新台址,邀请国内外十家设计单位参加方案投标。我们有幸应邀参加了电视中心的方案设计投标。  相似文献   

15.
Many controversial questions about the shape and evolution of city size distributions can be solved if reliable, large and comparable set of data are used for several countries. We provide new empirical evidence by using the large data base Geopolis, which has strictly comparable figures for all towns and cities of the world over 10,000 inhabitants between 1950 and 1990. A Pareto model is used for identifying as metropolises one or a few large cities for each national urban system. From those data, two empirical power laws are established, linking the size of the metropolises to the size of their national urban system. The first is a transversal law: for a set of countries at a given date, the share of population concentrated in metropolises tends to decrease when larger countries are considered. The second law, which is longitudinal, shows that metropolises in the past have grown in a systematic way more rapidly than the rest of their urban system, invalidating Gibrat's urban growth model. Such empirical regularities could help for predicting the future of nowadays observed metropolisation trends.  相似文献   

16.
蚌埠市市区地籍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和  赵京黔  贾云生 《华北地质》2004,27(Z1):80-84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的研制工作不断进步,动态地籍管理系统也在逐步普及.本文中从测绘施工实际出发,简要介绍了使用拓扑康全站仪内存进行外业数据采集,采用绘制手工草图记录点号的形式作业,结合瑞得测图软件将地物连线,进行成图编辑的技术方法.实践证明此方法降低了地籍测量工程施工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This report chooses Clarence City Council as the coastal jurisdiction and analyzes its planning processes and instruments for its potential to build resilience to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the coast. In the first part, it introduces the change of Australia’s climate and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Based on analysis of sea level rise, inundation and erosion risk, it shows climate change has impacts on Clarence coastal areas in Tasmania. This paper shows the three key elements for successful coastal management (retreat, accommodation and protection) and discusses the factors that impede resilience. Finally, there are some recommendations that may be helpful for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local council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秀明 《华北地质》2011,34(1):29-33
在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地层划分的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建造、变质建造、大型变形构造、成矿作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场等地质记录的研究,通过大地构造相环境恢复的研究,将天津市地质构造单元划分一个Ⅰ级和Ⅱ级单元,分别为(Ⅰ)华北陆块区和(Ⅱ)晋冀古陆块。在此基础上划分了4个Ⅲ级单元:分别为(Ⅲ1)密云-迁西太古宙陆核带、(Ⅲ2)燕辽裂陷带、(Ⅲ3)盘山板内造山岩浆杂岩和(Ⅲ4)华北裂陷带,又进一步划分了7个Ⅳ级单元和14个Ⅴ级单元。  相似文献   

19.
邵武市地质灾害主要为土质滑坡,受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的制约,加之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以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邵武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为基础,系统地对邵武市的滑坡特征、形成条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为邵武市防灾减灾提供了防治对策及决策依据,对福建省的地质灾害调查与防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Guatemala is one of the Central American countries that for some years now have been participating in a regional program for natural hazard assessment and disaster reduction, funded by the Nordic countries and coordinated by a regional institution (CEPREDENAC). Recent work related to seismic hazard has included the standardization, reporting and processing of seismicity data across the borders, followed by regional hazard modeling. The work presented here for Guatemala City represents a step from a regional to a more local level, based on reevaluation of historical seismicity, geological data related to active faults, and attenuation relations recently derived from analysis of strong motion records from the region. The site specific hazard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expected values of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are ranging from less than 2 to more than 6 m s–2, corresponding to annual exceedence probabilities ranging from 0.1 to 0.00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