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确定引起棉花障碍型冷害的主导气象因子,达到及时预报,减轻损失的目的。2007-2008年在新疆石河子棉区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内,通过智能人工气候箱对石河子主栽品种297-5实施低温模拟试验,研究不同范围低温(9℃~17.5℃和11.5~17.5℃),及低温持续时间(2~4天)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河子棉区棉花在遭受不同强度低温冷害后,其叶片、蕾和幼铃都出现异常脱落现象,且其减少程度与冷害强度有关,相同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值越小,持续时间越长其减少率越高;棉花在遭受相同强度的低温后,其蕾、铃先于叶片出现异常脱落现象,并且减少率高于叶片15%~40%,但在一定强度范围内,当环境温度再次升高到满足其生长条件后,仍然可以继续稳定生长。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花延迟型冷害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北疆乌兰乌苏、莫索湾及南疆莎车2003—2004年两年棉花分期播种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到:新疆延迟型冷害与≥10℃活动积温相关最好。籽棉产量与≥10℃积温有极显著正相关。≥10℃活动积温是新疆延迟型冷害的优良指标。当以相对减产量确定延迟型冷害的积温级别时,还应考虑当地正常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冷害,意味着因生长期低温而造成减产,本文中的“低温”是指温度范围为10~20℃,在日本最北部的北海道,过去90年中有22年曾因夏季异常低温而造成减产。据分析,水稻产量与夏季温度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当7、8月平均温度低于20℃时,产量即下降。由于农业技术的进展,虽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减产,但正常年和冷害之间的产量差异仍然可达1.5吨/公顷,因此,采取相应措施来防御低温造成的减产,仍是北海道水稻栽培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障碍型冷害的特征 1.低温冷害的两种类型日本的低温冷害有两种类型:延迟型和障碍型。在延迟型冷害中,水稻减产是由于成熟期间的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棉区棉花阶段延迟型冷害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客观定量评估北疆棉花冷害,本文利用2003-2007年在北疆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和莫索湾气象站进行的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对处于不同热量条件下的花铃期棉花进行发育期、外部性状、产量性状监测。结合两站同步气象观测资料,计算整理两站开花至裂铃期间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日最低温度、及≥10℃、15℃、20℃活动积温等资料。综合气象学、生态学信息,分析棉花花铃期低温对棉花发育期、外部性状特征、产量性状特征的影响。运用一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建立了北疆棉区棉花开花至开花盛期间隔日数与产量的回归方程,并由此得出北疆棉区出现轻、中、重度级别阶段性延迟型冷害的开花至开花盛期间隔日数指标;运用相同的方法得出出现轻、中、重度级别延迟型冷害的开花至裂铃期间单铃重指标。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9年6-8月逐日、逐时平均气温,根据日冷积温与水稻空壳率的关系以及敏感期内水稻敏感群体数量分布概率,评估水稻发生障碍型冷害而导致的空壳率及减产率.结果表明:2009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障碍型冷害,总空壳率在10%以上,三江平原水稻减产程度重于松嫩平原,这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方法足在明确水稻...  相似文献   

6.
北疆棉花纤维生长期冷害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棉花生产中主要问题是棉纤维强度低、马克隆值低及有害附着物多,个别年份纤维长度不足.对此,自治区有关专家普遍认为这与棉纤维生长期间温度有关,单强与≥10℃、20℃积温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国外有人提出夜温低于21℃纤维生长过程受阻;还有人认为棉纤维伸长和次生壁增厚的最低温度为15℃.可见低温是影  相似文献   

7.
水稻障碍型冷害损失评估及预测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在分析东北水稻生殖生长关键期低温生理反应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日冷积温(时积温)及其与空壳率关系的模式和敏感期内每日水稻敏感群体数量比率分布标准化模式,进而建立了水稻在生殖生长关键期内因低温影响而导致空壳率及减产率评估、预测模式。该模式可较精确地计算出逐日低温导致的空壳率及减产率,可比成熟期提前25 d左右进行冷害评估和损失预测。  相似文献   

8.
低温冷害是辽宁省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特别是对棉花危害更大。农作物常因低温冷害而减产降质,解放后出现的几个低温冷害年,棉花减产达20—60%。严重低温的1976年,全省棉花亩产下降到12斤,比1949年产量还低。 本文以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科研协作组的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探讨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指标和气候关键期,分析低温冷害的地域分布规律,并对全省低温冷害区域作了划分,最后从农业气象角度讨论了棉花低温冷害的防御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塔城地区乌苏市、沙湾县两站近30a常规气象资料、农气观测资料,借鉴有关研究成果,计算塔城地区的棉花低温冷害指标。结果表明:塔城棉区在播种-出苗、裂铃-停止生长阶段热量条件不稳定,发生低温冷害的概率较大;塔城棉区严重低温冷害主要出现在7—9月,对应发育期为开花-裂铃阶段;应筛选、选育抵御冷害能力较强的早熟、丰产品种,采取适期早播,一膜八行等宽膜播种方式,尽量使发育期提前,避免低温天气对花铃期棉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低温冷害气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荣欣  沈能展 《气象》1982,8(2):26-27
近几年来,低温冷害的研究多以积温为指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热量条件和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间的定性或定量的关系。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作物受低温危害的关键时段出发,用图示法表示哈尔滨地区(代表黑龙江省南部地区)不同冷害年的气象型。 一、确定低温危害作物的关键时段 黑龙江省受低温危害的作物主要是玉米、高粱和水稻。据研究,玉米,高梁属延迟型冷害;水稻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都有。造成玉米延迟生长发育的温度敏感时期,从外部形态上看,是在出苗至八叶期、灌浆至成熟期;高粱是在三叶至七叶期、开花至灌浆期;水稻是在苗期至分蘖期(抽穗前10天前后的低温  相似文献   

11.
江苏水稻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特征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敏  徐经纬  高苹  于庚康  单婵 《气象》2015,41(11):1367-1373
利用江苏35站1961—2014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水稻产量数据,基于ArcGis软件统计分析了水稻关键生育期内低温冷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敏感性。结果表明:(1)低温冷害总次数呈现“北多南少”的总体特征,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冷害次数最多,21世纪00年代为第二高值期;(2)全省低温冷害持续天数主要是3~6 d,其中持续3 d的比重最大,平均占50%左右,淮北存在6 d以上的低温冷害过程,但比重基本不足10%,淮北遭遇低温冷害的时间要早于淮南,淮南基本上都是在9月上旬才会发生;(3)低温冷害总体发生几率存在“北大南小”的特征,年代际波动明显,20世纪70年代的发生几率最大,21世纪00年代次之,20世纪80—90年代最小;(4)江苏西北部低温冷害强度最强,21世纪00年代低温冷害强度最强,20世纪70年代次之,20世纪80—90年代最弱;(5)江苏中部是水稻对低温冷害的高敏感地区。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变化对区域气候增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丽  李辑  焦敏  王婉昭  李晶  李菲 《气象科技》2015,43(4):744-749
利用东北地区153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东北大部地区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事件呈减少趋势,但区域性较为明显;障碍型低温冷害对关键发育期气温变化响应较为敏感,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现为气温每升高1 ℃,东北地区冷害减少35个站次。东北地区关键发育期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吉林西部地区障碍型冷害却随之增加,分析了关键发育期气温变率和气候变率,将其解释为局地障碍型冷害增加主要受气候变率增大的影响,逐日气温变率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入渗实验装置,对上海新老菜区土壤进行不同墒情状态下的多种雨强人工模拟降雨入渗试验,获取了上海菜区代表性土壤的暴雨入渗过程动态实验数据和入渗基本参数,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可作为上海菜区开展暴雨雨涝灾情评估的依据,对类似土壤条件的长江流域平原地区菜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46a黑龙江水稻障碍型冷害及其与气候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稻作区46 a(1961—2006年)每年7—8月逐日平均气温、5—9月逐旬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自然低温下障碍型冷害发生的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基于logistic曲线方程模拟粳稻气候生产力,建立起5个区域粳稻气候生产力与障碍型冷害期间平均温度和冷害持续时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近46 a间,20世纪70年代是障碍型冷害高发期,20世纪80年代是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由多至少的转折期,21世纪初为低发期。黑龙江省北部稻作区、东部稻作区和中部稻作区为障碍型冷害重发区,南部稻作区为中等发生区,西部稻作区为轻发区。5个区域障碍型冷害发生期间的平均温度与粳稻气候生产力相关性均不显著,而冷害持续时间对粳稻气候生产力影响显著,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部、东部和南部极显著(通过0.01信度的显著性检验),冷害持续时间每延长1 d,北部、东部和南部粳稻气候生产力分别下降119.89 kg/hm^2、213.60 kg/hm^2、133.84 kg/hm^2,西部和中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延迟型低温冷害,探讨前人提出的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气候指标在黑龙江省的适用性,借鉴前人经验,考虑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北扩等因素,确定黑龙江省延迟型性低温冷害气候指标的技术路线、判识临界值和计算方案。利用1961-2012年黑龙江省27个气象台站5-9月平均气温,以热量指数距平冷害判识指标为参照,考虑低温冷害指标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密切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黑龙江省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指标;经过验证,表明该指标判识的低温冷害年与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实际和发生规律相符,可作为监测指标;该指标所需数据量小,计算简便,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可采用该指标对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历史发生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明确新疆棉花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对该地区调整种植结构趋利避害、保障棉花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新疆棉花种植区101个气象站点1961—2020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历史灾情资料、作物生产资料,筛选和验证了新疆地区棉花苗期低温冷害指标,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空间插值分析和M-K趋势分析等方法,从年代尺度、年际尺度和候尺度系统分析了新疆棉花苗期低温冷害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新疆棉花苗期冷害以轻度为主,中度次之,各等级冷害发生频率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南北疆冷害站次比和发生频率随候序推移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北疆和南疆分别在4月6候和4月4候冷害发生频率较大。近60年新疆棉花苗期低温冷害发生天数、强度和站次比均呈减小趋势,20世纪80年代冷害最为严重,与时段Ⅰ(1961—1990a)相比,时段Ⅱ(1991—2020a)逐候的冷害站次比均减少。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作物冷害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本文分析了温度与粮食产量的关系,指出了作物遭到低温危害的原因、类型、指标及其地域分布规律。应用概率决策和线性规划的方法,提出了调整作物、品种布局和品种搭配等避免或减轻冷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在长期的实践中,世界上许多国家认识到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日本的试验表明,冷害严重时可使水稻减产60%。因此,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冷害课题的研究,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果。我国政府对农业冷害研究非常重视。在向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向自然灾害开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场。冷害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9.
东北低温冷害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低温冷害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解放后,东北三省先后出现7—8个低温年,灾情波及范围和作物减产程度有增大趋势,特别是1969、1972和1976年,三省粮食减产均在100亿斤以上,严重地影响着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和发展,党中央对此十分关注。为此东北三省气象系统和农业科研部门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生产部门采取了许多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冷害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但是产量不稳定,且近三十年来总产量的变化幅度有增大的趋势;五十年代变幅仅为几十亿斤,六十年代以来有的年份却高达一百亿斤以上(1969、1972年)。这样大的变动,当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确认低温冷害是东北区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现将我们对冷害规律和防御措施的看法分述如下。 一、东北冷害的表现及其出现规律 (一)冷害的几种类型 1.延迟型冷害及作物的敏感期:北方主要属一季作物栽培区。如果大田作物(玉米、高梁、大豆、谷子)生育期内温度低,其成熟期就会延迟,不能在霜冻前成熟。这种贪青晚熟的现象被称为“哑叭灾”。遇到这种现象时粮食粒重下降,产量降低。这种延迟型冷害是北方的主要冷害类型。 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的发育速度都受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