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REOF方法的海南岛人体舒适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8年海南岛19个气象站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QX/T152—2012)对海南岛气候季节进行划分,基于“黄金分割率”的体感温度方法计算人体舒适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对海南岛季节人体舒适度进行综合区划,获取海南岛气候康养的最佳舒适区域。结果发现:(1)海南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22.9~25.3℃,年平均雨量为1157~2615 mm,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4%~86%之间,年平均比湿在14.8~16.4 g·kg^(-1)之间,十分适宜康养旅居。(2)与常规气候统计相比,气象行业标准更符合海南岛的季节划分。其中,海南岛夏季为3月中旬至11月中旬,春、秋两季为11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表明海南岛无冬,最佳的气候康养时段为春、秋两季。(3)春、秋季海南岛人体舒适区可分为琼北、琼中、琼南3个区域,整体上以琼中为最佳舒适区,且3个区域近39 a来气候稳定。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山西省康养气候资源优势,根据山西省108个气象站1981—2021年夏季(6—8月)逐日常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基于“黄金分割法”的人体舒适度计算方法和集中度、集中期指标,对山西省夏季人体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REOF),对山西省夏季人体舒适度进行区域划分。结果表明:山西省夏季人体舒适程度由西南部低海拔临运盆地向西北高原山地、北部高海拔区及东北山地方向递增,中南部汾河河谷盆地以外的区域舒适程度较高;近41 a来除阳泉和昔阳以外的山西各站夏季广义舒适日数均呈减少趋势,从东北至西南的断陷盆地区域显著减少;夏季广义舒适日集中度与舒适日数呈显著负相关,广义舒适日数大(小)值区舒适日分布相对分散(集中),集中期主要在8月下旬,其次是6月上旬;山西省夏季广义人体舒适域划分为晋西南(Ⅰ区)、晋东南及中东部东(Ⅱ区)、晋东北(Ⅲ区)和晋西北东部(Ⅳ区)4个区域,其中Ⅳ区为最佳舒适区。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人体舒适度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杨成芳  薛德强  李长军 《气象》2004,30(10):7-11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REOF)的方法,对山东省90个测站1971~2000年的年平均人体舒适度进行区域划分,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区域人体舒适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半岛的沿海地区是山东省舒适感觉最佳和较舒适日数最多的地区,热不舒适主要出现在山东的中西部地区,冷不舒适则以北部和沿海地区较为突出。近30年来,山东各区域冷不舒适感觉日数明显减少,热不舒适日数增加,舒适度感觉有向热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人体舒适度预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参照人体舒适度的有关公式 ,结合郑州市的天气气候特征 ,确定了郑州市人体舒适度计算公式 ;利用此公式及 1 998、1 999年历史资料计算了人体舒适度数值并进行分级 ;根据当日要素预报值计算的舒适度数值 ,进行次日的人体舒适度分级预报  相似文献   

5.
南昌市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天气诸多因素计算得出舒适度指数,再利用指数的大小划分等级并确定舒适程度。人们可根据当天的指数预报适当地安排室外的生产或活动以及如何防范冷热突变,加强自我保健。  相似文献   

6.
方庆文 《贵州气象》1998,22(6):11-12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铜仁地区东部5县(市)春秋两季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东部各县(市)春秋两季的气候对人体的适宜程度较差,铜仁市较适宜,万山最差。  相似文献   

7.
采暖期人体舒适度的气象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大庆市 196 1~ 1998年的气候资料 ,分析了采暖期温度的变化特征 ,根据人体舒适度指标 ,提出了室内最佳升温幅度  相似文献   

8.
大气温度、湿度、风、太阳辐射等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象因子,也是影响体感温度的气象因子.因此人体舒适度与体感温度关系密切.根据体感温度计算结果和旬平均气温,可确定人体舒适度等级.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24个站点1961 2005年近50 a气象资料为基础,利用人体舒适度气候指数评价模型,计算获得各点舒适度气候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人体舒适度的年变化特征和各季节空间分布规律、不同季节人体舒适度年际变化与温度变化的相关性、人体舒适度指数距平值的年际变化,以及不同地区体感"舒适"天数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人体舒适度气候指数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河南省24个站点19612005年近50 a气象资料为基础,利用人体舒适度气候指数评价模型,计算获得各点舒适度气候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人体舒适度的年变化特征和各季节空间分布规律、不同季节人体舒适度年际变化与温度变化的相关性、人体舒适度指数距平值的年际变化,以及不同地区体感"舒适"天数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1.
人体舒适度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经过人群调查得出适合于江淮地区人体舒适度指数公式及预报指标,综合利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和地面常规资料,采用MOS预报的方法和天气气候统计方法预报出气温、风速、日照等与舒适度指数有关的气象要素,研制了合肥市人体舒适度预报系统,该系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客观实用,易于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广东省深圳市22个气象站2013—2017年共5年的逐时气象观测数据,计算了舒适度指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天空开阔度和社会人口、经济数据对深圳各区分类,对比分析不同发展进程的3种典型区域的舒适度指数以及舒适、不舒适日数和日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深圳舒适度指数分布具有较明显空间差异,舒适日数最多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东部。深圳的天空开阔度(Sky View Factor,SVF)空间分布与夏季舒适度指数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关联,夏季SVF数值较小的地区通常更趋向热不舒适。发达地区的舒适度指数明显大于新兴发展地区和未发展地区,5年的舒适度指数时间序列表明,新兴发展地区的夏季舒适度指数变化幅度最大,这与近5年新兴发展地区发展迅速有关。3种典型区域的舒适度指数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这与全球变暖和珠三角区域的快速发展进程关系密切。此外,发达地区和新兴发展地区的舒适度指数日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未发展地区。  相似文献   

13.
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及其在人体舒适度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人对外界冷热的调节和舒适感,不能根据气温或其他单一的气象要素来评价。要真正全面表述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必须运用人体热量平衡模型,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全面考虑了所有相关的气象要素、行为参数(活动和服装)和人体参数。运用上海有限域数值在气预报和热量平衡模型计算了体感温度,以衡量人体在环境中的热舒适状况。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近40 a汛期无雨日数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60-2001年甘肃省5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出汛期(4~9月)各站无雨日数,分析了甘肃汛期无雨日数的基本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标准化后进行经验正交展开(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研究其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甘肃省汛期无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呈台阶状增加,甘肃汛期无雨日数异常在空间上表现为一致的增多或减少。旋转载荷向量场(RVL)反映出5个无雨日数异常型。旋转主分量(RPC)揭示了42a甘肃汛期无雨日数的时间演变特征,即甘肃中部、陇南、甘南区无雨日数经历了少~多~少的过程,河西为多~少~多的反抛物线型,气候向更干旱化发展,而陇东元雨日数增加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ON THE DESIGN OF A NEW HUMAN COMFORT INDE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Researches on human comfort index have been carried out over 75 years. In 1923, Houghten and Yaglou[1] first published their effective temperature (ET) scale, using dry and wet bulb temperatures along with wind speed in their model. Later o…  相似文献   

16.
山东地区秋季飞机观测气溶胶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了2006年秋季在山东省进行的0.5—8.0μm范围内的大气气溶胶飞机观测的0—4500m气溶胶数浓度垂直分布,初步讨论了气溶胶与温度的关系,并分析了对气溶胶粒子谱的垂直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气溶胶数浓度随高度呈递减趋势,在逆温层附近气溶胶有累计现象;受城市环境的影响,同一区域城市上空或者城市的下风方气溶胶粒子平均浓度都大于上风方;气溶胶粒子谱受不同天气背景的影响,出现不同类型的谱型,随高度的变化,谱型也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近36年湖南省干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南省80个测站1970—2005年降水和蒸发资料,采用REOF、小波分析和M-K突变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干湿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南省干湿存在4个干旱区域和3个湿润区域,除湘南、湘西和湘东部分地区外,其余地区有变湿趋势。根据EOF和REOF分析,湖南省干湿空间分布既有全区一致性,也存在南部和北部及湘中与周围地区相反变化的差异,大致可以分为湘南湘西南、湘北、湘中、湘东北4个异常区,且各异常区于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有一个由干向湿的转变过程。除湘中区外其他各区域1970年代中期以前和1990年代之后处于湿润时期,1980年代处于干旱时期。湘北区和湘中区存在2.6、5.3和11.6年的周期干湿变化;湘南、湘西南区和湘东北区存在2.6、7和16年的干湿变化。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46年来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湖南省86个测站1960~2005年降水资料,采用REOF、小波分析和M-K突变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年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湖南省年降水的空间分布既有全区一致性,也存在着南部与北部、湘中地区与周围地区及东北与西南相反变化的差异.湖南省降水的空间分异类型可分为湘南、湘西北、湘东北、湘中、湘西和湘西南6个区.46年来,湖南省降水除湘西北外,年降水有增加的趋势;在1990年代以后存在一个降水转变期,并且存在4年、7年、10~12年和24年左右的周期变化.除湘西北以外,各区降水无论是21年左右周期转变还是7~10年左右周期转变,在2000年代中后期降水还将相对偏少,之后可能进入一个多雨期.  相似文献   

19.
山东人工增雨宏观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以琳 《应用气象学报》2001,12(Z1):164-168
提要 该文以1979~1989年4~6月、9~10月全省125个站逐时降雨量资料,分析了山东降雨的时、空分布。针对作业季节飞机人工增雨特点,将759个降雨日分为14种天气形势,对其形势特点、降雨特征、云状与降雨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统计分析。指出了不同月份飞机人工增雨的作业高度,得出了增雨潜力较大的天气、时间和地区,为增雨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29  
东北地区是我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增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有其独特的气候变化特点。利用东北地区建国以来较密集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Yamamoto检测、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近44 a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并初步探讨了这些变化的差异和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44 a来,东北地区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变暖倾向,气候变暖趋势存在着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冬季增温最强,秋季增温最弱;区域变化表现为在区域中心区域,即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交界区增温趋势最明显,辽宁中部和内蒙古东部的中心靠近边境区域为增温较弱的地区;最低气温的增温率是最高气温的2倍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