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微带发夹型滤波器具有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轻和成本低等优点.根据微波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利用微波电路ADS软件,设计了一个微带发夹型滤波器,其中心频率为2.3GHz时,通带带宽为200MHz,通带内插损小于1.7dB.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滤波器不仅尺寸小,而且性能优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为研究场景,针对常规地图表达兴趣点的局限,结合标签云的表达优势,设计了一种以用户地理位置为中心、面向兴趣点可视化的“LBS标签云”,并初步实现了一种基于标签径向移位的布局方法。LBS标签云的主要创新是将一个布局中心点引入常规标签云,并根据标签与中心点的空间关系来确定标签的摆放位置。本文设计的布局方法如下:首先,将LBS用户的地理位置作为布局中心点;然后,基于兴趣点名称生成文字标签,并根据兴趣点属性确定标签的字号、字色及其他视觉变量;最后,在极坐标下根据标签与中心点的关系计算标签的初始摆放位置及布局优先级,并按优先级将标签从初始摆放位置依次向外径向移位至与其他标签无压盖的位置。在标签移位过程中,着重考虑角度相邻关系以确保标签距离远近的顺序关系,利用四叉树剖分字形轮廓提高了标签碰撞检测的效率。实验以景点类兴趣点为例,探讨了LBS标签云在3个场景下的可用性及可扩展性。结果表明,相比常规地图,LBS标签云不仅可以展示更多的兴趣点,而且可以有效突出用户关注的信息,如兴趣点的热度、评分及通行时间等。虽然LBS标签云包含一定的距...  相似文献   

3.
基于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分析共检波点域折射波叠加成像技术原理,分别在共中心点域和共检波点域对二维断层模型的初至折射波进行叠加成像,并对河西走廊一条二维地震资料进行对比处理。模型研究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共检波点域折射波叠加方法较共中心点域具有更高的横向分辨率,结合其他资料可较准确地判定活动断层上断点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4.
利用弯曲和方位角偏离的钻孔编制地质剖面图时,以前多采用投影制图法,用投影制图将钻孔校正到剖面图上的真正位置,需经几次投影搬点,误差较大。我队改用数学计算法代替投影制图法编制钻孔剖面图。经几年实践,证明了这一方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易于掌握等优点。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在考虑空间点集整体结构的前提下,从系统的观点和人类视觉的角度出发,把空间点集划分成三个子集:边界点子集、聚集中心子集和内部点子集。对于边界点子集采用并改进Delaunay三角网方法确定边界点以及边界点的取舍;对于聚集中心,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中心点子集的组成。最后在确定边界点子集和聚集中心子集的前提下,设计内部点子集自动化简的最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K-Means算法对初始类簇中心、噪声点、孤立点敏感缺点,将K-Means算法和人工鱼群算法结合,提出了改进的人工鱼群聚类算法。在该算法中将类簇中心看作一条人工鱼,让每条人工鱼执行随机、觅食、聚群、追尾行为中的一种,并将更新后的位置作为K-Means算法的初始值,不断重复人工鱼的位置更新和K-Means操作,直到算法结束。由于在算法中加入了动态移动步长和全局人最优人工鱼位置,聚类的收敛精度和速度都得到提高。使用iris和glass数据集进行聚类时,与其他算法相比,文中的收敛时间缩短2.6%,精度提高1.36%。  相似文献   

7.
精确确定岩性圈闭尖灭点范围和位置可对油气勘探提供重要指导。通过分析渤中12构造区岩石物理参数,运用正演模拟技术探讨了下倾尖灭时岩性体尖灭点位置和范围与地震反射记录之间的关系。限定在渤中凹陷12构造区条件下,下倾尖灭时,实际尖灭点和地震记录的尖灭点之间的误差与地层夹角存在幂函数关系,当频率发生改变,这种幂函数关系不变,但频率与2个尖灭点之间的误差存在反函数关系。根据尖灭点外推原理沿着地震剖面上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变化趋势外推可较准确预测得到尖灭点的真实位置。利用该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12构造区进行了实例分析,对比了辫状河三角洲BD2实际尖灭范围和预测尖灭范围,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地址数据库虽然覆盖面较广泛,但仍存在地址数据缺失的现象,针对未被包含在地址数据库中的地址如果进行有效的预测、定位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语义位置网的地址位置预测方法,首先从语义位置网中获取和地址具有语义近似关系的节点集合中获取包围盒;然后采用多种策略来寻找包围盒中点集的最佳空间分布;最后通过最优分布提供的点集,分别采用...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个脉冲频率调制限流比较器电路,在轻载时使芯片进入脉冲频率调制工作模式,因此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电源管理芯片的效率.经分析和仿真表明:该比较器延迟小,具有简单、实用、可靠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一个考虑到台风中心移动加速度的外推公式.在已知台风中心的现在位置、6小时前位置和12小时前位置的条件下,可根据该公式求得台风中心未来124、时及24小时的预报位置。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对小概率台风路径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有关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震关系的文献已有许多 ,但大部分是探讨或研究震源区地表及上空产生增温异常现象。天线附近背景噪声和强震前后形成的电磁波与卫星数据传输载波产生随机共振 ,造成卫星图像中出现特殊异常现象 ,这种异常与强震具有非常明显的对应关系 ,通过进一步研究 ,可以开拓电磁波随机共振应用的新领域进行短临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现代多制式移动通信频段的需求,设计一种可覆盖大部分移动通信频段的超宽带天线。同时为了抑制与其他通信设备的干扰,在天线馈线旁加载两个U型谐振环用来获得双阻带特性。天线总尺寸为200mm×150 mm×3 mm。通过调整U型环可以获得不同的阻带特性。设计结果表明:天线工作在750~1150MHz和1650~2450MHz。该天线成本低、易集成,同时具有全向辐射特性,适用于现代移动通信需要。  相似文献   

13.
GPS卫星天线特性与相位中心一致性检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线相位中心一致性的检测是GPS接收机检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介绍了GPS卫星天线特性与微带天线相位中心变化模型.对天线相位中心的一致性检定原理及校准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测深是当前唯一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方法。磁共振测深找水仪探测接收性能灵敏度高,能够接收到纳伏(1 nV=10-9 V)级的NMR信号,但易受到环境电磁噪声的干扰,从而使得磁共振测深解释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往往不能反演出真实的地下含水层结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全相位模型估计方法,对电磁噪声中比重最大的工频谐波噪声进行压制。高精度的谐波建模是建模对消法的关键,本方法利用存在时移关系的两段含噪NMR信号分别进行全相位FFT处理,直接取主谱线的相位值即为相位估值,利用主谱线的相位差可获取高精度地频率估值和幅值估值。与传统FFT相比,全相位FFT具有良好的抑制频率泄露特征。通过仿真实验发现,全相位模型估计法比传统的模型去噪法能够更加精确地找到工频谐波参数,精度提高一倍以上。通过实测数据检验发现,全相位模型估计法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噪声复杂多变的情况,有效地压制工频谐波的干扰,提高MRS方法反演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GNSS多模解算不仅可充分利用各系统优势,还能提高导航定位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但GPS/BDS之间未模型化的系统偏差将严重损害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性的情况。详细研究了BDS系统未模型化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对解算结果的影响,并根据实测数据对推导的结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GPS与BDS之间确实存在较为显著的系统误差;消除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影响后,此系统偏差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尚未有权威机构发布北斗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改正信息,从而影响和限制了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应用。针对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以GPS天线相位中心改正(PCO和PCV改正)模型代替BDS天线相位中心改正来提高北斗定位精度的处理策略。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处理策略,PPP高程方向偏差从1 dm减小到cm级,相对定位的高程方向偏差从cm级减小到mm级,验证了此处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单脉冲测向方法中测向精度与测向范围间难以相互兼顾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运动相位中心天线阵的新型的宽角范围单脉冲测向方法.利用运动相位中心天线阵能够产生不同边带、不同指向的多波束的特性,在不同方向上同时利用和差比相测角方法对来波方向进行测向,从而达到覆盖较宽测向空域范围的目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方法在保留测向精度的前提下能够达到传统单脉冲天线测向范围的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计算了7个IGS分析中心第二次重新处理单天解与IGS14之间的尺度参数,并采用极大似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两种GNSS卫星天线相位中心改正模型对尺度参数序列噪声模型、平均偏移量、速度及季节性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尺度参数的随机特性均可由白噪声加幂律噪声较好地描述,不同分析中心的尺度参数速度值在-0.22~-0.15 mm/a之间变化,尺度参数的周年信号显著,半周年信号相对较弱;卫星天线相位中心改正模型的变化对尺度参数的平均偏移量影响显著,对其随机特性、速度及季节性信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研究在(28.0±1)℃条件下,5种不同饲喂频率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仔稚鱼的生长、体成分及几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饲喂频率的增加,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步提高,1次/d组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3、4、5次/d组的相对增重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1次/d组;各组的饲料转化率随饲喂频率的增加而降低;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随饲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各组胰蛋白酶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随饲喂频率的增加,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的灰分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脂肪含量显著上升,水分含量则明显下降(P<0.05)。分析表明,奥尼罗非鱼仔稚鱼最适饲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20.
In the process of radar data acquisition,limited amount of information can be provided to post-processing interpretation by the data acquisition method of single-input and single-output,however,the location and physical parameter information of geological body can be obtained more accurately by using 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antenna with multiple transmitters and multiple receivers.Especially when collecting borehole radar data and the aperture is very narrow,but the antenna is required to be able to ensure better results in a larger frequency band,therefore,the size of the antenna will be greatly challenged.Meanwhile,the close arrangement of multiple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ntennas 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 signal radiation.Based on the borehole radar,this paper simulates and optimizes the Single-Input Multi-Output antenna(SIMO antenna),the size of which meets the aperture requirements,using HFSS antenna simulation software,and explor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ntenna return loss and isolation.Among them,the radius of the dipol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return loss and isolation,wherea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receiving antennas or increasing the transceiver distance will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antenna coupling,with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amplitude of iso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