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一九五六年八月至十月一日笔者就工作之便在东北区北部一些地区内,对多年冻土做了少许的观察,收集到了一些资料。就所看到的事实证明在南兴安,石头沟——沐讷河、德都、五营、梧桐河、砂金产地,连线以北等地区确实有着广大面积的温度长年在零下的岛状多年冻土层。这一事实在1956年地质知识第10期所刊出的“中国东北区多年冻土的分布”一文中已经指出,本文只在关于分布状况方面再补充一些实际资料,而中心内容是介绍区内岛状多年冻土的赋  相似文献   

2.
氟硼镁石是一种少见矿物。十九世纪末首次发现于瑞典的塔尔格鲁范(Tallgruvaw),以后在美国、马来亚、朝鲜、英国、苏联等地也陆续有所发现。我国黄蕴慧等,1958年在研究某地香花石时,发现了大量的氟硼镁石。近年来,在我国一些铁矿床中也相继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3.
4.
基于1959-2013年径流量及气象数据,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R/S分析、累积量斜率变化率等方法,分析了青海柴达木盆地巴音河上游径流的年际变化、年内分配、变化趋势及其周期性,定量评估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巴音河上游径流量以0.2×108 m3·(10a)-1倾向率呈显著上升趋势,Hurst指数为0.78,存在20 a左右的丰平枯变化周期,21世纪流域进入丰水期;径流量变化以21~22 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最为显著,同时存在10~11 a的年际变化主周期;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集中于夏秋两季,径流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单波峰分布特点,进入21世纪,年内最大月径流量呈现向后推迟的趋势,年内分配趋于集中;径流突变发生在2001年,降水对巴音河上游径流量增加的贡献率为83.06%,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16.94%。因此,气候是影响巴音河上游河流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次之。研究结果对巴音河流域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志军 《地下水》2014,(6):174-176
应用博尔塔拉河上游温泉水文站和温泉气象站1961-2012年的观测资料,分析博尔塔拉河上游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0a来,博尔塔拉河上游区出现了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的暖湿化气候变化趋势。其中,在夏、秋、冬季升温明显,夏、冬季增湿明显;对气温与降水序列进行统计检验,得出该地区气温、降水增加的趋势显著,气温的增加趋势大于降水;通过研究发现,气温是影响博尔塔拉河出山径流量的主要因子,尤其是夏季平均气温与年径流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71;夏季降水量与年径流量相关系数为0.52。利用夏季平均气温、夏季降水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系数为R=0.78。说明温泉气象站的夏季温度上升、降水量增加,博尔塔拉河的径流量就会增加;由于气候暖湿变化效应,大气降水和来水量的增加,使这一地区的荒漠植被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沙天气,湖区的生态环境已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金属矿床形成于地壳地质构造总的发育环境,这一点至今已为公众所确认.在这个意义上讲,矿田虽说还有某些特性,但它属于普通地质构造的一部分.因此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必须以一般地质原理为基础.本文将论述地质环境的变形构造及矿体在其中的位置、矿体的形态和分布.很奇怪,在金属矿床地质学的研究中不甚注意这个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直到不久前,在形态构造学研究本身发生了某些思想上的停滞之故.在地质学的上述领域中,长期而牢固地确信:褶皱  相似文献   

7.
古河道记载了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水系结构和沉积环境的演变信息,对复原古环境、水系变迁规律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依托滹沱河冲洪积扇扇中古河道带上的一个第四纪钻孔(L2),基于详细的岩性特征、粒度参数和光释光年龄数据,文章深入分析了古河道发育的期次和时段,探讨了滹沱河中游古河道带150 k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150 k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主要表现为三期古河道发育期与两期河流稳定期的交替,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及其指示的气候冷暖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中三期古河道发育期分别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第2、4、6阶段及其指示的气候冷期,两期河流稳定期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第3、5阶段及其指示的气候暖期。第三期古河道(118~151 ka)是由距今150 ka的共和运动引起的构造抬升与倒数第二次冰期冷干气候的共同作用形成;第二期古河道(36~76 ka)是区域间歇性构造抬升与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第一期古河道(5~26 ka)则是末次盛冰期气候变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正> 前 言 最近两年中,我们研究了英国诺福克北部布尔河上游白垩系的白垩和上覆第四系冰碛物含水层中地下水的地球化学演变。为了进一步弄清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演变之间的关系,我们研究了该区地下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区位于东经1°—1°14′和北纬52°47′—54′(图1)面积为80平方公里。上白垩系的白垩层厚达450米,上复着第四系漂砾粘土和砂砾石冰碛物,其厚度达40—45米。   相似文献   

9.
大大提高勘探钻进效率的潜力之一,是采用无岩心钻进方法。然而,直到目前,在矿床勘探时无岩心钻进的使用范围仍然不大。  相似文献   

10.
《水文》1965,(12)
我省一些河流,由于冬季寒冷、干燥,冰期流量主要靠地下径流补給,并受气溫影响特別显著,有日周期变化的現象,給一些站的水文测驗及資料整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問題,最近,我們对立羊河、张家口等站1962~1964年冰期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初步获得了一些认識。  相似文献   

11.
赣江下游河道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改道变迁。每次变迁都会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因此了解和认识古河道的变迁,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将会带来一定的帮助。对赣江下游历史上的几次河道变迁扣近期的河道演变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其演变主要表现在河道洲滩冲淤的交替、河流走势以及主汉易位等,总体趋势是淤大于冲,且趋于加剧。因此,出现多数洲滩淤胀扩大扣淤积合并扩大,河槽变窄、河床变浅等现象;河道变迁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引起洪水位上涨,对两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河道形态和沉积物特征的河流新分类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王随继  任明达 《沉积学报》1999,17(2):240-246
目前河流分类方案较多,各有所长和不足,不同学科间的河型表述也有一定的差异,不便于相互沟通。在讨论了分别以侵蚀阶段、沉积物搬运方向、河道和河间地的相对沉积速率以及河道平面形态等为标准的代表性河流分类方案的不足之处后,提出一个新的河型分类,把冲积河流分为辫状河、曲流河、分汊河、网状河和直流河五类,以便于沉积学界、地貌学界和水利学界等能够在统一的河型分类的格架中相互借鉴各自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张传芬  刘兴贵 《地下水》2007,29(5):133-134
河道的河相关系是该河道各种因数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是不可违背的.确立整治工程应当以保护现有河相关系为前提,只有保护好现有河相关系,整治工程才能符合河道水流的一般特性,才能不改变该河道整治前的演变规律,只有这样的整治工程才能与河流相匹配,才能实现工程与河流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河流就有什么样的河道,水流作用于河道,河道适应着河流在改变,河道的改变又使河流变化,变化后的河流又作用着河道,这样周而复始变化,保持着河道特有的河相关系.  相似文献   

14.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出产的用来打1200公尺深地质勘探钻孔的岩心钻探机械有固定式的,自行式的和移动式的三种。属于固定式钻探机械有BC-100、BC-300、BC-500和ЦP-1200,属于自行式钻探机械有ЦФ-300,属于移动式钻探机械有ЦФ-600。上述钻探机械主要利用鱼尾钻头、硬合金钻头和钢砂钻头进行钻进,从而便预定大多数钻孔的开孔直径是大的。  相似文献   

15.
石英尾砂对濠河上游沉积物污染的磁学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濠河上游沉积物和石英尾砂磁学参数及SiO2质量分数(w(SiO2))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w(SiO2)高达80%以上,说明沉积物已被石英尾砂严重污染。磁测结果显示,沉积物与石英尾砂的磁学特征基本相同,这2类样品中的主要磁性矿物是磁铁矿,含量较低,磁性矿物粒径较宽,主要为0.1~5 μm;这主要是大量石英尾砂进入濠河后,在其稀释作用下,沉积物磁性减弱,使磁性矿物的粒径变粗。沉积物中w(SiO2)与磁学参数(χSIRMχARM)存在负相关关系(-0.83≤R≤-0.61),表明磁学参数能反映石英尾砂对沉积物的污染程度,其值越低说明石英尾砂对濠河污染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区第四纪地质的一些资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复礼 《第四纪研究》1958,1(2):130-140
本文叙述的第四纪沉积出露于金沙江支流安宁河与龙川江的宽谷内及其粼近的高原盆地上,其地理范圈全要限于四川西南部冕宁、西昌、德昌、会理、米易及云南北部的元谋、永仁7县。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煤田钻探上,苏联和其他国家都开始使用了和正在试用着用压缩空气来代替清水或泥浆的钻进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从而也找出了一些缺点和改进的措施,利用压缩空气冲洗井底方法解决了孔内严重漏水;空洞冲洗液不能循环及钻孔在高山不易送水………等困难,使钻孔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滏阳河上游岩溶水的开发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恒 《水文》2003,23(4):45-48
分析了滏阳河上游黑龙洞泉域地下水水资源补给成因,以及大量开采岩溶水对水量、水质及周边环境的影响。黑龙洞泉域地下水补给成因主要包括近3年降水和部分河渠渗漏。泉域上游开采量的不断增大造成泉群溢出量逐年减少,并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年來,中國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收到了许多从各机关的野外隊寄來鑑定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一部分最重要的發现是華南始新統地層中所産的化石。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2003-2009年基于卫星观测的降水数据CMORPH、 TMPA 3B42 v6、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融合数据ITPCAS和基于地面台站的APHRODITE (2003-2007)四套降水数据集在叶尔羌河上游流域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以这四套降水数据为驱动, 利用VIC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叶尔羌河上游流域的降水径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 在空间分布上, 四套降水资料在叶尔羌河上游流域的差异较大, ITPCAS的空间分布与流域冰川的分布较一致, 基于冰川区即为大降水区的基本认知, 初步认为ITPCAS的空间分布比较合理; 其次是TMPA 3B42 v6和APHRODITE; 在流域的年降水量和季节分配量上, 由于缺乏高海拔地区的实测降水资料, 无法准确回答各套降水资料在量级上是否合理; 在时间序列上, 四套降水资料与流域站点降水(库鲁克栏杆站和塔什库尔干站的平均降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从整体上看, CMORPH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流域的月降水变化过程, 而APHRODITE和ITPCAS只能在个别年份对流域的降水描述较好; 在径流模拟上, 卫星降水数据CMORPH显示了作为水文模型输入数据的较大潜力; 而其他降水资料在叶尔羌河径流模拟中, 与实测径流在量和季节分配上可能存在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